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卷三十六

关灯
    艳异编卷三十六 鬼部一 韩重吴王夫差小女曰玉,年十八。

    童子韩重,年十九。

    玉悦之,私交信问,许之为妻。

    重学于齐鲁之间,属其父母使求婚。

    王怒不与,玉结气死,葬阊门外。

    三年,重往问其父母,父母曰:“王大怒,玉结气死,已葬矣。

    ”重哭泣哀恸,具牲币往吊。

    玉从墓侧形见,谓重曰:“昔尔行之后,令二亲从王相求,谓必克从大愿。

    不图别后,遭命奈何。

    ”玉左顾宛颈而歌曰:南山有鸟,北山张罗,志欲从君,谗言孔多。

    悲结生疾,没命黄墟。

    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长,名为凤凰。

    一日失雄,三年感伤。

    虽有众鸟,不为匹双。

    故见鄙姿,逢君辉光。

    身远心近,何尝暂忘。

    歌毕,涕流,不能自胜。

    要重还冢,重曰:“死生异道,惧有尤愆,不敢承命。

    ”玉曰:“死生异路,吾亦知之。

    然今一别,永无后期,予将畏我为鬼而祸子乎!诚欲所奉,宁不相信?”重感其言,送之还冢。

    玉与之饮宴,三日三夜,尽夫妇之礼。

    临出,取径寸明珠,以送重曰:“既毁其名,又绝其愿,复何言哉?时节自爱。

    若至吾家,致敬大王。

    ”重既出,遂诣王自说其事。

    王大怒曰:“吾女既死,而重造讹言,以玷秽亡灵。

    此不过发冢取物,托以鬼神。

    ”趋收重,重脱走至玉墓所诉玉。

    玉曰:“无忧,今归白王。

    ”玉妆梳忽见王。

    王惊愕悲喜,问曰:“尔何缘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

    玉名毁义绝,自致身亡。

    重从远还,闻玉已死,故赍牲币,诣冢吊唁。

    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

    不为发冢,愿勿推治。

    ”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卢充卢充,范阳人。

    家西三十里,有崔少府墓。

    充年二十。

    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射獐,中之。

    獐倒而复起,充逐之,不觉远去。

    忽然见道北一里许,高门瓦屋,四周有如府舍。

    不复见獐。

    门中一铃下唱客前,有一人投一新衣,曰:“府君以系郎。

    ”充着讫,进见。

    少府语充曰:“尊府君不以仆门鄙,近得书,为郎君索少女为婚,故相迎耳。

    ”便以书示。

    充父亡时虽小,然已识父手迹,即欷无复辞免。

    便敕内:“卢郎已来,便可使女妆严。

    既就东廊。

    ”及至黄昏,内曰:“女郎妆竟。

    ”崔语充:“君可至东廊。

    ”既至,妇已下车,立席头,即共拜。

    时为三日给食,三日毕,崔谓充曰:“君可归。

    女生男,当以相还。

    无相疑。

    生女,当留养。

    ”敕内严车送客。

    充便出,崔氏送至门中,执手涕零。

    出门,见一犊车,驾青牛。

    又见本所着衣及弓箭故在门外。

    寻追传教,将一人投一衣与充,相问曰:“姻缘始尔,别甚怅恨。

    今故致衣一袭,被褥一副。

    ”充上车,去如电逝,须臾至家。

    母问其故,充悉以状对。

    别后四年,三月,充临水戏,忽见旁有犊车,乍沉乍浮。

    既而上岸,同坐皆见,而充往开其车后户,见崔氏女与三岁男共载,女抱儿以还充,又与金碗,并赠诗曰:煌煌灵芝质,光丽何猗猗。

    华艳当时显,嘉异表神奇。

    含英未及秀,中夏罹霜萎。

    荣耀长幽灭,世路永亡施。

    不悟阴阳运,哲人忽来仪。

    充取儿。

    碗及诗。

    忽然不见。

    充后乘车入市卖碗,冀有识者,有一婢识此,还白大家曰:“市中见一人乘车卖崔氏女郎棺中碗。

    ”大家,即崔氏亲姨母也。

    遣儿视之,果如婢言。

    乃上车叙姓名,语充曰:“昔我姨姊少府女,未嫁而亡。

