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关灯
    第五十三章纯粹的、不掺杂利益考量的情感,又有多少呢 邱鸿振是被越级提拔到京兆尹位置上的。

     他在京兆府,一无根基,二无人手,即使官职前面加了个“权”字,也多的是人不服。

     这些人也许不会在明面上做什么,但只要在暗地里给邱鸿振使使绊子,就足够邱鸿振喝上一壶了。

     更别说他还要调查何泰一案。

     这里可不是燕西。

    在京师里,关系盘根错杂,那些不想看到何泰死的人,不会坐视不管。

     这些事情,邱鸿振心知肚明,霍翎也是心知肚明。

     但她没想到的是,邱鸿振那边暂时还没遇到什么困难,她自己就先遭到了来自何家和承恩公府的打压报复。

     帝后大婚,最忙的无疑是礼部和内务府。

     礼部尚书陆杭这段时间忙得脚不沾地,终于是把大婚章程给制定出来了。

     这份章程,景元帝满意,霍翎也满意。

     多么皆大欢喜的事情啊。

     结果邱鸿振前脚去禁卫军那里提审了何泰,在几日后的大朝会上,素来没什么存在感的承恩公突然出列,上书启奏,弹劾礼部尚书陆杭。

     “启禀陛下,臣看过礼部制定的大婚章程,尚有一事不明。

    ” “先皇后乃陛下发妻元后,霍皇后不过继后。

    先皇后奉行节俭,当年特意命礼部削减了册后大典的排场,如今礼部制定出来的章程,册后大典所需花费的银子,却远超先皇后当年。

    ” “此事,乃礼部疏忽。

    但若传扬出去,天下人不会说礼部如何,只会说霍皇后如何。

    ” 承恩公弹劾完陆杭以后,立刻调转矛头,请景元帝为霍皇后的名声计,削减立后大典的排场。

     “霍皇后家中也是继母当家,想必霍皇后也能理解老臣这颗慈父之心。

    ” 殿上的景元帝一言未发,殿下的群臣在诧异过后,竟是纷纷出声附议,请景元帝削减立后大典的花销。

     不得不说,承恩公这道折子上得极妙。

     首先,他是先皇后的亲生父亲,由他来上这道折子,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其次,在“立霍翎为后”这件事情上,景元帝刚和朝臣掰过一次手腕。

     在景元帝的坚持下,百官上书,请霍翎入主中宫。

     但这不代表百官心里没有一点儿想法。

     他们阻止不了景元帝立后,难道还不能在其它地方动动手脚,压一压霍皇后正盛的风头吗。

     就算是一些忠于天子的朝臣,也都乐见其成,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皇后人选的不满。

     当然,朝堂之上也不是没有为霍皇后说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