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回李海诉说夜明珠白鳝王要求祭祀
关灯
小
中
大
第九十七回李海诉说夜明珠白鳝王要求祭祀
诗曰:
细敲檀板啭莺喉,响遏行云迈莫愁。
多少飞觞闲醉月,千金不惜买凉州。
长安儿女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腰浑忘却,峨眉空带九秋霜。
“却说这些歌姬舞女跌翻在地上,番王道:‘人命关天,快叫御医来看。
’一时间御医齐到,看下脉来,说道:‘此非病症,不当死。
’番王道:‘既不当死,怎么这等不省人事?’御医道:‘此必鬼魅相侵,天明后当复醒。
’果然是天明后,齐齐的醒将过来。
番王问其故,齐说道:‘奉摩伽法师差遣。
’番王一时不解其意,差下巡捕官兵,满国中查究,查得是个摩伽罗,审问一番,却又晓得他平生行事,即时拿住,解上番王,一条铁索锁在琵琶骨上。
番王吩咐打板,板打在地上,粘不到他的皮肉;番王吩咐夹夹棍,节节断,夹不到他的脚;上番王吩咐杀,砍下头来,头不见,身子不见,又听见他的声气说道:‘你杀得我好,我做鬼也不饶你!’ “番王怕他做鬼不饶,没奈何,请下一个天自在。
这天自在又是那里来的?原来波斯国有个躐蹋僧人,不剃头,头发四时只有半寸长;不洗脸,脸上四时有尘垢;不修整衣服,衣服四时是披一片挂一片。
相逢人只讲‘天上好自在’,人人叫他是个‘天自在’。
这天自在却有老大的神通,大则通天达地,小则役鬼驱神,无所不能,故此番王请下他来。
请到天自在,告诉他摩伽罗一番。
天自在道:‘这个孽畜四下里害人,罪恶盈满,今日该犯到我手里来了。
’即时搭起一座高台,有七七四丈九尺,天自在坐在台上,书符遣将,敲了三下令牌,就要摩伽罗见面。
摩伽罗不敢来见面?抽身就走。
“走到北天竺,天自在又关会北天竺城隍之神。
北天竺安不得身,又走到东天竺,天自在又关会东天竺城隍之神,东天竺又安不得身。
却又要走,只见天自在关会五天竺五个城隍之神,各天竺所属同各城隍之神。
各处安不得身,却又要上天,天上又是天自在借下的天罗,密密层层,没有空隙;却要下地,地下又是天自在借来的地网,密密层层,又没有个空隙。
没奈何,一毂碌钻到西海里面去了,变做一个鱼,摆摆摇摇,权且安住身子。
天自在却又晓得他下了海变做鱼,一道牒文,关会四海龙王,闭着海门一捉,捉着摩伽罗没处藏躲。
正叫做:人急悬梁,狗急缘墙。
他就尽着平生的本领一变,变做这等一个大鱼,百十多里之长,二三十里之高。
撤起蛮力,和那些水族裨兵厮杀一场。
水族神兵俱已杀败,天自在也差做了这个对头,只得一道疏表告佛爷爷。
佛爷爷差下了李天王,把紧箍子咒收他,却才收得他服,佛爷爷不坏他,却也不放纵他,要他供下一纸状,不许他做人,不许他变化,止许他做鱼,长不过一尺,大不过三寸,如违即时处斩。
故此他方才看见个‘佛’字,即时俯首而去。
这却不是鱼王一段缘故?一言难尽。
” 天师道:“若不是国师老爷远见,险些儿家门前又做出一场来。
”老爷道:“那里就是家门前?”天师道:“鱼王去后开船,又走了半日,已自是白龙江口上,只要转身,就进到江里面,离了大海,怎么不是家门?”老爷道:“若是白龙江口,怎么不转过舵来?”即时传令,各船各舵工仔细收口。
蓝旗官报道:“前面烟雾昏沉,不看见江口在那里,故此各船各舵工不敢擅自转舵,不敢擅自收口。
”老爷道:“海口上有一座封夷山,各舵工只看有山就是。
”蓝旗官道:“连山也不见在那里。
”老爷道:“既不看见山在那里,这一定是那土地老儿的话来了。
”马公公道:“土地老儿甚么话?”老爷道:“软水洋土地老儿说道:‘封夷山上有一个千岁老猴,专一在海口上使风作浪,驾雾腾云,阻人去路。
