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关灯
小
中
大
汗的前来回奏:“陛下,贵妃受跌扑所伤,已有动红之症,娘娘产期未至,如今情势凶险,只能先催生保住皇嗣。
”皇帝道:“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我要孩子太平无事。
”御医磕了一个头,道:“臣尽力而为。
”拭一拭额头上的汗,复退下去拟方子。
皇帝缓声道:“传掖庭令来。
”赵女官不由偷觑金枝的脸色,只见烛光映得她面容如玉,瞧不出什么端倪,隐约听到侧殿之内许贵妃的呻吟一声高过一声,到了后来,呻吟已然成了惨叫,声音越来越凄厉。
皇帝的眉头亦微微蹙起,待掖庭令传到,只见皇帝负手而立,眉头紧锁,但口气却是十分平静:“将侍候许贵妃的人统统关到北苑,一个也不饶过。
既然侍候不好贵妃,那还留着作甚。
” 银儿大声呼冤:“陛下,是她们害了娘娘,是她们有意谋害娘娘……”掖庭令喝斥:“大胆,竟然在陛下面前这样无礼。
”命人强行将银儿拖走,皇帝又道:“此地是凤藻宫,中宫所在,竟然灯暗路滑,方才有今日之事。
从即日起,凤藻宫外甬道,每隔三丈置纱灯一盏,皇后所用份例中的灯油,每月再添六十斤。
”金枝道:“本宫份例灯油每月总有剩余,陛下不必命人再另拨了。
”皇帝微哂:“你不必推辞,朕知道你贤良淑德。
”她抬起脸来,双眸中倒映着烛光,似两簇小小的火苗在燃着,幽暗明昧,于是裣衽行礼:“谢陛下。
”忽听侧殿中突然传来一声凄厉惨叫,又尖又锐:“你这样害我,我作鬼也不放过你!” 忽有风至,吹起罗帷似微漾的湖水,她微垂螓首,皇帝却缓缓的唤:“王越。
”声音沉沉,听不出任何感情:“进去告诉许贵妃,她痛归痛,生孩子怎么会不痛,可别痛糊涂了。
”王越微微一惊,忙躬身退出去偏殿传话。
皇帝挥了挥手,女官与内官皆却步而退,偌大的正殿之中顿时只余下帝后。
皇帝负手踱起步子,大殿之中静得极了,听得到长长的袍裾拖过地面,窸窸窣窣的衣声。
过了许久,许贵妃仍是高一声,低一声在那里又喊又叫。
金枝听她叫得凄惨,不觉兀自出神。
皇帝忽然停下了步子,语气低沉而迟疑:“你怕不怕?”她过了片刻才明白他在说什么,微笑道:“臣妾不怕。
” 皇帝向她伸出手,她的指尖微凉,握在他的掌心,就像上好的缎子,那样滑,那样冷。
他说:“有人妄图挑拨帝后,连这样阴损的招数都使将出来。
”她静静的道:“陛下万安,许贵妃定可以母子平安。
”他嗤笑一声:“罢了,你明知我并不稀罕。
” 好凉薄的人,她微微打了个寒噤。
面上犹带了一点笑意:“那么陛下稀罕什么?” 他微微使了力,她站立不稳,只得倾入他怀中,他的双眸如同最深沉的夜色,呼吸暖暖拂在她脸上,令她有一刹那的眩晕:“皇后素来聪颖,何妨猜上一猜?”他的声音暗哑,似带了一种魅惑,她凝视着那眸中自己的倒影:“臣妾愚钝,臣妾不知。
”他伸手抚上她的脸:“最聪明的女子,便是懂得装傻的女子。
”身侧的红烛微微一跳,她的声音里透着无尽疲乏:“臣妾不敢。
”他终于放开了手,淡淡的笑道:“你不敢的事情,可还真的不多。
” “臣妾生于蛮荒,行事若有失仪之处,请陛下明正。
”他凝望她片刻,终于只是道:“皇后行事无一不妥,朕没有不满意。
”许贵妃折腾了一夜,终于在黎明时分诞下一名皇女。
皇帝初为人父,显得十分欢欣,不仅下诏封敕公主,而且诰赏许贵妃。