    家亲痛之,赠一金碗著棺中。

    可说得碗本末?”充以事对,此儿亦为悲咽。

    赍还白母,母即令诣充家,迎儿还。

    诸亲悉集,儿有崔氏之状,又复似充貌。

    儿、碗俱验,姨母曰:“我外甥也。

    ”即字温休。

    温休者,是幽婚也。

    遂成令器,历郡守,子孙冠盖相承至今。

    其后生植,字干,有名天下。

    王敬伯晋王敬伯,字子升,会稽人。

    美姿容,年十八仕为东宫扶侍。

    休假还乡,行至吴通波亭,维舟中流,月夜理琴。

    有一美女子,从三少女披帏而入,施锦被于东床,设杂果,酌酒相献酬。

    令小婢取箜篌作《宛转歌》。

    婢甚羞,低回殊久,云:“昨宵在雾气中弹,今夕声不能畅。

    ”女迫之,乃解裙中出金带长二尺许,以挂箜篌,弹弦作歌。

    女脱头上金钗,扣琴和之。

    歌曰:月既明,西轩琴复清。

    良宵美醴且同醉,朱弦拨响新愁生。

    歌婉转,婉以哀,愿为星与汉,光景共徘徊。

    义曰:悲且伤,参差共成行。

    低红掩翠浑无色,金徽玉轸为谁锵。

    歌婉转,清复悲,愿为烟与雾,氤氲共容姿。

    天明,女留锦四端、卧具、绣枕,囊并佩各一双为赠。

    敬伯以象板牙火笼、玉琴轸答之。

    来日,闻吴令刘惠明亡女船中,失锦四端,及女郎卧具、绣囊、佩等。

    简括诸同行,至敬伯船而获之,敬伯具言夜来之事,及女仪状,从者容质,并所答赠物。

    令使简之于帐后,得牙火笼箱内,筐中得玉琴轸。

    令乃以婿礼敬伯,厚加赠遗而别。

    敬怕问其部下之人,云:“女郎年十六,字丽华。

    去冬遇疾而逝。

    未死之前,有婢名春条,年十六;一名桃枝,年十五,皆能弹箜篌,又善《婉转歌》,相继而死,并有姿容。

    昨从者,是此婢也。

    ”长孙绍祖长孙绍祖,尝行陈蔡间,日暮,路侧有一人家,呼宿,房内闻箜篌声。

    窃于窗中窥之,见一少女,容态闲婉,明烛独处。

    绍祖微调之。

    女抚弦不辍,笑而歌曰:宿昔相思苦,今宵良会稀。

    欲持留客被,一愿拂君衣。

    绍祖且怪直前抚玩,女亦欣然曰:“何处公子,横来相干?”因与会合。

    女谓绍祖曰:“昨夜好梦,今果有征。

    ”屏风衾枕,率皆华整。

    左右有婢。

    乃命馔,颇有珍羞,而悉无味,女又谦曰:“卒值上客,不暇更营佳酿美味。

    ”才饮数杯,女复歌曰:星汉纵复斜,风霜凄已切。

    聊陈君不御,谁知恩欲绝。

    因前拥绍祖,呼婢撤烛共寝。

    复以小婢配其苍头。

    将曙,女挥泪与别,赠以金缕小盒子,曰:“无复后期,时可相念。

    ”绍祖乘马出门,百余步,顾视乃一小坟也,怆然而去。

    其所赠盒子,尘埃积中,非生人所用物也。

    刘导刘导,字仁成,沛国人。

    梁贞简先生三从侄,父謇梁左卫卒。

    导好学笃志,专勤经籍,慕晋关康,曾隐京口,与同志李士烟同宴。

    于时春江初雾,共叹金陵,皆伤兴废。

    俄闻松下有数女子笑声,乃见一青衣女童,立导之前,曰:“馆娃宫归路经此,闻君志道高闳,欲冀少留,愿从顾盼。

    ”语讫,二女至,容质甚异,皆如仙者。

    衣红紫绢,馨香袭人,俱年二十余。

    导与士烟,不觉起拜。

    谓曰:“人间下俗,何降神仙?”二女相视而笑,曰:“又尔轻言,愿从容以陈幽怪。

    ”导揖就席,谓曰:“尘浊酒,不可以进。

    ”二女笑曰:“既来叙会,敢不同觞。

    ”衣红绢者,西施也。

    谓导曰:“适自广陵渡江而至,殆不能堪,深愿思饮。

    ”衣素绢者,夷光也。

    谓导曰:“同宫姊妹,久旷深幽,与妾此行,盖为君子。

    ”导谓夷光曰:“夫人之姊,固为导匹。

    ”乃指士烟曰:“此夫人之偶也。

    ”夷光大笑,而熟视之。

    西施曰:“李郎风仪,亦足闲畅。

    ”夷光曰:“阿妇夫容貌岂得动人。

    ”合座喧笑,俱起就寝。

    临晓请去,尚未天明。

    西施谓导曰:“妾本浣 纱之女,吴王之姬,君固知之矣,为越所迁,妾落他人之手。

    吴王殁后,复居故国。

    今吴王以耄,不任妾等。

    夷光是越王之姬,越昔贡吴王者。

    妾与夷光相爱,坐则同席,出则同车。

    今者之行,实因缘会。

    ”言讫惘然。

    导与士烟,深感服之。