’这却不是他来了?”王爷道:“水面上的事这等难。
当原日下海之时,只说去得难,转来却容易。
那晓得转来还有这许多难。
”天师看见王爷口里左说难,右说难,他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一手掣过一把七星剑来。
刚掣过剑来,国师道:“天师大人且不要急性,待贫僧着发这些护送的。
你再来也未迟。
”天师看见国师开口,不敢有违,连声道:“是,是。
”国师轻轻的念上一声“阿弥陀佛!”却才叫过明月道童、野花行者、芳草行者。
三位见了国师,绕佛三匝,礼佛八拜。
国师道:“我们宝船已经来到白龙江,生受你们,回去罢。
”三位道:“再送一程。
”国师道:“不消了。
”三位拜辞。
国师道:“明年盂兰会上相谢。
”三位连声道:“不敢!不敢!”乘风而去。
国师却又叫过铜柱大王、红罗山神。
二位见了国师,绕佛三匝,礼佛八拜。
国师道:“我们宝船已经来到白龙江,生受你两个,回去罢。
”二位逻:“再送一程。
”国师道:“不消了。
”二位拜辞。
国师道:“再过三年,持有道牒文来取你。
”二位连声道:“专候!专候!”乘风而去。
国师道:“天师大人,请有事见教。
” 道犹未了,一个毛头毛脸,抠眼凸腰的老猴,一毂碌吊在面前。
原来国师在着发那些护送的,天师就在一边烧了飞符,请下天将,拿住老猴,专等国师事毕,他就一毂碌吊在面前。
国师道:“阿弥陀佛!这是那个?”天师道:“这就是封夷山上的老猴精,驾雾腾云,阻我们归路。
故此贫道请下天将,拿将他来。
”国师道:“阿弥善哉!你既是驾雾腾云,你趁早些收了云雾便罢。
天师大人,快不要加害于他。
”老猴吆喝道:“佛爷爷可怜见,小的是一团好意,天师老爷还不得知!”三宝老爷听见说道“好意”两个字,却就吊动了他的赛月明,连忙道:“你是好意,敢是个李天王送夜明珠么?”老猴又着三宝老爷猜着,连声说道:“这位老爷神见,果是一个李将军,果是一颗夜明珠。
”三宝老爷喜之不胜,说道:“李将军在那里?”老猴道:“现在小的山上。
”老爷道:“既在你山上,怎么不早来告诉,却又腾云驾雾,阻人船只?”老猴道:“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不是小的腾云驾雾,怎得天师拿住小的?不是天师拿住小的,怎得李将军上船?”老爷道:“原来有此一段好意,请起来待茶。
”老猴道:“怎敢要茶,小的还去送过李将军来。
” 好老猴,一声去就是去,一声来就是来。
这一来不至紧,连李将军一齐来了。
二位元帅、一个天师、一个国师、四位公公、大小将官仔细打一看,恰好是昔年吊下水的李海!人物面貌俱然照旧,只是嘴上胡子长了许多。
三宝老爷抚掌而笑,说道:“异哉!异哉!我好一个梦,马译字好一个圆梦!”天师道:“且慢些讲梦,叫李海过来谢了老猴,着发他去罢。
”国师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中生救了我们船上一个军士,又且养育了这些年数,莫大之功。
天师大人,你那里与他一张执照,封他为封夷山山神,万年享祀,天地同休。
”天师不敢怠慢,即时写下牒,用着印,付与老猴。
老猴磕头礼拜,乘风而去。
老猴之一去不至紧,天清气朗,万里无云,明明白白。
一个白龙江口,大小宝船一齐转过舵来,一齐进了江口,船行无事。
李海来磕头,三宝老爷说道:“李海,你当原先吊下水去,怎么得到这个山上?”李海道:“小的吊下水去,随波逐浪而滚,滚到山脚之下,还不曾死,是小的沿上崖去,躲在山脚下一个岩洞之中。
过了一宿,过明日早上,转思转想,越悲越伤,是小的放声大哭一场。
这一哭不至紧,就是小的福星降临,怎么福星降临?崖上就是山,山叫做封夷山,山上就是这个老猴,有三个小猴。
