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第47章推广算具

关灯
    」他指着仪身铭文,「这「天球转速」对应的土方公式,正是《永乐大典》里的「工器卷」内容。

    」 许天锡脸色铁青,他当然知道所谓「工器卷」实为朱厚照伪造,但眼前算台的精密程度让他无法反驳。

    「即便算具精巧,」他强撑威仪,「治国仍需以《四书》为体——」 「大人可知,」陈邦彦突然插话,展开《太学算学科实测录》,「匠人用此算台测算,发现太学泮池水位较去年下降一尺二寸,若不用「瓮城防水法」,今夏必淹典籍库。

    」算台模型的「地平方位环」正显示着泮池的土壤湿度数值。

     巳时三刻,许天锡拂袖而去,袍角扫过陈铁柱的六壬算盘。

    算珠滚落间,檀木珠上的《鲁班经》榫卯暗纹竟拼出「匠正国兴」字样。

    ——这是匠人仿照《鲁班经》「字盘仙法」设计的机关算珠。

    王巧儿转身时,陈邦彦忽然凑近,将一卷羊皮纸塞入她袖中:「杨阁老次子昨夜递来密信,太学后山老槐树下有回应。

    」 她不动声色地展开纸卷,杨慎苍劲的字迹映入眼帘:「浑天仪改制事,已说动詹事府。

    算学教材需附《论语》注疏,可借「子罕言利」论算具之用。

    」纸背还有用苗文标注的《勾股新解》要点——那是杨慎暗中翻译的匠人算学心得。

     「明日随我去工部,」她低声对陈铁柱道,「用六壬算盘核铜料账册。

    许天锡越怕算具,越说明咱们掐住了七寸。

    」 陈铁柱望着算盘上的牵星刻度,想起父亲临终前说的「宝船龙骨可铸犁,亦可铸铳」。

    他转动盘面,让「工」字暗纹对准正午日影,阳光穿过算珠,在辟雍殿地面投下清晰的「工」字光斑,与殿柱上的「火德」涂鸦残迹形成鲜明对照。

     未时初刻,匠人用耐铅毒的蕨类植物汁液重绘太学外墙「工」字,这种被黔地苗民称为「铅消草」的植物,其汁液与松烟墨混合后能永久保持靛蓝色。

    陈邦彦望着匠人操作,忽然收到杨慎亲书的密信鸽羽——「算学入仕事,内阁已议首卷」。

    他攥紧信笺,望向王巧儿与陈铁柱调试算台的背影,终于明白朱厚照「工器兴国」批语的深意:当算具成为士匠共舞的琴弦,旧文明的裂痕中,终将长出新的根系。

     暮色漫过太学屋脊时,辟雍殿的算珠声仍在回荡。

    陈铁柱的海舟算板与王巧儿的晷影矩尺并列案头,算珠滚动声与齿轮转动声交织,如同大地深处的脉动。

    而藏在陈邦彦袖中的密信,正悄悄改写着太学算学科的未来——那不是信物的隐喻,而是士大夫与匠人共同签署的文明契约。

     喜欢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请大家收藏:()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