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关灯
小
中
大
以曹操、司马炎为例,九锡殊物,赐加非宜,不愿拟议,亦耻老瞒同传。
”公卿闻帝此旨,寤而厚颜,诣府陈谢。
帝又谓之曰:“魏氏以来,革命不少,鸿儒硕学,世有名臣。
佐命兴皇,皆行禅代。
不量功业之本,惟存揖让之容。
上下相蒙,遂为故实。
宁有汤、武接于夏、殷,不宪章于尧、舜;晋、魏隔于周、汉,翻祖述于勋、华。
且尧之禅舜,二圣继踵。
舜因让禹,以明尧哲。
示天下为至公,不私己于尊位。
故宾虞以后,若脱屣焉。
是知非尧不能让舜,非舜不能命禹。
商、周德所不逮,有拨乱反正之功。
顺天行诛,逆取顺守,咸以至诚兼济,无隐神祗,三五帝王,称兹四圣,英声茂实,飞腾万古。
尧、舜不及于□子,让德而称帝。
汤武不私于后胤,力取而为王。
故道有降差,名有优劣,然立功立德,亦各一时。
末叶后来,功德无纪,时逢屯否,拥兵窃命,托云辅政,择立余孽,顽嚣支庶,先被推崇,睿哲英宗,密加夷戮,专权任己,逼令让位。
虽欲己同于舜,不觉禅者非尧,贬德于唐、虞,见过于汤、武,岂不悖哉!魏、晋、宋、齐,为感已甚,托言之士,须知得失。
”群公退而悦服,私相谓曰:“相王格论,绝后光前,发明典谟,申理誓诰,可谓君子一言,定八代之荣辱矣。
“帝又谓所亲曰:“诸人虽复见吾言论,仍自不知至理。
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关形势,颇似汉高祖。
且起军甲子,旗帜已革,如何更于少帝之处,却受九锡而求殊礼。
孺子有知,不容肯行此事。
既成无识,此乃吾自为之。
立身以来,不欺暗室,如何今日,诬罔天听所区别帝王,激扬名理,以惩是古非今之辈,谬相劝逼。
“于是惟改丞相府为相府国,而九锡殊礼,并属诸有司。
是月也,宇文化及兼弟智及等,并骁果武贲司马龛、监门郎将裴乾通等,谋同逆,因骁果等欲还,精锐遂夜率之而围江都宫,杀后主于彭城阁。
初,骁果兵等苦于久在江都,咸思归叛。
至是,炀帝知唐据有西京,过江计定,仍先分骁果往守会稽,诳之云往东吴催米,故化及等因之而作难。
于是隋主崩问至,帝乃率文武群贤僚佐,従少帝举哀于大兴后殿。
帝哭哀甚,有谏止帝者,帝曰:“吾为人下,丧居何可不哀!然亦恨后主不亡于开皇之末,以延鼎祚耳。
”化及等本自因思归之众而行杀逆,及以许公之子为众所推,至是遂僭称尊号,率其同恶欲入关,以李密断成皋,据洛口,乃图北取黎阳仓,従白马津而渡。
帝乃遣统军张伦将蒲津以东従兵,往魏郡道招慰化及等,继遣淮安王神通,往定山东诸郡。
又募犯罪者数千人,听效力赎罪,并张伦等并是淮安王节度焉。
李密闻化及之趣河北,乃分兵遣别将徐世勣等屯黎阳拒守。
化及従宛道渡河,绝粮,遂顿于聊城县。
淮安王等率众图城,部分失机,行兵不利,退保魏郡。
化及众聚聊城,粮无所出。
窦建德知其穷蹙,遂攻破之,获化及兼弟智及,责以弑逆,并斩之而徇众。
炀帝萧皇后亦没于贼庭。
于是江都宫人、美女、珍宝金帛及乎玉玺,并建德有之,不逞之徒,因说建德送萧皇后及宫人等,多赍金帛,重赂突厥,市马而求援。
少帝年未胜衣,不经师傅,长于妇人之手,时事茫然。
既知炀帝不存,惟求潜逊。
夏四月,诏曰:“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
悯予小子,奄绍丕愆,哀号永感,五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
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
自北徂南,东征西伐。
