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回 帝尧比神农 华封人三祝
关灯
小
中
大
第六十回 帝尧比神农 华封人三祝
且说帝尧所定的制度,是临民以十二。
这年正是应该巡守的年分。
正月中旬,帝尧就商议预备,到了二月上旬,就启身前行。
这次目的地是在华山。
但是帝尧的意思,还要乘便考察雍、冀二州水患的情形,兼到桥山祭黄帝的陵墓。
所以预算旅行的期间是半年。
朝内的政治仍归大司农等处理,其余和仲、和叔、赤将子舆、篯铿四人随行。
一路沿着汾水,向西南而来。
到了稷山,是大司农教民耕种之地,哪知汪洋一片,大半变成泽国。
原来稷山之地,正当孟门山东南,山上冒下来的洪水,此地首当其冲,将大司农多年所辛苦经营的农田与一切建筑物,毁坏不少,现在已将这试验场移到稷山之南去了。
帝尧看了,不禁叹息一会。
逾过稷山,到了新设的那个试验场,只见规模狭隘了许多,而且又分作两处,大概因限于经费及地亩之故。
那时适值遇见姜嫄,原来姜嫄虽则贵为国母,但是她那欢喜稼穑的性情,至老不衰。
原有的那个试验场,大司农经营的时候姜嫄曾随时帮忙。
后来移到稷山之南,姜嫄依旧随同料理。
而且大司农教稼之外,更须与闻各种政事,在此地的时候少,反而姜嫄住在试验场的时候多。
这时帝尧遇见姜嫄,便上前问安,并说道:“母亲如此操作,太辛苦了。
”姜嫄叹口气道:“辛苦倒没有什么,我是欢喜的,只有这洪水如此泛滥,如何是好?从前那个试验场成绩颇好,已给水根本破坏了,现在又经营这两处起来。
假使洪水再泛滥过来,我已和弃儿说过,只好以生命殉之。
”帝尧见姜嫄如此说,忙劝慰道:“母亲快不要如此。
天心仁爱,洪水之患大约至多不过如此,不会再大了,请母亲放心。
”说罢,就随着姜嫄各处参观了一会。
姜嫄道:“这两处我用的心力已不少,而且地方的风景又好,我已和弃儿说过,我死之后必须葬在此地,这句话请帝代我记牢。
”帝尧听了,唯唯答应。
又谈了一时,帝尧便辞了姜嫄,率领群臣径向南方。
到了山海的东岸,因为洪水的原故,范围扩大了不少,低洼之地无不侵及,损失的人民财产不可数计。
帝尧看了,惟有忧叹。
那时百姓都聚集在丘陵高阜,跼跼蹐蹐,度他们的生涯。
帝尧更加怜悯,一路的抚慰过去。
那些百姓看见帝尧来,却都是竭诚欢迎,异常热烈。
帝尧向他们说道:“朕之不德,至有这等洪水大灾,使汝等流离失所,现在已多年了,还没有平治的方法。
朕对于汝等抱疚抱愧到万分,汝等还要如此的欢迎,朕更不安之至了。
”那些百姓道:“洪水为灾是天地之变,并不是圣天子之过。
但是洪水虽则多年,而我们百姓的衣食仍旧一点没有缺乏,这个就是圣天子给我们的恩惠。
换一个寻常的君主,哪里能够如此呢?所以我们平常在这里说,从前神农氏教百姓稼穑,使大家都有饭吃,现在圣天子亦教我们种田积储,使我们虽则遇到这种大灾,仍旧有所吃。
圣天子的恩德,真个和神农一样呢。
” 帝尧慌忙谦让道:“朕哪里可以比神农。
从前神农帝夫负妇藏,以治天下,现在朕一无功德,而汰侈已极,哪里可比神农!朕的比神农,譬如一个是昏,一个是旦呢。
”那些百姓听了,齐声道:“帝真太谦了,何尝有一点汰侈呢!做了一个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人,戴的是黄冠,穿的是纯衣,乘的是彤车,驾的是白马,不舒不骄,恭俭到如此,还说是自己汰侈,帝真太谦了。
” 帝尧听了,又谦逊一会,方才雇了船只,率领群臣对渡过来。
已到雷首山北麓,沿着山麓向西走就是华山。
那时西方诸侯都已齐集。
帝尧到了华山,分班朝见,考校政绩,分别庆让,这些都是循例之事,不必细说。
巡守礼毕,帝尧便要起程而西,哪知赤将子舆和篯铿两人都说要上华山去走走,请一个假。
赤将子舆为的是要去搜集百草花做粮食,是极紧要之事。
篯铿呢,是年少好游,跟了去玩玩,以扩眼界。
