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关灯
    林容上得船,见门上一联:绿竹夹清水,游鱼动圆波,额匾乃是‘浮春’二字③,进得门,壁上挂着一幅《野牛图》,无款无印,不知谁人手笔,桌上置着瓶炉三事,闻得袅袅沉水香。

     她被翠禽扶着到珠帘后的软榻上,僵硬了一整天,甫地放松下来,只觉得腰酸背痛,越发不能忍受。

     翠禽挥手,打发小丫头外间候着,替林容取了头上的流珠冠,一面替她轻轻揉腰,一面低声道:“县主,你还好吧?” 林容点点头,偏头歪着,听得翠禽小声道:“县主,这船只怕是雍州游冶所用,轻浪浮艳,不知被多少臭男人用过。

    如今来迎亲,不说置办新船,器物未曾换新,匾额联字也不改,何等轻慢?” 去国离乡,远嫁而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旁边另一个大丫头凤箫也愤愤道:“县主往日何等尊荣,偏偏怎生在亲事上这样不如意?现还未出江州便如此不管不顾,等到了雍州……” 曲嬷嬷归置好外头,也掀了帘子进来:“县主,外头的东西已经归置整齐了。

    只咱们没事先上船来瞧,原先船上的器物摆放很不成样子。

    不说钟磬摆成一对儿了,那四扇的桌屏就单着,很是不成体统。

    此去雍州少说也得一个月,老奴想着,也不全开了箱笼,只捡些日常用的拿出来,也是好的。

    说不得,叫县主受些委屈……” 林容后仰躺在锦裘上,吃了口茶,想了想,还是正色道:“如今跟了我去,不比在江州,少不得谨言慎行。

    诸如看轻、委屈之类的话,虽是实情,却也别再提了。

    殊不知,有些事,是祸从口出的。

    ” 翠禽、凤箫,曲嬷嬷都望着林容,缓缓点头,只觉得县主仿佛变了个人一般:“奴婢记住了,再也不提了。

    ” 林容把手上的翠玉手镯摘下来,扔在一旁,见翠禽露出羞惭之色:“并非是为了点你们,只是……” 话才出口半截,便听得下面甲板上一阵喧闹声。

     林容皱眉,微微撑起船窗,便见甲板上一银袍小将手持红缨枪,将一江州侍卫抵住喉咙,轻蔑地哼笑:“江州果然孱弱,竟连一枪都不能受用。

    ” 话音落,便听得船上四周军士一阵哄笑声:“小将军,这江州是读书人,之乎者也,酸文拽字,论起刀枪剑戟、马上功夫哪里比得了咱们雍州半分?” 林容皱眉,雍州将士倨傲之态,已经丝毫不加掩饰,此行只怕会比预料之中难得多。

     第6章6 宣州,南屏京师,后控边塞,左有居庸关之险,右有云中之坚,历来为锁钥之处①,兵家必争之地。

     迎亲队伍行船十余日,下船换了马车,又行五六日,直到看见城门上‘宣州’两个字,林容这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雍州,而是陆慎刚刚攻克的南下关隘宣州。

     送嫁的江州长吏候在青帏红幨的八宝车边回话,颇为惴惴不安:“禀县主,抚远侯传了话来,言道……言道,‘北宣州克复,因袁氏不降,杀戮太重,故在此地完婚,以冲血气’。

    ” 林容坐了五六日的马车,此刻还有些晕晕乎乎的,仿佛没听明白一样,只淡淡地‘嗯’了一声。

     凤箫小声道:“县主,这算什么,这不是冲……”冲……冲喜吗? 崔嬷嬷想得比凤箫深一层:“县主,历来婚嫁之事,传家事,承祭祀,必要开祠堂祭告祖宗,才算是全礼。

    现如今改在宣州完婚,恐怕这祭祀一礼便缺了。

    礼不全,则名不正。

    名不正,则言不顺。

    ” 林容微微撩开车帘,见城高十丈有余,城头黑甲林立,雄关漫道。

    此刻正是夕阳西下之时,远远望去,那黑甲卫士便仿佛浸了血一般,她呆呆地望了一会儿,闭上眼睛还是一片血红色,放下车帘,轻声道:“知道了,随他去吧。

    ” 林容一进城就被安排进了驿站,那驿站很是古朴。

    虽名为驿站,咋见不过柴门草扉,门上斜斜地挂着匾额“射鸭”二字,沿着青石斜径进去,骤然开阔,四五间屋子间次排开,隔得远远地便闻见一股木头发霉的味道。

     庭中风动竹影,廊下悬着四、五盏红布灯笼,一位老嬷嬷站在门口,见着林容,面无表情的脸上扯出个笑来:“老奴虞氏,拜见县主,是特奉了太太的命来北宣州筹备婚礼的。

    来前,太太特地请了家庙里的徐先生算了黄道吉日,正是后日,虽说匆忙了些,但也不缺什么。

    ” 虞嬷嬷五十上下,是雍州侯府的世仆,一辈子都没离开过雍州,为人规矩得近乎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