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关灯
小
中
大
人寄修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名太学;外州寄学及土人并宜隶名所在官学;仍永为常制。
○西监 元和二年十二月,奏:“两京诸馆学生总六百五十员。
每馆定额如后:两京学生,五百五十员;国子馆,八十员;太学,七十四员;四门馆,三百员;广文馆,六十员,律馆、算馆,各十员。
”又奏:“伏见天宝已前,国学生其数至多,并有员额。
至永泰后,西监置五百五十员,东监近置一百员,未定每馆员额。
今谨具每馆定额如前。
伏请下礼部准格补置。
”敕旨:“依。
” ○东监 东监,元和二年十二月,敕东都国子监量置学生一百员:国子馆十员,太学十五员,四门五十员,律馆十员,广文馆十员,书馆三员,算馆二员。
○乡贡 乡贡里选,盛于中古乎!今之所称,盖本同而末异也。
今之解送,则古之上计也。
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太常选民年十八已上好学者,补弟子;郡国有好文学,敬顺于乡党者,令与计偕,受业太常,如弟子。
一岁辄课通经艺,补文学掌故。
上第为郎。
其秀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材不事学者,罢之。
若等虽举于乡,亦由于学。
两汉之制盖本乎《周礼》者也。
有唐贞元已前,两监之外,亦颇重郡府学生,然其时亦由乡里所升,直补监生而已。
尔后膏粱之族,率以学校为鄙事。
若乡贡,盖假名就贡而已。
景云之前,乡贡岁二三千人,盖用古之乡贡也。
咸亨五年,七世伯祖鸾台凤阁龙石白水公,时任考功员外郎,下覆试十一人,内张守贞一人乡贡。
开耀二年,刘思元下五十一人,内雍思泰一人。
永淳二年,刘廷奇下五十五人,内元求仁一人。
光宅元年闰七月二十四日,刘廷奇重试下十六人,内康庭芝一人。
长安四年,崔湜下四十一人,李温玉称苏州乡贡。
景龙元年,李钦让称定州乡贡附学。
尔来乡贡渐广,率多寄应者,故不甄别,置于榜中。
信本同而末异也明矣。
大历中,杨绾疏请复旧章,贵全乎实。
寻亦寝于公族,垂空言而已。
○广文 天宝九年七月,诏于国子监别广文馆,以举常修进士业者,斯亦救生徒之离散也。
始,其春官氏擢广文生者,名第无高下。
贞元八年,欧阳詹第三人,李观第五人。
迩来此类不乏。
暨大中之末,咸通、乾符以来,率以为末第。
或曰:“乡贡,宾也;学生,主也。
主宜下于宾,故列于后也。
”大顺二年,孔鲁公在相位,思矫其弊,故特置吴仁璧于蒋肱之上。
明年,公得罪去职,及第者复循常而已。
悲夫! ○两都贡举 永泰元年,始置两都贡举,礼部侍郎官号皆以“知两都”为名,每岁两地别放及第。
自大历十一年停东都贡举,是后不置。
○试杂文 进士科与隽、秀同源异派,所试皆答策而已。
两汉之制,有射策、对策二义者何射者,谓列策于几案,贡人以矢投之,随所中而对之也。
对则明以策问授其人而观其臧否也。
如公孙宏、董仲舒,皆由此而进者也。
有唐自高祖至高宗,靡不率由旧章。
垂拱元年,吴师道等二十七人及第后,敕批云:“略观其策,并未尽善。
若依令式,及第者唯只一人;意欲广收其材,通三者并许及第。
”后至调露二年,考功员外刘思元奏请加试帖经与杂文,文之高者放入策。
寻以则天革命,事复因循。
至神龙元年方行三场试,故常列诗赋题目于榜中矣。
○朝见 国朝旧式:天下贡士,十一月一日,赴朝见。
长寿二年,拾遗刘承之上疏:“请元日举人朝见,列于方物之前。
”従之。
见状,台司接览,中使宣口敕慰谕。
建中元年十一月,朝集使及贡士见于宣政殿。
兵兴已来,四方不上计,内外不会同者,二十五年矣。
今计吏至一百七十三人矣。
仍令朝集使每日二人待制。
○谒先师 开元五年九月,诏曰:“古有宾献之礼,登于天府,扬于王庭,重学尊师,兴贤进士;能美风俗,成教化,盖先王之由焉。
朕以寡德,钦若前政,思与子大夫复臻于理,故他日访道,有时忘餐;乙夜观书,分宵不寐。
悟专经之义,笃学史之文。
永怀覃思,有足尚者;不示褒崇,孰云奖劝!其诸州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质问其义。
宜令所司优厚设食。
两馆及监内得举人亦准。
