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异编续集卷十四
关灯
小
中
大
阶拜玉容。
丽人曰:“可谓知音。
”于是促席畅饮,共宿于庭,相与媾欢,一如人世。
少焉,天上啼鸟,城头鼓歇。
两人扶携而起曰:“今夕当归舍中,谋为久计。
不宜风眠露宿,贻俗子辈嗤笑。
”韶颔之。
亟返逆旅,则陈、梁二生紧候开舟。
乃绐曰:“昨得家书,促回甚急,必有他故,不得同行矣。
”二生信之,执手而别。
韶是晚再去,金雁已先在矣。
遂导过亭北竹阴中,半里余,见朱门素壁,灯烛交辉。
才及重堂,丽人迎笑。
出紫玉杯饮韶曰:“此吾主所御,今以劝郎,意亦不薄矣。
”宿留月余,不啻胶漆。
一夕,丽人语韶曰:“妾死时伪汉方盛,主宠复深,故玉匣珠襦,殡送极一时之富贵,幽宫神道,坟茔备一品之威仪。
是致五体依然,三魂不昧。
向者庐君爱女南极夫人偶此嬉游,授妾以太阴炼形之术。
为之既久,不异生人。
夜出昼藏,逍遥自在。
君宜就市求青羊乳半杯,勤勤滴妾目中,乳尽眼开,白日可起。
”韶如言求乳,以滴其两。
屈指三旬,然能步。
或同携素手,游衍隧中,或并倚香肩,笑歌亭上。
韶迷恋情深,乡闾念浅,春来秋去,四载于兹。
虽比目并游之鳞,戢翼双栖之羽,未足以喻其绸缪婉恋也。
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耳。
”韶闻言,凄惶感怆,欲自缢于隧间。
丽人不可,曰:“郎阴寿未终,妾阴质未化,倘沉溺世缘,致君非命,冥司必加重谴。
彼此牵缠,何时是了。
兼之定数,举莫能逃。
纵曰舍生,亦为徒死。
”韶乃止。
金雁、钿蝉辈亦依依不忍舍。
咸设饮食,与韶送程。
既晓,丽人奉赤金条脱一双,明珠步摇一对,付生曰:“表诚寓意,睹物思人。
再会无期。
愿郎珍重。
”亲送至大门之外,掩袂障面而还。
韶犹悲不自己,残泪盈眶。
顾盼之间,失其所在。
乃重寻原店,收拾归家。
数月,梁生至自襄阳。
陈生客死房县。
方咎韶负约,韶密以告,弗信也。
出条脱步摇示之,乃惊曰:“此非尘上间物,奇宝也,诚子之遇仙矣。
”知此事者,惟梁生一人。
故生有《琵琶佳遇》诗,并附于此。
诗云:忆昔少年日,加冠礼初成。
春衣紫罗带,白马红繁缨。
吴中自昔称繁华,回环十里皆荷花。
窥红问绿谢游冶,与余共泛星河槎。
星槎留连盆浦边,空亭醉访琵琶弦。
银击节不堪问,锦袜生尘殊可怜。
庐山月下犹未去,婢停玉貌湖边遇。
追随钿雁双娇娆,直入金屏最深处。
春风东来绽牡丹,洞房香雾椒兰。
合情惯作云雨梦,鸳枕生愁清夜阑。
前朝佳丽夸环燕,图出千人万人羡。
太真颜色赵肌肤,绣帐悬灯几回见。
情缘忽断两分飞,归来如梦还如痴。
缥囊留得万金赠,凄凉忍看徒伤悲。
徒伤悲,难再得。
当初若悟有分离,此生何用逢倾国。
韶从此不复再娶,投礼道士周玄初为师,授五雷斩勘之法。
往来两浙间,驱邪治病,祷雨祈晴,多有应验。
后失所在,近有人于终南及嵩山诸处见之,疑其得道云。
马仲叔辽东马仲叔、王志都,相知至厚。
仲叔先亡。
忽现形谓志都曰:“吾不幸先亡,心恒相念。
念卿无妇。
当为卿得妇。