太后亦从上清遣回女官,颁赐许贵妃。
百官朝贺,宫中一直到三朝“洗儿”,连着热闹了数日。
连缠绵病榻已久的韩贤妃亦抱病挣扎前来,打起精神赏了“洗儿钱”。
这是金枝第一次见到贤妃韩氏,曾听赵女官道贤妃乃是骁骑大将军韩长功韩将军的女儿,韩家世代功勋,熙圣十六年韩氏即入宫册为贤妃,是皇帝的第一位妃子。
奈何这位韩贤妃身体单薄,自入宫后一直断断续续的抱恙,只得避居秀禧宫静养。
金枝只觉她容颜秀美,身姿楚楚,虽然在病中,憔悴之色掩不住天生丽质,竟比那许贵妃还要美上许多。
皇帝对韩贤妃却十分客气:“既然身上不舒服,打发个人来就是了。
”韩贤妃微笑道:“臣妾如若不来,实在是太失礼了。
”她身体虚弱,旋即便告退回去了。
金枝居后位,礼仪宴乐诸事皆由她主持,一连忙了这几日,待得夜深反倒睡不着了,睁大了眼睛只得静数铜漏之声。
泠泠的一滴,再一滴,极远处有禁卫巡夜的坼声,打过了三更。
她不由轻轻叹了口气,凤藻宫内寝乃是帝后的正寝,紫檀雕花的龙凤大床,又深又阔。
皇帝独自盖着赤色金线绣龙的锦被,与她隔了足有丈许远,面向里睡着已久,此时忽道:“你叹什么气?” 金枝以为他睡着已久,微微意外:“臣妾没有”皇帝并没有转过身来,却说:“叹气就是叹气,有什么好忌讳的,我们总算是夫妻。
难道你在朕的面前,连叹一声气还要瞻前顾后?” 金枝不语,南荑皆是一夫一妻,婚前女可择男,男亦可择女,对歌调笑,无一不可,家中长辈反以年轻儿女受情人追逐为荣。
而一旦正式结缡,便再不会心有旁瞻,即使夫妻不和,女子也甚少被中道捐弃,更别提纳妾。
因为被弃后女子唯有孤居终老,南荑男子多血性,认为弃妻是最寡义之举,一人弃妻另娶,就会被全寨的人瞧不起。
中原却凡是达官贵人,皆是三妻四妾,这皇宫之中,更是后宫三千粉黛,佳丽如云。
她久久不作声,皇帝终于回过头来:“你到底在叹什么气?”许是夜色太静,恍惚能听见他心跳的声音,那样远,那样远。
她到底说了实话:“我在叹韩贤妃。
”皇帝随口道:“她身子不好,性子难免孤僻。
”金枝却停了一停:“不知贤妃娘娘,一年之内可以见陛下几面?” 皇帝凝视着她,过了半晌,方才一笑:“换作是别人,朕一定以为她是欲擒故纵。
只有你这一声叹,朕倒信你是真可怜她。
”他语气散漫慵懒,似是颇不以为然,金枝不由道:“贤妃娘娘并不可怜,我叹气亦不是可怜她。
”皇帝伸出手,把玩她逶逦枕畔的秀发,闲闲的问:“那你到底是叹什么?”金枝脱口答:“我叹她为名份所拘,今世不得自由。
”帐外殿中本燃着烛火,透过层层的鲛绡帐,渲成一团团光晕,朦胧里依稀可见皇帝嘴角渐渐沉下去,过了片刻,方才松手,那如瀑秀发纷纷扬扬,从他与她的面前散落下去,丝丝秀发重新铺陈在枕褥之上,似墨玉流光。
皇帝道:“朕说过,你不敢的事情可还真的不多。
”思 金枝皇后(六) 她并不刻意讨好他,那是因为太多人去刻意讨好他,只有偶尔的拂逆,方才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多可悲,她的夫婿,只因他是一位帝王,她不得不这样处心积虑的相对。
这个夏天懊热而无聊,大殿深处阴凉如水,硕大的金盘里堆着河州窖藏的贡冰,经巧匠琢镂成亭台楼阁,仙境奇山,渐渐融化,泠泠的一滴水响。
那样静,那样寂寞,她问过赵女官,宫中的妃嫔日长无事,都做些什么。
结果赵女官说,什么也不必做。
什么也不必做,只待得晚上的时候,等侯那遥迢的金铃声,隐约的近来,或者,隐约的远去。