帝尧都答应了,遂暂时不动身,以待他们,自己却与和仲兄弟查访闾阎风俗,顺便来到华山下,望望岳色。
早有那华山的封人前来迎接,看见了帝尧,行过礼之后,便笑迷迷的说道:“嘻!你是个圣人。
小人请恭祝圣人。
第一项,愿圣人寿比南山。
”帝尧听了,慌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二项,愿圣人富如东海。
”帝尧又连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三项,愿圣人多生几个男子。
”帝尧又慌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 封人听了非常怀疑,便问道:“小人的意思,寿、富、多男这三件事,是人人所欢喜而求不到的,所以拿来祝你。
哪知你件件不要,究竟是什么原故呢?”帝尧道:“汝有所未知。
多男子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有好男子才算是好。
若是不肖的男子,徒然给父亲遗羞,有一个尚且不得了,何况多呢!既然多了之后,虽未见得个个不肖,亦未见得个个都肖。
假使其中有一二个不肖,那么做父母的将如之何?教诲他吗,教他不好;听他去吗,于心不忍。
岂不是倒反可怕!还有一层,现在世界不能算太平,生计很是艰难,儿子一个一个的生出来,养呀,教呀,做父母的如何负担得起?但是既然生了他出来,做牛做马,总只有做父母的去负担,岂不更是可怕吗!至于富这个字,固然是人人之所欢喜的,但是富不能够突然而来。
未富之前,要费多少的经营;既富之后,还要呕多少的心血。
田要去求,舍要去问,财帛要去会计,工人要去督率,一个不小心,富就不可保。
这种事情岂不是麻烦之至吗!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何苦来为了衣食耳目之欲,把可宝贵的光阴,可爱惜的精力,都用到这个上去,真觉犯不着呢!广厦万间,所居不过容膝;食前方丈,所吃不过充肠,真正富了,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天地间之财物,只有这点点数目,我既然富了,必定有人忧贫,容易受人之怨恨、嫉妒。
万一他想设计劫夺我,我更防不胜防,终日兢兢,如坐囹圄,何苦来呢!所以朕的意思,亦不要它。
并非以此鸣高,实在是怕受它的累呀!至于寿这个字,在表面上看来,固然是极好的。
但是朕亦以为有几种可怕:第一种是生理上的变化,人到老来,康强壮健固然有的,但是头童齿豁,目昏耳聋,行坐艰难,甚而至于智慧减,神明衰,亦是常事。
到那时候,遇着孝子顺孙,能够服侍奉养,还可以享福。
假使遇着不孝的子孙,那么反要受辱了。
他们不体谅你是个老者,倒反憎嫌你为什么老而不死,要增重他们的累。
甚至偶然弄错一点事情,就骂你是个昏瞶糊涂。
这种话语,听了岂不伤心!第二种可怕的,是家门中之不幸。
人到老来,筋力渐衰,无他希望,只望家庭中怡怡之乐。
假使不幸,妻子先亡,剩了孙辈,隔了一层,已经不甚亲热了。
假使寿长得很,不幸连孙辈都亡故了,剩了曾孙、玄孙辈,隔得疏远了,犹如路人一般,那么孤家寡人,独来独往,有什么趣味呢?第三种可怕的,是时势的改变。
享高寿的人最好是处常,万不可以处变。
万一变故发生起来,照理不能不死,而又不能死。
如若死了,大家都要说他命里应该横死,所以有这样大年。
如果不死,到后来自己固然懊悔,人家亦要嘲笑。
朕记得从前有两个人,都享上寿,遇变应死而不死。
一个人到后来临死,有‘艾灸眉头瓜喷鼻’的诗句。
一个是死后人家嘲笑他,说道:‘可怜某某人,享寿八十三,何不七十九?’照此看起来,人的长寿岂不是亦是取辱之一道吗!第四种可怕的,是民情的淡保遇到老年的人,总说他是思想顽固,头脑陈旧,非尽量的排斥他不可。