”遂与之期。
至日,大风昼昏。
向暮,果有妇人在寝室中。
志都问其由,曰:“我河南人,父为清河太守。
临当见嫁,不知何得至此。
”志都告之故。
遂成夫妇。
往诣其家,大喜,以为天相与也。
志都后为南郡太守。
三赵失舟淳熙十二年,赵宗室叔侄三人,自临安调选。
共买小舟经吴兴,过溪中一滩,午风大作,天色晦瞑,舟即沦覆,水浅不死。
适一笼漂至,则叔之诰敕袍靴之属也。
叔甚喜。
继又漂至一笼,则二侄文书在焉。
日已暮,投宿村舍。
清晨徒步而行,见田父荷锄治地。
以昨事告之,父曰:“何不问赵法师也。
”三赵行访,则法师亦宗室素相善者。
法师曰:“彼小小川渎,何能坏舟,是必有异。
吾术制神鬼,立可知矣。
”少顷,神鬼盈门。
询昨为祟者,即此田父也。
法师责之,索舟中之物,答曰:“一一皆分属鬼家矣。
”法师怒曰:“汝既溺舟,又取所赍,安得逃罪!”对曰:“某忝为当界土地,前此奉城隍司牒,命覆此舟。
舟中物皆据牒交领,惟三人诰命书制,非籍中所载,旋送还之矣。
牒存可验。
”法师取而视之,果然。
张生张余庆年十四。
其老仆王某有女,年十三而美。
嬉戏相得,曰:“吾他日为官,则以尔为次夫人。
”至女年十六,有孕未产,王某夫妇,俱不知其为余庆好也,令之自缢。
女哀哭乞命,而余庆竟不之白。
迨死焚尸,但日夜饮泣而已。
嗣后,余庆常见此女,红裳绿衣,于静中现形。
及余庆将娶,见女贺曰:“大舍成亲乎?吾当以一白羊相赠。
”及成婚三四旬,余庆于枕下抚一人臂,以为妻也。
问妻,而妻不知。
乃于密室独处,时见其来,然不及乱。
后病,则盛妆而至,登榻求合,不能拒也。
乃祖延一道者,教以修炼。
道者对榻,闻其梦中作咿嗄声,揭被视之,则遗精矣。
道者再三问故,以告。
道者愠曰:“君误我事。
我术每三月必调摄见效,而谁知君有此哉。
”乃向空祝曰:“若张生阳寿合终,小娘子今夕再至。
若不当夭,则舍之何如?”是夕余庆复见此女力求欢合,余庆坐以挥之,三夕不就枕。
又十五日而亡,年仅二十九。
来仪高邮张同知,里中有王氏女,以夫贫不能娶而死,女亦自缢。
张嘉其节,为言于有司,欲表其阍,未之竟也。
张有仆名来仪者,年弱冠。
使之运小舟,旋风大作,舟几覆者数。
忽见空中一宫妆女子下,有二仆青衣小帽,号曰“先锋”,一名张宝,一名王友宣。
言曰:“我天仙织女也,爱汝俊少,愿为夫妇。
”来仪不从,欲执而鞭之,不允,乃去。
明日又至,如是再三。
张疑拟曰:“来仪得非因里中王氏故感怪耶?”言已,此女即传言:“我非织女,实王氏女也。
感汝厚意,故来就汝,汝何用固辞。
”张乃为文祭女子:“汝弃生全节,方得乡誉。
奈复自污,甘人唾骂,汝必不为。
或他鬼假托汝名,汝亦不可不诉诸天曹治之,以清汝迹。
”祭毕,女不复至。
鬼国母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数贩南海,往来十余年,累资千万。
淳熙中遇盗,同舟尽死,杨坠水得免。
逢木抱之,沉浮两日,漂至一岛。
登岸信脚所之,入一洞中。
男女多裸形,杂沓聚观。
一最尊者称鬼国母,令引前问曰:“汝愿住此否?”杨无计逃生,应曰“愿住”。
母即命鬟治室,合为夫妇。
