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六十年代的接盘侠完

关灯
    就在张老离开没多久之后,宋宣即将前往的地点也确定了。

     他最终被分配到了代号9220军工厂(虚构),这座军工厂位于一个相对偏远的山区,由于其特殊性质对外联络采用的是412(虚构)号信箱,当地居民将它称为412厂。

     412厂主要承担着各类枪弹炮导弹的生产与研制任务,宋宣接到通知后便收拾好行囊,跟相处不错的朋友们吃了一顿散伙饭,没有知会宋家人便踏上了这段漫长的旅程。

     经过三天半的颠簸,他终于抵达了这座陌生的城市。

     一下车,宋宣顾不上休息,便立刻前往指定地点,给自己远在海市的师父发送了一份报平安的电报。

     宋宣为了方便联系,也跟几位师兄发了电报,以后这里可能就是他的收信地址了。

     “宋工~欢迎你来到林市,我是杨国胜,负责这批支援者们的接送工作。

    ” 看到宋宣回来,一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男子满脸笑容地快步迎上前去,热情洋溢地伸出手来与他握手。

     杨国胜详细介绍起了车程情况:“车子已经准备就绪了,随时可以启程。

    从这里前往412厂,大约需要个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杨国胜同志辛苦了,以后直接喊我的名字就行。

    ” 听到对方这么称呼自己,宋宣不禁感到有些别扭。

     这样的叫法,他已经听了好几年,但始终未能完全习惯过来,“行,我这就带人过去。

    ” - 杨国胜笑了笑没应,宋宣也不介意。

     他吹了一声哨子,分散在四周的人群仿佛受到了召唤一般,迅速朝着他们所在的方向聚拢而来。

     宋宣扭头看向身旁的助理罗明,有条不紊地吩咐道:“小罗,你去清点一下人数,看看人有没有到齐。

    ” “好嘞,宋工!” 罗明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去执行命令。

     没过多久,罗明便一路小跑折返回来向宋宣汇报:“宋工,人员已经全部到齐了。

    ” 宋宣点了点头,“那就让大家赶紧上车吧。

    ” 得到指示后,罗明再次转身离去,开始着手安排众人有序登车。

     宋宣与杨国胜登上了同一辆汽车。

     杨国胜热情地跟他介绍着厂内的大致情况,当然保密的内容一个字也没透漏。

     宋宣慢慢听着,跟着杨国胜一路辗转来到了412厂。

     - 412厂处于山腹,四周山峦环绕,交通极为不便,但环境十分优美。

     宋宣看着沿路风景,心想自己要是被拐卖到这里来的,光凭双腿跑断腿都跑不出去。

     时间匆匆而过,一行人疲惫地下了车,来到工厂大门。

     厂区门口站着两名荷枪实弹的武警战士,宋宣拿出自己身份证明,并让跟他来的所有工人拿出身份证明接受检查。

     经过一番详细的检查后,一行人进入了412工厂,进去后他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宋宣这一批支援者来的比较晚,不像程总工刚去三线厂支援建设那会儿,什么都没有一切从零开始、厂房宿舍都要自己盖。

     现在工厂内部的各项设施一应俱全,除了生产车间、办公楼外,还有职工宿舍,不仅配备了子弟学校,保障职工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工人没有后顾之忧;还有医院随时为大家提供医疗服务。

     食堂、供销社、澡堂、理发店,甚至连影剧院、旱冰场、球场、职工俱乐部等娱乐休闲场所也应有尽有。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里居然还设有殡仪馆。

     如此一来,一个人的生老病死,都可以在这座工厂内完成。

     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使得厂里的工人,无需踏出厂区一步,便能解决掉日常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其实,早在出发之前,宋宣就已经对这边的环境做过详细的了解。

     所以,当他真正踏入这片土地时,心中虽然仍有些许忐忑,但至少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茫然无措。

     - 宋宣去劳资科顺利地办完相关手续之后,就带着其余工人跟随几位办事员,一同朝着宿舍所在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这些办事员表现得格外热情,他们细致入微地向众人逐一介绍厂里诸如食堂、供销社等场所具体的营业时间安排。

     避免大家刚来什么也不知道,会错过饭点无法及时就餐,需要购买物品时却发现供销社已经关门打烊等问题。

     不仅如此,对于那些普通工人严禁涉足的区域,他们也着重强调,生怕大家对此一无所知,因为误闯禁地被当场抓住,遭受严厉的审问盘查。

     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崭新的红砖楼房,从外观来看显然是近两年完工的建筑。

     宋宣走到楼下,待到所有办事员均已离开,便将目光转向身旁的其他工人们,神情严肃地开口叮嘱道:“大家一路奔波辛苦了,回到各自的宿舍后好好休息。

    ” “明日记得按时前往礼堂参加厂里组织的入职培训活动,无论各位此前在厂子里,有着怎样的工作作风与态度,但如今来到了这个地方,那就必须严格遵守412厂里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给咱们机械厂丢人。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 这个时候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很强,宋宣这句话瞬间给大家紧了紧皮,不敢再嘻嘻哈哈。

