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芒种收麦

关灯
    晒场上,各家有各家的位置,收割的麦子摊开,有拉着滚石撵的,有用连枷打的。

     连枷这东西,就是常用的给小麦脱粒的工具。

     构造很简单,厚竹片捆在一起,当做连枷主体,再用竹皮包裹,确保连枷主体能三百六十度旋转,再给弄个长杆。

     人挥舞长杆,用巧力,让顶端的连枷主体旋转起来,再狠狠砸在铺在地上的麦秆上。

     就是利用拍打的压力,让麦粒脱落。

     跟滚石也差不多,滚石有大有小,有牲口的人家,会弄大一点的滚石,牵着牲口在前面走,通过绳索,让后面的滚石不停在麦秆上滚动。

     没有牲口的,就用人力,拉着后面的滚石跑。

     效率虽然不高,但是,古代就这样,可没有拖拉机让你开上来,碾压几下,麦粒全都脱落。

     这连枷,赵清虎还是看电视剧《老农民》的时候见到过,就两个庄稼老把式比拼,一个拿的就是连枷,另外一个用的是马鞭,就比拼力量。

    如今,自己要亲自上手用一用了。

     连枷这东西,在古代用处不少。

     打麦粒,打黄豆,都需要连枷。

     甚至是油菜收获后,也是用连枷打的。

     赵清虎家不缺牲口,所以,他们三家的麦秆堆积的有点厚。

     大郎牵着牛,拉着滚石在前面走,后面赵清虎拿着连枷在打。

     那连枷被他挥舞的呜呜的,每次都重重砸在麦秆上。

     等差不多了,就开始用木叉翻面。

     这一次用的可不是按蛇的小木叉,而是大木叉,都是从山上天然取材的。

     扬麦秆的木叉不能小了,主杆必须粗大,成年人手臂粗刚刚好,尖端的分叉,至少也要有水平的两个分叉,当然了有三个也无妨。

     如此,一叉子下去,能扬起一大捆麦秆,翻转过来很轻松。

     连续多次碾压、拍打,等到麦子全都脱落,就把麦秆扬到旁边。

     老人、小孩开始出动,麦秆上遗留的,一些瘪犊子,都会摘下来。

    瓜熟蒂落,饱满成熟的很容易就会脱落。

     就这些瘪犊子,非但没啥重量,还牢牢扎根在麦秆上,需要二次人工。

     敲敲打打,赵清虎家的两亩冬小麦,当天就全都敲下来了,装了六个大箩筐。

     连续五天大太阳,今年真的是老天爷赏饭吃。

     地少的人家,冬小麦已经收好晒好。

     地多的,依旧在忙碌,当然了,一般地多的人家,劳力也多,不怕抢收。

     等到第六天,一大早天色就有些阴沉。

     赵清虎早起后,把猎物收了回来,抬头看着天空,脸色也有些难看。

     今天若是下雨,那冬小麦绝对会有损失。

     “爹!”赵大郎来到他身边,看着天色,也有些心中担忧。

     别看他们家的麦子收了回来,而且晒好了,就等着王员外派人来收租。

     若是今天一场雨下来,就是他们绿竹村,麦子也会损失将近两成。

     明天,镇上的粮店就会涨价。

     好在有惊无险,就是阴沉了一早上,半上午的时候,太阳重新出来了,阳光普照大地。

     晒干的麦子,赵清虎已经称重了,他们家两亩旱地,收了四百零八斤小麦。

     两百斤亩产,绝对是丰收。

     原主种冬小麦几十年,可从来没有突破过亩产两百斤,大概在一百七十斤左右浮动。

     堆肥出来的有机肥,真的很肥,就增肥两次,便让小麦的亩产提升了将近两成。

     不得不说,这土地不施肥是真的贫瘠。

     找赵清狗、赵清牛问了问,结果不错,他们也收了不少麦子,亩产也是两百斤出头一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