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兰阳主微服拜佛 郑小姐承旨入宫
关灯
小
中
大
已定,少顷两个妈妈、数个丫鬟忙的入来道:“炼师老师父啊,忙来迎接罢,姑娘来了。
”炼师与老尼姑,忙应答下庭,出了门。
郑小姐坐了一乘素轿,到门外落下轿,尼姑前来开帘。
小姐徐徐出轿,入了庵门,来到前庭。
公主心忙,从窗楣小心隙看时,有一个花朵般小姐,淡妆素服,三寸金莲,步步生花,花遮柳掩的入来。
后面又有一姑娘,一般淡妆,莲步缓移,陪后跟来,举止文雅,仪范曲则,玉润珠围,无一处不令人爱敬。
公主心下惊喜不定,心里暗暗的喝采道:“原来郑氏这般德仪,此等标致!又后面跟来的,必是贾春娘,一般是含羞带娇,过二少双。
”于心叹服。
此时秦氏同时惊讶,忖道:“一天之下,既有公主珠玉之姿,芝兰之态,有不可名,那里又有这等冰玉之貌!真是海水不可量,天下之广,又不可臆料了。
”只见炼师同尼姑,引到左边套间屋里去了。
且不说公主在右边房里张望、思量。
先说郑小姐到左边屋里坐下,老尼姑三四人前来请安、献茶,小姐一一答礼、用过。
杜炼师坐近前边,手抚小姐之手,眼圈儿红了,涕泪道:“那么一个真珠似的姑娘,那里有目下灾星,遭此古今未有之变礼,老心真如针刺一般。
今日姑娘有此慈悲,佛金辉煌,真人影照华鲜,佛道有灵,感叹姑娘虔诚,天意有应,庶回太后娘娘之威怒,姑娘福禄无穷于杨氏之门,正是老身昼宵?{祝之诚心呢。
” 郑小姐气色淡淡,仪容肃肃,毫无悲戚之色,欠身答道:“莫非妾身命途奇穷,有何怨天而尤人。
”乃顾春娘道:“我们不可久延。
先拜佛殿,再献薄仪于真人影帧,然后便可还归。
愿老师父勿滞晷刻罢。
”就欲起身。
尼姑们不敢迟滞,于是陪出,前引后拥。
春娘同杜炼师跟后,一同上了殿宇。
小姐恭恭敬敬的拜了八拜,默祷心事。
然后春娘又拜八拜,口中暗暗祷祝哀曲。
各各起身。
郑小姐一齐出殿门,下阶。
炼师复引前,直到白衣真人影堂。
原来真人影殿,是五间正殿,向南,左右各有套间,暖屋三间。
左边是炼师常居之所,以便朝夕顶礼。
右边是女冠接对客位之处。
今也公主先到在右屋,郑小姐再至在左屋。
正殿隔中,语音不闻。
及至正殿左右之套间,俱隔一壁,各有窗棂言声相闻。
郑小姐在真人榻下,插烛也似拜了四拜,献了礼币,跪于香案之下,焚了三香,袖出告文,挥涕低声,展读其文云:负罪弟子郑氏琼贝,斋沐虑诚,顿首敬告于白衣真人榻下:弟子罪积恶累,终鲜兄弟,茕茕一身,惟怙恃奉侍。
郑氏一脉,惟弟子一人。
曾受聘币于杨氏之门,庶几望爷娘有依靠之所,香火有接续之望。
杨郎今被禁脔之选,君命至严,杨家已纳之币,亟令退还。
杨氏之缘,今已绝矣。
天意人事,乖舛如是。
因缘虽绝,各义已定。
薄命之身,更无归属之所。
惟在爷娘膝下,以送未尽之日月。
因此命途之崎岖,及幸一身之无累。
乃敢荐诚于白衣真人之前,以告弟子之心曲。
伏愿真人烛所恳之忱,垂慈悲之念。
使弟子父母咸享遐算,寿与天齐。
令弟子身无灾殃疾病,以尽衣彩弄雀之欢。
粗效供甘养旨之诚。
父母百岁之后,永归空门,断谢俗缘,钦服戒行,斋心洁躬,诵经礼佛,以报诸佛慈悲之厚恩。