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
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
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
屈人为臣,载违天命。
昔在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
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
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其如是。
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
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
雪耻怨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
今遵故事,逊于旧邸。
庶官群后,改事唐朝。
宜依前典,趣上尊号。
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
济济多士,明知朕意。
仍敕有司,凡是表奏,皆不得以闻。
” 章表不通,理难再请。
欲召公卿议之,渐以启谕。
于是文武将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谋同辞,并不肯奏诏,乃相率上疏劝进曰:“臣闻天下至公,非一姓之独有,圣人达节,与万物而推移。
故五运递兴,百王更王,春兰秋菊,无绝终古。
玉疏石记,笔石纷纶;垂统有光,焕乎宝箓。
伏惟陛下,资录种德,禀庆至真,固纵惟神,生知乃圣。
量包乎宇宙,智周乎品物,群生涂炭,跻之仁寿。
逢百六之厄,创业云雷。
追三五之踪,财成天地。
仲夏之半,龙跃晋阳。
孟冬伊始,凤翔灞上。
鸿志猬毛之及者,雾委来庭。
触柱拔山之大盗,风驰献款。
三晋子弟,共獯猃而陪麾。
咸秦豪杰,连巴蜀而响应。
英声西被,懋德东渐,南谐交趾,北变幽都。
躬未戎衣,手不提剑。
机务成于雄断,人杰得于才子。
威加四海,功出一门,计极万安,战穷百胜。
小往大来,算无遗策。
时未期月,业倍前王。
今古代兴,膺斯拨乱。
若兹之举,如兹之速,载籍以来,未之前闻也。
臣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窃以陛下承家开国,积德累功,世济拟于高阳,缵绪盛于周武。
载诞烛神光之异,仪形表玉胜之奇。
白雀呈祥,丹书授历。
名合天渊,姓符桃李。
君尧之国,靡不则天。
星纪云周,奉时图始。
甲子之旦,不俟而□,起兵西北,势合乘乾。
我来自东,位当出震。
至八井深水之图谶,唐唐李树之谣歌,固以备在人谣,无德而称者也。
且夫体非常之道,立非常之功,实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事。
不时伫位,人神是武,天命不常,惟德是与。
迁虞事夏,抑有前规。
臣等敢录旧典,奉上尊号。
当今万机旷主,九有困穷,伏愿降鉴回虑,忧世外已,上顺天心,祗膺允执,俯従人愿,屈就乐推。
变黎庶于时雍,配上帝于宗祀。
勿以王者兼济之功,而为匹夫独美之操。
昔之尧佐,咸大天工。
绩尤著者,胤飨稷卨,播谷之都,余庆商周。
皋陶好生洽人,今兴陛下。
盛德有后,其若是乎。
四相三王,齐名踵武,千年得一,相继风声,符命所钟,有自来矣。
愿纳缙绅凄凄之情,允副亿兆颙颙之望。
率土更生,含灵幸甚。
臣等诚惶诚恐,昧死以闻。
