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共工颛顼争天下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关灯
小
中
大
了。
”颛顼帝道:“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汝师既有如此绝技,可肯出来辅佐朕躬?” 羿道:“臣师在母腹之时,臣师之父即已去世。
及至臣师坠地,臣师之母又去世了。
臣师生不见父母,平日总是非常悲痛,真所谓抱恨终天。
臣师尝说,情愿此生老死山林,决不愿再享人世之荣华。
所以虽则帝命去召他,恐怕亦决定不来的。
” 颛顼听了,不免嗟叹一番,又向羿道:“现在共工国恐有作乱之事,朕欲命汝统率军队,前往征剿,汝愿意吗?”羿起身应道:“臣应当效力。
”颛顼帝大喜,就授了羿一个官职。
羿稽首受命。
颛顼帝又问道:“共工氏的谋乱已非一日,他的军士都是久练的,而且兵坚器利,并制有一种厚铠,刀剑箭戟急切不能够伤他,汝看有何方法可以破敌?”羿道:“厚铠虽然坚固,但是面目决不能遮掩,臣当训令部下,打起仗来专射他的面目:那么亦可取胜了。
再者,臣还有一个药方,请帝饬人依照制配,到打仗的时候,叫军士带在身上,可以使敌人之箭不能近身,那么更可以取胜了。
”颛顼帝听了大骇,说道:“竟有这等奇方?是何人所发明,汝可知道?”羿道:“据说是务成子发明的。
”颛顼帝道:“务成子是黄帝时候的人,听说其人尚在,不知确否?汝这个方是务成子传汝的吗?”羿道:“不是。
是另一人传授给臣的。
但是,务成子的确尚在,不过他是个修练之土,专喜云游四海,现在究竟不知道在何处。
”说着,就从怀中将那个药方取出,递与颛顼帝,颛顼帝接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萤火虫一两,鬼箭羽一两,蒺藜一两,雄黄精二两。
雌黄二两,投羊角一两半,矾石二两,铁锤柄一两半。
以上八味,用鸡子黄、丹雄鸡冠各一具,和捣千下,和丸如杏仁,作三角形,绛囊盛五丸,从军时系腰可解刀兵。
颛顼帝看了不禁大喜,又递与五位老师传观,便命人去采办药料,秘密地依方制造。
一面就去发号施令,派兵调将,布置一切,专等共工氏来攻。
且说那共工氏同了浮游带了他全国的军士,果然于二十日内赶到帝丘。
只见无数工人在那里工作,一见共工氏大兵到了,纷纷向东逃窜,并不见一个兵士前来迎敌。
共工氏哈哈大笑,回头向浮游道:“果然不出你所料,他们竟是一无防备的。
” 浮游道:“此番这些人逃回去之后,他们一定知道,要防备了。
我们应该火速进兵,使他们防备不及,才可以不劳而获!”共工氏道:“是。
”于是立刻传令向前进攻。
浮游道:“且慢! 从这里到曲阜,我晓得有两条路。
一条绕菏泽而北,就是方才那些人逃去的大路,一条绕菏泽而南,是小路,但是一面傍山,一面临水,只有中间一个隘口,形势非常险要。
照兵法讲起来,隘口易守人数必少,平原难守人数必多。
我看他们就使有防备,亦必定重在平原而不重在隘口;况且刚才那些人又多向平原逃去,他们必定以为我们是从平原进兵。
现在我们却从隘口攻去,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正是这个法子。
