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进山!
关灯
小
中
大
是需要有知识储备的。
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
不是说让你起狼烟拍视频,你要是起狼烟拍视频那多半是要蹲牢房的。
彭一走过来搭上话:“邹哥意思你还不明白吗?就是说户外博主这一行不是谁都可以搞的, 你没点经验和本事只是一味的冲,说不准哪天你就在拍摄某个视频的时候结束了。
” 彭二扣了扣脑壳:“那还有什么类似狼烟这种保命的知识点呢?” 我面对几个活宝长长的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首先你肯定得明白自己在什么位置吧,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里,对不? 如果连自己在哪儿什么样的环境都不知道,如何预判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和提防这种环境里特有的蛇虫鼠蚁呢? 那还怎么去拍摄视频并且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所以而且掌握地质和生物知识也能帮我们在很多突发情况里冷静思考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拿这山体来说,通过观察岩石的分布,就能推测出这座山有没有洞穴。
这判断山里有没有洞穴,其中一种很重要的依据就是看山体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 喀斯特地貌就很典型,你们应该也听过这个名词。
像咱们现在在的这座山,从周围的环境和岩石状况来看,有一定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所以存在洞穴的可能性不小。
” “啊?邹哥我们没有听过这个词,网上刷视频根本就没有人说这些。
直接就在洞里了或者路途中说一些有的没的。
”华丽男回答道 “喀斯特地貌,简单来说,就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侵蚀等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
”我放慢脚步,边走边说。
彭一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那怎么判定这山就是喀斯特地貌,而且有洞穴呢?” “你们看这周围。
”我指着路边裸露的岩石和一些坑洼的地面,“喀斯特地貌有很明显的的特征。
比如,地面上常常会出现溶沟、石芽,就像这些宽窄不一、深浅不同的沟槽,还有这些像竹笋一样的石头尖。
而且,要是仔细观察岩石,能看到上面有很多被水溶蚀的小孔、凹槽。
” 我蹲下身子,捡起一块带有小孔的石头递给他们:“就像这块石头,这些小孔就是水流长期侵蚀的结果。
另外,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还经常能看到落水洞,也就是地面上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洞,水会顺着这些洞流到地下。
如果发现了落水洞,那就说明地下很可能存在洞穴系统了。
” 当然还有通过风水的理论和知识,也是可以做到寻找到这些地方的。
老祖宗看地脉,讲究‘龙、砂、水、穴’四大纲。
就说这‘寻穴’吧,搁在找地下中空世界上,有时候比看卫星地图还灵验。
比如现在瞧着,这山梁走势在风水学里就叫‘来龙’, 从西北乾位蜿蜒至此,突然在半山腰打了个‘过峡’,两边‘砂手’(青龙白虎)环抱,正应了‘玄武垂头、朱雀翔舞’的格局。
这种‘气脉聚结’之处,地下就必有‘藏风聚气’的孔洞。
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管洞穴叫‘岩穴’或‘石室’,在《水经注》里记过桂林的伏波山溶洞,就是靠‘观水势、察岩层’定的位。
有些脚边不经意出现的‘石花’(指岩石表面的方解石结晶),在风水学说里叫‘天雨花’, 但凡岩壁上生这种‘花’,且‘水痕线’呈‘之’字形攀升。
这底下就必有暗河穿洞,就像人血管,水脉走到哪儿,洞穴就开到哪儿。
