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回 耕历山三番五次 访大舜不远万里

关灯
    第六十九回 耕历山三番五次 访大舜不远万里 且说舜师事蒲衣之后,因求医心切,即匆匆上道,来到淮水,访求蠙珠。

    土人道:“近几十年以来,淮水中出了妖怪,不时兴波作浪,漂没民居,人民也远避不及,哪里敢再去求珠呢?”舜听了,只索罢休。

     沿路又访问巫咸消息,有人说:“大约在长江口海中一个什么岛上。

    ”舜听了,就向长江口而来。

    但见烟波淼淼,洲渚森森。

    无数裸体纹身之人,驾着独木舟,出没于洪涛雪浪之中。

     舜上前仔细探听,果然有人知道,巫咸就住在前面海岛上。

    舜大喜,雇了一只帆船,直向那海岛而来。

    到了岛边停泊,舟人说道:“这就是了。

    ”舜上岸访问,哪知土人道:“咸老师已回北方,刚才前月去的。

    ”舜听了,大失所望,独立踌躇了一会,也无心观玩风景,随即回船。

    舟人道:“回去吗?”舜答应道:“是。

    ” 哪知船刚开出港口,忽而飓风大作,把这船吹向海洋而去。

     顷刻之间,帆飞樯折,船上之人无不狂呼救命,高叫苍天。

    舜在此时虽则绝无恐怖,然而念及父母弟妹,亦不禁凄然。

    过了一会,又是一个巨浪打来,船身四分五裂,众人齐落水中,各各不能相顾。

    幸喜舜身旁浮着一根大木,舜赶快抱着,听它载沉载浮,但觉耳畔呼呼风响,大浪一个一个从身上打过。

     约有半日光景,舜自分必死,闭目听之。

    忽然又是一个大浪,将舜和木头高举空中,陡然落下,觉得不像水中了,开眼一看,原来已在沙滩之上,不禁自相庆幸。

    但这时已在夜间,四顾昏黑,辨不出是岛是陆。

    深恐大浪再来,只能抖起精神,努力向岸上行去。

    过了一会,离海觉已远了,就在一块石上坐下,觉得浑身衣服尽行湿透,而且气力全无,疲惫不堪,腹中所饮咸卤,亦呕出许多。

    幸喜天气和暖,尚不至于号寒,然而无情的风还阵阵吹来,只得忍耐。

    又过一会,天渐明了,舜早将衣服的水统统绞干,穿在身上,但是腹中奇饿,暗想:“漂泊在此,究竟不知是何地方?同船之人此刻不知生死如何?我虽侥幸不死,然而身畔一无所有,吉凶正是难卜,姑且向里面探听见看。