老猴听见那里哭,问着小猴,小猴问着小的,小的却从直告诉他一段缘故,小猴又去告诉老猴。
老猴说道:‘人命关天,你们把葛藤接起引他上来。
’果真引小的上山。
小的上山见了老猴,却又从前告诉他一段缘故。
老猴会起数,起一数说道,小的日后有条金带之分,小的又与他有宿世之缘,却就加礼小的。
小的就住在这山上,不觉得过了这些年数。
”老爷道:“老猴说你有一颗夜明珠,你这如今珠在那里?原是从那里来的?”李海道:“说起珠来,又有好些缘故。
”老爷道:“是个甚么缘故?”李海道:“那山上有一条千尺巨蟒,无论阴晴,三日下海一次饮水。
下海之时,鳞甲粗笨,尾巴摇挢,抓得山头上石子儿雷一般响。
小的听见响,却问老猴。
老猴告诉他的出处,小的去看他看儿。
只见他项下一盏明晃晃灯笼,小的又问老猴。
老猴说道:‘不是灯笼,是颗夜明珠。
’小的彼时就安了心,把山上的竹子断将来,削成竹箭儿,日晒夜露,晒一个干,露一个饱,那竹箭儿比铁打的还硬帮三分,却悄悄的安在他出入必由之路上。
他在那条路上走了有千百多年,并无挂碍,那晓得小的算计他!小的心里也想来,天下事成败有个数,这中生数该尽,死在竹箭上,数不该尽,莫说竹箭,晓他甚么金、银、铜、铁、锡,都是不相干。
可可的他数合该尽,走下山来,死在竹箭之上。
小的即时取了他的夜明珠,告诉老猴。
老猴又起一数,说道这中生数合该尽,小的数合该兴。
小的夜明珠有此一段缘故。
” 老爷道:“这缘故也巧。
如今珠在那里?”李海道:“彼时小的得了珠之时,拿在手里。
老猴看见,哄小的说道:‘前面又是个大蟒来取命也!’小的吃他一哄,起头去看。
老猴哄得小的起头去看,他就一手抢过夜明珠;一手抓开了小的腿肚子,一下子安在腿肚子里面。
”老爷道:“这如今?”李海道:“这如今珠在皮肉之里,外面皮肉如故。
”老爷道:“你取开暑袜儿看看。
”李海即时取开来,众位老爷一看,果真的那只腿就像盏灯笼,光亮亮的。
老爷道:“几时才取出来?”李海道:“那老猴说来,这珠直要回朝之日,面见万岁爷,方才取得。
”老爷道:“迟早何
多少飞觞闲醉月,千金不惜买凉州。
长安儿女踏春阳,无处春阳不断肠。
舞袖弓腰浑忘却,峨眉空带九秋霜。
“却说这些歌姬舞女跌翻在地上,番王道:‘人命关天,快叫御医来看。
’一时间御医齐到,看下脉来,说道:‘此非病症,不当死。
’番王道:‘既不当死,怎么这等不省人事?’御医道:‘此必鬼魅相侵,天明后当复醒。
’果然是天明后,齐齐的醒将过来。
番王问其故,齐说道:‘奉摩伽法师差遣。
’番王一时不解其意,差下巡捕官兵,满国中查究,查得是个摩伽罗,审问一番,却又晓得他平生行事,即时拿住,解上番王,一条铁索锁在琵琶骨上。
番王吩咐打板,板打在地上,粘不到他的皮肉;番王吩咐夹夹棍,节节断,夹不到他的脚;上番王吩咐杀,砍下头来,头不见,身子不见,又听见他的声气说道:‘你杀得我好,我做鬼也不饶你!’ “番王怕他做鬼不饶,没奈何,请下一个天自在。
这天自在又是那里来的?原来波斯国有个躐蹋僧人,不剃头,头发四时只有半寸长;不洗脸,脸上四时有尘垢;不修整衣服,衣服四时是披一片挂一片。
相逢人只讲‘天上好自在’,人人叫他是个‘天自在’。
这天自在却有老大的神通,大则通天达地,小则役鬼驱神,无所不能,故此番王请下他来。
请到天自在,告诉他摩伽罗一番。
天自在道:‘这个孽畜四下里害人,罪恶盈满,今日该犯到我手里来了。
’即时搭起一座高台,有七七四丈九尺,天自在坐在台上,书符遣将,敲了三下令牌,就要摩伽罗见面。
摩伽罗不敢来见面?抽身就走。
“走到北天竺,天自在又关会北天竺城隍之神。
北天竺安不得身,又走到东天竺,天自在又关会东天竺城隍之神,东天竺又安不得身。
却又要走,只见天自在关会五天竺五个城隍之神,各天竺所属同各城隍之神。
