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回 巡审乐三到会稽 修大道彭祖说法

关灯
    第一百四十六回 巡审乐三到会稽 修大道彭祖说法 且说帝舜定制五载一巡守。

    郊祀礼毕,转瞬新年,帝舜就预备出行。

    朝中之事,自有大司空伯禹和百官主持,秩宗怕夷、乐正夔均随帝同行。

    到了动身的那一天,帝舜先到父母处去拜辞。

    计算路程,足有大半年的离别。

    帝舜看见父母的年纪大了,不胜依恋,然而既做了天子,为国为民,极为重要,岂能以私情而废公事。

    当下亦只能含忍着辞了父母,一面嘱咐娥皇、女英及弟象、妹敤首等小心奉养伺候。

    娥皇等都答应了。

    帝舜行出南门,早有大司空率百姓在那里恭送,一切自不消说。

     且说帝舜巡守照例是先到东岳的,所以径向东行。

    经过话冯山、王屋山、濩泽、姚墟等地,都是从前桑梓钓游之所。

    缅想当年,匆匆已数十载;从前如此之艰苦,今日已如此之安乐,不禁感慨系之。

    到了泰山之后,东方诸侯毕集,帝舜率领了举行柴望大典。

    在柴望的时候,奏起《箫韶》之乐给诸侯观看,使他们知道帝德之盛。

     朝觐礼毕,帝舜吩咐东方两伯各贡献东方之地所有的乐。

     那时第一个伯是八伯之长,号称阳伯,就将乐贡上来。

    乐正夔细细审定,知道他的舞是“侏离”,他的歌声比余谣,名叫皙阳。

    第二个是仪伯,又将乐贡上来。

    乐正夔细加审定,知道他的舞是“鼚哉”,他的歌声可比大谣,名叫南阳。

    看官要知道帝舜为什么要两伯贡乐、叫乐正夔去审定呢?原来古时候看得乐是很重要,审声可以知乐,审乐可以知政,一切民风民俗的美恶厚薄从乐上都可以看得出,这就是贡乐的理由。

     且说两伯之乐贡过之后,诸侯无事,逐渐散去。

    帝舜偶然记起他的老友石户之农,遂屏去与从,独与伯夷步行往访。

    路径一切帝舜是熟悉的,不用寻访。

    到得石洞口,只见风景依然,不过旁边另添了两间茅屋,屋中有些妇女在那里操作,想来是他的邻人。

     那石户农的妻子正在洞外向着太阳缝纫。

    帝舜虽则有三十多年不见,她的身材规模尚有一点认识,知道不误,遂上前躬身行礼道:“老嫂,多年不见,石户兄此刻在何处?”那石户农的妻子向帝舜仔细看了一看,才起身还一个礼,说道:“客官贵姓,我不认识你。

    ”帝舜道:“某就是虞仲华,老嫂不认识了吗?”石户农的妻子说道:“虞仲华先生,从前是有一个的,常来舍间谈谈,不过那是个农夫,和客官的装束不大相同,不知道就是那个虞仲华,还是另外又有一个虞仲华?”说到此处,回头向洞中叫道:“儿呀,出来。

