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竟有这样的道理?

关灯
    他作为后世之人,对此应该更为了解。

    ” 朱标很快理清了其中的逻辑,向朱元璋提出了这个建议。

     他认为自己的提议一定能得到父亲的支持。

     可朱元璋在这事上却出乎意料地摇了摇头。

     “先把礼部的官员,以及那些常驻北方参战、此刻在京的将领找来。

     问问他们,看能否从中找到一些线索,确认建州女真的具体位置。

     我们总不能事事都依赖韩成! 这点小事,我大明的官员还是能处理好的!” 听罢朱元璋的话,朱标露出几分惊愕之色。

     随即,又忍不住苦笑。

     竟有这样的道理? 有时候,父皇倒真像个小孩子。

     …… 夜幕降临,礼部的官员们齐聚武英殿,与留守京城的冯胜、李文忠等重要人物一同等候。

     龙椅上端坐的是朱元璋。

     朱标站在下手的位置。

     被召来的人皆不知究竟出了何事。

     但他们深知,皇帝深夜急召,必定非同小可。

     否则,朱元璋不会这般仓促。

     许多人猜测,此事可能与西南或北面蒙古的战事相关。

     不过,根据先前传来的情报,西南已被傅友德、蓝玉等人平定,北面的蒙古亦遭重创,且有大将军镇守,理应不会再起波澜。

     再者,若是战事所需,为何又要召集礼部的人呢? 众人揣测纷纷,心事重重,却始终不得要领。

     太祖之问 朱元璋威严的声音突然响起:“尔等可知,建州女真在何处?” 殿内群臣一时哑然,面面相觑…… 什么建州女真? 女真又是何物? 女真虽略知一二,但这建州女真,却无人能说得清楚。

     夜半召集群臣至此,难道只为这建州女真? 从太祖此刻的语气和神情来看,这从未听闻的建州女真,怕是惹得陛下震怒。

     冯胜、李文忠等人本以为是前线战事再生波折,心中先是一松,随后却又有些失落。

     若无战事困扰,自然皆大欢喜。

     但若无战事,则意味着他们这些留守之人依旧无缘出征。

     众人惊疑不定间,脑海中飞速搜索着关于建州女真的信息。

     然而一番思考过后,竟无人知晓。

     “为何都不言语?莫非真不知?”朱元璋再次发问,殿内气氛愈发紧张。

     然而依旧无人敢答。

     “邵质,你身为礼部尚书,这等事务理应熟悉。

    说来听听!” 被点名的邵质不得不站出来,向朱元璋行礼道:“陛下,女真确有诸多分支,但建州女真,微臣实在不知。

     陛下若有其他线索,还请明示。

    ” 短短片刻,邵质已汗湿额头。

     朱元璋道:“有线索。

    ” 此言一出,邵质心中大喜。

     若有更多线索,凭他的学识,定能找出这建州女真。

     作为礼部尚书,他对自己的能力颇为自信。

     “建州女真,又称野猪皮。

    ” 朱元璋此言一出,邵质当场怔住。

     野猪皮? 这是何意? 怎地听着比建州女真更显荒诞? 不仅是邵质,殿内其他渴望通过太祖提供的线索推测出结果以取悦陛下的官员们,也被“野猪皮”这三个字弄得一头雾水。

     猪皮? 什么猪皮? 在座的,有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国公,也有见多识广、专研礼仪以及周边蛮夷文化的礼部官员。

     然而此刻,所有人都被这个建州女真以及这所谓的猪皮弄得一头雾水。

     陛下,这猪皮是从何处得来的? 最关键的是,就连陛下自己也不知道建州女真和这猪皮究竟在哪里,可看起来陛下却似乎与这猪皮结下了不小的梁子,满脸愤怒,像是被建州女真毁了自己的祖坟一般。

     这般反常的表现,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

     “陛下,罪臣确实不知,求陛下宽恕。

    回到府中后,我定会查阅所有档案,问询相关人士,尽力找出这建州女真。

    ” 邵质跪在地上,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朱元璋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他起身。

     随后将目光转向其他大臣:“你们难道就没有一丝线索?若有,尽管告知!” 说着,他的眼神依次扫过每一个人。

     可是无论看向谁,对方都会低下头,不敢与他对视。

     这一幕让朱元璋十分恼火。

     这么多朝臣,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建州女真? 难道自己真的要找那个韩成不成? “请问,陛下可还有其他线索? 这……建州女真,究竟做了何事?” 片刻沉默后,宋国公冯胜向前一步,鼓起勇气问道。

     朱元璋想到那些人做的事,胸膛不禁微微颤动。

     但他还是摇摇头说道:“仅此而已,没有别的线索。

    ” 这事无法跟这些人说。

     总不能告诉他们,这些人的后代将在未来取代大明,并做出一系列令人厌恶的事情吧? 总不能把韩成的事情说出来吧?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