如果轻叩一块中空的岩石,回声清越如鼓,老辈人管这叫‘地鸣’。
对应《青乌经》里‘土薄者气浮,石坚者气固’的说法。
若遇‘石骨过峡’(两山之间岩层裸露的狭窄通道),且‘明堂’(前方空旷地)有‘天心水’(季节性积水洼)。
十有八九能找到‘岩窍’,当年云南哀牢山的哈尼人,就是靠这套法子,在悬崖上找到能藏千人的‘仙人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说回如今场景,这‘来龙’属‘艮卦’,对应‘山’象。
《周易》说‘艮为山,为止’,主藏纳,若见‘石脉’(岩层纹理)呈‘螺旋纹’或‘蟹爪纹’, 按老祖宗说法,这必是地下水‘溶蚀’所致,顺着‘纹向’寻,准能找到‘玄关一窍’。
就像去年在贵州,我按‘二十四山分金’定方位,在‘丙山壬向’的背斜构造处,还真摸到个藏着宋代陶罐的岩洞。
洞口藏在‘罗星锁水口’的巨石后面,要不是懂‘拨砂辨水’,根本发现不了。
在风水学中,“二十四山分金”就是罗盘上的方位划分体系,将360度圆周分为24个山向(每山15度)。
每个山向又细分为5个分金,共120分金,用于精准确定建筑或墓穴的方位。
其中可用分金仅48个,需结合五行生克和阴阳平衡判断吉凶。
关键就在于“丙丁庚辛”四个天干上“秘诀也就在这四个字。
每山只取丙、丁、庚、辛配地支的分金,比如‘子山’用丙子、庚子,‘丑山’用丁丑、辛丑,每山俩,二十四山刚好48个。
为啥? 因为五行得合规矩像‘丙山壬向’属火,分金就得选土(火生土)或金(火克金为财),要是碰着水(水克火)或木(火泄木),就是凶位。
子山属阳水,丙子(火水)、庚子(土水),火生土、土生水,层层相生。
卯山属阴木,丁卯(火木)、辛卯(木木),火助木旺、木木齐平,这就叫‘阴阳平衡’。
四维山更讲究,乾山属阳金,配丙戌(火土金)、庚戌(金金),火生土、土生金,气脉顺得跟山间溪流似的。
老祖宗不懂地质学,但精通对自然的观察,这分金暗合岩层规律,丙丁分金多对背斜核部的张性裂隙。
庚辛分金常卡节理密集带,地下水顺着这些‘分金线’啃石头,就像照着罗盘挖隧道。
说白了,这48个分金就是老祖宗给大地写的‘密码本’。
先看山向属啥五行,再挑生它、助它的分金,避开克它、泄它的,最后落在岩层易溶蚀的方位。
所以这罗盘转的不是迷信,是把山水脾气摸透了的老智慧。
例如‘丙山壬向’,这就像给大山标门牌号,因为罗盘上把360度分成24山, 而‘丙’在正南偏东67.5°,‘壬’在正北偏西67.5°, 所以‘丙山壬向’就是坐南朝北,具体落在南偏东157.6°到172.4°之间。
这方位常对应地质里的‘背斜构造’,啥是背斜? 就像把岩层当毛巾往中间挤,岩层会向上拱起,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褶皱。
背斜的中心岩层受挤压后,容易出现放射状的裂隙,就像面包烤裂了缝。
咱们现在走的山多是石灰岩,地下水带着二氧化碳,跟可乐似的有腐蚀性,顺着这些裂缝往下渗,年复一年就把岩层‘啃’出洞来。
比如贵州那岩洞,洞口就是正对着背斜顶部的裂隙带,地下水沿着‘丙山壬向’的分金线溶蚀,慢慢就掏出个能藏东西的空间。
老祖宗用罗盘定方位,其实暗合了岩层受力的薄弱带,跟地质勘探队拿雷达扫断层,本质上都是在找‘地球的伤口’。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分金定穴术,其实也不难吧?毕竟我都已经嚼烂喂了。
(???_??) 然而,这种对应关系并非绝对,需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来判断。
现代地质勘探中,背斜构造的识别主要依赖岩层产状、化石分布等科学方法,而非单纯的方位划分。
所以当古代技术结合现代科学,就是真正的王炸! 单出一张牌,还是不太稳,出错的时候也不少,按实操来说大概率是一半一半。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学艺不精导致。
而所谓的“罗星锁水口”就是风水学中的一种格局。
简单说,就是指在水流出口处,有突起的土石洲阜,也就是小山丘、沙洲或巨石等,一般都是被称为罗星。
罗星就如同忠诚的守护者,伫立在水口,通过阻挡水流直冲,使水流迂回缓慢,形成“天门开、地户闭”的格局。
从而避免财气外泄,让内局龙气凝聚,成为聚气凝穴的上好风水吉局。
而罗星常与扞门、华表等水口砂配合,构成多重关锁的格局,无形之中提升了福泽等级。