    ”说声未了,只见洞中跑出一个赤足短衣的少年来,手中还拿着炊具,年纪在三十左右,眉目很是清秀。

    石户农的妻就向他说道:“这个客官就是寻你父亲的,不知道有没有弄错,你领他到父亲田里去认一认吧。

    ”那少年躬身答应,将炊具递与母亲,一面说道:“既然如此,请母亲进去,照顾炊爨,儿去去就来。

    ”那石户农妻放下缝纫,接了炊具,人洞而去。

    那少年才转身向帝舜、伯夷二人行一个礼,说道:“家父在田间工作,二位请随某来。

    ”说完,自向前行。

    帝舜等在后跟着,一面走,一面和他攀谈。

     哪知道少年学问极其渊博,议论也极超卓。

    帝舜暗想:“这个真是家学渊源了。

    ”后来又想到自己的长子均年纪与他相仿,实在不成材料。

    现在看了石户农之子,相形之下,真是令人又羡又愧。

    后来又想:“人之贤愚,半由天赋,半亦由于教育。

    我历年来以身许国,政事之多,一日二日万几,没有可以教子的时候,实在亦有点耽误他。

    从前先帝有丹朱的不肖,亦是犯着这个弊玻可见人生在世,这个政治生涯是干不得的,这个天子大位更是不可以担任的。

    ”后来又想到:“父母如此高年,风中残烛,我却抛撇了他们,在外边乱走,定省之礼缺乏,尤其次之;万一有点意外,我之罪岂不大?我的悔那可追呢!”想到此地,万分不安,恨不得立刻将这天下让给他人,自己可以养亲教子。

     正在一路走,一路想,忽听那石户农子说道:“二位且在此稍等,容某去通知家父来。

    ”帝舜听了,猛然抬头,只见远处田间一个农夫举起锄犁,在那里掘地,正是石户之农,不禁大喜。

    不等石户农子来邀,就和伯夷一同过去。

    到得田塍边,石户农子正在通报,帝舜已经举手高叫道:“石户兄,久违了!”石户农转眼一看,也说道:“原来是仲华兄,难得难得。

    ” 便弃了锄犁,过来相见,又与伯夷相见,问了姓名。

     石户农向舜道:“听说仲华兄已贵为天子了,到此地来做什么?”舜就将巡守路过,思念故人,特来奉访之意说了一遍。

     石户农道:“承情承情。

    不过此地田间没有坐处,恐污了你的衣服,我们到上面去吧。

    ”说着,就让舜等先走,自己在后面跟着。

    他的儿子携了锄犁,又跟在后面。

    帝舜道:“从前弟在此相见的时候,兄尚未抱子,如今世兄已这样长大了,而且英才岳岳,可羡之至。

    ”石户农道:“乡野痴儿,承蒙垂誉,惭愧得很。

    ” 正说时,路旁有一块大石,石户农道:“就在此坐坐吧。

    ”当下大家坐下。

    石户农吩咐儿子先回去,然后与舜叙述旧情,倾谈了不少时候。

    后来帝舜渐渐劝石户农出仕,而且露出要以天下让给他的意思。

    石户农道:“出让之后,果然能有益于百姓,那么我亦甚愿,就使以天下让给我,我也愿受。

    不过这个出处是人生之大节所在,一时不能答应,且待我细细忖度一番,三日之内,给你回信如何?可以答应,此番就和你同去;不能同去,请你亦不要夺我的志愿,预先说定。

    ”帝舜道:“那个自然。

    ”后来又谈了一时,日影早已过西,石户农道:“仲华兄为国为民必定很忙,现在时候不早了,本待想和从前一样,邀你到舍间去午饭。

    不过贱妻脾气有点古怪,知道仲华兄做了天子,必定局促之极,所以不敢奉邀,两日后再见吧。

    ”说着,立起身来告别。

    帝舜、伯夷看他上山,直到看不见,才找别路而回。

     过了两日,帝舜和伯夷再到石洞访石户农,哪知邻人说道:“石户农前日归来,立刻督率妻子将所有紧要的家具都收拾起来,次日天微明,夫负,妻戴,子驮,都下山去了。

    我们问他为什么原故,他们不肯说。

    问他们到何处去,亦不肯说,真是怪事。

    ”有一个妇人说道:“那日石户农回来,到了他家里,夫妻谈天,我仿佛听见石户农说一句‘蓋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底下的话就听不清楚。