大王以为如何?”共工氏听了,大加赞美道:“汝于兵法地势熟悉如此,何愁颛顼氏不破呢!”于是吩咐一小部分的军士摇旗呐喊,仿佛要从大路追赶的样子,一面却将大队的人都向小路而来。
走了几日,到得隘口,只见前面已有军土把守,但是却不甚多。
浮游传令:“弓箭手先上去射,拿大戟的第二批,拿短兵的第三批,奋勇前进,今朝务必要夺到这个隘口,方才吃饭。
”众兵士果然个个争先,勇猛无比。
那颛顼氏的军士敌不住,纷纷后退,登时夺了隘口。
天色已晚,共工氏就令兵士住在山坡下歇宿,一面与浮游商议,极口称赞他用兵的神妙。
忽然有几个兵士走来报道:“对面山上有无数的火光,恐怕是敌人前来袭击,我们不可不防。
”共工氏同浮游出来一看,果然有许多火光,闪烁往来不定。
浮游笑道:“这个是假的,故作疑兵,并非来袭击我们的。
袭击我们,何必用火?难道怕我们没有防备吗!”共工氏一想不错,便又问道:“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设这个疑兵呢?”浮游道:“想来他们大兵都在北方,这里兵少空虚,深恐怕我们乘虚去攻他,所以作此疑兵,使我们不敢轻进。
大约是这个意思。
”共工氏听了,亦以为然。
这日夜间,颛顼兵果然没有来袭击,共工氏益觉放心。
到了次日拔队前进,只见路上仅有逃避的百姓,却不见一个军士。
又走了一程,远远望见山林之中旌旗飘扬,旌旗影里疏疏落落有军士在那里立着。
共工氏传令兵士放箭。
哪知道箭射过去,那些立站的军士依旧不动。
共工氏大疑,传令冲锋。
共工兵一声呐喊,冲将过去,才晓得都是些草人。
当下共工氏向浮游道:“汝料他空虚,现在看此情形一点也不差,我们正可以放胆前进了!” 说犹未了,只听得山前山后陡然间起了一片喊声,从那喊声之中飞出无数之箭,直向共工氏兵士的脸上射来,受伤者不计其数,队伍登时大乱。
共工氏正要整理,只见那颛顼氏的伏兵已经四面涌出,一齐上前将共工氏围祝共工氏赶快叫兵士扎住阵脚,用箭向颛顼兵射去,哪知没有射到他身边都纷纷落在地上。
共工兵看了大骇,正不知是什么原故,禁不得那面的箭射过来,大半都着。
共工氏至此料想不能取胜,就传令退兵,自己当先向原路冲出,军士折伤不少。
刚刚回到隘口,四面伏兵又起。
共工氏急忙传令道:“今日我们归路已绝,不是拼死,没有生路!”众人亦知道此时的危险,于是万众一心,猛力冲突,真是困兽之斗,势不可当。
这里颛顼氏亦恐怕伤人太多,传令合围的军士放开一角,让他们出去,一面仍旧督率军士在后面紧紧追赶。
且说共工氏拼命地逃出了隘口,计算兵士已折去了大半,正要稍稍休息,和浮游商议办法,忽听得后面喊声又起,颛顼兵又追来了。
这时,共工兵已无斗志,四散逃生,禁不起颛顼兵大队一冲,登时将共工兵和浮游冲作两起。
那浮游带了些败残兵士拼命地逃,一时辨不得路径,直向南去,虽然逃得性命,而去冀州愈远,欲归无从。
那些败残兵士沿路渐渐散尽,只剩得孑然一身,到了淮水之边,资斧断绝,饥饿不堪,知道自己是个赤面的人,容易为人认破,想来不能脱身,不如寻个自尽吧,遂投淮水而死。
这是一个小人的结局。
后来到了春秋时候,他的阴魂化作一只红熊,托梦于晋国的平公,向他作祟,可见他奸恶之心死而不改,还要为恶,真是一个小人呢。
此是后话不提。
且说那日共工氏被大兵一冲,围在一处,幸亏他力大,终究被他杀出,带了败残兵逃回冀州去了。
这时,颛顼帝得胜回去,再和群臣商议。
大款道:“共工氏这个人枭勇异常,留他在冀州必为后患,不如乘势进兵擒而杀之,天下方可平定。
