第55章 五十年代重女轻男家庭的大冤种完

关灯
    “桂花,行了,你跟宣子说这些做什么?” 于明慧赶紧打断她的话,不想让这些腌臜事,脏了宋宣的耳朵。

     “……我是想让宣子,心里有个数,以后若是有人,拿这件事攻歼他。

    他也不至于啥也不知道,被人打个措手不及。

    ” 桂花婶子心里无语,感觉于明慧就像一只护崽老母鸡似的,把宋宣当崽崽一样呵护。

     问题是宋宣今年,都已经18岁了。

     在农村这个年纪的男孩子,都开始谈婚论嫁了,又有什么是听不得的呢? “没事,于婶儿。

    ” 这件事本就是,宋宣自己捅出去的。

    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他面色涨红,装出一副羞愧不已的样子,“我听说过这件事,唉,他真是糊涂,害人也害己。

    ” 宋宣没有叫爹,他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了。

     哪怕他过继的那户人家,户口本上的人全都没了,再叫宋超越爹也不合适。

     宋宣不愿意以后,再跟这些极品纠缠,在上大学前,就将原身自带的麻烦,解决得一干二净。

     他摸准了宋超越夫妻的性子,便设计让宋父他们,发现自己的真面目。

     - 宋父、宋母打了三年架,已经打的没了脾气。

     夫妻俩结婚多年,知道彼此太多秘密,不适合离婚。

     宋父虽然动过这个心思,但他若是敢提这件事,宋母就敢跟他鱼死网破。

     宋父好不容易,从农村小子变成城里人。

     哪里甘心灰溜溜的回去,继续做个泥腿子。

     两口子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宋宣没有煽风点火时,他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聊聊天。

     聊过之后二人才发现,‘宋宣’这个好大儿,在他们夫妻矛盾中,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宋父怒气冲天,原本想将宋宣,直接扫地出门。

     可他又担心家属院的人说三道四,害怕自己的工作会因此丢掉,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正好乡下老家,曾经有恩于他的人,找上门来要他报恩。

     对方提出一个,非常冒昧且荒唐的请求。

    他们想要过继,宋父一个儿子延续香火。

     两家算是远亲,过继有淡薄血缘的嗣子,总胜过外人。

     若是在大儿子,还听话的时候,有人提出这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要求,宋父肯定不会答应。

     但现在这个管也管不了,整天在家闹幺蛾子的搅家精,他是巴不得敲锣打鼓地把人送过去。

     不过为了不让自己,显得太冷血无情,宋父装模作样的考虑了几天,便同意了这个要求。

     - 宋父打着报恩的名义,将不听话的大儿子,名正言顺的‘赶’了出去。

     尽管还是有人说闲话,但宋父始终理直气壮地面对他人。

     因为他是借着报恩之名,将儿子过继出去的。

     他是不想让恩人家断了香火,才狠下心做出这个决定。

     这是重情重义、知恩图报的表现。

     若是家属院的人,出来阻止、谴责他,不让他把宋宣过继出去。

     那就是不安好心,不想让他报恩,心眼大大的坏,肯定是忘恩负义的人。

     没人愿意背负,这个沉重的罪名,在大家的骂骂咧咧中,过继一事就这么敲定下来。

     - 宋宣在开学的前一个月,被宋父、宋母‘逐出家门’。

     为了不让大家,将宋父出轨曝露这件事,跟自己联系起来。

     宋宣特意等到,大学快开学时,才将自己三年前,发现的秘密公之于众。

     而宋母得到‘某个做好事不留名’的热心人士,提供的线索,跟踪了宋父几天,发现了这个天大的秘密。

     一个被背叛的女人,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

     宋母发现宋父养了别的女人,并且那人还是自己的堂妹,当场便毫无顾忌的闹开了。

     最终宋父因为婚内出轨,乱搞男女关系,丢掉了工作。

     他们没了工作,鞋厂分配给职工的福利房,自然是不能再继续住下去。

     更严重的是,宋父在蔡红秀的检举下。

     因为利用职务之便,倒卖国家财产,被判了十年劳动改造。

     现在他们一家四口,全部被送去西北吃沙了。

     - 宋母考虑到宋宝珠的未来发展,也想过离婚与宋父划清界限。

     可是宋父手中,有她害人的把柄。

     没办法宋母只能咬牙,带着孩子跟他一起去西北。

     他们在被押走前,也想过把宋宣拉下水。

     宋宣和他们都不是,一个户口本的人了,两人的谋算当然没有成功。

     过继一事,宋父做的很绝。

     他想让宋宣痛哭流涕,后悔与他们作对。

    想让他尝一尝,失去所有亲人的滋味,为此特意花钱,登报与宋宣断亲。

     宋宣那时没有当场笑出来,都是他表情管理得当。

     宋父这么多年,难得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将他的后患,全都给提前消除了。

     - 于明慧叹了一口气,对他说道:“出门在外照顾好自己,尽量保持联系。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好。