她赌气对阿悯说:“只不过几月,就像是老了许多。
” 阿悯很同情的样子,可是阿悯也没有法子,还是赵女官出的主意:“娘娘,我们去打秋千吧。
”柳阴深处秋千架,缠金锁子白玉环,她坐上去,不叫众人推,自己拿脚轻轻一点,便高高的荡起。
温软的风从耳畔掠过,她忍俊不禁,清脆的笑声散在半空里,高过了墙头,忽的看到墙外有人,是青衣的内监,贴着墙根,仿佛在闪避着什么。
不及看清,秋千已经“唿”得荡回,再次荡起时终于看得分明,果然是在侧耳听着墙内的动静。
她忽然一时生了顽意,示意侍女,阿悯忙替她扶住秋千,她招手唤过赵女官:“墙外有个内官,你叫人去带他来,什么话都不必对他说。
” 赵女官果然命人去引了那内监来,原是六品的青衣内侍,恭眉顺目行了礼:“见过皇后。
”金枝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宫里的?”那人有一丝惶恐:“奴婢叫王重喜,是贤妃宫中的内侍。
” 金枝微微意外,贤妃?她还以为又是许贵妃,于是问:“你们娘娘可大好了?”王重喜道:“禀皇后,娘娘还是老样子。
”终于壮起胆子,偷偷以眼角瞥了一眼皇后的脸色,见她神色安靖,不自松了口气,却不想金枝突然问:“你们娘娘既然身体不豫,你不在宫中侍候,为何反在凤藻宫外徘徊?”王重喜吓得一哆嗦,连连磕头:“是娘娘差奴婢去取花洒,奴婢行至凤藻宫外,一时走得累了,所以歇了歇。
”金枝微微一笑:“原来是走得累了,你们娘娘差你去取物,你却怠慢偷懒。
今日本宫不得不替贤妃,管教管教你。
”便漫声轻唤:“来人。
” 驾前当差的小黄门应了一声,金枝不愠不火,道:“将此人带下去,着掖庭令杖责四十,发往充州去做苦役。
”她入宫伊始,众人皆存了轻慢之心,端午射柳之后,才觉这位皇后并非软弱可欺,但这样不动声色的发作,却是头一遭。
赵女官觉得处置过重,恐贤妃面上无光,轻轻咳嗽了一声,金枝却充耳不闻,小黄门早应喏而去,拖了那人下去了。
等到歇了午觉起来,赵女官寻见机会,轻声劝道:“娘娘,今日处置王重喜,似是责罚过重。
依着宫规,杖责就够了。
”金枝微微一笑:“如果他们眼中有我这个皇后,杖责就够了。
本宫真的不明白,他们到底想怎么样?”赵女官明知许贵妃之事,未料后宫竟然还不取其教训,亦无语躬了躬身。
忽闻悠悠一记钟声,宏阔磅礴,紧接着如闷雷一般,隐隐巨响传来,竟是钟鼓齐鸣。
饶是赵女官入宫多年,也禁不住微微色变,金枝亦知宫中东西二角,各有一钟楼,一鼓楼,被内监们私下唤作“太平钟鼓”,此钟鼓齐鸣,除非是边关生变,失了要隘或城池,故亦称为“警钟”。
而自熙圣四年,未及弱冠之年的楚王梁章领兵出孟兰关,大败黥民于索马峪,梁章麾下名将祝予箭创黥首贺兰孤勖,从此黥民重伤了元气,边关平靖了十余载,不复闻此钟鼓齐鸣之声。
金枝脱口道:“不好,准是失了逐驼关。
” 出孟兰关往西北,都是荒漠苦寒之地,逐驼关在孟兰关之西,位于逐草山和夹驼山之间,地扼险要,如果现在的黥首贺兰俨想替他父亲报一箭之仇,策动大军卷土重来,首当其冲必是夺取逐驼关。
时方盛夏,关外水草丰美,黥民长于骑射,铁骑南下,纵横驰骋,如若逐驼关失守,逐驼关内东南不过两百余里,即是号称“北地匙镇”的孟兰关。
赵女官心中着急,嘴里却安慰金枝:“娘娘望安,逐驼关易守难攻,必不致失此关隘。
” 到了稍晚时分,消息传来,确实是失了逐驼关。