各处安不得身,却又要上天,天上又是天自在借下的天罗,密密层层,没有空隙;却要下地,地下又是天自在借来的地网,密密层层,又没有个空隙。
没奈何,一毂碌钻到西海里面去了,变做一个鱼,摆摆摇摇,权且安住身子。
天自在却又晓得他下了海变做鱼,一道牒文,关会四海龙王,闭着海门一捉,捉着摩伽罗没处藏躲。
正叫做:人急悬梁,狗急缘墙。
他就尽着平生的本领一变,变做这等一个大鱼,百十多里之长,二三十里之高。
撤起蛮力,和那些水族裨兵厮杀一场。
水族神兵俱已杀败,天自在也差做了这个对头,只得一道疏表告佛爷爷。
佛爷爷差下了李天王,把紧箍子咒收他,却才收得他服,佛爷爷不坏他,却也不放纵他,要他供下一纸状,不许他做人,不许他变化,止许他做鱼,长不过一尺,大不过三寸,如违即时处斩。
故此他方才看见个‘佛’字,即时俯首而去。
这却不是鱼王一段缘故?一言难尽。
” 天师道:“若不是国师老爷远见,险些儿家门前又做出一场来。
”老爷道:“那里就是家门前?”天师道:“鱼王去后开船,又走了半日,已自是白龙江口上,只要转身,就进到江里面,离了大海,怎么不是家门?”老爷道:“若是白龙江口,怎么不转过舵来?”即时传令,各船各舵工仔细收口。
蓝旗官报道:“前面烟雾昏沉,不看见江口在那里,故此各船各舵工不敢擅自转舵,不敢擅自收口。
”老爷道:“海口上有一座封夷山,各舵工只看有山就是。
”蓝旗官道:“连山也不见在那里。
”老爷道:“既不看见山在那里,这一定是那土地老儿的话来了。
”马公公道:“土地老儿甚么话?”老爷道:“软水洋土地老儿说道:‘封夷山上有一个千岁老猴,专一在海口上使风作浪,驾雾腾云,阻人去路。
’这却不是他来了?”王爷道:“水面上的事这等难。
当原日下海之时,只说去得难,转来却容易。
那晓得转来还有这许多难。
”天师看见王爷口里左说难,右说难,他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一手掣过一把七星剑来。
刚掣过剑来,国师道:“天师大人且不要急性,待贫僧着发这些护送的。
你再来也未迟。
”天师看见国师开口,不敢有违,连声道:“是,是。
”国师轻轻的念上一声“阿弥陀佛!”却才叫过明月道童、野花行者、芳草行者。
三位见了国师,绕佛三匝,礼佛八拜。
国师道:“我们宝船已经来到白龙江,生受你们,回去罢。
”三位道:“再送一程。
”国师道:“不消了。
”三位拜辞。
国师道:“明年盂兰会上相谢。
”三位连声道:“不敢!不敢!”乘风而去。
国师却又叫过铜柱大王、红罗山神。
二位见了国师,绕佛三匝,礼佛八拜。
国师道:“我们宝船已经来到白龙江,生受你两个,回去罢。
”二位逻:“再送一程。
”国师道:“不消了。
”二位拜辞。
国师道:“再过三年,持有道牒文来取你。
”二位连声道:“专候!专候!”乘风而去。
国师道:“天师大人,请有事见教。
” 道犹未了,一个毛头毛脸,抠眼凸腰的老猴,一毂碌吊在面前。
原来国师在着发那些护送的,天师就在一边烧了飞符,请下天将,拿住老猴,专等国师事毕,他就一毂碌吊在面前。
国师道:“阿弥陀佛!这是那个?”天师道:“这就是封夷山上的老猴精,驾雾腾云,阻我们归路。
故此贫道请下天将,拿将他来。
”国师道:“阿弥善哉!你既是驾雾腾云,你趁早些收了云雾便罢。
天师大人,快不要加害于他。
”老猴吆喝道:“佛爷爷可怜见,小的是一团好意,天师老爷还不得知!”三宝老爷听见说道“好意”两个字,却就吊动了他的赛月明,连忙道:“你是好意,敢是个李天王送夜明珠么?”老猴又着三宝老爷猜着,连声说道:“这位老爷神见,果是一个李将军,果是一颗夜明珠。
”三宝老爷喜之不胜,说道:“李将军在那里?”老猴道:“现在小的山上。