    闻京口晓钟,各执手曰:“后会无期。

    ”西施以宝钿一只留与导,夷光亦拆裙珠一双赠士烟。

    言讫,共乘宝车,去如风雨,音犹在耳,顷刻无踪。

    时梁武帝天监十一年七月也。

    崔罗什长白山西,有夫人墓。

    魏孝昭之世,搜扬天下,清河崔罗什,弱冠有令望,被征诣州。

    道经于此,忽见朱门粉壁,楼台相望。

    俄有一青衣出,语什曰:“女郎须见崔郎。

    ”什恍然下马。

    两重门内,有一青衣通问引前。

    什曰:“行李之中,忽蒙厚命,素既不叙,无宜深入。

    ”青衣曰:“女郎平陵刘府君之妻,侍中吴质之女。

    府君先行,故欲相见。

    ”什遂前。

    什就床坐,其女在户东立,与什叙温凉。

    室内三婢秉烛。

    女呼一婢,令以玉夹膝置什前。

    什素有才藻,颇善讽咏,虽疑其非人,亦惬心好也。

    女曰:“比见崔郎,息驾庭树,喜君吟啸,故求一叙玉颜。

    ”什遂问曰:“魏帝与尊公书,称尊公为元城令,然否也?”女曰:“家君元城之日,妾生之岁。

    ”什仍与论汉魏时事,悉与魏史符合。

    言多不能备载。

    什曰:“贵夫刘氏,愿告其名。

    ”女曰:“枉夫刘孔才之第二子,名瑶字仲璋。

    比有罪被摄,乃去不返。

    ”什下床辞出。

    女曰:“从此十年,当更相奉。

    ”什遂以玳瑁留之,女以指上玉环赠什。

    什上马,行数十步,回顾乃见一大家。

    什留历下,以为不祥,遂请为斋,以环布施。

    天统未,什为王事所牵,筑河堤于桓家冢。

    遂于墓下语私事于济南奚叔布。

    因下泣曰:“今岁乃是十年,如何也。

    ”作罢,什在园中食杏,惟云:“报女郎信,我即去。

    ”食一杏未尽而卒。

    什时为郡功曹,为州里推重,及死,莫不伤叹。

    刘讽文明年,竟陵县刘讽,夜投夷陵空馆,月明不寐。

    忽有四女郎西轩至,仪质温丽,缓歌闲步,徐徐至中轩,回命青衣曰:“紫缓,取西堂花茵来,兼屈刘家六姨姨、十四舅母、南邻翘翘小娘子,并将溢奴来;传语道此间好风月,足得游行,弹琴咏诗,大是好事;虽有竟陵判司,此人已睡,明月不足回避耳。

    ”未几,而三女郎至,一孩儿,色皆绝国。

    紫缓铺花茵于庭中,揖让班班。

    坐中设犀角酒樽、象牙勺、绿、花单、白琉璃盏,醪醴馨香,远闻空际。

    女郎谈谑歌咏,音词清婉。

    一女郎为“明府”,一女郎为“录事”。

    明府女郎举觞浇酒曰:“愿三姨婆寿等祁果山,六姨姨与三姨婆寿等,刘姨夫得太山府成判官,翘翘小娘子嫁得朱余国太子,溢奴便作朱余国宰相,某三四女伴总嫁得地府司文舍人,不然嫁得平等王郎君。

    六郎子、七郎子,则平生素望足矣。

    ”一时皆笑曰:“须与蔡家娘子赏口。

    ”翘翘时为录事,独下一筹罚蔡家娘子曰:“刘姨夫才貌温茂,何故不与他五道主使,空称成判官,怕六姨姨不欢。

    深吃一盏。

    ”蔡家娘子即持杯曰:“诚知被罚,直缘姨夫年老昏暗,恐看五道黄纸文书不得,误大神百公事。

    饮亦何伤?”于是众女郎皆笑倒。

    又一女郎起,传口令,仍抽一翠簪,忽说须传翠簪,过令不通即罚。

    令曰:“鸾老头脑好,好头脑鸾老”,传说数巡。

    因令翠缓下坐使说令。

    翠缓素吃讷,令至,但称“鸾鸾鸾鸾”。

    女郎皆笑曰:“昔贺若鬻弄长孙鸾侍郎,以其年老口吃,又无发,故造此令。

    ”三更后皆弹琴击筑,齐唱叠和,歌曰:明月秋风,良宵会同。

    星河易翻,欢娱不终。

    绿樽翠勺,为君斟酌。

    今夕不饮,何时欢乐!又歌曰:杨柳杨柳,袅袅随风急。

    西楼美人春梦中,绣帘斜卷千条入。

    又歌曰:玉户金缸,愿陪君王。

    邯郸宫中,金石丝簧。

    卫女秦娥,左右成行。

    纨缟缤纷,翠眉红妆。

    王欢顾盼,为王歌舞。

    愿得君欢,长无灾苦。

    歌竟,已是四更,即有一黄衫人,头有角,仪貌甚伟,走入拜曰:“婆提王命娘子速来!”女郎等皆起而受命,却传语曰:“不知王见召。

    适相与望月至此,敢不奔赴。

    ”因命青衣收拾盘筵。

    讽因大声嚏咳,视庭中无复一物。

    明旦拾得翠钗数只,将出示人,不知是何物也。

    李陶天宝中,陇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