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张天师单展家门金碧峰两班赌胜

关灯
    第十二回张天师单展家门金碧峰两班赌胜 诗曰: 交光日月炼金英,一颗灵珠透室明。

     摆动乾坤知道合,逃移生死见功神。

     逍遥四海留踪迹,归去三清立姓名。

     直上五云云路稳,紫鸾朱风自来迎。

     这都是说道家的诗儿。

     却说天师大怒,喝令圆牌校尉拿送礼部祠祭司。

    长老微微而笑,说道:“拿我到祠祭司却待怎么?”天师道:“追你的度牒,发你边远充军。

    ”长老心里想道:“我生时还没有日月,那里有天地?这三教九流,都是我们的后辈,何况一张真人乎!”心里虽是这等想,却又不可漏泄天机,问说道:“你莫是个张真人么?”天师道:“我是与天地同休的天师,麒麟殿上无双士,龙虎山中第一家。

    你岂不知道?”长老道:“你也只是这等一个人物。

    ”天师道:“你又是甚么样的人物?”长老道:“我们出家人,也不支架子,也不贪真痴,也不欺心灭那一教。

    是法平等,无有高低。

    但不知你有何能,欺心灭我佛教。

    ”天师道:“你还不晓得我的道法: 独处乾坤万象中,从头历历运元功。

     纵横北斗心机大,颠倒南辰胆气雄。

     鬼哭神号金鼎结,鸡飞犬化玉炉空。

     如何俗士寻常觅,到得希夷第一宫? 你还不晓得我的修炼: 水府寻铅合火铅,黑红红黑又玄玄。

     气中生气肌肤换,精里含精性命团。

     药返便为真道士,丹还本是圣胎仙。

     歹僧入定虚华事,徒费工夫万万年。

     你那晓得我的丹砂: 谁知神小玉华池,中有长生性命基。

     运用须凭龙与虎,抽添全仗坎兼离。

     晨昏炼就黄金粉,顷刻修成白玉脂。

     斋戒饵之千日后,等闲轻举上云梯。

     你那里晓得我的结证: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

     腰下剑锋横紫气,鼎中丹药起云烟。

     才骑白鹿过沧海,又跨青牛入洞天。

     假使无为三净在,也应联辔共争先。

     你那里晓得我的住家: 举世何人悟我家?我家别是一年华。

     盈箱贮积登仙禄,满鼎收藏伏火砂。

     解饮长生天上酒,闲栽不死洞中花。

     门前不但蹲龙虎,遍地纷纷五彩霞。

     你那里晓得我的神剑: 金水刚柔出上曹,凌晨开匣玉龙嚎。

     手中气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条。

     奸血点随流水尽,凶豪气逐渎痕消。

     削除尘世不平事,惟我相将上九霄。

     你那里晓得我的玉印: 朝散红光夜食砂,家传玉玺最堪夸。

     精神命脉归三要,南北东西共一家。

     天地变同飞白雪,阴阳会合产金花。

     须知一印千张纸,跨凤骑龙谒紫霞。

     你那里晓得我的符验: 篆却龙文片纸间,飞传地轴与天关。

     呼风唤雨浑能事,遗将驱兵只等闲。

     关动须弥翻转过,拿来日月逆周旋。

     若还鬼怪妖魔也,敛手归降敢撒蛮。

     你还不晓得宋仁宗皇帝御制一篇赋,单道三教之内,惟道为尊: 三教之内,惟道至尊。

    上不朝于天子,下不谒于公卿。

    避凡笼而隐籍,脱俗网以似真。

    乐林泉兮,绝名绝利;隐岩谷兮,忘辱忘荣。

    顶星冠而耀日,披布褐以长春。

    或蓬头而跣足,或丫髻以包巾。

    摘鲜花而砌笠,折野草以成茵。

    吸甘泉而漱齿,嚼松柏以延龄。

    歌阑鼓掌,舞罢遏云。

    遇仙客兮,则求玄问道;会道友兮,则诗酒讲文。

    笑奢华之浊富,乐自在之清贫。

    岂一毫之挂碍,无半点之牵缠。

    或三三两参同悟契,或两两以话古谭今。

    话古谭今兮,叹前朝之兴废;参同悟契兮,究性命之根因。

    任寒暑更变,随乌兔逡巡。

    苍颜返少,白发还青。

    携单箕兮临清流,洁斋粮炊爨以充饥;提篮锄兮入山林,采药饵遍世以济人。

    解安人而利物,或起死以回生。

    修生者骨之坚秀,达道者神之最灵。

    判吉凶兮,开通易象;定祸福兮,密察人心。

    阐道法揭太上之正教,书符箓除人世之妖氛。

    降邪魔于雷上,步罡气于雷门,扣玄关天昏地暗,激地户鬼伏神蹲。

    默坐静室,存神夺天地之秀气;闲游通衢,过处采日月之精英。

    运阴阳而炼性,养水火以胎凝。

    二八阴消兮,若恍若惚;三九阳长兮,如杳如冥。

    按四时而采取,弄九转以丹成。

    跨青鸾直冲紫府,骑白鹤遍游玉京。

    参乾坤之正色,表妙道之殷勤。

    比儒教兮,官高职显,富贵浮云;比释教兮,寂灭为乐,岂脱凡尘。

    朕观三教,惟道至尊。

    ” 张天师这一席话,也不是个漫言无当,也不是个斗靡夸多,大抵只是要压倒个僧家,好灭和尚的。