饮食起居,与世间不异。
或旬日,或半日,常有驶卒持书至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母往,其众悉从,杨独处洞中。
他日杨亦请行,母曰:“汝凡人,不可。
”杨累恳,母许之。
飘然履虚,如蹑烟云。
至一馆宇,优乐盘肴,极为丰洁。
母正位而坐,引杨伏于桌帏,戒之屏息勿动。
移时,庭中焚楮,哭声齐发。
审听之,即杨之家人声也。
乃从桌下出,家人皆以为鬼。
惟妻泣曰:“汝没于海中二年余,我为汝发丧行服,招魂卜葬。
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
何由在此,人耶鬼耶?”杨曰:“我原不曾死。
”具道所遇曲折,妻方信之。
鬼母在外招呼,继以怒骂,然终不能相近。
少顷寂焉。
杨乃调药数岁,顶项始复本形。
僧智圆郑余庆知梁州时,有龙兴寺僧智圆,善持禁鬼术,制邪理病如神,候门者日数十人。
后老稍倦,郑颇礼之。
因求往城东隙地,起草舍而居,有沙弥二人服役。
数年,有布衣妇人,甚端丽,至阶作礼,泣曰:“妾不幸夫亡子幼,老母病危,求神师特救。
”僧曰:“贫僧老倦,请母就此。
”妇人再三泣请,且言“母病亟,不可扶举”,许之。
妇言:“从此向北二十余里,至一村,村侧近有鲁家庄,但访韦十娘是也。
”僧诘朝如言访之,不得乃还。
明日妇人复至,僧责曰: “昨我远赴约,不意差谬如此。
”妇人曰:“只去师所二三里耳。
”僧怒曰:“老僧衰暮,决不往矣。
”妇人乃大声曰:“既作慈悲,何难此耶?今须去!”因上阶牵僧臂。
僧亦疑其非人也,以刀刺之,即一沙弥死矣。
僧遽瘗之。
是日,有人备报沙弥之死于其家人。
家人即诣僧,僧犹绐焉。
家人遂诉官。
郑公大骇。
僧曰:“此宿债也,有死而已。
但求假七日,得归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许之。
僧沐浴设坛,急印契缚考其魅。
凡三夕,妇人见于坛上,言:“我类所求食处,辄为师所破。
沙弥且在,若设誓,必相还也。
”智圆设誓,妇人喜曰:“沙弥在城南古丘中。
”僧言于官。
吏如言寻之,沙弥果在,神已痴矣。
发棺中尸,乃一苕帚也。
僧自是绝其术。
唐俭唐俭过洛城,渴甚。
见路旁一室,有妇人向明缝袜,因乞浆焉。
妇转别室取浆,俭视其室,无厨灶也。
问之“何不置火?”妇曰:“贫无以炊,侧近求食耳。
”言未已,即缝袜如故,观其意绪,甚忙也。
又问之,曰:“妾夫薛良,贫贩者也。
妾谨事舅姑十余年矣。
明早吾夫将来,故忙耳。
”俭微挑之,坚拒不答。
俭愧谢之,致饼两轴而行。
明晨,因遗失要书,复反,则途遇货师薛良之枢也。
俭骇异,随至墓所,即昨之路旁耳。
及启穴葬良,见良妻棺上有饼两轴,新袜一双。
即问其死之年,葬之地,信舅姑之侧也,十余年矣。
俭遂东去,舟次扬州。
州有二墓,一太湖令韦漳之子,葬已十年;一江都尉裴冀之爱妾,葬期年。
适值两发其棺,则韦之一履在妾棺中,妾之一履在韦棺中。
韦父大叹,妾夫唾骂。
俭讯之,因知其未死前之通奸者。
俭思念曰:“贫贩之妻,死犹有事舅姑之心。