”老爷道:“既在你山上,怎么不早来告诉,却又腾云驾雾,阻人船只?”老猴道:“不因渔父引,怎得见波涛?不是小的腾云驾雾,怎得天师拿住小的?不是天师拿住小的,怎得李将军上船?”老爷道:“原来有此一段好意,请起来待茶。
”老猴道:“怎敢要茶,小的还去送过李将军来。
” 好老猴,一声去就是去,一声来就是来。
这一来不至紧,连李将军一齐来了。
二位元帅、一个天师、一个国师、四位公公、大小将官仔细打一看,恰好是昔年吊下水的李海!人物面貌俱然照旧,只是嘴上胡子长了许多。
三宝老爷抚掌而笑,说道:“异哉!异哉!我好一个梦,马译字好一个圆梦!”天师道:“且慢些讲梦,叫李海过来谢了老猴,着发他去罢。
”国师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这中生救了我们船上一个军士,又且养育了这些年数,莫大之功。
天师大人,你那里与他一张执照,封他为封夷山山神,万年享祀,天地同休。
”天师不敢怠慢,即时写下牒,用着印,付与老猴。
老猴磕头礼拜,乘风而去。
老猴之一去不至紧,天清气朗,万里无云,明明白白。
一个白龙江口,大小宝船一齐转过舵来,一齐进了江口,船行无事。
李海来磕头,三宝老爷说道:“李海,你当原先吊下水去,怎么得到这个山上?”李海道:“小的吊下水去,随波逐浪而滚,滚到山脚之下,还不曾死,是小的沿上崖去,躲在山脚下一个岩洞之中。
过了一宿,过明日早上,转思转想,越悲越伤,是小的放声大哭一场。
这一哭不至紧,就是小的福星降临,怎么福星降临?崖上就是山,山叫做封夷山,山上就是这个老猴,有三个小猴。
老猴听见那里哭,问着小猴,小猴问着小的,小的却从直告诉他一段缘故,小猴又去告诉老猴。
老猴说道:‘人命关天,你们把葛藤接起引他上来。
’果真引小的上山。
小的上山见了老猴,却又从前告诉他一段缘故。
老猴会起数,起一数说道,小的日后有条金带之分,小的又与他有宿世之缘,却就加礼小的。
小的就住在这山上,不觉得过了这些年数。
”老爷道:“老猴说你有一颗夜明珠,你这如今珠在那里?原是从那里来的?”李海道:“说起珠来,又有好些缘故。
”老爷道:“是个甚么缘故?”李海道:“那山上有一条千尺巨蟒,无论阴晴,三日下海一次饮水。
下海之时,鳞甲粗笨,尾巴摇挢,抓得山头上石子儿雷一般响。
小的听见响,却问老猴。
老猴告诉他的出处,小的去看他看儿。
只见他项下一盏明晃晃灯笼,小的又问老猴。
老猴说道:‘不是灯笼,是颗夜明珠。
’小的彼时就安了心,把山上的竹子断将来,削成竹箭儿,日晒夜露,晒一个干,露一个饱,那竹箭儿比铁打的还硬帮三分,却悄悄的安在他出入必由之路上。
他在那条路上走了有千百多年,并无挂碍,那晓得小的算计他!小的心里也想来,天下事成败有个数,这中生数该尽,死在竹箭上,数不该尽,莫说竹箭,晓他甚么金、银、铜、铁、锡,都是不相干。
可可的他数合该尽,走下山来,死在竹箭之上。
小的即时取了他的夜明珠,告诉老猴。
老猴又起一数,说道这中生数合该尽,小的数合该兴。
小的夜明珠有此一段缘故。
” 老爷道:“这缘故也巧。
如今珠在那里?”李海道:“彼时小的得了珠之时,拿在手里。
老猴看见,哄小的说道:‘前面又是个大蟒来取命也!’小的吃他一哄,起头去看。
老猴哄得小的起头去看,他就一手抢过夜明珠;一手抓开了小的腿肚子,一下子安在腿肚子里面。
”老爷道:“这如今?”李海道:“这如今珠在皮肉之里,外面皮肉如故。
”老爷道:“你取开暑袜儿看看。
”李海即时取开来,众位老爷一看,果真的那只腿就像盏灯笼,光亮亮的。
老爷道:“几时才取出来?”李海道:“那老猴说来,这珠直要回朝之日,面见万岁爷,方才取得。
”老爷道:“迟早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