    长老心里想道:“我若是开言,便伤了和气,却也又没个甚么大进益,不如稳口深藏舌,权做个痴呆懵懂人。

    ”故此只作一个不知。

     天师看见个长老不开口,他又把个言话儿挑他一挑,说道:“你做和尚的,也自说出你和尚的家数来。

    ”长老满拚着输的,自己说道:“我们游方僧有个甚么大家数哩,住的不过是个庵堂破庙,穿的不过是个百衲鹑衣;左手不离是个钵盂,右手不离是根禅杖。

    ”天师得了他的输着,好不欢喜,也说道:“可知是和尚的家数了。

    住的庵堂破庙,就只是个花子的伴当;穿的百衲鹑衣,半风子也有几斗。

    左手的钵盂,是个讨饭的家伙;右手的禅杖,是个打狗的本钱。

    ”天师嘴里说着倒不至紧,两边文武百官也觉得天师犯了个忒字儿。

    可可的姚太师又驰驿还乡去了,故此天师放心大口说话。

    长老道:“既是天师的道法精妙,可肯见教小僧么?”天师道:“凭你说个题目来。

    ”长老道:“就请教个出神游览罢。

    ”天师道:“此有何难?”万岁爷看见这个天师发怒生嗔,恐有疏失,即时传旨,着僧道各显神通,毋是粗糙生事。

     天师得了旨意,越加精神,就于金阶之下,闭目定息,出了元神。

    多官起眼看时,只见天师面部失色,形若死尸,去了半晌尚然不回。

    及至回来,心上觉得有些不快;心里虽则是有些不快,皮面儿上做个洋洋得志的说道:“我适来出神,分明要远去,偶过扬州,只见琼花观里琼花盛开,是我细细的玩赏一番。

    ”长老道:“怎么回得迟?”天师道:“遇着后士元君,又进去拜谒太守,又从海上戏耍一番,故此来迟。

    ”长老道:“想是带得琼花来了。

    ”天师道:“人之神气出游,止可见物知事而已,何能带得物件来也?和尚既出此言,想是你也会出神?想是你的出神,会带得物件来也?”长老道:“贫僧也晓得几分。

    ”天师道:“你今番却出神游览来我看着。

    ”长老道:“贫僧已经随着天师去游览琼花观来。

    ”天师道,“你带得琼花在那里?”长老把个瓢帽儿挺一挺,取出两瓣琼花来。

    天师接手看着,果是琼花。

    百官见之,果是琼花。

    即时献上万岁爷爷,说道:“天师此行好象个打双陆的,无梁不成,反输一贴。

    ”原来天师出神去了,长老站在丹墀之中,眼若垂帘,半醒半睡,也在出神,只是去得快,来得快,人不及知。

    天师出神,只到得扬州,去了许久,都是长老把根九环锡杖横在半路中间,天师的元神撞遇着个毒龙作耗,沿路稽迟,及至长老收起了锡杖,天师才得回来。

     却说天师吃了亏,心里明白,只是口里不好说得,其实的岂肯认输?说道:“和尚,你既是有些神通,我和你同去罢。

    ”长老道:“但凭天师尊意。

    ”天师道:“先讲过了,不许蛊毒魇魅。

    ”长老道:“出家人怎么敢!”却说天师依旧在金阶之上闭目定息,出了元神。

    长老眼不曾闭,早已收了神,笑吟吟的站在丹墀里面。

    天师又去了,热多时,方才一身冷汗,睁开眼来。

    天师又是强□□说道:“今番和尚出神,曾在那里游览来?”长老道:“天师到那里,贫僧也到那里。

    ”天师道:“我已经在杭州城里西湖之上游览一番。

    ”长老道:“贫僧也在西湖上来。

    ”天师道:“我已带得一朵莲花为证。

    和尚,你带些甚么物件来?”长老道:“贫僧带的是一枝藕。

    ”天师道:“你的藕是那里得来的?”长老道:“就是天师花下的。

    ”天师道:“你试拿来我看着。

    ”及至长老拿出藕来,还有个小蒂儿在上面,却是接着天师莲花的。

    这百官微微的笑了一笑,说道:“天师得的还是妍华,长老得的到是根本。

    ” 天师心上十分不快,说道:“和尚,你既是有这等神通,今番我和你远去些。

    ”长老道:“但凭尊意,小僧愿随。

    ”天师收拾起一股元神,仍旧在于金阶之下,闭目定息。

    长老也仍旧在丹墀之中,闭目定息。

    长老终是来得快,天师又过了半晌才来。

    长老又笑着。

    天师觉的又有些恼头儿,说道:“和尚,你今番却在那个远处来也?”长老道:“你在那里收桃子时,我也在那里了。

    ”天师道:“我在王母蟠桃会上来。

    可惜的去迟了些,止剩得三个桃子,都是我袖了他的来。

    ”长老道:“贫僧也收了一个来。

    ”天师听知长老也收了一个,心上孤疑,把只手伸到袖儿里掏一掏,左也只是两个,右也只是一双。

    天师道:“和尚的桃子,敢是偷得我的?”长老道:“是我拾将来了。

    ”天师道:“敢是说谎么?”长老道:“说谎的吊了牙齿!”一手挺起一个瓢帽,一手取出一个仙桃。

    天师又觉的扫了他的桃子些。

    文武百官本等是说天师高妙,也有说这和尚却不是个等闲的那谟。

    内中只有个刘诚意,他是个观天文、察地理、通幽明、知过去未来的,看见天师两番收神迟慢,他袖占一课,心上就明了。

    原来天师杭州转来,是长老把个九环锡杖竖着在路上,变做了一座深山,天师误入其中,不知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