却不知道年老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亦大用气力,有功效于社会过的。
然
这年正是应该巡守的年分。
正月中旬,帝尧就商议预备,到了二月上旬,就启身前行。
这次目的地是在华山。
但是帝尧的意思,还要乘便考察雍、冀二州水患的情形,兼到桥山祭黄帝的陵墓。
所以预算旅行的期间是半年。
朝内的政治仍归大司农等处理,其余和仲、和叔、赤将子舆、篯铿四人随行。
一路沿着汾水,向西南而来。
到了稷山,是大司农教民耕种之地,哪知汪洋一片,大半变成泽国。
原来稷山之地,正当孟门山东南,山上冒下来的洪水,此地首当其冲,将大司农多年所辛苦经营的农田与一切建筑物,毁坏不少,现在已将这试验场移到稷山之南去了。
帝尧看了,不禁叹息一会。
逾过稷山,到了新设的那个试验场,只见规模狭隘了许多,而且又分作两处,大概因限于经费及地亩之故。
那时适值遇见姜嫄,原来姜嫄虽则贵为国母,但是她那欢喜稼穑的性情,至老不衰。
原有的那个试验场,大司农经营的时候姜嫄曾随时帮忙。
后来移到稷山之南,姜嫄依旧随同料理。
而且大司农教稼之外,更须与闻各种政事,在此地的时候少,反而姜嫄住在试验场的时候多。
这时帝尧遇见姜嫄,便上前问安,并说道:“母亲如此操作,太辛苦了。
”姜嫄叹口气道:“辛苦倒没有什么,我是欢喜的,只有这洪水如此泛滥,如何是好?从前那个试验场成绩颇好,已给水根本破坏了,现在又经营这两处起来。
假使洪水再泛滥过来,我已和弃儿说过,只好以生命殉之。
”帝尧见姜嫄如此说,忙劝慰道:“母亲快不要如此。
天心仁爱,洪水之患大约至多不过如此,不会再大了,请母亲放心。
”说罢,就随着姜嫄各处参观了一会。
姜嫄道:“这两处我用的心力已不少,而且地方的风景又好,我已和弃儿说过,我死之后必须葬在此地,这句话请帝代我记牢。
”帝尧听了,唯唯答应。
又谈了一时,帝尧便辞了姜嫄,率领群臣径向南方。
到了山海的东岸,因为洪水的原故,范围扩大了不少,低洼之地无不侵及,损失的人民财产不可数计。
帝尧看了,惟有忧叹。
那时百姓都聚集在丘陵高阜,跼跼蹐蹐,度他们的生涯。
帝尧更加怜悯,一路的抚慰过去。
那些百姓看见帝尧来,却都是竭诚欢迎,异常热烈。
帝尧向他们说道:“朕之不德,至有这等洪水大灾,使汝等流离失所,现在已多年了,还没有平治的方法。
朕对于汝等抱疚抱愧到万分,汝等还要如此的欢迎,朕更不安之至了。
”那些百姓道:“洪水为灾是天地之变,并不是圣天子之过。
但是洪水虽则多年,而我们百姓的衣食仍旧一点没有缺乏,这个就是圣天子给我们的恩惠。
换一个寻常的君主,哪里能够如此呢?所以我们平常在这里说,从前神农氏教百姓稼穑,使大家都有饭吃,现在圣天子亦教我们种田积储,使我们虽则遇到这种大灾,仍旧有所吃。
圣天子的恩德,真个和神农一样呢。
” 帝尧慌忙谦让道:“朕哪里可以比神农。
从前神农帝夫负妇藏,以治天下,现在朕一无功德,而汰侈已极,哪里可比神农!朕的比神农,譬如一个是昏,一个是旦呢。
”那些百姓听了,齐声道:“帝真太谦了,何尝有一点汰侈呢!做了一个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之人,戴的是黄冠,穿的是纯衣,乘的是彤车,驾的是白马,不舒不骄,恭俭到如此,还说是自己汰侈,帝真太谦了。
” 帝尧听了,又谦逊一会,方才雇了船只,率领群臣对渡过来。
已到雷首山北麓,沿着山麓向西走就是华山。
那时西方诸侯都已齐集。
帝尧到了华山,分班朝见,考校政绩,分别庆让,这些都是循例之事,不必细说。
巡守礼毕,帝尧便要起程而西,哪知赤将子舆和篯铿两人都说要上华山去走走,请一个假。
赤将子舆为的是要去搜集百草花做粮食,是极紧要之事。
篯铿呢,是年少好游,跟了去玩玩,以扩眼界。
