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匠魂宗谱
关灯
小
中
大
工器三十九年退位的太上皇朱载垕,在工化元年夏仍常住南京工器总院地下实验室。
七十一岁的他戴着防铅护目镜,指尖抚过新制的「地脉谐波增幅器」铜制框架,七炼渗碳钢表面的工禾纹锚链浮雕与《郑和航海图》等高线形成共振纹路。
「陈匠作,」他敲击框架边缘的十二律吕刻度,「把樱花纹减震垫换成明室桑皮纸,东瀛纤维的共振频率始终差半度。
」 首席匠人陈懋递来咖啡渣炭压制的滤网:「陛下,按您《声学旁通》所述,桑皮纸纤维排列更契合黄钟律九转。
」他示意学徒赵小乙转动齿轮,增幅器内部的青铜钟管鸣响时,墙面的地磁滚筒纸自动绘出稳定的正弦曲线——这是明室工器对东瀛「鹤鸣预警」算法的第二次系统性改良。
午间小憩时,太上皇翻开《工器拾遗·深海篇》残卷,目光停在「鲛人油密合术」注脚。
三年前在南洋打捞的郑和宝船残骸中,他发现了用橡胶与鲸油混合的防水涂层,如今正尝试将其改良为「仿生鳃呼吸装置」。
「赵小乙,」他指着玻璃罐中蠕动的橡胶触须,「把加勒比海珊瑚虫黏液掺入硫化剂,或许能让仿生鳃在低氧环境中自主开合。
」 工坊角落的「机械海马」正在测试,其尾鳍的工禾纹鳞片内置微型齿轮,每摆动三次便触发一次黄钟律校准。
太上皇摸出验铅镯,镯面「工器永昌」刻纹与机械海马的共振频率产生微弱共鸣——这是他近年沉迷的「生物-机械协同共振」课题,试图证明《考工记》中「百工之事,皆应天道」的哲学。
申时初刻,神户港传来加急密报:东瀛匠人福二郎试图用本土砂铁改良七炼渗碳工艺。
太上皇冷笑,在《工器典·材料篇》朱批:「非明室矿脉不得入炉,非郑和七炼法不得称钢。
」他召来徐光启,展示新制的「光谱验矿镜」:「用黄钟律十二转的光频照射矿样,明室火山灰的铁含量峰值应在
七十一岁的他戴着防铅护目镜,指尖抚过新制的「地脉谐波增幅器」铜制框架,七炼渗碳钢表面的工禾纹锚链浮雕与《郑和航海图》等高线形成共振纹路。
「陈匠作,」他敲击框架边缘的十二律吕刻度,「把樱花纹减震垫换成明室桑皮纸,东瀛纤维的共振频率始终差半度。
」 首席匠人陈懋递来咖啡渣炭压制的滤网:「陛下,按您《声学旁通》所述,桑皮纸纤维排列更契合黄钟律九转。
」他示意学徒赵小乙转动齿轮,增幅器内部的青铜钟管鸣响时,墙面的地磁滚筒纸自动绘出稳定的正弦曲线——这是明室工器对东瀛「鹤鸣预警」算法的第二次系统性改良。
午间小憩时,太上皇翻开《工器拾遗·深海篇》残卷,目光停在「鲛人油密合术」注脚。
三年前在南洋打捞的郑和宝船残骸中,他发现了用橡胶与鲸油混合的防水涂层,如今正尝试将其改良为「仿生鳃呼吸装置」。
「赵小乙,」他指着玻璃罐中蠕动的橡胶触须,「把加勒比海珊瑚虫黏液掺入硫化剂,或许能让仿生鳃在低氧环境中自主开合。
」 工坊角落的「机械海马」正在测试,其尾鳍的工禾纹鳞片内置微型齿轮,每摆动三次便触发一次黄钟律校准。
太上皇摸出验铅镯,镯面「工器永昌」刻纹与机械海马的共振频率产生微弱共鸣——这是他近年沉迷的「生物-机械协同共振」课题,试图证明《考工记》中「百工之事,皆应天道」的哲学。
申时初刻,神户港传来加急密报:东瀛匠人福二郎试图用本土砂铁改良七炼渗碳工艺。
太上皇冷笑,在《工器典·材料篇》朱批:「非明室矿脉不得入炉,非郑和七炼法不得称钢。
」他召来徐光启,展示新制的「光谱验矿镜」:「用黄钟律十二转的光频照射矿样,明室火山灰的铁含量峰值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