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文化艺术类的协会

关灯
    学时,王老师又给他推荐了几位学校老师的微信号,袁乐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竟然有这么多诗词高人! 于是,一开学,袁乐便发起成立了诗词协会。

     年轻人,有热情、干劲儿足! 看着企业微信群里的招募启示,但没当回事。

    没想到袁乐找上门了,特意邀请方尘。

     方尘推辞道:“不行,我哪里会写诗啊……” 袁乐乐了:“看你说的,谦虚,你若是不会写诗,那咱们学校就没人会了。

    没问题,你写的诗我可是读过的,就是那首插花时写的藏头藏尾诗,太棒了。

    ” 方尘接着婉拒:“那只能算打油诗,瞎诹的,我……” “你若是不参加,诗词协会可就少了一大亮点,就显不出水平了。

    ” 看这小话儿说的! 没什么过硬的理由拒绝,方尘也就答应了。

     年轻人的行动力就是强! 在袁乐的张罗下,开学后的第三周的周五下午,诗词协会的成立大会及第一次诗词协会活动就在教学楼的一个教室里举行。

    教室中有十几位热爱诗词的老师,方尘坐在靠后第五排的地方。

    身后都是空的。

     何院长与工会主席都出席了,还讲了话,以示重视。

     何院长哈哈一笑,说:“作诗啊是文人雅士的事,本就是闲中雅趣、有感而发……在古代,吟诗作对都很讲究、很繁琐的,不说焚香净手正衣冠吧,茶酒相伴、笔墨伺候那是必有的程序了。

    这次是第一次活动,形式简洁一些,不要求大家当场作诗,那些茶酒笔墨什么的就免了。

    在座的各位都是文人雅士,我不怕被你们鄙视,说句实在话:希望以后会更丰富的形式,比如搞个什么雅集啊什么的,学校会有资金支持的,所以,我希望这个诗词协能发展得越来越好,资金支持也会越来越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众人都闻音知雅意,顿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袁乐的妥当安排下,老师们一个接一个地朗诵了各自的诗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掌声也越来越热烈。

     方尘回头一看:好家伙,身后已经是坐得满满当当的了。

    都是路过闻声进来的学生。

     原本,因为是袁乐发起组织的诗词协会,方尘以为都是年轻人。

    抱着支持的态度,勉为其难地答应了参加进来。

    所以,本来她没当回事。

    没想到,来了才发现,除了三位年轻老师,其他的都是老教师。

     老一代人文化素养比较高。

     方尘认真起来。

     轮到方尘了。

     这会儿不知怎的,她竟然有些紧张。

     “我要给大家带来的是前两年的旧作,是一首鹊桥仙,请大家指教。

    ” 说着,她郑重地双手捧起那张A4纸,扬声念道: “鹊桥仙·青葱年少 青葱年少, 壮游南北, 谁记当年诗句。

     祖国山水染青春, 且去作、激昂歌曲。

     讲台三尺, 玄旗一面, 站尽半生风雨。

     芬芳桃李映江山, 又何必、功名利俱。

    ” “好!好词!好气魄!”马老师激动得站了起来,连连夸赞。

     王丹臣老师也点头称赞。

     或许是这阙“鹊桥仙·青葱年少”说出了许多老师的心里话,很多人眼中有光,现场更是掌声不断! 这时的教室中不止是十四位热爱诗词的老师,后面还有许多学生。

     还真的没听过别人这么夸她的。

    尤其是还把她夸成了一朵花一样的,倒是让方尘有些的不好意思了。

     喜欢道星游学生请大家收藏:()道星游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