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 所司以表章奏闻。
帝退所奏表,谓奏者曰:“吾固知如是。
”拒而不答。
裴寂等进见曰:“昔桀纣虽复不贤,亦各有子,未闻汤武臣辅之。
龟镜已见,兹无所疑也。
先人有言曰:‘功盖天下者不赏’。
陛下欲让至尊而为臣下,恐隋朝不然此事。
且臣等唐之将佐,茅士大位,受之唐国。
陛下不为唐帝,臣等应须去官。
伏愿深思,容臣等有地。
”帝笑曰:“裴公何相逼之深,当为审思。
”亦未之许。
裴寂等又依光武长安同舍人强华奉赤伏符故事,乃奉:“神人太原慧化尼、蜀郡卫元嵩等歌谣诗谶。
慧化尼歌词曰:“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
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又曰:“丁丑语甲子,深藏入堂裹。
何意坐堂裹中央有天子。
”又曰:“西北天火照龙山,童子赤光连北斗。
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后。
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
”又曰:“胡兵未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
”又曰:“兴伍伍,仁义行,武德九九得声名。
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
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蜀郡卫元嵩,周天和五年闰十月作诗:“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寅卯如欲定,龙蛇伏四方。
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
人言有恒性,也复道非常。
为君好思量,何□□禹汤。
桃源花□□,李树起堂堂。
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未萌之前,谣谶遍于天下,今睹其事,人人皆知之。
陛下虽不以介怀,天下信为灵效。
特此欲作常人,恐难以免。
须上为七庙,下安万民。
既膺符命,不得拘文牵旨,违天不祥。
裴寂等言之甚切。
帝曰:“所以逡巡至于再三者,非徒推让,亦恐群公面谀,退为口实,然汉高云:诸侯王推高于寡人,以为皇帝位,甚便宜于天下之民则可矣。
孤亦何能有异之哉!”于是寂等再拜舞蹈,称万岁而出,遂与国子博士丁孝乌等数百人,具礼仪,择良日。
以武德元年,岁在戊寅,五月甲子,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设坛于长安城南,柴燎告天,册文曰:“皇帝臣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
生人以来,树之司牧,睠命所属,谓之大宝。
历数不在,罔或偷安。
故舜禹至公,揖让而兴虞、夏,汤、武兼济,干戈而有商、周。
事乃殊途,功成一致。
后之创业,咸取则焉。
某承家庆,世禄降祉,曰祖曰考,累功载德。
赐履参墟,建侯唐旧,地居戚里,门号公宫,丕绪建基,足为荣矣。
但有隋属厌,大业爽德,饥谨师旅,民胥怨咨。
谪见咎徵,昭于皇鉴。
备闻卑听,所不忍言。
某守晋阳,驰心魏阙,授手濡足,拯溺救焚。
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惩边荒之辫发,辑兆庶之离心。