    ”宋宣应了一声,想到今年上面提出的口号,隐晦地劝了一句,“各位婶子,回去可以多存一点粮食,今年过一个好年。

    ” “过年还早呢,厂里食堂随便吃。

    谁还存那玩意儿,被耗子糟蹋了多可惜。

    ” “是啊,我家的锅都交上去,为祖国的炼钢事业做贡献了。

    我还打算把我家,那包炉子的铁皮,扯下来送去炼钢呢。

    ”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

     宋宣也不好说太明显,见大家不当回事,便无奈地笑了笑。

     不想他们以后回想起来,对自己今天说的话起疑心,宋宣将话圆了过去,“我这不是想着,弟弟妹妹们正在长身体,晚上容易饿吗?” “婶子们在家里,准备一些粮食,饿了也可以加个餐。

    ” - “……” 崔燕和于明慧都是秀外慧中的人,总觉得宣子说的话有深意,但又怀疑是自己想多了。

     知道他是个聪明孩子,应该不会说废话。

    两人便记在了心中,自家孩子最近确实长得快,备点粮食也无妨,笑着应道:“行。

    “ “宋宣,车快要出发了,你还在下面做什么?还没道别完啊!” 一个身材高大,国字脸的男生,走过来叫宋宣。

     “马上就来。

    ”宋宣回头说了一声,将手中的一把钥匙,交给了于明慧,“于婶子,这把钥匙拜托你帮我保管一下,麻烦您帮我照看一屋子。

    ” “行。

    ”于明慧郑重地答应下来,“快去吧,别让你同学久等了。

    ” “好,各位再见。

    ”宋宣挥了挥手,拎着东西转身离开。

     这里到处都是人,宋宣不好跟于明慧说。

     他买下的那房子里,存放了很多粮食。

    免得有些人起了坏心,等到了首都寄信回去说也不迟。

     “再见~” - “宋宣,你可真受欢迎啊。

    ” 见宋宣过来了,王建国看着他俊朗无双的脸,健硕有力的身体,以及一米八五的大高个,忍不住感慨道:“真不愧是咱们班班草,魅力非同凡响。

    ” “早知道我也报军校了,都不知道我穿上军装,能迷倒多少妹子。

    ” “……” 宋宣没搭理他,直接上车去找自己的卧铺。

     他运气还不错,没遇到什么,占铺位的极品。

     “宣子,我刚才看到你初中同学了。

    她问了我,你在哪里。

    我什么也没说,兄弟我够意思吧?” 王建国早就习惯了他的沉默寡言,自顾自地说着话,也不觉得尴尬。

     “……嗯,你少说一句,更够意思。

    ” 宋宣笑了笑,将自己的行李放好。

     “好啊,你竟然嫌弃我。

    ”王建国扑上去捶他。

     “你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

    ” - 两人在火车上颠簸了,将近三天后,灰头土脸地随着,拥挤的人群,缓缓地走下车。

     他们站在火车站台上,深深地吸了一口新鲜空气,仿佛要将这几天,在车厢里吸入的浑浊气息,全部排出体外。

     王建国考上的是首都农业大学,学校与宋宣即将就读的军医大学,相距并不是很远。

     在分别之际,他们约定好以后,经常出来聚一聚。

     宋宣踏入校门后,那出众的外表,立刻引起了,周围同学们的关注和议论。

     没过多久,他就凭借着自己英俊的面容和挺拔的身姿,成为了全校瞩目的焦点人物。

     然而,出色的外表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众多异性倾慕的目光,还有加重的训练量。

     军医大学对于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非常高。

    日常的训练强度远远超过了,宋宣自行锻炼时的运动量。

     回想起自己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时的身体状况。

    宋宣不禁暗自庆幸,一直以来都在,坚持锻炼身体。

     如果当时他没有这样的好习惯,以最初那种身体素质,恐怕连军医大学,严格的体检都无法通过。

     宋宣渐渐地习惯了,在军医大学的学习生活。

     - 随着时间流逝,很快来到了1959年。

     因为种种原因,各地很快就闹起了粮荒。

     宋宣的系统空间里有粮食,并没有饿着肚子。

     但在人人都吃不饱的时候,他也随大流,让自己瘦了几斤。

     宋宣担心于婶子没有收到,他寄回去的信,专门趁着学校放假时,去外面邮局打了个电话,让她去帮自己收拾一下屋子。

     等他收到‘一切皆好’的四字电报,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屋子里存放的粮食都是陈粮,吃起来味道很一般,但总比啃树皮、吃观音土强。

     - 三年灾害时期过去,天降甘霖万物复苏,全国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宋宣每年回去,都会添一些粮食。

     让于婶子帮他回报那些,给予他很多帮助的人。

     东西不多,不会引来他人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