其日,清资官五品已上及朝集使往观礼,即为常式。
《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此朕所望于习才也。
” ○进士归礼部 隽、秀等科比,皆考功主之。
开元二十四年。
李昂员外性刚急,不容物,以举人皆饰名求称,摇荡主司,谈毁失实,窃病之而将革焉。
集贡士与之约曰:“文之美恶悉知之矣,考校取舍存乎至公,如有请托于时,求声于人者,当首落之。
”既而昂外舅常与进士李权邻居相善,乃举权于昂。
昂怒,集贡人,召权庭数之。
权谢曰:“人或猥知,窃闻于左右,非敢求也。
”昂因曰:“观众君子之文,信美矣;然古人云:瑜不掩瑕,忠也。
其有词或不典,将与众评之若何?”皆曰:“惟公之命!”既出,权谓众曰:“向之言,其意属吾也。
吾诚不第决矣,又何藉焉!”乃阴求昂瑕以待之。
异日会论,昂果斥权章句之疵以辱之。
权拱而前曰:“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鄙文不臧,既得而闻矣;而执事昔有雅什,常闻于道路,愚将切磋,可乎?”昂怒而嘻笑曰:“有何不可!”权曰:“‘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间。
’岂执事之词乎?”昂曰:“然。
”权曰:“昔唐尧衰耄,厌倦天下,将禅于许由,由恶闻,故洗耳。
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让于足下,而洗耳,何哉?”是时国家宁谧,百寮畏法令,兢兢然莫敢跌。
昂闻惶骇,蹶起,不知所酬,乃诉于执政,谓权风狂不逊。
遂下权吏。
初,昂强复,不受嘱请,及有请求者,莫不先従。
由是庭议以省郎位经,不足以临多士,乃诏礼部侍郎专之矣。
论曰:“永徽之后,以文儒亨达,不由两监者稀矣。
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
有如赵、邵、萧、李,娄、郭、苑、陈,靡不名遂功成,交全契分。
洎乎近代,厥道浸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长我之望殊缺,远方之来亦乖。
止谓群居,固非瓦合。
是知生而知之者,性也;学而知之者,习也。
浑金璞玉,又何追琢之劳乎潢污行潦,又何板筑之置乎?纻衣之献,彼迹疏而道亲也;画龙之刻,斯面交而心贼也。
后之进者,定交择友,当问道之何如。
○西监 元和二年十二月,奏:“两京诸馆学生总六百五十员。
每馆定额如后:两京学生,五百五十员;国子馆,八十员;太学,七十四员;四门馆,三百员;广文馆,六十员,律馆、算馆,各十员。
”又奏:“伏见天宝已前,国学生其数至多,并有员额。
至永泰后,西监置五百五十员,东监近置一百员,未定每馆员额。
今谨具每馆定额如前。
伏请下礼部准格补置。
”敕旨:“依。
” ○东监 东监,元和二年十二月,敕东都国子监量置学生一百员:国子馆十员,太学十五员,四门五十员,律馆十员,广文馆十员,书馆三员,算馆二员。
○乡贡 乡贡里选,盛于中古乎!今之所称,盖本同而末异也。
今之解送,则古之上计也。
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太常选民年十八已上好学者,补弟子;郡国有好文学,敬顺于乡党者,令与计偕,受业太常,如弟子。
一岁辄课通经艺,补文学掌故。
上第为郎。
其秀异等,太常以名闻;其下材不事学者,罢之。
若等虽举于乡,亦由于学。
两汉之制盖本乎《周礼》者也。
有唐贞元已前,两监之外,亦颇重郡府学生,然其时亦由乡里所升,直补监生而已。
尔后膏粱之族,率以学校为鄙事。
若乡贡,盖假名就贡而已。
景云之前,乡贡岁二三千人,盖用古之乡贡也。
咸亨五年,七世伯祖鸾台凤阁龙石白水公,时任考功员外郎,下覆试十一人,内张守贞一人乡贡。
开耀二年,刘思元下五十一人,内雍思泰一人。
永淳二年,刘廷奇下五十五人,内元求仁一人。
光宅元年闰七月二十四日,刘廷奇重试下十六人,内康庭芝一人。
长安四年,崔湜下四十一人,李温玉称苏州乡贡。
景龙元年,李钦让称定州乡贡附学。
尔来乡贡渐广,率多寄应者,故不甄别,置于榜中。
信本同而末异也明矣。
大历中,杨绾疏请复旧章,贵全乎实。
寻亦寝于公族,垂空言而已。