逾宠之妾,既死而好心不已,况于生乎!信士君子不可厚于此辈,而薄薄妻也。
”
丽人曰:“可谓知音。
”于是促席畅饮,共宿于庭,相与媾欢,一如人世。
少焉,天上啼鸟,城头鼓歇。
两人扶携而起曰:“今夕当归舍中,谋为久计。
不宜风眠露宿,贻俗子辈嗤笑。
”韶颔之。
亟返逆旅,则陈、梁二生紧候开舟。
乃绐曰:“昨得家书,促回甚急,必有他故,不得同行矣。
”二生信之,执手而别。
韶是晚再去,金雁已先在矣。
遂导过亭北竹阴中,半里余,见朱门素壁,灯烛交辉。
才及重堂,丽人迎笑。
出紫玉杯饮韶曰:“此吾主所御,今以劝郎,意亦不薄矣。
”宿留月余,不啻胶漆。
一夕,丽人语韶曰:“妾死时伪汉方盛,主宠复深,故玉匣珠襦,殡送极一时之富贵,幽宫神道,坟茔备一品之威仪。
是致五体依然,三魂不昧。
向者庐君爱女南极夫人偶此嬉游,授妾以太阴炼形之术。
为之既久,不异生人。
夜出昼藏,逍遥自在。
君宜就市求青羊乳半杯,勤勤滴妾目中,乳尽眼开,白日可起。
”韶如言求乳,以滴其两。
屈指三旬,然能步。
或同携素手,游衍隧中,或并倚香肩,笑歌亭上。
韶迷恋情深,乡闾念浅,春来秋去,四载于兹。
虽比目并游之鳞,戢翼双栖之羽,未足以喻其绸缪婉恋也。
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耳。
”韶闻言,凄惶感怆,欲自缢于隧间。
丽人不可,曰:“郎阴寿未终,妾阴质未化,倘沉溺世缘,致君非命,冥司必加重谴。
彼此牵缠,何时是了。
兼之定数,举莫能逃。
纵曰舍生,亦为徒死。
”韶乃止。
金雁、钿蝉辈亦依依不忍舍。
咸设饮食,与韶送程。
既晓,丽人奉赤金条脱一双,明珠步摇一对,付生曰:“表诚寓意,睹物思人。
再会无期。
愿郎珍重。
”亲送至大门之外,掩袂障面而还。
韶犹悲不自己,残泪盈眶。
顾盼之间,失其所在。
乃重寻原店,收拾归家。
数月,梁生至自襄阳。
陈生客死房县。
方咎韶负约,韶密以告,弗信也。
出条脱步摇示之,乃惊曰:“此非尘上间物,奇宝也,诚子之遇仙矣。
”知此事者,惟梁生一人。
故生有《琵琶佳遇》诗,并附于此。
诗云:忆昔少年日,加冠礼初成。
春衣紫罗带,白马红繁缨。
吴中自昔称繁华,回环十里皆荷花。
窥红问绿谢游冶,与余共泛星河槎。
星槎留连盆浦边,空亭醉访琵琶弦。
银击节不堪问,锦袜生尘殊可怜。
庐山月下犹未去,婢停玉貌湖边遇。
追随钿雁双娇娆,直入金屏最深处。
春风东来绽牡丹,洞房香雾椒兰。
合情惯作云雨梦,鸳枕生愁清夜阑。
前朝佳丽夸环燕,图出千人万人羡。
太真颜色赵肌肤,绣帐悬灯几回见。
情缘忽断两分飞,归来如梦还如痴。
缥囊留得万金赠,凄凉忍看徒伤悲。
徒伤悲,难再得。
当初若悟有分离,此生何用逢倾国。
韶从此不复再娶,投礼道士周玄初为师,授五雷斩勘之法。
往来两浙间,驱邪治病,祷雨祈晴,多有应验。
后失所在,近有人于终南及嵩山诸处见之,疑其得道云。
马仲叔辽东马仲叔、王志都,相知至厚。
仲叔先亡。
忽现形谓志都曰:“吾不幸先亡,心恒相念。
念卿无妇。
当为卿得妇。
”遂与之期。
至日,大风昼昏。
向暮,果有妇人在寝室中。
志都问其由,曰:“我河南人,父为清河太守。