金枝倒还镇定,只“哦”了一声,问:“陛下是在和太傅们议事吗?”自有内官去打听了,回来向她禀奏:“前朝的奏议已经散了,陛下留了刘太傅议事。
”
”皇帝道:“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我要孩子太平无事。
”御医磕了一个头,道:“臣尽力而为。
”拭一拭额头上的汗,复退下去拟方子。
皇帝缓声道:“传掖庭令来。
”赵女官不由偷觑金枝的脸色,只见烛光映得她面容如玉,瞧不出什么端倪,隐约听到侧殿之内许贵妃的呻吟一声高过一声,到了后来,呻吟已然成了惨叫,声音越来越凄厉。
皇帝的眉头亦微微蹙起,待掖庭令传到,只见皇帝负手而立,眉头紧锁,但口气却是十分平静:“将侍候许贵妃的人统统关到北苑,一个也不饶过。
既然侍候不好贵妃,那还留着作甚。
” 银儿大声呼冤:“陛下,是她们害了娘娘,是她们有意谋害娘娘……”掖庭令喝斥:“大胆,竟然在陛下面前这样无礼。
”命人强行将银儿拖走,皇帝又道:“此地是凤藻宫,中宫所在,竟然灯暗路滑,方才有今日之事。
从即日起,凤藻宫外甬道,每隔三丈置纱灯一盏,皇后所用份例中的灯油,每月再添六十斤。
”金枝道:“本宫份例灯油每月总有剩余,陛下不必命人再另拨了。
”皇帝微哂:“你不必推辞,朕知道你贤良淑德。
”她抬起脸来,双眸中倒映着烛光,似两簇小小的火苗在燃着,幽暗明昧,于是裣衽行礼:“谢陛下。
”忽听侧殿中突然传来一声凄厉惨叫,又尖又锐:“你这样害我,我作鬼也不放过你!” 忽有风至,吹起罗帷似微漾的湖水,她微垂螓首,皇帝却缓缓的唤:“王越。
”声音沉沉,听不出任何感情:“进去告诉许贵妃,她痛归痛,生孩子怎么会不痛,可别痛糊涂了。
”王越微微一惊,忙躬身退出去偏殿传话。
皇帝挥了挥手,女官与内官皆却步而退,偌大的正殿之中顿时只余下帝后。
皇帝负手踱起步子,大殿之中静得极了,听得到长长的袍裾拖过地面,窸窸窣窣的衣声。
过了许久,许贵妃仍是高一声,低一声在那里又喊又叫。
金枝听她叫得凄惨,不觉兀自出神。
皇帝忽然停下了步子,语气低沉而迟疑:“你怕不怕?”她过了片刻才明白他在说什么,微笑道:“臣妾不怕。
” 皇帝向她伸出手,她的指尖微凉,握在他的掌心,就像上好的缎子,那样滑,那样冷。
他说:“有人妄图挑拨帝后,连这样阴损的招数都使将出来。
”她静静的道:“陛下万安,许贵妃定可以母子平安。
”他嗤笑一声:“罢了,你明知我并不稀罕。
” 好凉薄的人,她微微打了个寒噤。
面上犹带了一点笑意:“那么陛下稀罕什么?” 他微微使了力,她站立不稳,只得倾入他怀中,他的双眸如同最深沉的夜色,呼吸暖暖拂在她脸上,令她有一刹那的眩晕:“皇后素来聪颖,何妨猜上一猜?”他的声音暗哑,似带了一种魅惑,她凝视着那眸中自己的倒影:“臣妾愚钝,臣妾不知。
”他伸手抚上她的脸:“最聪明的女子,便是懂得装傻的女子。
”身侧的红烛微微一跳,她的声音里透着无尽疲乏:“臣妾不敢。
”他终于放开了手,淡淡的笑道:“你不敢的事情,可还真的不多。
” “臣妾生于蛮荒,行事若有失仪之处,请陛下明正。
”他凝望她片刻,终于只是道:“皇后行事无一不妥,朕没有不满意。
”许贵妃折腾了一夜,终于在黎明时分诞下一名皇女。
皇帝初为人父,显得十分欢欣,不仅下诏封敕公主,而且诰赏许贵妃。
太后亦从上清遣回女官,颁赐许贵妃。
百官朝贺,宫中一直到三朝“洗儿”,连着热闹了数日。
连缠绵病榻已久的韩贤妃亦抱病挣扎前来,打起精神赏了“洗儿钱”。