○广文 天宝九年七月,诏于国子监别广文馆,以举常修进士业者,斯亦救生徒之离散也。
始,其春官氏擢广文生者,名第无高下。
贞元八年,欧阳詹第三人,李观第五人。
迩来此类不乏。
暨大中之末,咸通、乾符以来,率以为末第。
或曰:“乡贡,宾也;学生,主也。
主宜下于宾,故列于后也。
”大顺二年,孔鲁公在相位,思矫其弊,故特置吴仁璧于蒋肱之上。
明年,公得罪去职,及第者复循常而已。
悲夫! ○两都贡举 永泰元年,始置两都贡举,礼部侍郎官号皆以“知两都”为名,每岁两地别放及第。
自大历十一年停东都贡举,是后不置。
○试杂文 进士科与隽、秀同源异派,所试皆答策而已。
两汉之制,有射策、对策二义者何射者,谓列策于几案,贡人以矢投之,随所中而对之也。
对则明以策问授其人而观其臧否也。
如公孙宏、董仲舒,皆由此而进者也。
有唐自高祖至高宗,靡不率由旧章。
垂拱元年,吴师道等二十七人及第后,敕批云:“略观其策,并未尽善。
若依令式,及第者唯只一人;意欲广收其材,通三者并许及第。
”后至调露二年,考功员外刘思元奏请加试帖经与杂文,文之高者放入策。
寻以则天革命,事复因循。
至神龙元年方行三场试,故常列诗赋题目于榜中矣。
○朝见 国朝旧式:天下贡士,十一月一日,赴朝见。
长寿二年,拾遗刘承之上疏:“请元日举人朝见,列于方物之前。
”従之。
见状,台司接览,中使宣口敕慰谕。
建中元年十一月,朝集使及贡士见于宣政殿。
兵兴已来,四方不上计,内外不会同者,二十五年矣。
今计吏至一百七十三人矣。
仍令朝集使每日二人待制。
○谒先师 开元五年九月,诏曰:“古有宾献之礼,登于天府,扬于王庭,重学尊师,兴贤进士;能美风俗,成教化,盖先王之由焉。
朕以寡德,钦若前政,思与子大夫复臻于理,故他日访道,有时忘餐;乙夜观书,分宵不寐。
悟专经之义,笃学史之文。
永怀覃思,有足尚者;不示褒崇,孰云奖劝!其诸州乡贡、明经、进士,见讫宜令引就国子监谒先师,学官为之开讲,质问其义。
宜令所司优厚设食。
两馆及监内得举人亦准。
其日,清资官五品已上及朝集使往观礼,即为常式。
《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此朕所望于习才也。
” ○进士归礼部 隽、秀等科比,皆考功主之。
开元二十四年。
李昂员外性刚急,不容物,以举人皆饰名求称,摇荡主司,谈毁失实,窃病之而将革焉。
集贡士与之约曰:“文之美恶悉知之矣,考校取舍存乎至公,如有请托于时,求声于人者,当首落之。
”既而昂外舅常与进士李权邻居相善,乃举权于昂。
昂怒,集贡人,召权庭数之。
权谢曰:“人或猥知,窃闻于左右,非敢求也。
”昂因曰:“观众君子之文,信美矣;然古人云:瑜不掩瑕,忠也。
其有词或不典,将与众评之若何?”皆曰:“惟公之命!”既出,权谓众曰:“向之言,其意属吾也。
吾诚不第决矣,又何藉焉!”乃阴求昂瑕以待之。
异日会论,昂果斥权章句之疵以辱之。
权拱而前曰:“夫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鄙文不臧,既得而闻矣;而执事昔有雅什,常闻于道路,愚将切磋,可乎?”昂怒而嘻笑曰:“有何不可!”权曰:“‘耳临清渭洗,心向白云间。
’岂执事之词乎?”昂曰:“然。
”权曰:“昔唐尧衰耄,厌倦天下,将禅于许由,由恶闻,故洗耳。
今天子春秋鼎盛,不揖让于足下,而洗耳,何哉?”是时国家宁谧,百寮畏法令,兢兢然莫敢跌。
昂闻惶骇,蹶起,不知所酬,乃诉于执政,谓权风狂不逊。
遂下权吏。
初,昂强复,不受嘱请,及有请求者,莫不先従。
由是庭议以省郎位经,不足以临多士,乃诏礼部侍郎专之矣。
论曰:“永徽之后,以文儒亨达,不由两监者稀矣。
于时场籍,先两监而后乡贡,盖以朋友之臧否,文艺之优劣,切磋琢磨,匪朝伊夕,抑扬去就,与众共之。
有如赵、邵、萧、李,娄、郭、苑、陈,靡不名遂功成,交全契分。
洎乎近代,厥道浸微;玉石不分,薰莸错杂。
长我之望殊缺,远方之来亦乖。
止谓群居,固非瓦合。
是知生而知之者,性也;学而知之者,习也。
浑金璞玉,又何追琢之劳乎潢污行潦,又何板筑之置乎?纻衣之献,彼迹疏而道亲也;画龙之刻,斯面交而心贼也。
后之进者,定交择友,当问道之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