    又听见他的妻说一句道:‘这种人装作不认识最好’,下底的话又听不清楚了,不知道他们究竟为什么事。

    恐怕是二位前日来有事要逼迫他,所以他们要逃呢。

    ” 帝舜听了,亦不分辨,暗想:“石户农这句话正是骂我德行不足,他的妻子不认识我,原来是假的,亦真不愧为高人之妻。

    但是不答应我亦不妨,前日明明约定在前,何必要逃呢?”正在纳闷,伯夷在旁问那邻人道:“石户农在他处有亲戚吗?”邻人道:“不听见说有。

    ”伯夷又问道:“石户农曾离开此地到他处去过吗?”邻人道:“亦不常有。

    只有一次,洪水平了,泰山东北面脚下说道发现一个什么古迹,什么古人写的字。

    他们夫妻两个曾经到那里去看,过一个多月才回来。

    此外竟不大出门。

    ”伯夷又问道:“那日石户农动身,诸位知道他们从哪一方面去的?”邻人指指道:“正是从这面东北去的。

    ”伯夷听说,谢了那邻人,就向帝舜道:“依臣看来,石户农一定到那古迹地方去躲避了,帝何妨到那边去寻找呢?” 帝舜道:“人各有志。

    他既然如此,就使寻到,亦岂能相强,况且未见能寻到呢。

    ”伯夷道:“如果寻到,可以将不强迫之意表明,使他可安于故居;倘寻不到,顺便访访那古迹,亦是好的。

    ”帝舜听了,颇以为然。

    于是回到行宫,带了从人,径向泰山东北麓而来。

    先访问古迹,果然一访就着。

     原来那古迹在一个石室之中,有二十八个大字刻在石壁上,洪水之时,为水所浸没,所以大家不知道。

    水退之后,才发现出来。

    帝舜和伯夷、夔进去一看,读他的文义,大约是仓颉氏所刻,的确可宝。

    遂吩咐当地之官吏加以保护。

    后来此地土人就叫他做藏书室。

    到了周朝,文字改变,那石壁之上之字竟无人认得。

    孔夫子听见,亦曾经去访过,所以又叫作孔子问经石室,通常总叫作仓颉石室。

    到了秦朝李斯,认得了“上天作命皇辟选王”八个字。

    到得汉朝叔孙通,又说认得了十三个字,究竟错不错,亦不知道。

    这是后话,不提。

     且说帝舜访过古迹之后,就访问石户农踪迹,果然据土人说:三日之前,有两个老夫妇和一个壮年男子搬着家具,由此地经过,往东北浮海去了。

    帝舜听了,怅怅不已,只得起身,带了众人径向南方而行。

    这时不过二月下旬,帝舜暗想:“此刻到南岳为时尚早,我从前和苗山朋友有约:假使巡守有便,去望他们的,现在何妨绕道去望他们一望呢?”想罢,就吩咐众人先向苗山而来,一路无什可记。

     到了苗山,那些老朋友如西溪叔叔、东邻伯伯之类一番热烈欢迎,自不消说。

    但是究竟因为贵贱悬殊,名分隔绝了,言谈之间,不免受多少的拘束,不能如从前那样的爽利。

    住了五日,帝舜要动身,他们亦不敢强留。

    临行时,东邻伯伯拿出两个橘子。

    两个柚子来,献给帝舜道:“这是出在闽海里的东西,在帝看了,或者不稀奇,见得多呢。

    但是在我们却很难得,去年有几个朋友从闽海中回来,送我每种十个。

    我每种吃了一个,家里的人又分吃了几个剩下这几个,不舍得吃。

    虽则有点干,幸喜还没有烂,恰好敬献与帝,以表示我们百姓的一点穷心。

    ”帝舜道:“那么你留着自吃吧,何必送我?我现在正要到那边去呢。

    ”东邻伯伯哪里肯依,帝舜只得收了,别了众人上路。

     伯夷问道:“如今往南岳去吗?”帝舜道:“现在时候还早。

     朕闻瓯、闽二处之地本来都在海中,自伯禹治水之后,渐渐成为陆地,与大陆相接。

    所以橘柚这种果品渐渐输到内地,想系是交通便利之故。

    朕拟前往一游,以考察那沧海为陆的情形。

    ”说罢,就命众人再向南行。

    越过无数山岭,到了缙给云山,便是从前帝尧在此劝导百姓之地。

    从前前面尽是大海,此刻已经成为陆地,只有中间蜿蜿蜒蜒的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