这是金枝第一次见到贤妃韩氏,曾听赵女官道贤妃乃是骁骑大将军韩长功韩将军的女儿,韩家世代功勋,熙圣十六年韩氏即入宫册为贤妃,是皇帝的第一位妃子。
奈何这位韩贤妃身体单薄,自入宫后一直断断续续的抱恙,只得避居秀禧宫静养。
金枝只觉她容颜秀美,身姿楚楚,虽然在病中,憔悴之色掩不住天生丽质,竟比那许贵妃还要美上许多。
皇帝对韩贤妃却十分客气:“既然身上不舒服,打发个人来就是了。
”韩贤妃微笑道:“臣妾如若不来,实在是太失礼了。
”她身体虚弱,旋即便告退回去了。
金枝居后位,礼仪宴乐诸事皆由她主持,一连忙了这几日,待得夜深反倒睡不着了,睁大了眼睛只得静数铜漏之声。
泠泠的一滴,再一滴,极远处有禁卫巡夜的坼声,打过了三更。
她不由轻轻叹了口气,凤藻宫内寝乃是帝后的正寝,紫檀雕花的龙凤大床,又深又阔。
皇帝独自盖着赤色金线绣龙的锦被,与她隔了足有丈许远,面向里睡着已久,此时忽道:“你叹什么气?” 金枝以为他睡着已久,微微意外:“臣妾没有”皇帝并没有转过身来,却说:“叹气就是叹气,有什么好忌讳的,我们总算是夫妻。
难道你在朕的面前,连叹一声气还要瞻前顾后?” 金枝不语,南荑皆是一夫一妻,婚前女可择男,男亦可择女,对歌调笑,无一不可,家中长辈反以年轻儿女受情人追逐为荣。
而一旦正式结缡,便再不会心有旁瞻,即使夫妻不和,女子也甚少被中道捐弃,更别提纳妾。
因为被弃后女子唯有孤居终老,南荑男子多血性,认为弃妻是最寡义之举,一人弃妻另娶,就会被全寨的人瞧不起。
中原却凡是达官贵人,皆是三妻四妾,这皇宫之中,更是后宫三千粉黛,佳丽如云。
她久久不作声,皇帝终于回过头来:“你到底在叹什么气?”许是夜色太静,恍惚能听见他心跳的声音,那样远,那样远。
她到底说了实话:“我在叹韩贤妃。
”皇帝随口道:“她身子不好,性子难免孤僻。
”金枝却停了一停:“不知贤妃娘娘,一年之内可以见陛下几面?” 皇帝凝视着她,过了半晌,方才一笑:“换作是别人,朕一定以为她是欲擒故纵。
只有你这一声叹,朕倒信你是真可怜她。
”他语气散漫慵懒,似是颇不以为然,金枝不由道:“贤妃娘娘并不可怜,我叹气亦不是可怜她。
”皇帝伸出手,把玩她逶逦枕畔的秀发,闲闲的问:“那你到底是叹什么?”金枝脱口答:“我叹她为名份所拘,今世不得自由。
”帐外殿中本燃着烛火,透过层层的鲛绡帐,渲成一团团光晕,朦胧里依稀可见皇帝嘴角渐渐沉下去,过了片刻,方才松手,那如瀑秀发纷纷扬扬,从他与她的面前散落下去,丝丝秀发重新铺陈在枕褥之上,似墨玉流光。
皇帝道:“朕说过,你不敢的事情可还真的不多。
”思 金枝皇后(六) 她并不刻意讨好他,那是因为太多人去刻意讨好他,只有偶尔的拂逆,方才能够吸引他的注意,多可悲,她的夫婿,只因他是一位帝王,她不得不这样处心积虑的相对。
这个夏天懊热而无聊,大殿深处阴凉如水,硕大的金盘里堆着河州窖藏的贡冰,经巧匠琢镂成亭台楼阁,仙境奇山,渐渐融化,泠泠的一滴水响。
那样静,那样寂寞,她问过赵女官,宫中的妃嫔日长无事,都做些什么。
结果赵女官说,什么也不必做。
什么也不必做,只待得晚上的时候,等侯那遥迢的金铃声,隐约的近来,或者,隐约的远去。
她赌气对阿悯说:“只不过几月,就像是老了许多。
” 阿悯很同情的样子,可是阿悯也没有法子,还是赵女官出的主意:“娘娘,我们去打秋千吧。
”柳阴深处秋千架,缠金锁子白玉环,她坐上去,不叫众人推,自己拿脚轻轻一点,便高高的荡起。
