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常山赵云

关灯
    次日清晨,阳光初照。

    王镜派人请赵云一同前往视察粮仓。

    二人并辔而行,沿途但见田野葱郁,百姓往来劳作,一片生机。

     赵云不禁赞道:“久闻丹阳富庶,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百姓能安居乐业,全赖君侯治理有方。

    ” 王镜微微一笑:“不过是尽些分内之事罢了。

    这乱世之中,能让百姓有口饭吃,有片安宁之地,便是我最大的心愿。

    赵将军一路奔波而来,想必也见过不少民生凋敝之景吧?” 赵云神色一黯,点头道:“战火纷飞之处,饿殍遍野,百姓流离失所。

    公孙将军虽有心救助,却也因战事吃紧,力不从心。

    此次我奉命前来借兵,也是为了早日平定战乱,还百姓太平。

    ” “平定战乱,谈何容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粮食,才是这乱世的根基。

    所以我在丹阳推行军屯,令将士们晨起操戈,日中务农,便是希望能多储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 王镜轻叹了口气,垂眸掩去眼底深色,轻声说道:“昨日收割的弟兄正在北坡打场,将军可要看看新舂的米粒?” “一切皆听君侯定夺。

    ” 二人沿着纵横交错的阡陌缓行,不多时,便渐渐来到了粮仓附近。

     粮仓前人流蜿蜒,布衣百姓挎着竹篓鱼贯而入。

    七十老翁拄着拐杖接过半袋粟米,妇人背着熟睡的孩童将粮袋系在腰间,几个总角小儿捧着粗陶碗蹲在墙角喝粥。

     与此同时,几辆运粮牛车吱呀着驶入辕门,在青石板上留下一道道车辙印。

     忽然,前方田埂上一个垂髫小儿不慎被土块绊倒,摔了个狗啃泥。

     王镜见状,立刻拉紧缰绳,翻身下马,几步赶至孩子身旁,轻柔地将其扶起,拍去孩子身上的尘土,动作行云流水。

     那孩子眼中噙着泪花,还没来得及哭出声,王镜已面带温和笑意,从袖中摸出一块麦饼,递到孩子手里,柔声道:“莫要哭了,小家伙,快吃吧。

    ” 孩子抬眸望着王镜,眼中满是懵懂与好奇,怯生生地接过麦饼,小声说道:“谢谢……大人。

    ” 不一会儿,孩子母亲匆匆赶来,见孩子没事,忙不迭向王镜道谢,随后抱起孩子转身离去。

     “大人给的这块麦饼可香啦!” “那咱们回家,把这块麦饼也给大母尝尝好不好?” “好……” 赵云望着这一幕,眼中情绪浮沉,低声道:“这般太平景象,在北方已很难见到了……君侯心怀百姓,爱民如子,云敬佩不已,亦自愧不如……” “这不过是个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可在这乱世,他们的安稳太难得,我为一地之主,能护他们周全,便是职责所在。

    ” 王镜抬眸,目光望向远方,感慨道:“乱世粮贵如金,我宁减三日军粮,不忍见稚子啼饥。

    ” 赵云出身寒微,自幼见惯百姓疾苦,听到这番话,心中不禁泛起强烈的共鸣,对王镜的敬重又添几分。

     王镜神色诚恳:“赵将军,实不相瞒,我这边兵力也颇为紧张,实在抽不出多余的兵马借给公孙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