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关灯
    昨天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喝酒去了。

    断更了一天,抽自己大嘴子ing。

    今天写的素材,是昨天的灵感,喝酒回来后抱着笔记本电脑在床上敲字,敲到一半,睡着了。

    以后要想办法避免,一方面,工作比较忙的时候,尽量在中午就把东西写出来,另一方面,手头存上两三篇通用性的文章,在实在有急事儿能够冲上去。

     今天上午开会一上午,下午睡一下午觉,晚上先是有事儿,后来撸串去了。

    回来后把文章写出来了,感觉表现也不算太差。

    等后面准备每天写的内容增加一些知识含量比较高、能够真正有触动、有帮助、值得大家抄写的内容。

    这方面内容,洒家先积累一些,有一定储备后再每天放出两三条来。

    多了,容易吸收不了。

     一、感时花溅泪 以前,我感觉拍照挺幼稚的。

     特别是,被熟悉的同事、朋友看到以后,更是不舒服。

     今天在网络上看到一段话,对这方面的价值观的改变,有一定作用。

     “有人说你可以不懂摄影,但一定要记录生活,拍的不好没关系,没记录下来才可惜,因为很多事情,之后很难凭空想象起来了,当按下快门的那一刻,时间已经暂停了,照片的意义在于把一瞬间变成永恒,记录会让回忆变得更加丰富,照片也将是快乐的证据,最有意义的就是当你回看的时候,回忆起当时的心情,它会让回忆变得更加具体,变得更加鲜活,所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记录生活呢....” 里面,有两个点,有些感悟。

     一是“没记录下来才可惜,因为很多事情,之后很难凭空想象起来了”。

    平时,总感觉来日方长,感觉所有事情都是当下。

    可是,有多少“当下”已经变成“过往”,有多少感觉重要的瞬间甚至已经遗忘。

    照片,不是一定强行记录下来什么。

    而是留下一些线索和提示,当我们闲庭静坐、含饴弄孙时,能够想起那些曾经温馨的时刻。

     二是“被熟悉的同事、朋友看到以后,更是不舒服”。

    别人的看法真的有那么重要么?即使现在重要,以后还重要么。

    人有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即60岁。

    60岁以后甚至是更早,你我将从各种社会角色中退出,那时候没有“这长”“那总”,剩下的是“老赵头”“老钱头”。

    慢慢开始,大家没有了利益纠葛,重新开始学说“人话”。

    如果年轻时太过于“慎独”“成熟”,可能真就连能够回忆的几张照片都找不到。

    还是要做好这个的平衡。

    比如,可以适当拍一些,要么只存在设备上,要么分享的时候把不适合看的人屏蔽一下,甚至是工作圈子一个号,生活圈子一个号。

    左手“李总”,右手“老李”,按照物理分裂的形式,把生活过得多彩一些。

     二、恨别鸟惊心 上一个问题“感时花溅泪”讲的是纵向上时间的流逝,又想到了横向上人与人、物与物的分离,定一“别”字,言“恨别鸟惊心”。

     起源于网络上的一条评论“周海媚去世,李玟去世,吴孟达去世,熟悉的世界在一点点消失。

    我们也开始慢慢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