“拨砂辨水”也是寻穴的方法之一,便是通过观察周围山川等“砂”的形态、位置以及与特定方位的关系, 结合五行生克判断其吉凶,同时辨别“水”的来龙去脉、形态特征等, 以确定风水的优劣,追求藏风聚气、趋吉避凶的效果。
在寻找“穴位”时,按“拨砂”理论,观察周围“砂”(如山峰、巨石等)的形态与分布。
若有独特的砂体组合,如在山脉走势中出现奇异的山峰排列、孤立的巨石等, 就可能是在暗示地下有特殊地质结构,因溶洞常形成于特定地质条件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依据“辨水”理念,再留意水的情况,毕竟地下如果有空间,也多与地下水系相关。
若发现溪流突然消失、泉水异常涌动或有季节性干涸的水洼等。
这也就可能意味着地下有通道或中空,为寻找溶洞提供线索。
而这也可以用于寻找大型墓葬,因为古人人力有限,如果想构建地下大型阴宅,大多会找到天然就存在的而后进行加工处理。
天然的就是最好的。
话说回来,当年徐霞客探溶洞,靠的就是这手‘先辨龙气,后察水情’,这水往哪儿渗,洞就往哪儿通。
他的行为,可谓是领先现代科技勘测手段还早五百年玩转地下世界。
徐霞客是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与文学家,这人自幼厌恶科举仕途,痴迷于山川地理。
以三十余年时间徒步踏遍中国21个省份,北至燕赵,南抵滇黔,西达川藏,东涉海岛,被后世誉为“千古奇人”。
当所有人都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他正坐在黄山山巅感受风雪的味道。
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当所有人都在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争的头破血流,他正在去往另一个故事的路上。
他说:“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 所以,那些百年功名,千秋霸业,还是什么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
这件事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当然这些话我是不可能和他们说出口的,毕竟没啥意义,而且他们也听不懂。
只怕是会引发更多提问,费更多口舌。
毕竟我只负责带他们拍点素材,顺便教一下我的拍摄心得,可不是在带徒弟。
喜欢一位探险者的自传请大家收藏:()一位探险者的自传
这是为了保证自己生命安全的前提条件。
不是说让你起狼烟拍视频,你要是起狼烟拍视频那多半是要蹲牢房的。
彭一走过来搭上话:“邹哥意思你还不明白吗?就是说户外博主这一行不是谁都可以搞的, 你没点经验和本事只是一味的冲,说不准哪天你就在拍摄某个视频的时候结束了。
” 彭二扣了扣脑壳:“那还有什么类似狼烟这种保命的知识点呢?” 我面对几个活宝长长的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首先你肯定得明白自己在什么位置吧,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里,对不? 如果连自己在哪儿什么样的环境都不知道,如何预判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和提防这种环境里特有的蛇虫鼠蚁呢? 那还怎么去拍摄视频并且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所以而且掌握地质和生物知识也能帮我们在很多突发情况里冷静思考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拿这山体来说,通过观察岩石的分布,就能推测出这座山有没有洞穴。
这判断山里有没有洞穴,其中一种很重要的依据就是看山体所在区域的地貌特征, 喀斯特地貌就很典型,你们应该也听过这个名词。
像咱们现在在的这座山,从周围的环境和岩石状况来看,有一定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所以存在洞穴的可能性不小。
” “啊?邹哥我们没有听过这个词,网上刷视频根本就没有人说这些。
直接就在洞里了或者路途中说一些有的没的。