温软的风从耳畔掠过,她忍俊不禁,清脆的笑声散在半空里,高过了墙头,忽的看到墙外有人,是青衣的内监,贴着墙根,仿佛在闪避着什么。
不及看清,秋千已经“唿”得荡回,再次荡起时终于看得分明,果然是在侧耳听着墙内的动静。
她忽然一时生了顽意,示意侍女,阿悯忙替她扶住秋千,她招手唤过赵女官:“墙外有个内官,你叫人去带他来,什么话都不必对他说。
” 赵女官果然命人去引了那内监来,原是六品的青衣内侍,恭眉顺目行了礼:“见过皇后。
”金枝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宫里的?”那人有一丝惶恐:“奴婢叫王重喜,是贤妃宫中的内侍。
” 金枝微微意外,贤妃?她还以为又是许贵妃,于是问:“你们娘娘可大好了?”王重喜道:“禀皇后,娘娘还是老样子。
”终于壮起胆子,偷偷以眼角瞥了一眼皇后的脸色,见她神色安靖,不自松了口气,却不想金枝突然问:“你们娘娘既然身体不豫,你不在宫中侍候,为何反在凤藻宫外徘徊?”王重喜吓得一哆嗦,连连磕头:“是娘娘差奴婢去取花洒,奴婢行至凤藻宫外,一时走得累了,所以歇了歇。
”金枝微微一笑:“原来是走得累了,你们娘娘差你去取物,你却怠慢偷懒。
今日本宫不得不替贤妃,管教管教你。
”便漫声轻唤:“来人。
” 驾前当差的小黄门应了一声,金枝不愠不火,道:“将此人带下去,着掖庭令杖责四十,发往充州去做苦役。
”她入宫伊始,众人皆存了轻慢之心,端午射柳之后,才觉这位皇后并非软弱可欺,但这样不动声色的发作,却是头一遭。
赵女官觉得处置过重,恐贤妃面上无光,轻轻咳嗽了一声,金枝却充耳不闻,小黄门早应喏而去,拖了那人下去了。
等到歇了午觉起来,赵女官寻见机会,轻声劝道:“娘娘,今日处置王重喜,似是责罚过重。
依着宫规,杖责就够了。
”金枝微微一笑:“如果他们眼中有我这个皇后,杖责就够了。
本宫真的不明白,他们到底想怎么样?”赵女官明知许贵妃之事,未料后宫竟然还不取其教训,亦无语躬了躬身。
忽闻悠悠一记钟声,宏阔磅礴,紧接着如闷雷一般,隐隐巨响传来,竟是钟鼓齐鸣。
饶是赵女官入宫多年,也禁不住微微色变,金枝亦知宫中东西二角,各有一钟楼,一鼓楼,被内监们私下唤作“太平钟鼓”,此钟鼓齐鸣,除非是边关生变,失了要隘或城池,故亦称为“警钟”。
而自熙圣四年,未及弱冠之年的楚王梁章领兵出孟兰关,大败黥民于索马峪,梁章麾下名将祝予箭创黥首贺兰孤勖,从此黥民重伤了元气,边关平靖了十余载,不复闻此钟鼓齐鸣之声。
金枝脱口道:“不好,准是失了逐驼关。
” 出孟兰关往西北,都是荒漠苦寒之地,逐驼关在孟兰关之西,位于逐草山和夹驼山之间,地扼险要,如果现在的黥首贺兰俨想替他父亲报一箭之仇,策动大军卷土重来,首当其冲必是夺取逐驼关。
时方盛夏,关外水草丰美,黥民长于骑射,铁骑南下,纵横驰骋,如若逐驼关失守,逐驼关内东南不过两百余里,即是号称“北地匙镇”的孟兰关。
赵女官心中着急,嘴里却安慰金枝:“娘娘望安,逐驼关易守难攻,必不致失此关隘。
” 到了稍晚时分,消息传来,确实是失了逐驼关。
金枝倒还镇定,只“哦”了一声,问:“陛下是在和太傅们议事吗?”自有内官去打听了,回来向她禀奏:“前朝的奏议已经散了,陛下留了刘太傅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