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必须进攻!此战不容拖延!

关灯
    然标儿你也支持,那就这么办吧!” 于是,大军浩浩荡荡开赴东北。

    建州女真措手不及,短短数月便被尽数剿灭。

     这要是换作当今圣上亲自主持,而非太子督办,那死者和受牵连的人只会更多! 这恐怕不只是翻倍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太子与当今圣上不同,圣上是从血与火中走出来的,而太子自幼接受的是儒家正统教育,心怀仁孝,不会一味地以杀止乱。

     此事实在不合常理,违背天理。

     太子断不会坐视不理。

     我们只需说服太子,让他出面劝说当今圣上,这样必定能有所成效。

     有人带头后,众人也逐渐明白过来。

     他们齐齐看向朱标,纷纷说道: “殿下,兴兵固然必要,但兵乃国之大事,关乎生死存亡,不可不慎! 建州女真之前并无深仇大恨,如此贸然兴师问罪,实属不妥。

    ” “即便真的开战,也只需击溃他们即可,何必赶尽杀绝?那些人也是普通人啊。

    ” “殿下,还请三思。

    如今国家初立,百废待兴,百姓生活不易,不宜轻易动武,否则耗费的钱粮如同流水,最终受害的仍是底层百姓。

    ” 这些人语重心长,目光诚挚地望着朱标。

     今天之前,一直沉默不语的太子朱标,终于开口了。

     他点头道:“不错,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轻易兴兵确实会让百姓受苦……” 听到朱标这番话,那些抱着希望前来求助的人立刻喜形于色! 太好了! 太子殿下说得真好! 多亏他们想到求助于太子殿下。

     太子依旧是那个仁慈的太子。

     有了太子的态度,此事便已定局。

     别人劝不动当今圣上,唯有太子有这个影响力。

     在众人满心期待中,朱标的声音再次响起。

     “不过我认为,很多时候,兴兵是为了让百姓未来能过得更好! 就像当初如果没有父皇他们驱逐暴元,今日这些挣扎求生的百姓,能有今天的安稳日子吗? 我觉得这次的行动力度还不够!” 太子朱标话音刚落,满朝文武无不震惊,仿佛晴天霹雳击中心头,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谁也没想到,一贯温和的太子竟会说出这般强硬的言语。

     “肃清女真三部之事,由我亲自提议。

    ”这一句犹如惊雷,震得众臣心神俱颤。

    谁能想到,如此冷酷的策略竟出自太子之口? 众人心乱如麻,深知太子性格已定,难以扭转。

    他们一直以来试图通过教导与引导,给这位未来的帝王套上无形的枷锁,以期他继位后能有所节制。

    然而此刻,他们却发现,这些努力或许正在崩塌。

     有人心中恐惧,想要再度劝谏,却又担忧此举可能适得其反,反而使太子更加坚定自己的主张。

    这种忧虑令众人沉默不语。

     朱元璋看着意气风发的儿子,满意地点点头。

    别的父亲或许会对这样的场景感到不安,但朱元璋却倍感欣慰,认为自己的儿子正展现出令人钦佩的魄力。

     “陛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西南战事还未完全平息,诸多大军尚在归途之中。

     如今不宜再兴师动众,大军一出,耗费钱粮无数,国库已不堪重负。

    ” 大殿之内一时寂静无声,忽而王钝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宁静。

    他望着朱元璋,神情中满是恳切。

     此刻,最忧心忡忡的便是户部尚书王钝了。

    西南用兵早已让国库捉襟见肘,若再起大军,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必须进攻!此战不容拖延!”朱元璋断然拒绝了王钝的建议。

     “户部再多费些心思,谁也别想拖我们的后腿!若是有人敢阻拦,休怪我不客气!” 稍作停顿后,语气缓和了些许,“可先调拨一部分运往西南的物资应急使用,那边局势已定,不过是善后之事,挪用一些并无大碍。

    另外,我命人尽快印制一批新币……” 见皇帝态度坚决,又有所妥协,并未为难户部,王钝虽已头发稀疏,也只能硬着头皮接下任务,保证完成。

     抚着耳边垂落的一缕青丝,他心中倍感沉重,不知这番大战之后,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头发。

     …… 散朝后,群臣皆满心忧虑。

    尤其是那些寄希望于太子朱标、付出诸多心血的文官们,此刻比失去亲人更为痛心。

     他们难以理解,太子殿下为何突然间转变如此巨大。

     对于皇帝与太子雷霆之举,意图血洗女真三部的原因,众说纷纭,却无人能给出合理解释。

     无一说法令人信服。

     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