”华丽男回答道 “喀斯特地貌,简单来说,就是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侵蚀等作用形成的特殊地貌。
”我放慢脚步,边走边说。
彭一来了兴致,连忙追问道:“那怎么判定这山就是喀斯特地貌,而且有洞穴呢?” “你们看这周围。
”我指着路边裸露的岩石和一些坑洼的地面,“喀斯特地貌有很明显的的特征。
比如,地面上常常会出现溶沟、石芽,就像这些宽窄不一、深浅不同的沟槽,还有这些像竹笋一样的石头尖。
而且,要是仔细观察岩石,能看到上面有很多被水溶蚀的小孔、凹槽。
” 我蹲下身子,捡起一块带有小孔的石头递给他们:“就像这块石头,这些小孔就是水流长期侵蚀的结果。
另外,在喀斯特地貌区域,还经常能看到落水洞,也就是地面上突然出现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洞,水会顺着这些洞流到地下。
如果发现了落水洞,那就说明地下很可能存在洞穴系统了。
” 当然还有通过风水的理论和知识,也是可以做到寻找到这些地方的。
老祖宗看地脉,讲究‘龙、砂、水、穴’四大纲。
就说这‘寻穴’吧,搁在找地下中空世界上,有时候比看卫星地图还灵验。
比如现在瞧着,这山梁走势在风水学里就叫‘来龙’, 从西北乾位蜿蜒至此,突然在半山腰打了个‘过峡’,两边‘砂手’(青龙白虎)环抱,正应了‘玄武垂头、朱雀翔舞’的格局。
这种‘气脉聚结’之处,地下就必有‘藏风聚气’的孔洞。
所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古人管洞穴叫‘岩穴’或‘石室’,在《水经注》里记过桂林的伏波山溶洞,就是靠‘观水势、察岩层’定的位。
有些脚边不经意出现的‘石花’(指岩石表面的方解石结晶),在风水学说里叫‘天雨花’, 但凡岩壁上生这种‘花’,且‘水痕线’呈‘之’字形攀升。
这底下就必有暗河穿洞,就像人血管,水脉走到哪儿,洞穴就开到哪儿。
如果轻叩一块中空的岩石,回声清越如鼓,老辈人管这叫‘地鸣’。
对应《青乌经》里‘土薄者气浮,石坚者气固’的说法。
若遇‘石骨过峡’(两山之间岩层裸露的狭窄通道),且‘明堂’(前方空旷地)有‘天心水’(季节性积水洼)。
十有八九能找到‘岩窍’,当年云南哀牢山的哈尼人,就是靠这套法子,在悬崖上找到能藏千人的‘仙人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又说回如今场景,这‘来龙’属‘艮卦’,对应‘山’象。
《周易》说‘艮为山,为止’,主藏纳,若见‘石脉’(岩层纹理)呈‘螺旋纹’或‘蟹爪纹’, 按老祖宗说法,这必是地下水‘溶蚀’所致,顺着‘纹向’寻,准能找到‘玄关一窍’。
就像去年在贵州,我按‘二十四山分金’定方位,在‘丙山壬向’的背斜构造处,还真摸到个藏着宋代陶罐的岩洞。
洞口藏在‘罗星锁水口’的巨石后面,要不是懂‘拨砂辨水’,根本发现不了。
在风水学中,“二十四山分金”就是罗盘上的方位划分体系,将360度圆周分为24个山向(每山15度)。
每个山向又细分为5个分金,共120分金,用于精准确定建筑或墓穴的方位。
其中可用分金仅48个,需结合五行生克和阴阳平衡判断吉凶。
关键就在于“丙丁庚辛”四个天干上“秘诀也就在这四个字。
每山只取丙、丁、庚、辛配地支的分金,比如‘子山’用丙子、庚子,‘丑山’用丁丑、辛丑,每山俩,二十四山刚好48个。
为啥? 因为五行得合规矩像‘丙山壬向’属火,分金就得选土(火生土)或金(火克金为财),要是碰着水(水克火)或木(火泄木),就是凶位。
子山属阳水,丙子(火水)、庚子(土水),火生土、土生水,层层相生。
卯山属阴木,丁卯(火木)、辛卯(木木),火助木旺、木木齐平,这就叫‘阴阳平衡’。
四维山更讲究,乾山属阳金,配丙戌(火土金)、庚戌(金金),火生土、土生金,气脉顺得跟山间溪流似的。
老祖宗不懂地质学,但精通对自然的观察,这分金暗合岩层规律,丙丁分金多对背斜核部的张性裂隙。
庚辛分金常卡节理密集带,地下水顺着这些‘分金线’啃石头,就像照着罗盘挖隧道。
说白了,这48个分金就是老祖宗给大地写的‘密码本’。
先看山向属啥五行,再挑生它、助它的分金,避开克它、泄它的,最后落在岩层易溶蚀的方位。
所以这罗盘转的不是迷信,是把山水脾气摸透了的老智慧。
例如‘丙山壬向’,这就像给大山标门牌号,因为罗盘上把360度分成24山, 而‘丙’在正南偏东67.5°,‘壬’在正北偏西67.5°, 所以‘丙山壬向’就是坐南朝北,具体落在南偏东157.6°到172.4°之间。