临当见嫁,不知何得至此。
”志都告之故。
遂成夫妇。
往诣其家,大喜,以为天相与也。
志都后为南郡太守。
三赵失舟淳熙十二年,赵宗室叔侄三人,自临安调选。
共买小舟经吴兴,过溪中一滩,午风大作,天色晦瞑,舟即沦覆,水浅不死。
适一笼漂至,则叔之诰敕袍靴之属也。
叔甚喜。
继又漂至一笼,则二侄文书在焉。
日已暮,投宿村舍。
清晨徒步而行,见田父荷锄治地。
以昨事告之,父曰:“何不问赵法师也。
”三赵行访,则法师亦宗室素相善者。
法师曰:“彼小小川渎,何能坏舟,是必有异。
吾术制神鬼,立可知矣。
”少顷,神鬼盈门。
询昨为祟者,即此田父也。
法师责之,索舟中之物,答曰:“一一皆分属鬼家矣。
”法师怒曰:“汝既溺舟,又取所赍,安得逃罪!”对曰:“某忝为当界土地,前此奉城隍司牒,命覆此舟。
舟中物皆据牒交领,惟三人诰命书制,非籍中所载,旋送还之矣。
牒存可验。
”法师取而视之,果然。
张生张余庆年十四。
其老仆王某有女,年十三而美。
嬉戏相得,曰:“吾他日为官,则以尔为次夫人。
”至女年十六,有孕未产,王某夫妇,俱不知其为余庆好也,令之自缢。
女哀哭乞命,而余庆竟不之白。
迨死焚尸,但日夜饮泣而已。
嗣后,余庆常见此女,红裳绿衣,于静中现形。
及余庆将娶,见女贺曰:“大舍成亲乎?吾当以一白羊相赠。
”及成婚三四旬,余庆于枕下抚一人臂,以为妻也。
问妻,而妻不知。
乃于密室独处,时见其来,然不及乱。
后病,则盛妆而至,登榻求合,不能拒也。
乃祖延一道者,教以修炼。
道者对榻,闻其梦中作咿嗄声,揭被视之,则遗精矣。
道者再三问故,以告。
道者愠曰:“君误我事。
我术每三月必调摄见效,而谁知君有此哉。
”乃向空祝曰:“若张生阳寿合终,小娘子今夕再至。
若不当夭,则舍之何如?”是夕余庆复见此女力求欢合,余庆坐以挥之,三夕不就枕。
又十五日而亡,年仅二十九。
来仪高邮张同知,里中有王氏女,以夫贫不能娶而死,女亦自缢。
张嘉其节,为言于有司,欲表其阍,未之竟也。
张有仆名来仪者,年弱冠。
使之运小舟,旋风大作,舟几覆者数。
忽见空中一宫妆女子下,有二仆青衣小帽,号曰“先锋”,一名张宝,一名王友宣。
言曰:“我天仙织女也,爱汝俊少,愿为夫妇。
”来仪不从,欲执而鞭之,不允,乃去。
明日又至,如是再三。
张疑拟曰:“来仪得非因里中王氏故感怪耶?”言已,此女即传言:“我非织女,实王氏女也。
感汝厚意,故来就汝,汝何用固辞。
”张乃为文祭女子:“汝弃生全节,方得乡誉。
奈复自污,甘人唾骂,汝必不为。
或他鬼假托汝名,汝亦不可不诉诸天曹治之,以清汝迹。
”祭毕,女不复至。
鬼国母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数贩南海,往来十余年,累资千万。
淳熙中遇盗,同舟尽死,杨坠水得免。
逢木抱之,沉浮两日,漂至一岛。
登岸信脚所之,入一洞中。
男女多裸形,杂沓聚观。
一最尊者称鬼国母,令引前问曰:“汝愿住此否?”杨无计逃生,应曰“愿住”。
母即命鬟治室,合为夫妇。
饮食起居,与世间不异。
