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学究天人?造诣?造孽吧!

关灯
    第二日早晨,小卓子惯例来叫柳开生上课。

     虽然现在是陆衡作为老师,但柳开生仍然不买账。

     还是八点过后才来到书房,因为他坚信,读书看的是效率,不是死命的拼时间。

     柳开生不是第一次见到陆衡了,对于这位乱世名将,柳开生也是有些佩服。

     心说还是斯文点吧,于是首先拱手向陆衡见礼:“学生柳灿,见过老师。

    ” 面对柳开生这和声细语又面带微笑的见礼,陆衡这一次竟然有些看不透这个只有六岁但看起来有十六岁的小娃娃。

     但柳开生是有前科的人,因此陆衡也不敢托大,回礼道:“二皇子不必多礼,今日第一次做二皇子老师,陆某也是有些受宠若惊,还请多多关照。

    ” 说完陆衡竟是向柳开生一礼。

     难怪陆衡会如此客气,自身修养是一个方面,但更多的还是在于陆衡听完了宋钟的描述过后,对柳开生有些惶恐。

     这种惶恐不是惧怕那种意义的惶恐,而是一种怕无法将柳开生从人生的歧路之上拉回来而有负皇命的那种惶恐。

     当然此刻的柳开生也不敢托大。

     在他看来,要是陆衡都被自己给整了,试问天下还有谁敢教自己? 柳开生淡淡一笑:“老师太过客气,搞得柳灿也有些不太自然,还请老师随意些。

    ” 柳开生都这样说了,陆衡也不好过多矜持,便道:“好,既然如此,就让我先来考校一下二皇子文语的学习进度。

    ” “请老师赐教。

    ” 陆衡随手拿起一卷放在案几上的论语,稍微看了一下便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意?” “这句话全话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为: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选择别人好的方面学习,充实自己;看到别人缺点,就要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 柳开生的回答中规中矩,但也完全解释清楚了这句话的意思。

     陆衡微微一点头:“不错,接着来。

    ” 陆衡话音一落,下一句话还没有出口,就见柳开生从座位之上站起身来。

     “老师,请等下。

    ” 陆衡抬起头来,疑惑问道:“二皇子还有什么问题?” 柳开生幽幽一道:“老师,学生话还没说完呢。

    ” 陆衡纳闷,心道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但柳开生这样说,陆衡也不好拂了柳开生的面子,因此道:“额,那二皇子请说。

    ” “其实在柳灿看来,这句话这样理解没错,但我还有自己的见解。

    ” “哦?二皇子请试言之。

    ” 柳开生也不客气,当即往来走动两圈,组织一番言语。

     “其实这句话有些狭隘,或者说是有些不完整,三人行,他们必定有我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我与他二人同行,那么我也有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学生看来,既然我学习了他们,我得到了提高,那么我如果有他们值得学习的地方,而他们又不知道,那么我就有义务提醒他们二人来学习我,让他们也得到提高,这也可以理解为共同提高,而不是只顾自己的自私行为,老师以为如何?” 陆衡目瞪口呆。

     嘿,你这家伙还真不客气,让别人来学习你? 但转而一想,话粗理不粗,这话好似也有些道理,只以为是柳开生从别处听来的见解,也不多疑。

     陆衡小小的惊异了一下,但自己素质极高,也懒得在这上面纠缠。

     旋即镇定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何意?”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 “不错,那……” “等等,老师,我还没说完呢,您能不急好吗?” 随着柳开生的喝停,陆衡有些尴尬。

     看这样子,柳开生应该又有一番说辞了。

     虽然还不懂柳开生究竟又能说出什么道理,但不管其见识对与不对,这种敢于提出自己见解的学习的态度却是让陆衡也有些汗颜。

     陆衡身为大儒,却是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

     因为在他看来,圣贤的话是不可能错的。

     不过陆衡也不好对柳开生的话一言以蔽之,因此道:“二皇子还有何话可说?” 柳开生微微一笑,当即道:“其实这句话也很狭隘,学与思不过都是自己闭门造车罢了,关键是还得付出实践,所以荀子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足见实践的重要,就比如说,一个学子他知道民间疾苦,但他再怎么会学,再怎么会思考,但他也只是借鉴于前人的经验在学习在思考,但他并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