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邱秋的?” 是他周一去市里办事,在新华书店、废品收购站买的。

     “你和邱秋不用?” 褚辰搁下笔,亦似放下了某种执念,身体往后一靠,松弛了几分:“邱秋写字慢,高考不同初高中毕业考,可以请老师通融通融,专门给她设个考场,不论时长只看成绩。

    高考是有时间限制的,第一年首例,容不得半点差错,没有哪个老师敢冒险帮忙!” 想到邱秋一分钟写不了几个字的时速,沈瑜之放弃了想法,目光灼灼地看向褚辰:“你呢?” 褚辰拉开抽屉,取出一纸文书:“我接到工作调动通知……” 沈瑜之霍的一下站了起来,惊叫道:“你要放弃高考?!” “你知道我刚来供销社时,上面让我抓农村经济植物生产,扶持农村土特产与医药产品的经济发展,这两年,成绩都一一出来了……” “你要放弃高考?” 褚辰默了片刻,将工作调动通知递给他:“以我的年龄,担任市机械厂供销科的科长,不比大学毕业后,分配入职更好?四年,我又如何不能更进一步……” “你不回沪上了?!褚辰,你可要想清楚,根据国家证策,留在农村的知青可以回城,但是有限制,已婚的不能回城,国家安排过工作的不能回城,被推荐上过6类大中专院校的不能回城,以上三条你占了两条,若不能参加高考,考回沪上,你这辈子可就被锁死在贵州这地儿了。

    ” “市机械厂供销科科长,行政16级,月工资110元。

    机械厂的党总支书记马书记承诺我,一入职,便分给我一套三居室;邱秋若愿意,可以随时去厂医院上班,昭昭户口随妈妈迁到厂里,上学亦不成问题。

    ” “是不错,才几年啊,你就爬上了市机械厂供销科科长的位置。

    ”在是朋友,沈瑜之也不免酸溜溜。

    然而想到某事,又不免替他可惜:“当年要不是邱秋她继父非要把你从食品厂调过来,你早已是食品厂的厂长,工资待遇也不比机械厂供销科科长差!” “食品厂虽说是我一力筹建的,却离不开大家的帮助……特别是邱秋……”顿了顿,褚辰又心平气和道:“开工三个月就有那么大的盈利,又岂是我能守得住的。

    ” 沈瑜之无言。

     1967年4月,他和褚辰、蒋济安高中毕业,怀着一腔热血,和黄浦区、静安区的一千多名学生,乘专列,远赴贵州来插队落户。

     那时谁会想到寨子里的生活条件会这么苦! 住的是阴暗潮湿的泥墙茅草屋,小小的窗户见不到几缕阳光,梅雨季,屋角、床下长蘑菇,被褥潮的身上起疹子。

     吃的是夹生饭、没油的水煮菜。

     每天从早忙到晚,爬山涉水、犁田割秧青、上肥除草、砍坡烧荒、收割打谷、伐木修房盖屋、挖旱田犁水田、舂谷、挖煤,一年到头合计一算,一天收入不到两毛二。

     后来,思想慢慢松动,政策放宽。

     1970年工农兵大学第一年招生,一路过关崭将走到最后的褚辰,转头成了黑五类,早早被刷下来的蒋济安却拿着通知书去了贵州大学读书,毕业后进了市文化局工作。

     第二年,他招工进县农局业,成了一名技术员。

     褚辰则因为家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