誓以捐躯,救兹生命。
指除丧乱,期之又安。
有功继世,无希九五,惟身及子,竭诚尽力,率先锋镝,誓以无二。
再蒙弘诱,克济艰难,电扫风驱,廓清大邑。
传檄而定峨嵋,拱手而平关陇。
西戎即叙,东夷底定。
非启非赞,孰能兹速。
尊立世嫡,翼奉宗隋,戮力辅政,无亏臣节。
值鼎祚云革,天禄将移,讴歌狱讼,聿来唐邸。
人神符瑞,辐凑微躬,远近宅心,华夷请命。
少帝知神器有适,大运去之,逊位而禅,若隋之初。
让德不嗣,群情逼请。
六宗阙祀,七政未齐,罪有所归,恐当天谴。
请因吉日,克举前典,设坛肆类,祗谒上帝,惠兹下人。
翼子谋孙,罔敢愆德,则小则大,无或有违。
对越鸿休,伏深惭惧。
谨遣太尉公裴寂等,用荐告之礼,瑞册苍璧,秬鬯清酌,芗合芗箕,明粢嘉蔬,禋祀于皇皇后帝。
明灵降享,皇帝备羽仪法物,临轩大赦天下,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
”公卿闻帝此旨,寤而厚颜,诣府陈谢。
帝又谓之曰:“魏氏以来,革命不少,鸿儒硕学,世有名臣。
佐命兴皇,皆行禅代。
不量功业之本,惟存揖让之容。
上下相蒙,遂为故实。
宁有汤、武接于夏、殷,不宪章于尧、舜;晋、魏隔于周、汉,翻祖述于勋、华。
且尧之禅舜,二圣继踵。
舜因让禹,以明尧哲。
示天下为至公,不私己于尊位。
故宾虞以后,若脱屣焉。
是知非尧不能让舜,非舜不能命禹。
商、周德所不逮,有拨乱反正之功。
顺天行诛,逆取顺守,咸以至诚兼济,无隐神祗,三五帝王,称兹四圣,英声茂实,飞腾万古。
尧、舜不及于□子,让德而称帝。
汤武不私于后胤,力取而为王。
故道有降差,名有优劣,然立功立德,亦各一时。
末叶后来,功德无纪,时逢屯否,拥兵窃命,托云辅政,择立余孽,顽嚣支庶,先被推崇,睿哲英宗,密加夷戮,专权任己,逼令让位。
虽欲己同于舜,不觉禅者非尧,贬德于唐、虞,见过于汤、武,岂不悖哉!魏、晋、宋、齐,为感已甚,托言之士,须知得失。
”群公退而悦服,私相谓曰:“相王格论,绝后光前,发明典谟,申理誓诰,可谓君子一言,定八代之荣辱矣。
“帝又谓所亲曰:“诸人虽复见吾言论,仍自不知至理。
吾今一匡天下,三分有二,入关形势,颇似汉高祖。
且起军甲子,旗帜已革,如何更于少帝之处,却受九锡而求殊礼。
孺子有知,不容肯行此事。
既成无识,此乃吾自为之。
立身以来,不欺暗室,如何今日,诬罔天听所区别帝王,激扬名理,以惩是古非今之辈,谬相劝逼。
“于是惟改丞相府为相府国,而九锡殊礼,并属诸有司。
是月也,宇文化及兼弟智及等,并骁果武贲司马龛、监门郎将裴乾通等,谋同逆,因骁果等欲还,精锐遂夜率之而围江都宫,杀后主于彭城阁。
初,骁果兵等苦于久在江都,咸思归叛。
至是,炀帝知唐据有西京,过江计定,仍先分骁果往守会稽,诳之云往东吴催米,故化及等因之而作难。
于是隋主崩问至,帝乃率文武群贤僚佐,従少帝举哀于大兴后殿。
帝哭哀甚,有谏止帝者,帝曰:“吾为人下,丧居何可不哀!然亦恨后主不亡于开皇之末,以延鼎祚耳。
”化及等本自因思归之众而行杀逆,及以许公之子为众所推,至是遂僭称尊号,率其同恶欲入关,以李密断成皋,据洛口,乃图北取黎阳仓,従白马津而渡。
帝乃遣统军张伦将蒲津以东従兵,往魏郡道招慰化及等,继遣淮安王神通,往定山东诸郡。
又募犯罪者数千人,听效力赎罪,并张伦等并是淮安王节度焉。
李密闻化及之趣河北,乃分兵遣别将徐世勣等屯黎阳拒守。
化及従宛道渡河,绝粮,遂顿于聊城县。
淮安王等率众图城,部分失机,行兵不利,退保魏郡。
化及众聚聊城,粮无所出。
窦建德知其穷蹙,遂攻破之,获化及兼弟智及,责以弑逆,并斩之而徇众。
炀帝萧皇后亦没于贼庭。
