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回 禹师郁华子 鲧作九仞城

关灯
    去了。

    ”文命听了,真是疑惑不解,暗想:“老师不要是仙人吗?不然,路远千里,何以如同目见一般呢?” 不言文命怀疑,且说邻舍之人见文命有老师遣人来扶助护送,也就不阻止他远行了,各自散去。

    这里文命就指挥真窥、横革二人收拾行李。

    晚间互相闲谈,谈起郁华,二人都说他是仙人,未卜先知,灵验如响,所以二人是倾心信仰的。

    但只知道他叫真行子,不知道他叫郁华,却又奇怪了。

     次日,文命拜别了女嬉之墓,又辞别邻人,与真窥、横革起身上道,向东北而行。

    文命是从未出过门的人,这次路上,全亏真窥、横革二人照料。

    但是,沿路都是灾象,低洼之地尽成泽国,只有高处可行,而无情的鸷鸟、猛兽,亦受了洪水的袭击,平原不能存身,都逃到高原地方来,与人争夺住处。

    可怜那时的百姓避了水灾,又逢到禽兽之害,真是不幸呢。

    文命一路留心,但见有几处悬着文告,大略谓“民以食为天,尔等平日积聚的米粟,务须注意收藏,不可轻易委弃,尤不可使之受潮霉烂。

    须知三年耕,必有一年之积;九年耕,必有三年之积。

    国家教导稼穑,于今六十余年。

    汝等百姓如能注意收藏,那么二十余年之粮食,足可支持。

    洪水之害虽烈,不足惧,全在民众自己之努力觉悟。

    除饬各诸侯有司随时随地协助外,合行令知。

    ”等语,这是大司农的通饬命令。

     又有几处悬挂文告,大致谓:“现在水患甚深,又受禽兽之逼,凡尔民众务须制备武器,勤加练习,仍复互相救护,以免为禽兽所乘。

    晨出宜迟,归休宜早,出门必须结伴,妇孺尤勿轻出,除沿途邮亭,饬各诸侯有司招募勇士,联络保卫外,合行令知。

    ”这是大司马、大司徒合并的命令。

    文命看了,不胜叹息,暗想:“朝廷对于百姓亦可谓能尽心了。

    但如此洪水,不知何日得平?我父不知何日可以成功?”想到此间,忧危之至。

     一日,横革向文命道:“过去就是华山了。

    ”文命道:“郁老师信上说,那边有一位西王先生,叫我去见见,拜他为师,但不知住在何处?”横革道:“有名姓,总可以打听的。

    ”次日,到了华山脚下,三人沿途访问,杳无消息。

    文命道:“我们且上山游玩一巡吧,或者住在山上呢。

    ”二人答应,于是一同上山。

    文命暗想:“这华山的雄峻,真是与众山不同!”三人贪看山色,行迟了些,不觉日已平西。

    行人本来稀少,至此只剩了三人,想起紧防禽兽的告示,心中顿有戒心。

    文命就问真窥道:“天色晚了,我们何处往呢?”真窥道:“山上总有人家,不要忧虑。

    ”虑字还未说完,只听得一阵风声,嗅嗅看,有点腥气。

    横革不禁叫道:“不好,不好!有虎,有虎!”说时,和真窥两个都丢了行李,掣出武器,真窥来保护文命,横革便来迎敌猛虎。

     猛虎看见有人,已从树林中直扑出来。

    横革将木棍猛力和向上一迎,打在猛虎腹中,猛虎大吼一声,撺了开去,转身又扑过来。

    横革闪开,又用棍迎头痛击。

    真窥见了,不敢怠慢,正要上前帮助,谁知树林中又窜出一只斑斓猛虎,直扑文命。

     幸喜文命便捷,绕在一颗大树之后,未曾扑着。

    真窥叫声不好,疾忙来救文命。

    哪知猛虎忽然大叫一声,霍地向后山逃去。

    那边横革抵敌猛虎,正有点支不住,那猛虎亦大吼一声,向左逃去。

    三人正是不解,但见岩石后面转出一个人,张弓执箭而来,说道:“你们好大胆呀!这个时候还要行路,不看见官府的告示吗?快跟我来!”说着,转身便走。

    文命等至此才知道两只猛虎都是给他射走的,心中感激不荆这时天已昏了,跟着那人曲曲折折走到一座土室之中,那人叫他们坐下,一言不发,竟自去了。

    文命等莫名其妙,只好暂住,时已向夜,一物无所见。

    隔了一会,三人倦极,不觉都沉睡去。

     忽然听见人语之声,文命陡然惊醒,见天已大亮。

    昨日那个驱虎之人立在面前,生得彪状赳赳,一表非凡。

    文命慌忙起立,唤醒真窥、横革,同声致谢。

    那人间文命:“如此幼年,为什么薄暮山行?”文命就将寻西王国之事说了。

    那人道:“西王国先生我知道住在山北,第五个盘曲处。

    此地是山南,路走错了,你们要寻西王先生做什么?”文命就将自己的历史略说一遍。

    那人拱手道:“原来崇伯公子,失敬,失敬。

    小人姓国,名哀。

    当日有位仙人,名叫真行子,他曾对小人说,将来崇伯公子如果居官治水,叫小人投效效劳,不想今日在此相遇。

