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回 夸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

关灯
    第一百二十二回 夸父逐日影 大禹游北方 且说应龙杀了女魃之后,旱灾已除,文命就别了始均,率领众人乘了二龙,郭支为御,依旧向北方进行。

    遇到大都会,必定下去察看询问,有事则多留几日,无事则即刻他去。

     一日,行到一国,名叫柔利国,亦叫留利国,又叫牛黎国,大概都是译音,不能准确。

    那国中人民状貌极为奇异,一只手,一只脚,他的脚又能反折转来,用足指碰着膝盖,或碰着胸口。

     虽则亦能站立起来,但不能持久,因此不能行路。

    所有往来转动,都是用身子乱滚,滚来滚去,甚是便利,想来是熟习之故。

     文命等细细考察,才知道他们都是生而无骨的,所以这般模样。

     后来又探听他们的历史,原来本是个儋耳国人的子孙。

    儋耳国有一年出了一位豪雄的君主,主张强种之法,下令百姓:凡有初生婴孩体相不具的,或孱弱的,都不准抚养,以免谬种流传,致民族柔弱。

    凑巧那几年有几处百姓生了几个无骨的子女,弄死他呢,心里不忍,不弄死他呢,深恐君主知道,不免受罚。

    后来大家商量好,竟私下养起来。

    养到十几岁,就将他们送到此地,听他们自营生活,自相婚配,这就是柔利国人的祖宗了。

    到现在人数已经不少,竟能小小组织一个国家,亦可谓极难得了。

     文命等游过柔利国,刚要他往,忽见一个极长大的人从南面直冲过向北而去,手中仿佛拿着一根大杖,那个走路之速,几乎不可以言语形容。

    七员天将见了大呼有妖,绰起兵器正要追踪而去,只听得头上拍拍之声,原来那应龙已追踪而去了。

     天将等见应龙已去,便不上前,先来伺候文命等跨上了龙,然后一同向北过去。

     不过几十里,只见应龙正在那里和长大的人交战,山坡之下,纵横死着四条大黄蛇。

    那人手持大杖,奋力与应龙抵抗,但是终究敌不过应龙,肩上着了一大爪,撇了大杖,就向地上倒下。

    应龙正要过去送他的性命,庚辰忙喝阻道:“且慢且慢! 等崇伯来发落!”然而应龙的爪早已透人那人腹中,几乎连肚肠都掏出。

     这时文命等已降下地面,文命细看那人眼睛一开一闭,唇色淡黑,似乎尚有呼吸,便问他道:“汝还能说话吗?汝叫什么名字?到此地来做什么?”那人张眼一看,随即闭去,叹口气道:“我今朝死在这里,真是天命。

    老实和你们说,我姓邓,名叫夸父。

    我曾祖是共工氏,我祖父叫句龙,我父名信。

    我自幼求仙访道,得到异人传授,教我一种善走之法,所以我走起路来,‘逐电追风’四个字恐怕还不能形容我之快。

    我十几年前,打听得帝子丹朱欢喜奇异之士,我就投到他部下去做臣子。

     我替他从丹渊到帝都去送信,往返不过片刻,就是给他到南海去取物,往回亦不过一时,这是人人知道的。

    昨天我在帝子面前夸口,说我能追及日影。

    帝子道:‘汝果能追及,必与汝以重赏。

    ’我听了这话,拔脚就走,那太阳影子的移动竟没有和我走的那样快。

    我从丹渊起,一直向南面追,追到一处,日尚未午。

    我肚里饥了,就举起一个锅子,放在三座山之间,拿它来当一个灶头。

    煮好之后,将饭吃完,心中一想,正好以此作一个凭据。

    不然,我追逐日影,究竟有没有追着是没有对证的。

     所以我吃完饭之后,就对当地的人民说道:‘我是夸父,某年某月某日某时从某地追逐日影到此,将来如有人来探问,请你们作一个证据。

    ’说完之后,我又再赶,那时日影已移西北。

     我赶到一处,忽然脚上的一履渐将卸下。

    我急忙振了一振,然后再赶,从崦嵫山过细柳,一直到虞渊之地,竟给我追着了。

     但是日光灼烁,愈近愈厉害,再加之以狂跑气急,汗出如浆,我就渴得不得了。

    归途经过河、渭二水,我急忙狂饮,但是二水不够我解渴。

    我耳上的两条黄蛇、手中的两条黄蛇、亦是非常燥渴,我想此地北面有一个大泽,其广千里,那个水足以供给我们,所以急急行来,不想遇着这条惊龙,竟拦阻我的路程,与我为难,先将我手中的黄蛇斗死,又将我耳上的黄蛇斗死。

     我真渴极了,没有气力和他嘶杀,否则不要说一条孽龙,就是再添两条,我亦不怕,现在竟给他弄死在此,真是命也!”说到此处,已是气竭声颤,说不下去,过了些时,两眼一翻,竟呜呼了。

