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回 重阳子南游逢了道 王孝先北转遇真师
关灯
小
中
大
第八回 重阳子南游逢了道 王孝先北转遇真师
词曰:
忙忙世事如丧狗,世态炎凉,转眼无何有。
时人尽逐乌飞走,我今不落无常手。
为甚将身苦海漂,富贵荣华,安享何可久。
如今识破是非门,终须不在他人后。
(右调《蝶恋花》) 话说郝太古听师父之言,遂问道:“弟子闻师之言,欲修正道,必须先修三皈,后修五戒。
未知何为三皈五戒?乞师指示。
”重阳道:“三皈者,释谓佛法僧,道谓道经师。
总而言之,即是自身中精气神也。
所以皈依道,离欲尊,永脱轮回。
修道之人,常守本性元神,居于性地,毋使思虑妄想扰害心君。
外相不入,内相不出,将个识神自然化成不生不灭之元神,久久存养,方离爱河欲海之苦恼。
道果圆成,可脱六道轮回之死生,岂不离去欲念之尊贵乎?皈依经,两足尊,得闻正法。
真修大道者,恐元神无所依托,落于幻空,不能足踏实地,故太上流传三十六部尊经,正法眼藏,使人可达修真之路,有所修证,不为外道修罗所惑,不落傍道,自然炼养元气,助化元神。
是有神气两足之尊贵,可得长生久视之大道,故有正法可闻也。
皈依师,众中尊,不落邪见。
即今者,有外道纷纷,傍门多种,或用搬运精髓,开关补脑;或用咽津纳气,服气餐霞;或用采战之术;或用御女之功;或将山根一穴,指为玄关,以二目谓阴阳;或将五金八石,当于至宝,以谓身中铅汞;或持咒念佛,打七炼魔;或存神默想,导出阴神;以及绝谷休粮,烧茅炼汞,种种异类傍门,不可记极。
总属幻化之躯纽索,难得超凡人圣。
所以须得真师口诀,炼精化气,炼气育神,炼神返虚;阳神出现,跳出天外之天,与太虚同体,日月同明。
天地有坏,而吾身不坏,故名万劫不坏之金仙。
是曰圣,曰仙,曰佛,岂不众中之尊乎?所以不落邪妄之所见,方知有真道可修也。
凡修道者,常将此身中之三宝常住身中,毋使耗散,是曰‘常住三宝’。
今者这些凡僧俗子,不知自身三宝之作用,认作庵堂寺观谓常住,三佛三清谓三宝。
谁知三佛三清亦是自身三宝之别号,敬重自身中之三宝,即是敬重三佛三清也。
念佛天尊,即是念自的心也。
若然自心不正,虽日念十万,如鱼嚼水,有何益乎?只要自己贵重三宝,无起诸想,虽念经万卷,不如静坐一时。
三宝既皈,要除杀、盗、淫、酒、妄之五戒。
将此三皈常持,五戒谨守,然后方可论道也。
” 那太古闻言,战兢惶恐,不敢违背。
拜过师父及诸师兄道友,回到丹房静养。
不表。
话说重阳自从祈雨应验之后,遐迩咸闻,投师日众。
时有燕京方德茂、扬州聂道明、莱州韩秀道、白元亮等,以及俗家皈依者,有数百众。
师厌繁赜,欲往终南一游,欲带丹阳往昆仑而去,恐庵中不得安静,命丹阳等料理庵中事务。
丹阳等拜送,乞师父归期。
重阳道:“为师腊月可归矣。
”别众飘然而去。
至西岳华山,时值薛紫贤欲归天台,在玉女峰坐脱,留偈曰:铁马奔人海,泥龙飞上天。
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重阳与其徒众殡殓于龛,举火焚之,得坚固子无数于砂砾中。
重阳欲上终南,至长安遇和玉檐,各谈寒温,二人同上终南。
正逢二师在洞中炼药,重阳引玉赡拜见仙师。
钟、吕二仙喜悦,向和玉赡道:“汝夫妇二人来根深厚,得成大道,更须积功累行,他日必登上仙之位矣。
