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关灯
    ,被一贬再贬。

     君臣二十年,景元帝能将文盛安放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可见文盛安的能力,以及景元帝对文盛安的信任。

     不多时,一位形相清癯、鬓发花白的老者缓缓步入殿内,向景元帝行了一礼。

     景元帝赐坐。

     文盛安坦言:“进宫之前,柳国公来找过臣。

    ” 景元帝毫不意外。

     他当了二十年天子,一点点收拾先帝留下的烂摊子,不断鼓励发展民生,让天下百姓能安心休养。

     他在位的二十年,是大燕人口和赋税不断增长的二十年。

     但随着权力不断集中,他身上的另一个问题也在一点点突显。

     登基多年,膝下依旧空虚。

     在朝臣蠢蠢欲动之时,他盼来盼去,终于盼来了一位皇子。

     这位皇子的到来,总算能安了朝臣的心。

     可好景不长,这个孩子没满两岁就夭折了。

     暂时被压下去的那些小心思,以更快更猛的方式反弹了。

    群臣气势汹汹,长跪殿外,要他为天下万民计,为社稷安定计。

     最终说服景元帝的人,正是文盛安。

     文盛安表示,景元帝可以先不过继,但总要先挑一个宗室子好好培养着,这样既能以防万一,又能定朝臣的心。

     双方都各退了一步。

     从端王府选孩子,是多方权衡的结果。

     从年龄上来说,彼时才一岁的季渊康,是要比已经五六岁的季渊晚要合适的。

     但一岁的孩子,说句不好听的,谁也不能保证这个孩子养得住。

     相比之下,还是已经过了三岁的季渊晚要更让人安心一些。

    而且五六岁这个年纪才刚记事,也并非完全不能让人接受。

     …… 如今立后的情况,与当初过继的情况是类似的。

     朝中反对立后的势力,大多分为这样两派: 一派是支持端王和柳国公府的人。

     一派是那些希望国朝安定,维持现状的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