     文命等至此才知道他就是丹朱的臣子夸父。

    又可惜他有如此之绝技,不善用之,以至死于非命,不禁代他悲伤。

    于是就叫地将等掘一个坎,将他的尸首埋葬,又将他弃掉的那根大杖竖在他坟前,作一个标帜。

    哪知这根大杖受了夸父尸膏的浸润,竟活起来,变成大树。

    后来发育蕃衍,愈推愈广,成为森林,所以此处地方就叫作橙林,又叫作夸父之野。

    隔了长久,夸父的子孙寻到此地,就在橙林之旁住下,依他祖父的习惯,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

    久之,蕃衍成为一国,因为他的体格生得长大,所以称为博父国。

    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文命等葬好夸父之后,一路议论夸父的为人。

    文命叫了应龙来吩咐道:“夸父亦是个人,并非妖怪,你无端杀死他,未免不仁了。

    他虽一大半是死于渴,但是你不与他为难,不去弄伤他,他虽死亦不能怨你的。

    现在他到死口口声声怨你,你岂不是做了一件不仁之事吗?以后你如遇到此种,切须小心,不可造次。

    ” 那应龙听了这番教训,仿佛非常不服,蓦地展开双翅,飞上天空,盘旋了半晌,霍然再降下来,向文命点首行礼,又和众人都点一点头,重复上升,掉转身躯,向南方而去。

    文命看得古怪,忙再呼唤,应龙置之不理,从此以后,竟不复来了。

     它后来在南方专为人民行雨,人民非常敬重它。

    天旱时,只要将它的形状写了一挂,早就下雨,非常灵验。

    不过东海神禺虢因为它任性倔强,所以亦不来助它升天,它就永远住在南方了,闲话不提。

     且说文命见走了应龙,念它平日屡立大功,非常忠勇,心中时常恋恋不舍,然而亦无可如何了。

    一日,行到儋耳国,仔细查考他们人民的身体,亦未必个个都能强健,独有那两耳都非常之大,直垂到两肩之上,仿佛如挑担一般,所以有儋耳国之名。

     过了儋耳国,忽遇到大海,一望茫茫,极目千里。

    但见无数大鸟或飞或集,都在海滩之边,陡然见文命等两条大龙翱翔而来,把它们惊得一齐飞起,真是盈千累万,蔽满了天空。

    因为慌忙,没命乱逃的原故,那卸下的羽翰片片都落下海去。

     文命在龙背上和伯益说道:“此地想来就是夸父之所谓大泽了,好大呀!”庚辰在旁说道:“已经小了三分之二了。

    从前某随侍夫人初次走过的时候,着实要大呢。

    ”文命道:那么是地体变动升高之故。

    ”横革道:“或许是女魃致旱的原故。

    ”大家互猜了一会,也究竟不知其所以然。

    郭支向文命道:“现在我们还是直跨大泽而过呢?还是绕大泽而走呢?”文命道:“我们此来以考察为主,自然以绕大泽而走为是。

    我们先向西吧。

    ”郭支听了,口中作声,那两条龙首径掉转而向西方。

     一日,到了一处,只见那些人民都是人身而兽首,有的其状如蝟,或则如狗,其色皆黄。

    他们的言语虽则钩磔,但尚约略可晓。

    文命等仔细探问,才知道他们竟是黄帝之后。

    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二头,自相牝牡,其后子女便成为如此形状,蕃衍益多,遂成部落。

    四面邻邦都叫他环狗之国,亦叫犬封国,或叫犬戎国。

     文命细细考察它的风俗,亦与他处无异,不过有两项不同,就是女子非常敬重男子,对于男子跪进杯食,仿佛个个都如古贤妇的举案齐眉一般。

    一项是专用肉食,不用谷食,这两项是特别的。

    还有一项,他们亦有祭祀之礼,但是所祭的神道是个赤兽,其形如马而无头,名字叫作戎宣王尸,究竟有何历史,为什么原故要祭他,他们自己亦不得而知,不过是循旧例罢了。

     后来又遇到一匹文马,浑身雪白而朱鬣,目若黄金,据说就出在附近一座融父山上,名叫吉量。

    因为他的颈项有如鸡尾,所以亦叫作鸡斯之乘。

    乘了它之后,寿可以活到千岁。

    然而非常之难捉,所以环狗国的人民竟没有一个骑着过。

    寿活千岁的话究竟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亦不过是传说罢了。

     一日,再向西走,忽然又遇见一种异人。

    一个胆颈上并生两个头,又共生四只手。

    大家看了诧异,后来细细打听,才知道他们叫作蒙双氏之民。

    起先原是中国人,在颛颈高阳氏的时候,他们的老祖宗兄妹两个不知如何发生了恋爱,变成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