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关灯
    人没带够钱,讨价还价时陈姗姗把自己的校园卡抵押给他,承诺第二天就把剩下的钱补上。

     那个男孩儿答应了。

     那是陈姗姗的初恋,第二天她去拿回这张校园卡时,男孩儿还给她多加了一个牢固的卡套,接过陈姗姗递来的钱,男孩儿又一次笑得露出了梨涡。

     然后她经常去那家店里和他一起待一会儿,一小会儿。

     于是每周能看到他的那一会儿里,陈姗姗在恋爱着。

     这个男孩儿夺走了陈姗姗的初吻。

     而现在陈姗姗早就把他名字给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他一直都没有说起过。

     后来是陈姗姗的高中同桌。

     他总是给陈姗姗理试卷,理好的一整套就是当天或者那个假期的作业。

    那时午睡,两个人中间隔着书,陈姗姗闭眼后,就好像用意念把书搬走了,闭上眼就能描摹出同桌侧躺的睡颜。

     这个同桌高考没发挥好,没能和陈姗姗去一个城市。

     两个人异地过一段时间,在陈姗姗遇见杨锐以后,两个人算是和平分开。

     其实真说从头到尾,完完整整感受过一遍爱情,就是和杨锐的这一场四年。

     恰好的年纪,恰好的条件,一切都很顺理成章。

     起初的两年,陈姗姗都在用力感觉爱。

    第一次拥抱他,第一次握他手,第一次和他从图书馆往宿舍走,第一次和他一起分享一杯奶茶,第一次和他去校外吃火锅,第一次和他接吻,第一次和他做爱。

     只要是和杨锐一起做的事情,都可以感觉到爱。

     两个人因为相似的地方彼此欣赏,了解深入后又因为不同的地方而更想要爱对方。

     那是陈姗姗在之前的经历里没有体会过的爱。

     她加倍珍惜那种感受。

    象是记录课堂笔记一般把杨锐的爱好和自己比较,让自己和他之间相处得更亲近一些。

     而后来的两年,情况发生了改变。

     陈姗姗自己也在改变。

     她不再有那种新鲜感,杨锐也一样。

    尤其是工作以后,陈姗姗养成了算账的习惯,尤其是杨锐为她花过的钱,一笔一笔算得十分清楚,她下一次一定要分毫不差地还回去,还不是因为那段时间杨锐已经开始提议要她住进家里,提前跟他母亲相处,陈姗姗每时每刻都在注意让自己保持清醒,千万不要对杨锐产生依赖感。

     那时候杨锐的存在不再是杨锐这个人本身,而是作为陈姗姗的男朋友这个身份。

     当有新朋友问陈姗姗你有男朋友吗?陈姗姗能够像说出一个客观事实一样平静地说我有。

     这样的情况下,和杨锐出门不再是什么开心到睡不着的事情,而是,为了证明我有一个男朋友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陈姗姗其实明白,那就是爱情消失的过程。

     或者说,爱情已经消失了,只是两个人都还不甘心。

     “其实杨锐没有错。

    他很早就清醒过来,比我更早意识到爱情的消失,他想转变角色。

    想从男朋友变成丈夫。

    ”陈姗姗后来跟江白说为什么她必须要分手:“而基于此,他也对我产生了新的要求,我不再是爱情的对象,而是他的妻子,即将成为他母亲的儿媳妇儿,成为他孩子的妈妈,成为一切….可能要自我牺牲的角色。

    就像社会要求男男女女要做出的分工那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