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回王明致书古俚王古俚王宾服元帅

关灯
    弟子虽然依他的话言,留他住在这里,其实心下不曾十分准信。

    只见近日果有一场凶报,传说道甚么大明国差下几个元帅、一个道士、一个和尚,有几千只船,有几千员将,有几百万兵,来下西洋。

    一路上执人之君,灭人之国。

    近日囚着锡兰王,抄了锡兰国,不日就到小国来。

    这四个道长的话,却不是真?今日又幸遇大仙,故此特来请教。

    ”髧头道:“依贫道所言,当主大喜。

    你不准信之时,门外就有一个喜信在那里。

    ”番王那里肯信?王明就弄松起来,拿出隐身草,掩了傍人的眼目,把个‘勇’字毡帽带在头上,把个破道袍掀阔来,就披着土黄臂甲。

    一手元帅国书,一手一张防身短剑,直挺挺的站在朝门外,口里叫道:“送喜信的来见国王。

    ” 国王正在不见了髧头,懊悔一个不了,只见把门的番卒报说道:“朝门外有个送喜信的,说道要见我王。

    ”番王说道:“世上有这样的活神仙,真可喜也!快叫他进来。

    ”那晓得先前的髧头就是今番送喜信的王明;今番送喜信的王明,就是先前的髧头。

    王明见了国王,递上元帅的国书,轻轻的说道:“元帅多多拜上国王,我们宝船在大国经过,不敢惊烦,故此先上尺书,聊表通问之意。

    ”番王看见了一封书,已自是不胜之喜;却又加王明说上这几句温存话儿,愈加欢喜。

    一面叫左右头目,陪着南朝的天使奉茶;一面拆封读之,书曰:大明国钦差征西统兵招讨大元帅郑某谨致书于古俚国国王位下:昔我太祖高皇帝驱逐胡元,混一区字,日所出入之邦,皆为外臣;今皇帝念西洋等诸国,僻在一偶,声教未及,故特遣官遍视,索爱猷之遗玺,取归命之表章。

    帝命有严,予不敢悖。

    受命以来,波涛不兴,舟航顺流;貔虎之师,桓桓烈烈,遂用化服诸邦。

    及王之都门,不欲以兵力相加。

    谨先遣书谕旨,惟我圣天子天所建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王宜自择,勿贻后悔! 番王读毕,说道:“这一封书,果真是个喜信也。