    ” 想罢起身,迤逦而行。

    约二三里远,觉得前面树林中似有鸡犬之声,急急向前,果见有一个村舍。

    村人看见了舜,亦都觉诧异,霎时男女大小,纷纷环集,争相问讯,都是裸体纹身的。

    舜将昨日舟行遇险的情形说了一遍。

    村人虽是蛮荒,却很和善,听见了都说道:“那么客人饥了,我们请你吃吧。

    ”说着,就有人邀舜到一间茅屋里坐,搬出食品来请舜吃。

    舜极道感谢,就吃了许多。

     那时屋内外环而观的人,仍旧不少。

    有人说道:“客人,你的衣服湿极了,何不脱下呢?”舜道:“我因为在水中受寒,所以暂且不脱。

    ”因问道:“此地是何处?”村人道:“此地是涂山脚下,亦有人叫苗山的。

    ”舜道:“离中原有多少远?”村人道:“中原地方在哪里?我们不知道。

    ”舜听了,不免踌躇,因为身边一无所有,不特不能归去,并且何以为生呢? 那些村人似乎有点猜到舜的心思,就说道:“客人不必心焦,落难之人,我们是一定帮助的。

    我们虽则穷,但是十几家供给你一个,总供给得起,你不要愁。

    ”舜听了,非常感激,说道:“承诸位如此盛情,倘他日得归故里,定当厚报。

    ”另有一村人道:“我们是不望你报的。

    请问客人尊姓大名?向来是做什么生意的?”舜一一说了。

    村人道:“好极,好极,你既然会耕田,我们这里空地多得很,明日尽你去耕吧。

    器具没有,我们借你。

    ”舜听了,真真感激之至,暗想:“在此穷乡僻壤之中,竟有此羲皇以上之风俗,真是难得极了!”遂连声称谢不置。

    这日,就住在东村里。

     次日,村人领舜到各处一看,说道:“虞客人,这里都是空地,请你自己挑选吧。

    ”舜挑了一块傍山的地。

    村人道:“这块地硗瘠,恐怕不好种呢。

    ”舜道:“不打紧,我能种。

    ” 于是先在旁边诛茅结屋,慢慢的开垦起来。

    又搬一方大平石到屋内,支了一间床,以便寝处。

    其余一切器具、种子,都是村人借用的。

    但是开垦硗瘠,颇为不易。

     一日,舜正在用力之后辍耕休息,忽见一只大象从山上缓步而下,走到舜的耕地上,用大鼻子卷起锄犁,不住的向田中开垦。

    那象本是众兽中最大的动物,气力甚大,不到片时,所开垦的田已不少。

    舜看了,亦是诧异。

    过了一会,有村人来看见了,不觉狂叫起来,顿时男女大小又纷纷环集。

    大家都以为异事,就问舜道:“这是什么野兽?虞客人你去捉来的吗?” 舜道:“不是。

    这个是象,从那边山上走来的。

    ”村人道:“它怎样会代你耕地?”舜道:“这个我也不知道。

    ”有一个老人道:“我说过的,大难不死,必有大福。

    虞客人从那大海之中逃得性命出来,我说一定是个不凡之人。

    现在又有这种异事,将来你们看着吧。

    ”这句话一说,众人此唱彼和起来,竟把舜奉如神明一般。

    从此,这只象就依着舜不去。

    舜在此耕田,总是借象之力。

    后来又开了一口井,亦是象帮忙的。

    有一日,舜插好了秧之后,有好许多鸟儿飞来,啄去莠草,仿佛代耘田。

     这个象耕鸟耘的故事,现在民间都还是传说的。

    闲话不提。

     且说舜在历山耕田,一住年余。

    虽则时洒思亲之泪,然而很受当地土人之亲敬,倒也安然无事。

    哪知有一日,忽然不妙了,无情的海水竟不住向上的逆行起来,不知何故。

    它的逆行,势虽甚缓,但是继长增长的,日甚一日,看看田庐都要被浸没了,村人恐慌,商量防御之法。

    舜道:“这种情形恐怕不是天灾,是地变,人力无从抵御的。

    依我的愚见,不如迁到较高之地,避开了吧。

    ”众人虽则安土重迁,但是素来信仰舜的说话,既然如此,只能赞成。

    于是大家迁徙,一直向西南而行。

    有些重大的物件,都由象往来驼运。

    走到苗山脚下,众人乏力,就此止祝舜亦拣了一块田地住下。

    大家草创经营,重复建设起来,再做他们的耕种事业。

     那时舜与村人又成为患难之交,格外亲热。

    村人裸体的陋俗已早为舜所化除,改着衣冠了。

    不料一住半年,喘息方定,那无情的洪水,又汩汩追踪而来。

    众人没法,只得再谋迁徙,逾过苗山,直到长江旁边一座山脚下住定。

    大家再草创起来,重新耕作。

    三年之中,两度播迁,亦可谓辛苦极了。

    一日,舜晨起赴田,那只大象忽然不见,遍寻不得。

    这几年之中,是从来没有离开过的,大家深觉奇怪,但是舜亦只好听之。

     这日下午,舜正在力耕之际,忽然前面来了几个人,看见舜,都狂叫道:“在这里了!在这里了!”舜不禁骇然,仔细一看,原来是洛陶、灵甫、伯阳、东不訾四个朋友,便问道:“公等何来?”洛陶道:“仲华,你还要问呢!自从你走了之后,一年没有消息,我们好不记念。

    后来秦不虚说,你是到南方找巫咸的,但是东不訾从帝都来,说巫咸刚在他隐居的山上已呜呼了,就葬在那边。

    那么你哪里还寻得着呢?凑巧伯阳和灵甫亦来探你的消息,正想设法找你,哪知连日地震,据说孟门、吕梁各山的洪水似瀑布而下,各地尽为泽国。

    圣天子闻说,已迁都北方了。

    我们家乡虽则地势高,但是恐不免波及,迁居的人很多,因此我们亦只好迁了。

    ” 舜听到此,不等洛陶说完,就问道:“那么家父家母等呢?”洛陶道:“已随同大众同迁,现在搬在泰山之西居住,大家仍在一起。

    伯父、伯母、令弟、令妹等都安好,请放心。

    ”灵甫道:“家乡已变到如此,仲华久滞不归,殊不可解!”舜就将经过情形,说了一遍,并说道:“我岂不想急归?其奈囊空如洗,此间荒僻,所有者惟米布鱼盐,不能负以行远。

    年来洪水泛滥,舟楫断绝,茫茫大江,势难插翅飞渡,真是教人闷死。

     但不知四位从何处过来?”东不訾道:“我们逾过江水,到了黟山,知道你之目的在寻空青和珍珠、墨兰等。

    萯山之南闻说产空青,我们猜你或者在那边逗留,所以就到那边去找你。

    哪知你这个人找不到,空青却给我们找着了。

    ” 舜听见空青得到,非常欣喜。

    东不訾又说道:“我们后来猜你或者在海滨搜求珍珠,或者到闽中搜求兰花,所以我们决定先从三天子鄣到东海滨一访,再南人闽中,或者总遇得着。

     不想在此已相遇了,恭喜!恭喜!”舜道:“那么诸位出门几时了?”伯阳道:“一年零一个月了。

    我们手是一径到此,沿途访问,千回百折,所以濡滞如此。

    ”洛陶道:“仲华,不必多说,快同我们回去吧。

    ”舜连应道:“是,是。

    ”那时村中的人听说有人来访舜,都来环视。

    后来听说舜要去了,大家依依不舍,都来攀留,甚至有哭出来的。

    舜亦泣下数行,和他们说有二亲在堂,不能不回去的道理。

    众人听了没法,内中有一个说道:“就使要去,何妨再留两日呢?”舜答应明日起身。

     这一夜,舜和洛陶等就在小屋中谈了半夜,胡乱的睡了一觉。

     次日,天未明时,村中人知道舜一定要去了,都携了食物来送行,又替舜收拾一切,到临行时,一齐远送。

    舜辞而又辞,有几个竟痛哭起来。

    舜答应以后如有机会一定再来,众人方始流泪而别。

    这里舜等五人肩挑背负,一齐上道。

    洛陶道:“看刚才这些人如此热诚,总是仲华盛德所感。

    ”舜慌忙谦谢。

    伯阳道:“是固然是的,但是亦因为这种人世代乡僻,淳朴未漓,一经仲华的熏陶,自然可与为圣为贤了。

    假使城市之人,恐怕亦没有这样容易呢。

    ”当下五个人晓行夜宿,急急遄归。

    到了豫州界,伯阳、灵甫、东不訾各因有事,陆续别去。

     到了新迁的姚墟,舜不知道家在何处,由洛陶领到他门口,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