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百纳布

关灯
    人敢碰。

    " 卫东想起父亲手上的溃烂,那是长期接触劣质鞣剂落下的病根。

    秀兰却眼睛一亮,用最后的工业券换了桶铬鞣剂。

    回程路上,她将千层底布鞋的夹层拆开,塞进块浸过鞣剂的皮料:"试试新配方。

    " 当晚的夜市格外热闹,穿喇叭裤的青年带来个港商模样的人。

    那人用放大镜检查皮带的暗袋设计,突然掏出叠外汇券:"有多少要多少。

    " 秀兰却摇头:"只收工业券。

    "她将新做的皮带样品藏在鱼胶桶底,那是用铬鞣剂处理过的,皮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港商悻悻离去时,卫东看见他西装内袋露出的打火机——那是走私来的芝宝,机身上刻着"1983"。

     收摊时下起暴雨,秀兰的千层底布鞋被雨水泡发了。

    她索性脱了鞋,赤脚踩过满地煤灰。

    卫东将铝饭盒扣在她脚边,里面游着新买的鲤鱼苗。

    秀兰却将鱼倒进荷花池:"该放生了。

    " 池边的柳树下,杨建国正调试新组装的缝纫机。

    他用没收的机头换了台报废的,加上秀兰捡来的零件,居然拼出了双针机。

    秀兰将浸过铬鞣剂的皮料铺在机台上,突然扯断自己一截头发:"试试这个。

    " 当第一根双针缝合的皮带出现在月光下,卫东才发现她的设计又进化了。

    暗袋变成了夹层,里面能藏下整张侨汇券;皮带扣改用报废的拉链头,开合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

     "这叫保险扣。

    "秀兰将样品系在腰间,转身时皮带扣反射着月光,像枚小小的盾牌。

    卫东望着她赤脚踩过的煤灰路,突然明白她为何要放生鲤鱼——那是对自由的渴望,如同他们在这座城市夹缝中求生的倔强。

     深夜的东风弄堂,杨建国用没收的皮带换了台黑白电视机。

    雪花点中正播报着"严厉打击经济犯罪"的新闻,秀兰却盯着屏幕下方的滚动字幕——那是广交会的参展通知。

     "得去趟广州。

    "她将千层底布鞋泡进新调的鱼胶,鞋底的百纳布正在月光下舒展,如同涨潮的帆。

    卫东闻到她袖口的铬鞣剂味道,混着煤灰和鱼胶的气息,在这潮湿的夏夜里发酵成希望。

     喜欢千层浪请大家收藏:()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