女伴贾氏春云,素与弟子琼贝夙有因果,情同姊妹,义重朋友,苦乐荣枯,誓同平生。
曾以弟子父母之命,已许身事杨郎,奉侍巾栉,亦有年余。
弟子之命道如此,春娘子佳缘莫保。
惟其情愿永辞杨氏之门,复归主人之伴,以践夙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愿。
情既感激,义又敬服。
伏乞真人灵应,谅此两人之心愿,又怜两人之情事,世世生生,同在一处。
消前日之罪处,赠来生之祉福,生于善地,长享快乐。
无任区区颂祝冀恳之地。
祝毕,泪如雨下。
良久起身,又拜了四拜。
复恭敬奉审真人移摹新本影帧,半是丹青,半是绣刺,极其精巧,小姐赞叹不已。
此时公主与秦氏,在间壁套间。
郑小姐祝告之文,虽然低音,句句透听于公主身中。
玉音清明,句读典则。
公主听来,一面敬服,一面怜恻,便丢眼色于钱老老,出语跟后踵至之太监,如此如此。
钱老老会意,忙出门去了。
于是公主便与秦中书潜自起身,突然入于左边套间屋里。
此时郑小姐正在套房,杜炼师方欲齐整素斋,小姐辞以不可久延,与春娘相言告去。
忽见两个绝艳女娘,突然入来,敛膝坐于傍边,举袖向小姐欠身道:“姐姐请了安。
”郑小姐大惊,未及开口答礼,一边睇视,天然两朵芙蓉,当雨灼灼,不觉心醉,摸不着头脑,只为答礼,正在踌躇疑惧。
杜炼师、尼姑们,相亲愕然,不知攸措,只各目睁口呆,不敢发一句话来。
公主继又开言道:“姐姐无怪。
妹妹是大内兰阳公主。
同来此人,宫娥女中书秦氏便是。
妹妹奉着太后娘娘之旨,先来此地,等候姐姐之来临,惟奉姐姐同为入宫。
愿姐姐无为稽迟,登时承懿旨罢。
”郑小姐一闻此言,事出不意,有似一个霹雳,当头打下来,未及回话。
忽有一个太监,绿袍锦靴,开门扶手阈外,俯首禀道:“有太后娘娘旨意:贵主娘娘,一同郑小姐,共坐绣辇,火速入朝。
太后娘娘今临蓬莱殿上,跷玉趾以俟了。
”转眄之顷,太监三人陆续踵至,俱是一例为禀的。
此时一座惊怯,杜炼师战抖抖的,寒战起来,牙齿互击,略略有声。
郑小姐声色不动,凝然肃敬,站起身,伏于席下道:“闾里愚贱之身,有眼不识泰山。
不知贵主娘娘造此辱临,多失敬礼,罪不容赦。
但太后娘娘有旨召命。
诚不敢料测。
妾身以一个闾里儿女,既不敢朝现至尊,况又贱质,岂敢比肩贵主,共坐于辇轿之中。
”公主忙起,扶道:“太后如是,妹妹有不敢自有,姐姐只奉承而已。
” 少顷,宫娥十数人,连三接四,踵武而前来,俯伏告道:“太后娘娘使奴婢们陪护娘娘辇驾,同陪郑小姐,勿用差晚。
门外宝幢华盖,俱已预备。
敢请娘娘一同回宫呢。
” 此时贾春娘猝然见此无有的事,不敢一言,只为看着小姐之声色,又俟小姐如何处变。
公主见了郑小姐,欲起而踌躇,复道:“太后娘娘久闻姐姐贤淑,一见之圣念,如渴求水,以至妹妹潜踪躬迎。
姐姐虽不欲承懿旨,恐无奈。
且姐姐请思:君臣分义上事理,不宜孤负太后盛旨。
姐姐不必再用心思了。
” 郑小姐默然良久,乃道:“太后娘娘圣恩,天高地厚。
今到这步田地,妾身有不敢方命。
但父母不知有太后之命,不便擅自入宫中了。
”公主道:“妹妹曾闻姐姐之春娘子,谊同姊妹,已知同姐姐而来。
一见花容,已认其名不虚传。
宜使春娘子归告太后之命。
姐姐自从不俟驾之义罢。
