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一堂课

关灯
    开学的第一堂课。

     一见方尘走进课堂,学生们眼中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乱纷纷地喊道:“老师好”。

     微笑着向大家点头,方尘压了压手,让大家静下来。

     有学生委屈地说:“老师,我们还以为您不教我们了呢!” “怎么会?古人说---得英才而教之不亦悦乎,我怎么舍得离开你们?” 方尘开着玩笑,但心中却感慨万分。

     低头垂眸打开了多媒体讲台上的设备,借此隐去了所有情绪,然后开始上课。

     第一节课,还不能直接讲水彩,要先讲色彩基础知识。

     方尘简单地回顾总结了一下上学期的内容,接着讲道:“那么,这学期呢,我们就要从黑白王国走向色彩世界。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

    晨昏雨晴,四季轮回,天空大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大自然众多景象中的色彩宛如流动的幕布,上演着无穷无尽的美景。

    那么,色彩是怎么产生的呢?” 同学们一脸迷茫,彼此交换着眼神,这还真没想过。

     “色彩来源于光。

    没有光就不会有色彩感觉,那么,光是什么呢?”方尘又问。

     “光其实是一种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范围很广”,说着,方尘投影出一张电磁波表,上面排列着:宇宙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波、无线电波、交流电波等。

     “在这个电磁波表中,只有波长在380纳米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才能被人眼看见。

    这段波长的电磁波称为可见光谱,或者叫做光。

    其余波长的电磁波,都是人眼所看不见的,通称不可见光。

    比如:长于780纳米的电磁波叫红外线,短于380纳米的电磁波叫紫外线。

    ”光笔指点着那些波长数值,方尘讲得涛涛不绝。

     学生们有点疑惑:老师怎么讲开物理啦? 迎着学生们疑惑的目光,方尘顿了顿,接着说道: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用三棱镜将太阳白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

    这个过程叫做色散,彩虹就是由于雨后空气中充满了小水滴,众多聚集在一起的小水滴如同三棱镜一般,造成了太阳白光的色散。

    ” 随即,方尘投影出彩虹各色波长表。

     “所以说:色彩来源于光。

    ”学生们还是有些困惑,这些知识有些枯燥啊!方尘深知,这些色彩基础知识若是不讲清楚的话,以后学生们的水彩画就会画得很概念、笼统,色彩单一、乏味,所以还是坚定地讲下去。

     “白光照射到万事万物上,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不同,其反射的色光也不同。

    也就是说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反光曲律,称为色素。

     比如说,蓝色物体的反光曲律能反射蓝光,也就是说它的反光曲律是能反射450-480纳米的电磁波,如果蓝光照到上面,产生同步共振,使蓝光反射回来,所以我们看到它为蓝色。

    同样,其他色彩也是如此。

     学生们睁大了眼,原来色彩真跟物理学有关系啊! 一个穿黑色风衣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