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关灯
小
中
大
明明对方跟陛下往常喜欢的张让那等人一点也不一样,有些时候还会因为谏言规劝让陛下恼怒一下。
但那份恼怒真的就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之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关系更好了。
有人见状还想要模仿,结果就是试试就逝世(划掉)回家吃自己。
阅兵后没多久,11月凉州有乱,皇甫嵩复位左将军出征。
而本就已经在陛下那里商量通过的“设立州牧”提案也终于落实了,自己举荐的那位侍中董扶跟着刘焉一同去了益州,这让何进更加着急了。
着急之下,他找来了时任中军校尉的袁绍商量。
袁绍真的有被对方在对待陆离时的反复烦到,但他又确实能够理解对方的这份反复。
况且对方是拔擢自己的存在,按照此时的阵营划分,他妥妥属于对方的门生故吏,万万没有不帮忙的道理。
一见到袁绍,何进立马表示了自己的后悔,直呼:“郭胜误我!” 袁绍当时就已经知道跟对方说“悄悄话”的人是谁,现在听到对方说郭胜那是半点不意外的。
至于对方所谓的“郭胜误我”,不过是当时比起初至洛阳的陆伯安,对方更信任久在陛下身边的郭胜的分量,所以在二选一的选择题中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这个选择不看现在,只放在当时,委实算不上是绝对的错误,唯一不对的就是这个选择题是在将陆伯安请来后做的,这就很得罪人了。
而如果站在现在看过去,我的天,这是什么丢西瓜捡芝麻的笨蛋选择。
可惜人不能未卜先知,人只能马后炮。
而同样是马后炮,有些人马后炮都放不好。
袁绍眼看着何进又要再搞一次宴请,陆离会不会来他不清楚,但自己对此事都要有心理阴影了袁绍是很清楚的。
看得出来,何进是真的急了。
可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着急:“大将军万万冷静,若是这个时候要宴请陆伯安,不说他来或不来,要让陛下如何看、如何想?” 只是一个初至洛阳,被陛下有点喜欢的侍中还好说。
现在对方俨然是陛下最宠信的大臣,朝中诸事但凡能够出现在陛下案上的,都有对方参与其中。
如果说侍中的顾问应对之责可以类比谋士,对方的顾问应对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心腹谋臣的位置上。
在俸禄上是与九卿等同,但放在权势上,便是三公都未必能及。
别人都是在行使陛下给予的权力,他是直接通过陛下行使权力。
这个时候作为有皇子的外戚去接近人家,实在不是一个能够让陛下开怀的举动。
何进闻言不由来回走动了两圈:“本初所言甚是。
” “依本初之见,我如今该当何为?” 袁绍思忖片刻:“依绍之见,大将军不宜出面,不如绍代大将军前去拜访,试探一二。
”
但那份恼怒真的就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之后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关系更好了。
有人见状还想要模仿,结果就是试试就逝世(划掉)回家吃自己。
阅兵后没多久,11月凉州有乱,皇甫嵩复位左将军出征。
而本就已经在陛下那里商量通过的“设立州牧”提案也终于落实了,自己举荐的那位侍中董扶跟着刘焉一同去了益州,这让何进更加着急了。
着急之下,他找来了时任中军校尉的袁绍商量。
袁绍真的有被对方在对待陆离时的反复烦到,但他又确实能够理解对方的这份反复。
况且对方是拔擢自己的存在,按照此时的阵营划分,他妥妥属于对方的门生故吏,万万没有不帮忙的道理。
一见到袁绍,何进立马表示了自己的后悔,直呼:“郭胜误我!” 袁绍当时就已经知道跟对方说“悄悄话”的人是谁,现在听到对方说郭胜那是半点不意外的。
至于对方所谓的“郭胜误我”,不过是当时比起初至洛阳的陆伯安,对方更信任久在陛下身边的郭胜的分量,所以在二选一的选择题中选择了后者。
事实上这个选择不看现在,只放在当时,委实算不上是绝对的错误,唯一不对的就是这个选择题是在将陆伯安请来后做的,这就很得罪人了。
而如果站在现在看过去,我的天,这是什么丢西瓜捡芝麻的笨蛋选择。
可惜人不能未卜先知,人只能马后炮。
而同样是马后炮,有些人马后炮都放不好。
袁绍眼看着何进又要再搞一次宴请,陆离会不会来他不清楚,但自己对此事都要有心理阴影了袁绍是很清楚的。
看得出来,何进是真的急了。
可越是这个时候,就越不能着急:“大将军万万冷静,若是这个时候要宴请陆伯安,不说他来或不来,要让陛下如何看、如何想?” 只是一个初至洛阳,被陛下有点喜欢的侍中还好说。
现在对方俨然是陛下最宠信的大臣,朝中诸事但凡能够出现在陛下案上的,都有对方参与其中。
如果说侍中的顾问应对之责可以类比谋士,对方的顾问应对显然已经达到了一个心腹谋臣的位置上。
在俸禄上是与九卿等同,但放在权势上,便是三公都未必能及。
别人都是在行使陛下给予的权力,他是直接通过陛下行使权力。
这个时候作为有皇子的外戚去接近人家,实在不是一个能够让陛下开怀的举动。
何进闻言不由来回走动了两圈:“本初所言甚是。
” “依本初之见,我如今该当何为?” 袁绍思忖片刻:“依绍之见,大将军不宜出面,不如绍代大将军前去拜访,试探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