这方位常对应地质里的‘背斜构造’,啥是背斜? 就像把岩层当毛巾往中间挤,岩层会向上拱起,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褶皱。
背斜的中心岩层受挤压后,容易出现放射状的裂隙,就像面包烤裂了缝。
咱们现在走的山多是石灰岩,地下水带着二氧化碳,跟可乐似的有腐蚀性,顺着这些裂缝往下渗,年复一年就把岩层‘啃’出洞来。
比如贵州那岩洞,洞口就是正对着背斜顶部的裂隙带,地下水沿着‘丙山壬向’的分金线溶蚀,慢慢就掏出个能藏东西的空间。
老祖宗用罗盘定方位,其实暗合了岩层受力的薄弱带,跟地质勘探队拿雷达扫断层,本质上都是在找‘地球的伤口’。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分金定穴术,其实也不难吧?毕竟我都已经嚼烂喂了。
(???_??) 然而,这种对应关系并非绝对,需结合具体地质条件来判断。
现代地质勘探中,背斜构造的识别主要依赖岩层产状、化石分布等科学方法,而非单纯的方位划分。
所以当古代技术结合现代科学,就是真正的王炸! 单出一张牌,还是不太稳,出错的时候也不少,按实操来说大概率是一半一半。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学艺不精导致。
而所谓的“罗星锁水口”就是风水学中的一种格局。
简单说,就是指在水流出口处,有突起的土石洲阜,也就是小山丘、沙洲或巨石等,一般都是被称为罗星。
罗星就如同忠诚的守护者,伫立在水口,通过阻挡水流直冲,使水流迂回缓慢,形成“天门开、地户闭”的格局。
从而避免财气外泄,让内局龙气凝聚,成为聚气凝穴的上好风水吉局。
而罗星常与扞门、华表等水口砂配合,构成多重关锁的格局,无形之中提升了福泽等级。
“拨砂辨水”也是寻穴的方法之一,便是通过观察周围山川等“砂”的形态、位置以及与特定方位的关系, 结合五行生克判断其吉凶,同时辨别“水”的来龙去脉、形态特征等, 以确定风水的优劣,追求藏风聚气、趋吉避凶的效果。
在寻找“穴位”时,按“拨砂”理论,观察周围“砂”(如山峰、巨石等)的形态与分布。
若有独特的砂体组合,如在山脉走势中出现奇异的山峰排列、孤立的巨石等, 就可能是在暗示地下有特殊地质结构,因溶洞常形成于特定地质条件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依据“辨水”理念,再留意水的情况,毕竟地下如果有空间,也多与地下水系相关。
若发现溪流突然消失、泉水异常涌动或有季节性干涸的水洼等。
这也就可能意味着地下有通道或中空,为寻找溶洞提供线索。
而这也可以用于寻找大型墓葬,因为古人人力有限,如果想构建地下大型阴宅,大多会找到天然就存在的而后进行加工处理。
天然的就是最好的。
话说回来,当年徐霞客探溶洞,靠的就是这手‘先辨龙气,后察水情’,这水往哪儿渗,洞就往哪儿通。
他的行为,可谓是领先现代科技勘测手段还早五百年玩转地下世界。
徐霞客是明代着名的地理学家探险家与文学家,这人自幼厌恶科举仕途,痴迷于山川地理。
以三十余年时间徒步踏遍中国21个省份,北至燕赵,南抵滇黔,西达川藏,东涉海岛,被后世誉为“千古奇人”。
当所有人都在争权夺利的时候他正坐在黄山山巅感受风雪的味道。
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当所有人都在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争的头破血流,他正在去往另一个故事的路上。
他说:“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 所以,那些百年功名,千秋霸业,还是什么万古流芳,与一件事相比,其实算不了什么。
这件事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去生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
当然这些话我是不可能和他们说出口的,毕竟没啥意义,而且他们也听不懂。
只怕是会引发更多提问,费更多口舌。
毕竟我只负责带他们拍点素材,顺便教一下我的拍摄心得,可不是在带徒弟。
喜欢一位探险者的自传请大家收藏:()一位探险者的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