”玉赡道:“弟子欲去积功,未知何功可积?请师指示。
”吕祖道:“今南宋明春当作疫疠,吾将传汝驱疫方法,往彼济人利物,积累功勋可也。
”玉赡拜谢。
重阳将马、孙、谭、丘等事细述一遍,钟师道:“汝可度齐七朵金莲,方可应诏上升。
”重阳与玉蟾拜辞回程,玉蟾往吴越济度。
不表。
且说重阳拜别二仙,回转全真庵,大众拜迎。
过了新春,重阳复吩咐丹阳等看庙,命长真、太古随身,往江南一游。
时处机欲随师侍候,上前禀道:“弟子欲随师父出外随身应候,未知我师意下如何?”重阳不答,就叫长真、太古收拾起程。
众门人俱送五里之遥方止。
长真、太古与师同行,处机在后,走到二十里亭歇息。
重阳见符阳走到。
就叫太古取戒尺过来。
太古道:“师父要戒尺何用?”重阳道:“处机犯我清规,打他四十下。
”长真、太古一同跪下讨保,打了二十戒尺,起身就走。
复走五里远近的路,重阳道:“我腹中有些饥,口中有些干,这段路无物可买,可取水来止渴亦可。
”符阳听见,急忙手拿瓜瓢去寻水。
偏偏这路往兖州当道,走了许远的路,寻不见水,只得回见师父。
重阳怒道:“这厮惫懒,不知往哪里去取水没有?”举枝一指:“这不是水么?”长真、太古见路傍有水塘在此,急忙去取水与师父止渴。
重阳饮了水。
举杖向处机头上就敲,长真、太古解劝,方能行路。
符阳心中想道:“我去遍寻不见,这路傍有水,到也奇事。
”遂自去取水止渴,忽然不见。
心中明白:“这是我师父点化出来的水,所以我去取水,就不见了。
”见他们走远了,急忙赶去。
一路之上,不是这样不对,定然那件不是。
魔了一月有余,符阳总是刻刻殷勤,不离左右。
至于江宁,居三台洞歇夜,忽见天降大雪。
重阳道:“这几天寒冷下雪,你们可去多搬些干柴来,好烤火。
”三人领命,各去爬山挖岭,搬来许多的干柴,至洞放下。
又去到街上化些钱米,买些小菜,到洞中煮好饭菜,三人吃
时人尽逐乌飞走,我今不落无常手。
为甚将身苦海漂,富贵荣华,安享何可久。
如今识破是非门,终须不在他人后。
(右调《蝶恋花》) 话说郝太古听师父之言,遂问道:“弟子闻师之言,欲修正道,必须先修三皈,后修五戒。
未知何为三皈五戒?乞师指示。
”重阳道:“三皈者,释谓佛法僧,道谓道经师。
总而言之,即是自身中精气神也。
所以皈依道,离欲尊,永脱轮回。
修道之人,常守本性元神,居于性地,毋使思虑妄想扰害心君。
外相不入,内相不出,将个识神自然化成不生不灭之元神,久久存养,方离爱河欲海之苦恼。
道果圆成,可脱六道轮回之死生,岂不离去欲念之尊贵乎?皈依经,两足尊,得闻正法。
真修大道者,恐元神无所依托,落于幻空,不能足踏实地,故太上流传三十六部尊经,正法眼藏,使人可达修真之路,有所修证,不为外道修罗所惑,不落傍道,自然炼养元气,助化元神。
是有神气两足之尊贵,可得长生久视之大道,故有正法可闻也。
皈依师,众中尊,不落邪见。
即今者,有外道纷纷,傍门多种,或用搬运精髓,开关补脑;或用咽津纳气,服气餐霞;或用采战之术;或用御女之功;或将山根一穴,指为玄关,以二目谓阴阳;或将五金八石,当于至宝,以谓身中铅汞;或持咒念佛,打七炼魔;或存神默想,导出阴神;以及绝谷休粮,烧茅炼汞,种种异类傍门,不可记极。
总属幻化之躯纽索,难得超凡人圣。
所以须得真师口诀,炼精化气,炼气育神,炼神返虚;阳神出现,跳出天外之天,与太虚同体,日月同明。
天地有坏,而吾身不坏,故名万劫不坏之金仙。