” 郑小姐无奈,复道:“虽然如是,贱妾鄙陋之身,不敢与玉体同乘。
贱身谨当执镫而随后呢。
”公主道:“周文王帝王之尊,尚与吕尚同车。
侯赢夷门之监,信陵为之执辔。
尊贤敬德,古今一体。
姐姐何有拘滞?”遂携手登辇。
郑小姐遂对春娘说道:“须以太后之命,归告爷娘,妈妈、鸳鸯二人从我。
其余春娘俱与同去罢。
” 这时那些尼姑们,始见光景,莫不失魄,也有浑身战粟打牙的,也有叫爷娘诵阿弥的,也有哑口说不出一话儿的,也有说“吓死我了”的,各自忙乱。
及见小姐举止泰然,公主同与入宫,才得放心。
原来公主微服出宫之时,以如此这般等,讲明于太后。
太后连连遣了太监、宫娥,间不容发,晷刻不滞。
总是公主预定之事。
于是泰氏别乘一轿,随后陪还去了。
杜炼师、尼姑们眼见他从来没有听见过的事。
杜炼师十分赞颂太后娘娘盛德洪恩,庶由白衣真人感应的,尤为感叹。
且说贾春娘,见了小姐同坐公主辇轿入宫,又见公主十分宽仁明哲,知是公主感回太后之怒,致有微服同辇之举,一面喜幸,一面感服,只与钱老老、丫鬟们坐轿还归,备将公主微服先来等候,太后之命如此,与小姐同辇入宫之事,一一告于崔夫人暨老爷。
崔夫人惊讶不定,对司徒道:“这事不知怎么吉凶?”司徒叹道:“莫非太后盛德。
”与夫人同下庭,北面拜了八拜,呼万岁,颂祷以谢圣恩。
司徒出外。
崔夫人又问春娘当时光景,公主贤哲如何?春娘从新复告,公主盛德绝艳,古昔罕闻。
小姐十分谨慎,猝当不讲之事,这般泰然之状,一一说来。
崔夫人喜从天降,只为?{望小姐入宫后,有甚懿旨。
且说兰阳公主与郑小姐同辇。
幢盖前拥,太监、宫娥陪后,十分有仪,冉冉回至端门外。
未知郑小姐如何进见太后?且看下回分解。
”炼师与老尼姑,忙应答下庭,出了门。
郑小姐坐了一乘素轿,到门外落下轿,尼姑前来开帘。
小姐徐徐出轿,入了庵门,来到前庭。
公主心忙,从窗楣小心隙看时,有一个花朵般小姐,淡妆素服,三寸金莲,步步生花,花遮柳掩的入来。
后面又有一姑娘,一般淡妆,莲步缓移,陪后跟来,举止文雅,仪范曲则,玉润珠围,无一处不令人爱敬。
公主心下惊喜不定,心里暗暗的喝采道:“原来郑氏这般德仪,此等标致!又后面跟来的,必是贾春娘,一般是含羞带娇,过二少双。
”于心叹服。
此时秦氏同时惊讶,忖道:“一天之下,既有公主珠玉之姿,芝兰之态,有不可名,那里又有这等冰玉之貌!真是海水不可量,天下之广,又不可臆料了。
”只见炼师同尼姑,引到左边套间屋里去了。
且不说公主在右边房里张望、思量。
先说郑小姐到左边屋里坐下,老尼姑三四人前来请安、献茶,小姐一一答礼、用过。
杜炼师坐近前边,手抚小姐之手,眼圈儿红了,涕泪道:“那么一个真珠似的姑娘,那里有目下灾星,遭此古今未有之变礼,老心真如针刺一般。
今日姑娘有此慈悲,佛金辉煌,真人影照华鲜,佛道有灵,感叹姑娘虔诚,天意有应,庶回太后娘娘之威怒,姑娘福禄无穷于杨氏之门,正是老身昼宵?{祝之诚心呢。
” 郑小姐气色淡淡,仪容肃肃,毫无悲戚之色,欠身答道:“莫非妾身命途奇穷,有何怨天而尤人。
”乃顾春娘道:“我们不可久延。
先拜佛殿,再献薄仪于真人影帧,然后便可还归。
愿老师父勿滞晷刻罢。
”就欲起身。
尼姑们不敢迟滞,于是陪出,前引后拥。