    ”真窥、横革二人听见他亦是真行子提拔的人,就和攀谈起来,非常投契。

    真窥便劝国哀跟了文命同去。

    国哀踌躇一会道:“我是有职守的人,一时还不能,且待将来吧。

    ”文命问他有何职守,国哀道:“官府因为现在禽兽逼人,为行旅患,所以募了百姓武勇之人,沿途驻守,分班巡逻,小人便是其中之一。

     因为应募不及三月,遽尔辞职,近于畏怯,所以只好待诸异日了。

    ” 当下国哀又取出些野味,供给文命等早餐,又指示到西王国处之路径,又向真窥、横革道:“二公武艺,力敌猛虎,真不可及。

    但是某的意见,对于这种猛兽,与其力敌,不如智取,二位以为何如?”横革道:“某等何尝不知?只因斗时未曾虑到这层,所以没有预备。

    又因当时出于不意,虎已近身,只好以短兵相接了。

    ”国哀道:“原来如此。

    ”遂在土室里面取了两张弓、许多箭分赠二人,又送了一程,方才别去。

     这里文命等翻过华山,到了第五个盘曲处,见有人家三五。

     横革上前询问,果有西王先生,五绺白须,飘拂过膝,巾冠丝带,气宇肃穆。

    文命料想是了,急登草堂,趋跄下拜。

    那西王国慌忙还礼,问道:“足下何人?访老夫做甚?”文命将郁华子介绍的话说了。

    西王国笑道:“足下是郁先生的弟子吗?那便错了。

    郁先生才德千古少双,某比起来,譬如萤火比月。

    足下拜某为师,岂不是下乔入幽吗?”文命道:“郁老师对小子决无谬语,请老师不惜教诲。

    ”西王国道:“即如此,暂屈住下。

    如有所知,当相商榷。

    ”文命大喜,从行李中取出许多物品来作为贽仪,就在他家中住下。

     原来西王国先生之学与郁华又是不同,纯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之道,文命钦佩莫名,一住二十多日。

    文命省父心切,不敢再留,约见了父亲之后,再来受业,西王国亦不勉强。

     当下文命别了西王国,过了华山,已到雷首,已是冀州界了。

    一路人民都说自从崇伯治水之后,水患已平得多,再过几年,可以安居享太平了。

    文命听了这种颂扬之声,知道老父治水有功,不胜愉快。

    沿岳阳到了帝都,探听鲧的住址,都说总在水次,帝都不常来的。

    文命遂同真窥等寻到吕梁山下,哪知鲧已到沿海去了。

    文命一路考察老父的工作,不禁大惊。

     原来鲧自从得到息壤之后,沿着孟门山直到吕梁山,竟大筑起城墙来,长逾数百里,实做一个“障”字。

    估量起来,约有三四丈高,上面之水障住,下面的水流自然条畅,不泛滥了。

     文命暗想:“这个方法真与郁老师所讲背道而驰了。

    万一溃决,将如之何?”看罢之后,隐忧无已。

    随即与真窥等再到海边来寻老父。

     一日,到了兖州界上,细考那老父工作,原来仍旧是障之一法,从大别山起,直往东北,大约亦有几百里。

    立在堤上一看,堤外的洪涛海水,不住向堤冲击,文命更是心忧。

    后来见到了鲧,鲧见文命满身素服,便问:“你母亲死了吗?”文命哭应道:“是。

    ”便将如何病情,如何安葬及自己如何出来的事迹,统统说了一遍,又问鲧道:“儿前后所发的许多函禀,父亲都没收到吗?”鲧道:“都收到了。

    不过我重任在身,顾了这边,又要顾那边,哪里有闲工夫再顾家事?”说到此,又扬起头,想了一想道:“我记得去年曾有信和俸金寄家的。

    ” 文命应道:“是,有的。

    但是今年大半年没有接得父亲之信了。

    ”鲧道:“我没得闲,没有写。

    现在好了,汝母既死,汝又来此,跟了我学习,亦可长长见识。

    我从前和你讲的水利、地理,你还记得吗?现在可实验了。

    ”文命亦答应道:“是。

    ” 从此文命就住在鲧身边,有时跟着鲧跑来跑去,有时带了真窥、横革到处去考察,但是越看鲧的方法越觉不对。

    一日,禁不住乘机劝谏。

    鲧笑道:“你以为我要蹈孔壬的覆辙吗?孔壬的堤防是呆的,我的堤防是活的。

    水高一尺,堤就增高二尺;水高三尺,它就会增高四尺,这是天地间的灵宝,怕它做什么?”文命道:“儿总有点忧心,恐怕总有不能支持之一日。

    ”鲧发怒道:“依你看怎样?”文命道:“依儿的意思,最好是在下流者疏,在上流者凿。

    ”鲧不等他说完,就骂道:“呸!真是孩子话。

    疏是掘地吗?凿是开山吗?你看得这样容易!这两件事做得到吗?几年不见,我以为你从什么郁老师受业,学问必定大有进步了,哪知道还是如此!你给我回去再读书研究,不许你再来开口!”骂得来文命默默不敢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