” 群臣听了,都赞成其说。
颛顼帝就叫金正该统率大兵,羿做副帅,共同前进,帝自己带水正味及群臣随后进发。
哪知冀州的百姓受了共工氏的暴虐,本来是不敢言而敢怒的,现在看见他大败回来,父子兄弟死伤大半,更将他恨如切齿,等到颛顼兵一到,大家相率投降,没一个肯替他效死。
共工氏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带了些亲信之人向西方逃命。
那金正和羿知道了,哪里肯放松,便紧紧追赶。
共工氏逃了二十多日,到了一个大泽,疲乏极了,暂且休息,问土人道:“这个泽叫什么名字?”土人道:“叫作渤泑泽。
”共工氏又指着西面问道:“从这边过去是什么地方?” 土人道:“是不周山,再过去是基山、钟山,再过去就是昆仑山了。
”共工氏想道:“我现在国破家亡,无处可去,听说这昆仑山是神仙所居,中多不死之药,不如到那边去求些吃吃。
虽则帝位没得到手,能够长生不死,亦可以抵过了。
”想到此处,连日愁闷不觉为之一开。
正要起身西行,只听得东面人声嘈杂,仔细一看,原来颛顼兵赶到了,不觉大惊,只得慌忙再向西逃,绕过泑泽,上了不周山,早被颛顼兵围祝共工氏料想不能脱身,不觉长叹一声,想起从前儿子后土劝他的话,真是后悔无及。
又想起浮游的奸佞,悔不该上他的当。
又想:“我现在已经逃到如此荒远之地,颛顼兵竟还不肯舍,真是可恶已极。
”想到此际,怒气冲天,说道:“罢了,罢了!”举头向山峰的石壁撞去,只听得天崩地裂之声,原来共工氏固然脑裂而死,那山峰亦坍了一半,这亦可见他力大了。
且说颛顼兵围住共工氏,正要上山搜索,忽听山上大声陡发,大石崩腾,疑心共工氏尚有救兵,不敢上去。
过了多时,不见响动,才慢慢上去窥探,却见一处山峰倒了,碎石下压着一人。
金正命人拨开一看,原来是共工氏,不禁大喜,便叫军士掘土将其尸埋葬,遂和羿班师而回。
”颛顼帝道:“现在正值用人之际,汝师既有如此绝技,可肯出来辅佐朕躬?” 羿道:“臣师在母腹之时,臣师之父即已去世。
及至臣师坠地,臣师之母又去世了。
臣师生不见父母,平日总是非常悲痛,真所谓抱恨终天。
臣师尝说,情愿此生老死山林,决不愿再享人世之荣华。
所以虽则帝命去召他,恐怕亦决定不来的。
” 颛顼听了,不免嗟叹一番,又向羿道:“现在共工国恐有作乱之事,朕欲命汝统率军队,前往征剿,汝愿意吗?”羿起身应道:“臣应当效力。
”颛顼帝大喜,就授了羿一个官职。
羿稽首受命。
颛顼帝又问道:“共工氏的谋乱已非一日,他的军士都是久练的,而且兵坚器利,并制有一种厚铠,刀剑箭戟急切不能够伤他,汝看有何方法可以破敌?”羿道:“厚铠虽然坚固,但是面目决不能遮掩,臣当训令部下,打起仗来专射他的面目:那么亦可取胜了。
再者,臣还有一个药方,请帝饬人依照制配,到打仗的时候,叫军士带在身上,可以使敌人之箭不能近身,那么更可以取胜了。
”颛顼帝听了大骇,说道:“竟有这等奇方?是何人所发明,汝可知道?”羿道:“据说是务成子发明的。
”颛顼帝道:“务成子是黄帝时候的人,听说其人尚在,不知确否?汝这个方是务成子传汝的吗?”羿道:“不是。
是另一人传授给臣的。
但是,务成子的确尚在,不过他是个修练之土,专喜云游四海,现在究竟不知道在何处。
”说着,就从怀中将那个药方取出,递与颛顼帝,颛顼帝接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萤火虫一两,鬼箭羽一两,蒺藜一两,雄黄精二两。