帝尧都答应了,遂暂时不动身,以待他们,自己却与和仲兄弟查访闾阎风俗,顺便来到华山下,望望岳色。
早有那华山的封人前来迎接,看见了帝尧,行过礼之后,便笑迷迷的说道:“嘻!你是个圣人。
小人请恭祝圣人。
第一项,愿圣人寿比南山。
”帝尧听了,慌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二项,愿圣人富如东海。
”帝尧又连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封人又祝道:“第三项,愿圣人多生几个男子。
”帝尧又慌忙推辞道:“多谢,多谢,不要,不要。
” 封人听了非常怀疑,便问道:“小人的意思,寿、富、多男这三件事,是人人所欢喜而求不到的,所以拿来祝你。
哪知你件件不要,究竟是什么原故呢?”帝尧道:“汝有所未知。
多男子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要有好男子才算是好。
若是不肖的男子,徒然给父亲遗羞,有一个尚且不得了,何况多呢!既然多了之后,虽未见得个个不肖,亦未见得个个都肖。
假使其中有一二个不肖,那么做父母的将如之何?教诲他吗,教他不好;听他去吗,于心不忍。
岂不是倒反可怕!还有一层,现在世界不能算太平,生计很是艰难,儿子一个一个的生出来,养呀,教呀,做父母的如何负担得起?但是既然生了他出来,做牛做马,总只有做父母的去负担,岂不更是可怕吗!至于富这个字,固然是人人之所欢喜的,但是富不能够突然而来。
未富之前,要费多少的经营;既富之后,还要呕多少的心血。
田要去求,舍要去问,财帛要去会计,工人要去督率,一个不小心,富就不可保。
这种事情岂不是麻烦之至吗!人生在世,不过百年,何苦来为了衣食耳目之欲,把可宝贵的光阴,可爱惜的精力,都用到这个上去,真觉犯不着呢!广厦万间,所居不过容膝;食前方丈,所吃不过充肠,真正富了,有什么用处呢?况且天地间之财物,只有这点点数目,我既然富了,必定有人忧贫,容易受人之怨恨、嫉妒。
万一他想设计劫夺我,我更防不胜防,终日兢兢,如坐囹圄,何苦来呢!所以朕的意思,亦不要它。
并非以此鸣高,实在是怕受它的累呀!至于寿这个字,在表面上看来,固然是极好的。
但是朕亦以为有几种可怕:第一种是生理上的变化,人到老来,康强壮健固然有的,但是头童齿豁,目昏耳聋,行坐艰难,甚而至于智慧减,神明衰,亦是常事。
到那时候,遇着孝子顺孙,能够服侍奉养,还可以享福。
假使遇着不孝的子孙,那么反要受辱了。
他们不体谅你是个老者,倒反憎嫌你为什么老而不死,要增重他们的累。
甚至偶然弄错一点事情,就骂你是个昏瞶糊涂。
这种话语,听了岂不伤心!第二种可怕的,是家门中之不幸。
人到老来,筋力渐衰,无他希望,只望家庭中怡怡之乐。
假使不幸,妻子先亡,剩了孙辈,隔了一层,已经不甚亲热了。
假使寿长得很,不幸连孙辈都亡故了,剩了曾孙、玄孙辈,隔得疏远了,犹如路人一般,那么孤家寡人,独来独往,有什么趣味呢?第三种可怕的,是时势的改变。
享高寿的人最好是处常,万不可以处变。
万一变故发生起来,照理不能不死,而又不能死。
如若死了,大家都要说他命里应该横死,所以有这样大年。
如果不死,到后来自己固然懊悔,人家亦要嘲笑。
朕记得从前有两个人,都享上寿,遇变应死而不死。
一个人到后来临死,有‘艾灸眉头瓜喷鼻’的诗句。
一个是死后人家嘲笑他,说道:‘可怜某某人,享寿八十三,何不七十九?’照此看起来,人的长寿岂不是亦是取辱之一道吗!第四种可怕的,是民情的淡保遇到老年的人,总说他是思想顽固,头脑陈旧,非尽量的排斥他不可。
却不知道年老的人,在他年轻的时候,亦大用气力,有功效于社会过的。
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