于是江都宫人、美女、珍宝金帛及乎玉玺,并建德有之,不逞之徒,因说建德送萧皇后及宫人等,多赍金帛,重赂突厥,市马而求援。
少帝年未胜衣,不经师傅,长于妇人之手,时事茫然。
既知炀帝不存,惟求潜逊。
夏四月,诏曰:“天祸隋国,大行太上皇遇盗江都,酷甚望夷,衅深骊北。
悯予小子,奄绍丕愆,哀号永感,五情糜溃,仰惟荼毒,仇复靡申,形影相吊,罔知启处。
相国唐王,膺期命世,扶危拯溺。
自北徂南,东征西伐。
总九合于一匡,决百胜于千里。
纠率夷夏,大庇氓黎,保乂朕躬,繄王是赖。
德侔造化,功格苍旻,兆庶归心,历数斯在。
屈人为臣,载违天命。
昔在虞夏,揖让相推,苟非重华,谁堪命禹。
当今九服崩离,三灵改卜,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兆谋布德,顾己莫能,私僮命驾,须归藩国。
予本代王,及予而代,天之所废,岂其如是。
庶凭稽古之圣,以诛四凶。
幸值惟新之恩,预充三恪。
雪耻怨于皇祖,守禋祀为孝孙,朝闻夕殒,及泉无恨。
今遵故事,逊于旧邸。
庶官群后,改事唐朝。
宜依前典,趣上尊号。
若释重负,感泰兼怀,假手真人,俾除丑逆。
济济多士,明知朕意。
仍敕有司,凡是表奏,皆不得以闻。
” 章表不通,理难再请。
欲召公卿议之,渐以启谕。
于是文武将佐裴寂等二千人,不谋同辞,并不肯奏诏,乃相率上疏劝进曰:“臣闻天下至公,非一姓之独有,圣人达节,与万物而推移。
故五运递兴,百王更王,春兰秋菊,无绝终古。
玉疏石记,笔石纷纶;垂统有光,焕乎宝箓。
伏惟陛下,资录种德,禀庆至真,固纵惟神,生知乃圣。
量包乎宇宙,智周乎品物,群生涂炭,跻之仁寿。
逢百六之厄,创业云雷。
追三五之踪,财成天地。
仲夏之半,龙跃晋阳。
孟冬伊始,凤翔灞上。
鸿志猬毛之及者,雾委来庭。
触柱拔山之大盗,风驰献款。
三晋子弟,共獯猃而陪麾。
咸秦豪杰,连巴蜀而响应。
英声西被,懋德东渐,南谐交趾,北变幽都。
躬未戎衣,手不提剑。
机务成于雄断,人杰得于才子。
威加四海,功出一门,计极万安,战穷百胜。
小往大来,算无遗策。
时未期月,业倍前王。
今古代兴,膺斯拨乱。
若兹之举,如兹之速,载籍以来,未之前闻也。
臣等诚欢诚喜,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窃以陛下承家开国,积德累功,世济拟于高阳,缵绪盛于周武。
载诞烛神光之异,仪形表玉胜之奇。
白雀呈祥,丹书授历。
名合天渊,姓符桃李。
君尧之国,靡不则天。
星纪云周,奉时图始。
甲子之旦,不俟而□,起兵西北,势合乘乾。
我来自东,位当出震。
至八井深水之图谶,唐唐李树之谣歌,固以备在人谣,无德而称者也。
且夫体非常之道,立非常之功,实非常之人,有非常之事。
不时伫位,人神是武,天命不常,惟德是与。
迁虞事夏,抑有前规。
臣等敢录旧典,奉上尊号。
当今万机旷主,九有困穷,伏愿降鉴回虑,忧世外已,上顺天心,祗膺允执,俯従人愿,屈就乐推。
变黎庶于时雍,配上帝于宗祀。
勿以王者兼济之功,而为匹夫独美之操。
昔之尧佐,咸大天工。
绩尤著者,胤飨稷卨,播谷之都,余庆商周。
皋陶好生洽人,今兴陛下。
盛德有后,其若是乎。
四相三王,齐名踵武,千年得一,相继风声,符命所钟,有自来矣。
愿纳缙绅凄凄之情,允副亿兆颙颙之望。
率土更生,含灵幸甚。
臣等诚惶诚恐,昧死以闻。
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 所司以表章奏闻。
帝退所奏表,谓奏者曰:“吾固知如是。
”拒而不答。
裴寂等进见曰:“昔桀纣虽复不贤,亦各有子,未闻汤武臣辅之。
龟镜已见,兹无所疑也。
先人有言曰:‘功盖天下者不赏’。
陛下欲让至尊而为臣下,恐隋朝不然此事。