雌黄二两,投羊角一两半,矾石二两,铁锤柄一两半。
以上八味,用鸡子黄、丹雄鸡冠各一具,和捣千下,和丸如杏仁,作三角形,绛囊盛五丸,从军时系腰可解刀兵。
颛顼帝看了不禁大喜,又递与五位老师传观,便命人去采办药料,秘密地依方制造。
一面就去发号施令,派兵调将,布置一切,专等共工氏来攻。
且说那共工氏同了浮游带了他全国的军士,果然于二十日内赶到帝丘。
只见无数工人在那里工作,一见共工氏大兵到了,纷纷向东逃窜,并不见一个兵士前来迎敌。
共工氏哈哈大笑,回头向浮游道:“果然不出你所料,他们竟是一无防备的。
” 浮游道:“此番这些人逃回去之后,他们一定知道,要防备了。
我们应该火速进兵,使他们防备不及,才可以不劳而获!”共工氏道:“是。
”于是立刻传令向前进攻。
浮游道:“且慢! 从这里到曲阜,我晓得有两条路。
一条绕菏泽而北,就是方才那些人逃去的大路,一条绕菏泽而南,是小路,但是一面傍山,一面临水,只有中间一个隘口,形势非常险要。
照兵法讲起来,隘口易守人数必少,平原难守人数必多。
我看他们就使有防备,亦必定重在平原而不重在隘口;况且刚才那些人又多向平原逃去,他们必定以为我们是从平原进兵。
现在我们却从隘口攻去,兵法所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正是这个法子。
大王以为如何?”共工氏听了,大加赞美道:“汝于兵法地势熟悉如此,何愁颛顼氏不破呢!”于是吩咐一小部分的军士摇旗呐喊,仿佛要从大路追赶的样子,一面却将大队的人都向小路而来。
走了几日,到得隘口,只见前面已有军土把守,但是却不甚多。
浮游传令:“弓箭手先上去射,拿大戟的第二批,拿短兵的第三批,奋勇前进,今朝务必要夺到这个隘口,方才吃饭。
”众兵士果然个个争先,勇猛无比。
那颛顼氏的军士敌不住,纷纷后退,登时夺了隘口。
天色已晚,共工氏就令兵士住在山坡下歇宿,一面与浮游商议,极口称赞他用兵的神妙。
忽然有几个兵士走来报道:“对面山上有无数的火光,恐怕是敌人前来袭击,我们不可不防。
”共工氏同浮游出来一看,果然有许多火光,闪烁往来不定。
浮游笑道:“这个是假的,故作疑兵,并非来袭击我们的。
袭击我们,何必用火?难道怕我们没有防备吗!”共工氏一想不错,便又问道:“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设这个疑兵呢?”浮游道:“想来他们大兵都在北方,这里兵少空虚,深恐怕我们乘虚去攻他,所以作此疑兵,使我们不敢轻进。
大约是这个意思。
”共工氏听了,亦以为然。
这日夜间,颛顼兵果然没有来袭击,共工氏益觉放心。
到了次日拔队前进,只见路上仅有逃避的百姓,却不见一个军士。
又走了一程,远远望见山林之中旌旗飘扬,旌旗影里疏疏落落有军士在那里立着。
共工氏传令兵士放箭。
哪知道箭射过去,那些立站的军士依旧不动。
共工氏大疑,传令冲锋。
共工兵一声呐喊,冲将过去,才晓得都是些草人。
当下共工氏向浮游道:“汝料他空虚,现在看此情形一点也不差,我们正可以放胆前进了!” 说犹未了,只听得山前山后陡然间起了一片喊声,从那喊声之中飞出无数之箭,直向共工氏兵士的脸上射来,受伤者不计其数,队伍登时大乱。
共工氏正要整理,只见那颛顼氏的伏兵已经四面涌出,一齐上前将共工氏围祝共工氏赶快叫兵士扎住阵脚,用箭向颛顼兵射去,哪知没有射到他身边都纷纷落在地上。