    ”对王明说道:“我这里仓卒之际,不敢具书。

    你与我多多拜上元帅,但遇宝船到日,我这里降书降表,通关牒文,一切准备,并不敢劳元帅金神。

    ”王明又捣他一句,说道:“俺元帅既蒙国王厚意,感谢不尽。

    只是国王纳儿寺里有四个全真,他还要调兵遣将,不肯干休。

    ”番王道:“那四个人不过是个化缘的道长,怎管得我们军国重情。

    ” 道犹未了,只见忙忙的走上几个番兵番卒来,口里叫说是:“报⋯⋯报⋯⋯报⋯⋯与我王知道,四个全真,一齐潦倒。

    ”国王道:“你们报甚么军情的?”番兵道:“纳儿寺里四个全真,一齐的皮里走了肉。

    ”番王道:“你从头彻尾说与我听。

    ”番兵道:“四个全真一向无恙,只因前日有个甚么髧头拆字通神,四个人请他来拆一个字,拆得他目下有灾,日后多谴斥。

    若问刀兵,凶多吉少。

    四个人一齐纳闷。

    闷了这等两日,只见本寺里方丈后面,平白地长出一颗树来。

    一会儿长,一会长大,一会儿分枝分叶,一会儿散影铺阴。

    四个全真心上本然是恼,看见这颗树却又吃了一惊,站在树下,站了一会,不晓得怎么样的,就一齐儿挂在树枝上,只剩得是个空壳。

    ”番王道:“有此蜡事,可怪!可怪!前日那髧头说道,四个全真是我腰下一个痣,待我也看一看痣来。

    看是怎么?”解开衣服,那里有个痣?番王道:“好活神仙!只是去得快了些,不曾问得他一个端的。

    ”左右头目说道:“这四个躯壳,把怎么处他?”番王道:“一日卖得三个假,三日卖不得一个真。

    那空壳挂在树上,且自由他。

    待等南朝元帅兵来,只说是我们缢死他的,也见得一念归附之诚。

    ” 道犹未了,探事的小番报说道:“南朝有宝船千号,战将千员,雄兵百万,势大如山,收在我们海口上,好怕人也!”番王即时上船迎接。

    王明先已到了船上,见了元帅,把个妆髧的事,细细告诉一番。

    又把个毛道长的事,细细告诉一番。

    元帅道:“你怎么有这等的好本事?”王明道:“仗着朝廷洪福,元帅虎威,信口诌将出来,尽诌得有好些象哩。

    ”元帅道:“只难得那四个毛道长就死。

    ”王明道:“只怕其中有个缘故。

    ” 道犹未了,番王参见元帅。

    见了二位元帅,见了国师,见了天师,各各礼毕。

    元帅请他坐下,待以宾礼,问他道:“大国叫做甚么国?”国王道:“小国不足,叫做古俚国。

    ”元帅道:“大王叫甚么名字?”国王道:“卑末不足,叫做沙米的。

    ”元帅道:“我大明国皇帝念你们僻处四夷,声教未及,特差我等前来紫诰一通,银印一颗,金币十袋,是用封汝为王。

    汝诸头目,各升品级,各赐冠带。

    我昨日致书于汝,只大约说个来意,不曾道及圣恩,盖不敢贪天功为己功也。

    汝国王可晓得么?”国王道:“卑末荷蒙圣恩,感戴不胜!未及远迎,伏乞恕罪!”元帅道:“远迎倒不敢劳,只问贵国中那四个道长,原是那里来的?”国王道:“原是游方来的,卑末一时被他所惑。

    ”元帅道:“幸喜终其天年,免得我们这一番争斗。

    ”国王分扯个谎,说道:“是我们缢死他的。

    ”看见天师、国师都是通神役鬼的主子,又不敢说将出来,倒是不曾说出来的好。

    国师早已接着说道:“元帅在上,你可晓得这四个道长的归宿么?”元帅道:“因为不晓得,故此在这里动问国王。

    ”国师道:“你看着就是。

    ”元帅道:“看甚么?”国师道:“贫道借他纳儿寺里的树来,你们看着。

    ”元帅道:“他这国中也有个寺哩?”国师道:“礼拜地有三五十处。

    ” 说个“有寺”两个字,道犹未了,眼前就是一颗树,树上分枝分叶,榾柮蓬松,蓬松里面挂着四个道长。

    元帅看见还不至紧,把个番王吓得抖抖的颤,心里想说道:“这和尚好利害!怎么一颗树都会移得来?”过了一会,元帅道:“多谢国师指教,请他回去罢。

    ”国师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一颗树只听得一声响,那里是个树,原来是国师的九环锡杖。