     “大家也不用紧张,只要不犯错不危害厂里安全,一切都是小事。

    ” 宋宣笑了笑,继续说道:“你们先回去安顿吧,如果碰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棘手难题,你们可以直接前来宿舍寻我,我住在6栋401室,找不到我去找罗明也是一样的。

    ” 宋宣转头看向罗明,然后询问道:“小罗,你住在哪个房间呢?” 罗明回答道:“3栋215。

    ” “各位听见没?”宋宣环视众人,询问道。

     “听见了。

    ” 众人一异口同声,所有的不安渐渐消失了。

     这里的一切对大家来说都很新奇,至少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期待。

     宋宣点了点头,知道这些人迫不及待地想去找分配的房子,然后再出去逛一逛家属院,便和厂里其他工人分开了,没再继续耽误他们的时间。

     - 家属院里的住房不是随便分配的,分房严格按照工人的职位和工龄来定,宋宣单独分了一个单间。

     新入职的员工需要接受保密教育培训,只有通过了这项培训,才能根据各自的实际能力,被合理地分配到与之相匹配的工作岗位上去。

     他跟着师父学的是机械设计与制造,曾经率领着团队成功地完成了冰箱生产线的全面改造工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还提升了产品质量,让废品率大大降低。

     宋宣参与了洗衣机、电视机生产线的研发工作,并在其中有突出贡献。

    也正因如此出色的表现,这次他被分配到了412厂至关重要的武器研发部门。

     然而,跟随宋宣一同前来的那些工人们,除了他的助手得以留在身边协助外,其他的人都被打散开来,分别分配到各个不同的制造车间去了。

     宋宣现在肩负的重任便是针对现有的军工产品展开技术改进工作,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地提升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质量。

     在此之前,他从未接触过这类工作和相关知识。

     所以宋宣只能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学习。

     这个时代里大多数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其实也都是像他这般“摸着石头过河”,一路摸索着走过来的。

     他现在的情况比那些前辈无人可问的艰难处境要好许多,研发部里每一个人都能当他老师。

     有不明白的地方,宋宣随时可以请教他们,学习他人长处并不可耻。

     研发部人均大佬,宋宣这辈子没有上大学,也不觉得遗憾,这里可比学校能学到的知识多多了。

     宋宣私下里也花费了不少功夫钻研,正所谓“机械一通百通”,凭借着他扎实的功底和勤奋好学的态度,没过多久,他就在新的领域里迅速地上手了,甚至还跟其他工程师合作给许多军工设备升了一下级。

     研发部能人众多,这里每一个出去都是军工行业的专家。

     宋宣在里面也不算特别厉害的人物,所以研发新武器的重任,现在没有分配给他。

     - 宋宣在这边安定下来,也没有断了和师父、师兄之间的联系。

     因为每次写信都会被拆开检查,所以宋宣不是很爱写信,打电话也有人听,感觉没什么意思,他三个月才会写几封信寄出去。

     新事业步上正轨的第二年,宋宣依旧是研发部头发最多的男青年。

     宋宣去厂内邮局日常询问道:“方同志,今天有我的信吗?” “有,海市寄来的。

    ” 方同志看到他儒雅俊美的脸,面颊微微泛红。

     哎,宋工真是三十一枝花,哪里都好就是不结婚,听说那方面有问题。

     想到这里,那只在方同志心里乱撞的小鹿,就这么活生生的撞死了。

     “行,应该是我师父寄来的。

    ” 宋宣看完了她脸颊由红到白,眼神从痴迷欣喜变成同情怜悯的全过程,自然明白她可爱的小脑袋瓜里在想什么事情。

     他当然没什么问题,这风声还是自己放出去的。

     宋宣没有直白的说自己不行,只是在别人试探地提起时频频叹气,默认了这回事。

     大家都是体面人,很少有人到他面前说些不好听的话。

     自从传出他不举的消息之后,厂里就再也没人给他介绍对象了。

     厂里也有师父的老伙计,这消息被他师父知道后,对方特意花费巨额话费,劈头盖脸狠狠地骂了他一通。

     当时旁边有人员监听,听到宋宣的师父在他身患隐疾后,还骂他骂得这么狠,大家更加同情他。

     宋宣也算是变相的达成了心愿,结果是好的过程就不重要了。

     - 宋宣接过信封转身离开,打开扫了一眼信纸上的内容。

     这回不是催婚,而是让他做好前往海市的心理准备。

     宋宣满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师父这话说的没头没尾的。

     第二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还在上班的时候,便有几个军人在军工厂警卫的带领下来到了宋宣跟前。

     警卫一脸严肃地向宋宣汇报道:“宋工,这三位同志都是从海市X研究所连夜赶来的,说是找您有十万火急的事情。

    ” 听到这话,宋宣不禁微微皱眉,他的目光迅速扫过眼前这一老两少三人,但脑海里却丝毫没有关于他们的记忆和印象。

     于是,他疑惑地开口询问道:“不知各位找我所为何事?谁介绍你们来的?” 站在军人中间那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向前走了一步,轻声说道:“这里人多眼杂,不太方便详谈,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