共工兵看了大骇,正不知是什么原故,禁不得那面的箭射过来,大半都着。
共工氏至此料想不能取胜,就传令退兵,自己当先向原路冲出,军士折伤不少。
刚刚回到隘口,四面伏兵又起。
共工氏急忙传令道:“今日我们归路已绝,不是拼死,没有生路!”众人亦知道此时的危险,于是万众一心,猛力冲突,真是困兽之斗,势不可当。
这里颛顼氏亦恐怕伤人太多,传令合围的军士放开一角,让他们出去,一面仍旧督率军士在后面紧紧追赶。
且说共工氏拼命地逃出了隘口,计算兵士已折去了大半,正要稍稍休息,和浮游商议办法,忽听得后面喊声又起,颛顼兵又追来了。
这时,共工兵已无斗志,四散逃生,禁不起颛顼兵大队一冲,登时将共工兵和浮游冲作两起。
那浮游带了些败残兵士拼命地逃,一时辨不得路径,直向南去,虽然逃得性命,而去冀州愈远,欲归无从。
那些败残兵士沿路渐渐散尽,只剩得孑然一身,到了淮水之边,资斧断绝,饥饿不堪,知道自己是个赤面的人,容易为人认破,想来不能脱身,不如寻个自尽吧,遂投淮水而死。
这是一个小人的结局。
后来到了春秋时候,他的阴魂化作一只红熊,托梦于晋国的平公,向他作祟,可见他奸恶之心死而不改,还要为恶,真是一个小人呢。
此是后话不提。
且说那日共工氏被大兵一冲,围在一处,幸亏他力大,终究被他杀出,带了败残兵逃回冀州去了。
这时,颛顼帝得胜回去,再和群臣商议。
大款道:“共工氏这个人枭勇异常,留他在冀州必为后患,不如乘势进兵擒而杀之,天下方可平定。
” 群臣听了,都赞成其说。
颛顼帝就叫金正该统率大兵,羿做副帅,共同前进,帝自己带水正味及群臣随后进发。
哪知冀州的百姓受了共工氏的暴虐,本来是不敢言而敢怒的,现在看见他大败回来,父子兄弟死伤大半,更将他恨如切齿,等到颛顼兵一到,大家相率投降,没一个肯替他效死。
共工氏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带了些亲信之人向西方逃命。
那金正和羿知道了,哪里肯放松,便紧紧追赶。
共工氏逃了二十多日,到了一个大泽,疲乏极了,暂且休息,问土人道:“这个泽叫什么名字?”土人道:“叫作渤泑泽。
”共工氏又指着西面问道:“从这边过去是什么地方?” 土人道:“是不周山,再过去是基山、钟山,再过去就是昆仑山了。
”共工氏想道:“我现在国破家亡,无处可去,听说这昆仑山是神仙所居,中多不死之药,不如到那边去求些吃吃。
虽则帝位没得到手,能够长生不死,亦可以抵过了。
”想到此处,连日愁闷不觉为之一开。
正要起身西行,只听得东面人声嘈杂,仔细一看,原来颛顼兵赶到了,不觉大惊,只得慌忙再向西逃,绕过泑泽,上了不周山,早被颛顼兵围祝共工氏料想不能脱身,不觉长叹一声,想起从前儿子后土劝他的话,真是后悔无及。
又想起浮游的奸佞,悔不该上他的当。
又想:“我现在已经逃到如此荒远之地,颛顼兵竟还不肯舍,真是可恶已极。
”想到此际,怒气冲天,说道:“罢了,罢了!”举头向山峰的石壁撞去,只听得天崩地裂之声,原来共工氏固然脑裂而死,那山峰亦坍了一半,这亦可见他力大了。
且说颛顼兵围住共工氏,正要上山搜索,忽听山上大声陡发,大石崩腾,疑心共工氏尚有救兵,不敢上去。
过了多时,不见响动,才慢慢上去窥探,却见一处山峰倒了,碎石下压着一人。
金正命人拨开一看,原来是共工氏,不禁大喜,便叫军士掘土将其尸埋葬,遂和羿班师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