春娘同杜炼师跟后,一同上了殿宇。
小姐恭恭敬敬的拜了八拜,默祷心事。
然后春娘又拜八拜,口中暗暗祷祝哀曲。
各各起身。
郑小姐一齐出殿门,下阶。
炼师复引前,直到白衣真人影堂。
原来真人影殿,是五间正殿,向南,左右各有套间,暖屋三间。
左边是炼师常居之所,以便朝夕顶礼。
右边是女冠接对客位之处。
今也公主先到在右屋,郑小姐再至在左屋。
正殿隔中,语音不闻。
及至正殿左右之套间,俱隔一壁,各有窗棂言声相闻。
郑小姐在真人榻下,插烛也似拜了四拜,献了礼币,跪于香案之下,焚了三香,袖出告文,挥涕低声,展读其文云:负罪弟子郑氏琼贝,斋沐虑诚,顿首敬告于白衣真人榻下:弟子罪积恶累,终鲜兄弟,茕茕一身,惟怙恃奉侍。
郑氏一脉,惟弟子一人。
曾受聘币于杨氏之门,庶几望爷娘有依靠之所,香火有接续之望。
杨郎今被禁脔之选,君命至严,杨家已纳之币,亟令退还。
杨氏之缘,今已绝矣。
天意人事,乖舛如是。
因缘虽绝,各义已定。
薄命之身,更无归属之所。
惟在爷娘膝下,以送未尽之日月。
因此命途之崎岖,及幸一身之无累。
乃敢荐诚于白衣真人之前,以告弟子之心曲。
伏愿真人烛所恳之忱,垂慈悲之念。
使弟子父母咸享遐算,寿与天齐。
令弟子身无灾殃疾病,以尽衣彩弄雀之欢。
粗效供甘养旨之诚。
父母百岁之后,永归空门,断谢俗缘,钦服戒行,斋心洁躬,诵经礼佛,以报诸佛慈悲之厚恩。
女伴贾氏春云,素与弟子琼贝夙有因果,情同姊妹,义重朋友,苦乐荣枯,誓同平生。
曾以弟子父母之命,已许身事杨郎,奉侍巾栉,亦有年余。
弟子之命道如此,春娘子佳缘莫保。
惟其情愿永辞杨氏之门,复归主人之伴,以践夙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愿。
情既感激,义又敬服。
伏乞真人灵应,谅此两人之心愿,又怜两人之情事,世世生生,同在一处。
消前日之罪处,赠来生之祉福,生于善地,长享快乐。
无任区区颂祝冀恳之地。
祝毕,泪如雨下。
良久起身,又拜了四拜。
复恭敬奉审真人移摹新本影帧,半是丹青,半是绣刺,极其精巧,小姐赞叹不已。
此时公主与秦氏,在间壁套间。
郑小姐祝告之文,虽然低音,句句透听于公主身中。
玉音清明,句读典则。
公主听来,一面敬服,一面怜恻,便丢眼色于钱老老,出语跟后踵至之太监,如此如此。
钱老老会意,忙出门去了。
于是公主便与秦中书潜自起身,突然入于左边套间屋里。
此时郑小姐正在套房,杜炼师方欲齐整素斋,小姐辞以不可久延,与春娘相言告去。
忽见两个绝艳女娘,突然入来,敛膝坐于傍边,举袖向小姐欠身道:“姐姐请了安。
”郑小姐大惊,未及开口答礼,一边睇视,天然两朵芙蓉,当雨灼灼,不觉心醉,摸不着头脑,只为答礼,正在踌躇疑惧。
杜炼师、尼姑们,相亲愕然,不知攸措,只各目睁口呆,不敢发一句话来。
公主继又开言道:“姐姐无怪。
妹妹是大内兰阳公主。
同来此人,宫娥女中书秦氏便是。
妹妹奉着太后娘娘之旨,先来此地,等候姐姐之来临,惟奉姐姐同为入宫。
愿姐姐无为稽迟,登时承懿旨罢。
”郑小姐一闻此言,事出不意,有似一个霹雳,当头打下来,未及回话。
忽有一个太监,绿袍锦靴,开门扶手阈外,俯首禀道:“有太后娘娘旨意:贵主娘娘,一同郑小姐,共坐绣辇,火速入朝。
