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关灯
    汤索言笑了笑,摸了摸他搭在档位杆上的手:“下班接我。

    ” “好嘞。

    ”陶晓东说。

     汤索言下了车,沉默着上了楼去办公室,一路上碰到跟他打招呼的汤索言都点点头。

    换了衣服,要出去之前电话响了两声。

     汤索言接起来,电话那边是院长的声音,让他中午过去一趟。

     汤索言表示知道了。

     徐教授没在国内,院长有事直接找汤索言说。

     院长拿杯子给汤索言接热水,叫了声:“索言啊。

    ” 汤索言不用他开口就已经心里有数了,说:“猜到了,院长。

    ” 院长在饮水机前,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们急。

    ” 汤索言轻皱眉:“一个都没批下来?” 院长眉心一道深纹,没回答什么。

     汤索言点了点头:“知道了。

    ” 汤索言今年申请了三项临床试验项目,针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三种致病基因做出的基因编辑工程。

    在突变区设置一个靶点,在靶点上进行基因的编辑和重制,修复突变点。

     这是他这些年一直在做的项目,三院团队近年的进展还是很明显的,在白鼠和猪眼上的试验都有显著成果。

     然而临床试验始终批不下来,在动物眼上的试验不能替代人体,编辑治疗在人体的效果依然不能预见。

     三院对他们的项目向来支持,近几年眼科引进大量科研型人才也是为了这个。

    一旦项目做成,有一天真的能够应用临床,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是阶段性的飞跃进展。

    尽管汤索言已经做了好几年,然而它毕竟还在科研初期,没有那么快能够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

    国内批不下来,国际上也都批不下来。

     “经费还够?”院长把茶杯放他面前的桌上,站他旁边问。

     “够。

    ”汤索言捏了捏眉心,“不差经费,院长。

    ” “我知道你想快点进试验,院里也在尽力向上申批。

    ”院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宽慰他道,“慢慢来吧。

    ” 汤索言下午还有两台手术,没在院长那儿多留,说完事就回去了。

     一切科研的目的都是为了应用临床,不进临床再多成果都是白搭。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全球致盲率最高的眼疾,五十多种致盲基因,至今真正在国外应用临床且有效的只针对其中两三种。

    治疗费几十万美金一次,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讲是天价。

     这个眼疾已经困扰全世界学者太多年了,它该被攻克了。

    基因是一个方向,视网膜移植是一个方向。

    汤索言的研究方向还是针对基因,基因里带的病还是得基因治。

    视网膜方向短时间内无法实现,人工视网膜尽管实现能够起到的作用也太小了。

     当年汤索言摸着陶淮南的头,跟他说“没有人放弃你们”,陶淮南一共带了两个基因突变点,其中一个恰好在他研究范围里,也是这两年申报临床试验的其中一项。

     如果能进入试验期,陶淮南就在他的志愿者名单上。

     这次陶晓东做基因检测之前,汤索言希望在他报告上看到相同的基因突变点。

     然而不知道算幸运还是不幸,陶淮南自他父亲那里遗传到的两个致盲基因点,陶晓东只有一个。

     这一个却不是汤索言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