或旬日,或半日,常有驶卒持书至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母往,其众悉从,杨独处洞中。
他日杨亦请行,母曰:“汝凡人,不可。
”杨累恳,母许之。
飘然履虚,如蹑烟云。
至一馆宇,优乐盘肴,极为丰洁。
母正位而坐,引杨伏于桌帏,戒之屏息勿动。
移时,庭中焚楮,哭声齐发。
审听之,即杨之家人声也。
乃从桌下出,家人皆以为鬼。
惟妻泣曰:“汝没于海中二年余,我为汝发丧行服,招魂卜葬。
今夕除灵,故设水陆做道场。
何由在此,人耶鬼耶?”杨曰:“我原不曾死。
”具道所遇曲折,妻方信之。
鬼母在外招呼,继以怒骂,然终不能相近。
少顷寂焉。
杨乃调药数岁,顶项始复本形。
僧智圆郑余庆知梁州时,有龙兴寺僧智圆,善持禁鬼术,制邪理病如神,候门者日数十人。
后老稍倦,郑颇礼之。
因求往城东隙地,起草舍而居,有沙弥二人服役。
数年,有布衣妇人,甚端丽,至阶作礼,泣曰:“妾不幸夫亡子幼,老母病危,求神师特救。
”僧曰:“贫僧老倦,请母就此。
”妇人再三泣请,且言“母病亟,不可扶举”,许之。
妇言:“从此向北二十余里,至一村,村侧近有鲁家庄,但访韦十娘是也。
”僧诘朝如言访之,不得乃还。
明日妇人复至,僧责曰: “昨我远赴约,不意差谬如此。
”妇人曰:“只去师所二三里耳。
”僧怒曰:“老僧衰暮,决不往矣。
”妇人乃大声曰:“既作慈悲,何难此耶?今须去!”因上阶牵僧臂。
僧亦疑其非人也,以刀刺之,即一沙弥死矣。
僧遽瘗之。
是日,有人备报沙弥之死于其家人。
家人即诣僧,僧犹绐焉。
家人遂诉官。
郑公大骇。
僧曰:“此宿债也,有死而已。
但求假七日,得归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许之。
僧沐浴设坛,急印契缚考其魅。
凡三夕,妇人见于坛上,言:“我类所求食处,辄为师所破。
沙弥且在,若设誓,必相还也。
”智圆设誓,妇人喜曰:“沙弥在城南古丘中。
”僧言于官。
吏如言寻之,沙弥果在,神已痴矣。
发棺中尸,乃一苕帚也。
僧自是绝其术。
唐俭唐俭过洛城,渴甚。
见路旁一室,有妇人向明缝袜,因乞浆焉。
妇转别室取浆,俭视其室,无厨灶也。
问之“何不置火?”妇曰:“贫无以炊,侧近求食耳。
”言未已,即缝袜如故,观其意绪,甚忙也。
又问之,曰:“妾夫薛良,贫贩者也。
妾谨事舅姑十余年矣。
明早吾夫将来,故忙耳。
”俭微挑之,坚拒不答。
俭愧谢之,致饼两轴而行。
明晨,因遗失要书,复反,则途遇货师薛良之枢也。
俭骇异,随至墓所,即昨之路旁耳。
及启穴葬良,见良妻棺上有饼两轴,新袜一双。
即问其死之年,葬之地,信舅姑之侧也,十余年矣。
俭遂东去,舟次扬州。
州有二墓,一太湖令韦漳之子,葬已十年;一江都尉裴冀之爱妾,葬期年。
适值两发其棺,则韦之一履在妾棺中,妾之一履在韦棺中。
韦父大叹,妾夫唾骂。
俭讯之,因知其未死前之通奸者。
俭思念曰:“贫贩之妻,死犹有事舅姑之心。
逾宠之妾,既死而好心不已,况于生乎!信士君子不可厚于此辈,而薄薄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