    今番却连元帅也吃了一吓,问说道:“一颗树怎么是根禅杖哩?”国师道:“贫僧曾许下元帅说,这四个道长在贫僧身上,故此今日践这一句言话。

    ”元帅心里才明白,才晓得前日那根禅杖,才晓得是国师佛力,满口称谢。

    国师道:“贫僧还自可得,多得王明。

    ”元帅道:“已经登了纪录簿上,王明古俚国第一功。

    ”侯公公道:“四个道长怎么只是个空壳?”国师道:“玉帝收回真性去了,只落得一个躯壳在这里,恰象前日的金毛道长一般。

    ”侯公公道:“国师神异,可喜,可喜!”番王看见国师这般神异,安身不住,起身告辞。

    元帅道:“择日接诏,不可有违。

    ”番王唯唯而去。

     到了明日,番王同着各色头目,迎接诏书。

    两个元帅亲自进去。

    国王及诸将领谢恩已毕,大开筵宴。

    饮至半酣,吩咐衏衏行酒,以葫芦笳为乐器,以红铜丝为统。

    弹番弦,唱番歌,相酬相和,音韵堪听。

    番王择日,进上降表,元帅吩咐中军官安奉。

    递上降书,元帅拆封读之,书曰: 古俚国国王沙米的谨再拜致书于大明国钦差征西统兵招讨大元帅麾下:窃惟惟德动天,惟天眷德;王道荡平若砥,物情煦育望春。

    颁正朔于四夷,光布神明之政;混车书而一统,载扬慈惠之风。

    某以弱质,僻处方隅,重荷春存,承兹宠渥。

    瞻天颜于咫尺,被法语之叮咛。

    四序用康,岛屿动圣明之想;五兵不试,边陲无金革之声⋯邑属大陶,不胜战栗。

    愿言稽颡,无任瞻依。

     元帅收了降书。

    国王又献上进贡礼物,元帅吩咐内贮官收下: 五色玉各四片,马价珠一枚(青色,每一枚价与名马介相值,故名),金厢带一条(赤金五十两,番匠抽如发细,缕之成片,镶嵌各色宝石成带),草上飞一只(兽名,形大如犬,浑身似玳瑁斑猫之样,性最纯善,惟狮象等恶兽见之,即伏于地下,此乃兽中之王也),黑驴一头(日行千里,善斗虎,一蹄而虎毙),胡锦百端(最精,纹成五彩),花蕊布五百匹(以花蕊织成者),芸辉千厢(香草也,色白如玉,入土不朽,唐元载碎之以涂壁,号芸辉堂)。

     元帅受了番王礼物,吩咐军政司安排筵宴,大宴番王,尽欢而别。

    番王道:“故老相传,小国去中国十万余里,何幸得接二位元帅台光!今日之别,足称消魂!”元帅道:“不觉去中国十万余里之外。

    ”王爷道:“十万里之外,不可不勒碑纪程。

    ”老爷道:“王老先生言之有理。

    ”即时吩咐左右,盖造一所碑亭,竖立一道石碣。

    不日报完,左右来请字,老爷道:“请王爷见教罢。

    ”王爷道:“还是老公公。

    ”老爷道:“还是王老先生罢。

    ”王爷挥笔书之,说道: “此去中国,十万余程。

    民物咸若,熙皞同情。

    永示万世,地平天地。

    ” 左右领去,刻成碑铭。

    番王道:“此存以甘棠之故事。

    ”元帅道:“有中国才有夷狄,中国居内以制外,夷狄居外以事内。

    汝等享地平天成之福,不可忘我中国。

    ”国王感戴,挥泪而别。

     元帅吩咐开船,大小宝船俱望西洋进发。

    行了十数多日,国师坐在千叶莲台之上,一阵信风所过,国师拿住他的风头,又拿住他的风尾,细细嗅了一番。

    前面这一个国,又是费嘴费舌的,又是损兵折将的。

    国师来见元帅,告诉这一段信风的情由,元帅道:“再费周折,不胜其劳,怎么是好?”国师道:“宝船前去,虽是向西,宁可照着天清气明上走。

    但凡黑雾浓烟,都是妖气所结,不可不堤防他。

    ”元帅即时传令:“各船今后行船之际,在意堤防,天清气明的方上,任其所行。

    若是黑烟浓雾,务在拨转机轴,不可违误,军法所在。

    ”军令已出,谁敢有违? 却又行了几日,蓝旗官报说道:“前面望见一个地方,看看相近,敢又是一个国到了。

    ”二位元帅步出船头来,凝眸一望,早到了一个地方,又是一样的世界。

    只见岛水潆洄,岛树秀密。

    树上有一等的鸟儿,生得毛羽稀奇,相呼厮唤。

    可惜不辩他的声音,其实可爱。

    再近前去,又有一伙小番,也有在崖上打柴的,也有在水里摸鱼的,望见这些船来,仓仓皇皇,抱头而走。

    王爷道:“快把人上崖,拿住那些砍柴的,问他一个端的,看是个甚么国。

    ” 毕竟不知是个甚么国?有些甚么将领?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