且臣等唐之将佐,茅士大位,受之唐国。
陛下不为唐帝,臣等应须去官。
伏愿深思,容臣等有地。
”帝笑曰:“裴公何相逼之深,当为审思。
”亦未之许。
裴寂等又依光武长安同舍人强华奉赤伏符故事,乃奉:“神人太原慧化尼、蜀郡卫元嵩等歌谣诗谶。
慧化尼歌词曰:“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
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又曰:“丁丑语甲子,深藏入堂裹。
何意坐堂裹中央有天子。
”又曰:“西北天火照龙山,童子赤光连北斗。
童子木上悬白幡,胡兵纷纷满前后。
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
”又曰:“胡兵未济汉不整,治中都护有八井。
”又曰:“兴伍伍,仁义行,武德九九得声名。
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
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蜀郡卫元嵩,周天和五年闰十月作诗:“戌亥君臣乱,子丑破城隍,寅卯如欲定,龙蛇伏四方。
十八成男子,洪水主刀傍,市朝义归政,人宁俱不荒。
人言有恒性,也复道非常。
为君好思量,何□□禹汤。
桃源花□□,李树起堂堂。
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未萌之前,谣谶遍于天下,今睹其事,人人皆知之。
陛下虽不以介怀,天下信为灵效。
特此欲作常人,恐难以免。
须上为七庙,下安万民。
既膺符命,不得拘文牵旨,违天不祥。
裴寂等言之甚切。
帝曰:“所以逡巡至于再三者,非徒推让,亦恐群公面谀,退为口实,然汉高云:诸侯王推高于寡人,以为皇帝位,甚便宜于天下之民则可矣。
孤亦何能有异之哉!”于是寂等再拜舞蹈,称万岁而出,遂与国子博士丁孝乌等数百人,具礼仪,择良日。
以武德元年,岁在戊寅,五月甲子,皇帝即位于太极前殿,设坛于长安城南,柴燎告天,册文曰:“皇帝臣某,敢用玄牡,昭告于皇天后帝。
生人以来,树之司牧,睠命所属,谓之大宝。
历数不在,罔或偷安。
故舜禹至公,揖让而兴虞、夏,汤、武兼济,干戈而有商、周。
事乃殊途,功成一致。
后之创业,咸取则焉。
某承家庆,世禄降祉,曰祖曰考,累功载德。
赐履参墟,建侯唐旧,地居戚里,门号公宫,丕绪建基,足为荣矣。
但有隋属厌,大业爽德,饥谨师旅,民胥怨咨。
谪见咎徵,昭于皇鉴。
备闻卑听,所不忍言。
某守晋阳,驰心魏阙,授手濡足,拯溺救焚。
大举义兵,式宁区宇。
惩边荒之辫发,辑兆庶之离心。
誓以捐躯,救兹生命。
指除丧乱,期之又安。
有功继世,无希九五,惟身及子,竭诚尽力,率先锋镝,誓以无二。
再蒙弘诱,克济艰难,电扫风驱,廓清大邑。
传檄而定峨嵋,拱手而平关陇。
西戎即叙,东夷底定。
非启非赞,孰能兹速。
尊立世嫡,翼奉宗隋,戮力辅政,无亏臣节。
值鼎祚云革,天禄将移,讴歌狱讼,聿来唐邸。
人神符瑞,辐凑微躬,远近宅心,华夷请命。
少帝知神器有适,大运去之,逊位而禅,若隋之初。
让德不嗣,群情逼请。
六宗阙祀,七政未齐,罪有所归,恐当天谴。
请因吉日,克举前典,设坛肆类,祗谒上帝,惠兹下人。
翼子谋孙,罔敢愆德,则小则大,无或有违。
对越鸿休,伏深惭惧。
谨遣太尉公裴寂等,用荐告之礼,瑞册苍璧,秬鬯清酌,芗合芗箕,明粢嘉蔬,禋祀于皇皇后帝。
明灵降享,皇帝备羽仪法物,临轩大赦天下,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