太后娘娘今临蓬莱殿上,跷玉趾以俟了。
”转眄之顷,太监三人陆续踵至,俱是一例为禀的。
此时一座惊怯,杜炼师战抖抖的,寒战起来,牙齿互击,略略有声。
郑小姐声色不动,凝然肃敬,站起身,伏于席下道:“闾里愚贱之身,有眼不识泰山。
不知贵主娘娘造此辱临,多失敬礼,罪不容赦。
但太后娘娘有旨召命。
诚不敢料测。
妾身以一个闾里儿女,既不敢朝现至尊,况又贱质,岂敢比肩贵主,共坐于辇轿之中。
”公主忙起,扶道:“太后如是,妹妹有不敢自有,姐姐只奉承而已。
” 少顷,宫娥十数人,连三接四,踵武而前来,俯伏告道:“太后娘娘使奴婢们陪护娘娘辇驾,同陪郑小姐,勿用差晚。
门外宝幢华盖,俱已预备。
敢请娘娘一同回宫呢。
” 此时贾春娘猝然见此无有的事,不敢一言,只为看着小姐之声色,又俟小姐如何处变。
公主见了郑小姐,欲起而踌躇,复道:“太后娘娘久闻姐姐贤淑,一见之圣念,如渴求水,以至妹妹潜踪躬迎。
姐姐虽不欲承懿旨,恐无奈。
且姐姐请思:君臣分义上事理,不宜孤负太后盛旨。
姐姐不必再用心思了。
” 郑小姐默然良久,乃道:“太后娘娘圣恩,天高地厚。
今到这步田地,妾身有不敢方命。
但父母不知有太后之命,不便擅自入宫中了。
”公主道:“妹妹曾闻姐姐之春娘子,谊同姊妹,已知同姐姐而来。
一见花容,已认其名不虚传。
宜使春娘子归告太后之命。
姐姐自从不俟驾之义罢。
” 郑小姐无奈,复道:“虽然如是,贱妾鄙陋之身,不敢与玉体同乘。
贱身谨当执镫而随后呢。
”公主道:“周文王帝王之尊,尚与吕尚同车。
侯赢夷门之监,信陵为之执辔。
尊贤敬德,古今一体。
姐姐何有拘滞?”遂携手登辇。
郑小姐遂对春娘说道:“须以太后之命,归告爷娘,妈妈、鸳鸯二人从我。
其余春娘俱与同去罢。
” 这时那些尼姑们,始见光景,莫不失魄,也有浑身战粟打牙的,也有叫爷娘诵阿弥的,也有哑口说不出一话儿的,也有说“吓死我了”的,各自忙乱。
及见小姐举止泰然,公主同与入宫,才得放心。
原来公主微服出宫之时,以如此这般等,讲明于太后。
太后连连遣了太监、宫娥,间不容发,晷刻不滞。
总是公主预定之事。
于是泰氏别乘一轿,随后陪还去了。
杜炼师、尼姑们眼见他从来没有听见过的事。
杜炼师十分赞颂太后娘娘盛德洪恩,庶由白衣真人感应的,尤为感叹。
且说贾春娘,见了小姐同坐公主辇轿入宫,又见公主十分宽仁明哲,知是公主感回太后之怒,致有微服同辇之举,一面喜幸,一面感服,只与钱老老、丫鬟们坐轿还归,备将公主微服先来等候,太后之命如此,与小姐同辇入宫之事,一一告于崔夫人暨老爷。
崔夫人惊讶不定,对司徒道:“这事不知怎么吉凶?”司徒叹道:“莫非太后盛德。
”与夫人同下庭,北面拜了八拜,呼万岁,颂祷以谢圣恩。
司徒出外。
崔夫人又问春娘当时光景,公主贤哲如何?春娘从新复告,公主盛德绝艳,古昔罕闻。
小姐十分谨慎,猝当不讲之事,这般泰然之状,一一说来。
崔夫人喜从天降,只为?{望小姐入宫后,有甚懿旨。
且说兰阳公主与郑小姐同辇。
幢盖前拥,太监、宫娥陪后,十分有仪,冉冉回至端门外。
未知郑小姐如何进见太后?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