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关灯
    邱三桥知道自己的老恩师现在正在气头上,也不好接话,只能保持沉默。

     “不提他了,不提他了。

    ”戴长剑自己转了话题,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对了,小邱,今年咱们院有一个青长(青年长江学者)的名额,咱们系打算把你推荐上去,你准备一下申报材料。

    ” 邱三桥犹豫了一下,有些为难:“戴老师,这不是很妥。

    ” “怎么?”戴长剑打量着自己的学生,双眼虽浑浊却不失精明。

     “不知道您是不是还记得,三年前评青长的时候钱院长把龚老师的申请材料按下来了,龚老师天天有事没事就找人说这个,一直耿耿于怀。

    我还是和大家一起竞争,这样公平些,也不会落人口舌。

    ”邱三桥婉拒了自己老恩师的好意。

     邱三桥毕业那会儿之所以选择在高校教书,就是因为觉得自己难以适应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可工作久了,才发现高校并非天堂,学院内部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官场,各个学派、各种势力在学术上和利益上争执不断。

     对于“站队”或者说拉帮结派这种事,邱三桥之前的态度是不理不睬不参与。

    后来几位老师看他不顺眼,觉得他太“我行我素”,便在各种集会上或明或暗地批评他,劝导他,说,邱老师啊,你要会“做人”啊,不会“做人”可不行,会被孤立的,会被边缘化的,会混不下去的。

    你以为你卓尔不群,清高得不得了,在别人眼里不过是小知识分子的顾影自怜,幼稚而偏执。

    所谓“知世故而不世故”这种言论早已过时,现在要知世故却世故,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邱三桥哪里是那么好游说的,每次别人“善意地提点”他,他都回以礼貌性的微笑,然后继续“我行我素”。

    再说他也没那个闲心在世故与不世故中来回游荡,教学和科研都够他忙的了。

     不会“做人”的后果是,邱三桥在拿基金项目和评职称的时候不断栽跟头,因为总有人给他使绊子。

    邱三桥想过离开高校,但思来想去发现这世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不可能找到一方净土,大学老师虽然社会地位高一些,但到底还是凡人一个,做不到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散发着神性。

     因为普遍学历高、素质高、道德感强,老师们就算发生冲突,也极少当面儿撕破脸,更不会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这样看来,高校虽不是天堂,却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邱三桥终于开始收敛自己的性子,硬着头皮学“做人”。

    不过他仍然坚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只不过是在广大老师面前做了个样子,站在了自己老恩师戴长剑那边儿,也等同于站在了钱江麟院长那边儿。

     之后的日子,邱三桥过得顺风顺水,想拿的项目都拿到了,而且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从副教授升到了教授。

    他把自己的成就都归结为站对阵营和运气好,其实这更是实力使然。

     比邱三桥晚半个月入职的龚鸣虽然站队站得比谁都积极,但运气太差,科研成果也不突出,争了六年才当上了教授。

     “龚鸣这人……小邱,老师不是想让你走后门,你的实力摆在那里,我推荐你上去,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 邱三桥摇了摇头,微微笑起来:“不怪龚老师,其实……”人都是这样。

    后半句话他憋在心里,没说。

     “你啊,一点脾气都没有,人没有脾气就容易被别人欺负,还容易失去机会……”戴长剑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办公桌上手机振动发出的声音给打断了。

    戴长剑一看手机上显示的“林同榷”三个字,想都没想就给挂了。

     戴长剑刚挂断电话,邱三桥的手机就响了。

    在自己老师凌厉的目光下,男人果断地按下了“挂断”键。

     “越来越不像话了。

    ”戴长剑拧着眉头。

     邱三桥不想在这个令人头疼的话题上再纠缠,话锋一转:“老师,明年3月在沪海市有个会,我带寻逸过去。

    沪海那边有两个幸存者。

    ” 戴长剑沉着脸问:“是你主动提带他去的,还是他自己要去的?” “我主动提的。

    ” “小邱你……我之前是怎么和你说的?”戴长剑边摸下巴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