是曰圣,曰仙,曰佛,岂不众中之尊乎?所以不落邪妄之所见,方知有真道可修也。
凡修道者,常将此身中之三宝常住身中,毋使耗散,是曰‘常住三宝’。
今者这些凡僧俗子,不知自身三宝之作用,认作庵堂寺观谓常住,三佛三清谓三宝。
谁知三佛三清亦是自身三宝之别号,敬重自身中之三宝,即是敬重三佛三清也。
念佛天尊,即是念自的心也。
若然自心不正,虽日念十万,如鱼嚼水,有何益乎?只要自己贵重三宝,无起诸想,虽念经万卷,不如静坐一时。
三宝既皈,要除杀、盗、淫、酒、妄之五戒。
将此三皈常持,五戒谨守,然后方可论道也。
” 那太古闻言,战兢惶恐,不敢违背。
拜过师父及诸师兄道友,回到丹房静养。
不表。
话说重阳自从祈雨应验之后,遐迩咸闻,投师日众。
时有燕京方德茂、扬州聂道明、莱州韩秀道、白元亮等,以及俗家皈依者,有数百众。
师厌繁赜,欲往终南一游,欲带丹阳往昆仑而去,恐庵中不得安静,命丹阳等料理庵中事务。
丹阳等拜送,乞师父归期。
重阳道:“为师腊月可归矣。
”别众飘然而去。
至西岳华山,时值薛紫贤欲归天台,在玉女峰坐脱,留偈曰:铁马奔人海,泥龙飞上天。
蓬莱三岛路,原不在西边。
重阳与其徒众殡殓于龛,举火焚之,得坚固子无数于砂砾中。
重阳欲上终南,至长安遇和玉檐,各谈寒温,二人同上终南。
正逢二师在洞中炼药,重阳引玉赡拜见仙师。
钟、吕二仙喜悦,向和玉赡道:“汝夫妇二人来根深厚,得成大道,更须积功累行,他日必登上仙之位矣。
”玉赡道:“弟子欲去积功,未知何功可积?请师指示。
”吕祖道:“今南宋明春当作疫疠,吾将传汝驱疫方法,往彼济人利物,积累功勋可也。
”玉赡拜谢。
重阳将马、孙、谭、丘等事细述一遍,钟师道:“汝可度齐七朵金莲,方可应诏上升。
”重阳与玉蟾拜辞回程,玉蟾往吴越济度。
不表。
且说重阳拜别二仙,回转全真庵,大众拜迎。
过了新春,重阳复吩咐丹阳等看庙,命长真、太古随身,往江南一游。
时处机欲随师侍候,上前禀道:“弟子欲随师父出外随身应候,未知我师意下如何?”重阳不答,就叫长真、太古收拾起程。
众门人俱送五里之遥方止。
长真、太古与师同行,处机在后,走到二十里亭歇息。
重阳见符阳走到。
就叫太古取戒尺过来。
太古道:“师父要戒尺何用?”重阳道:“处机犯我清规,打他四十下。
”长真、太古一同跪下讨保,打了二十戒尺,起身就走。
复走五里远近的路,重阳道:“我腹中有些饥,口中有些干,这段路无物可买,可取水来止渴亦可。
”符阳听见,急忙手拿瓜瓢去寻水。
偏偏这路往兖州当道,走了许远的路,寻不见水,只得回见师父。
重阳怒道:“这厮惫懒,不知往哪里去取水没有?”举枝一指:“这不是水么?”长真、太古见路傍有水塘在此,急忙去取水与师父止渴。
重阳饮了水。
举杖向处机头上就敲,长真、太古解劝,方能行路。
符阳心中想道:“我去遍寻不见,这路傍有水,到也奇事。
”遂自去取水止渴,忽然不见。
心中明白:“这是我师父点化出来的水,所以我去取水,就不见了。
”见他们走远了,急忙赶去。
一路之上,不是这样不对,定然那件不是。
魔了一月有余,符阳总是刻刻殷勤,不离左右。
至于江宁,居三台洞歇夜,忽见天降大雪。
重阳道:“这几天寒冷下雪,你们可去多搬些干柴来,好烤火。
”三人领命,各去爬山挖岭,搬来许多的干柴,至洞放下。
又去到街上化些钱米,买些小菜,到洞中煮好饭菜,三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