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关灯
小
中
大
眼下她才怀孕两个月,还看不出来。
虽说厂里效益不行,下岗是迟早的事,但离开工厂前她得给自己找好出路才行。
上辈子,钟卉是自己打的辞职报告。
她二胎流产后便从厂里辞了职,回家当起了全职主妇。
打那以后,全副心思都在江晟身上,夫妻俩的关系反倒越发恶劣。
92年清荔国棉厂已经是最后的荣光了,看上去机器还在转,工人也在忙,实际上设备老化,产品没有竞争力,厂里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很快六千多名工人的工资福利也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一变化除了厂里领导班子和管理层有切身感受,大部分工人并没什么感觉。
很多人家里两代人都在厂里上班,早已经习惯了从吃穿住用行到生病住院都由厂里包。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稳定的工作,不错的福利都是当时被外人所羡慕的。
80年代到90年代初,清荔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女找棉纺厂,男找铁路上”,谁能娶到纺织女工,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所以,钟卉去提辞职的时候,车间主任都想不通,反复问她:“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端,回家伺候老公孩子,你可想好了?” 钟卉当时就像吃了称砣似的,铁了心要辞职。
江晟在琼海和人合伙做工程,整年不回家。
眼看家就要散了,她不放心,只得放弃人人羡慕的工作,跟着江晟去了琼jsg海。
谁知很快厂里效益急转直下,揽不到订单。
94年,国棉厂正式宣告破产。
当初劝她不要辞职的车间主任反过头夸她“命好”,以前同一个车间的姐妹都下岗了,摆摊的摆摊,打工的打工,日子都过得很苦。
只有她,因为嫁了个有钱老公,早早从棉纺厂宿舍搬出去,住上了大房子,过上了阔太太的生活。
钟卉只有苦笑。
人人眼里都只瞧见外面光鲜的那一面,实际上那时候江晟已经和她分居了,是她死撑着不肯离婚。
…… 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想着以前的事,钟卉很快就到厂门口。
映入眼帘的“清荔国营棉纺厂”几个鎏金的大字。
谁能想到几年后国棉厂因为资不抵债,不得不将这块地卖给地产商。
紧接着一栋栋商品房拔地而起,当年的棉纺厂的痕迹很快褪得干干净净。
上班时间,门口黑压压的挤满了人,不时有相熟的姐妹跟钟卉打招呼。
从十八岁进厂到现在,钟卉已经在厂里干了十年了,前几年都是在细纱车间当挡车工。
挡车工是全厂最脏最累的工种。
生完禾禾后她身体吃不消,便找门路向厂领导申请转到质检部门当质检员。
钟卉拎着饭盒进了质检部,熟悉的机油味混合着布料的霉味热哄哄地撞上来。
脑海中沉睡的记忆瞬间被激活,钟卉并不觉得这气味难闻,反而觉得很亲切。
同个班组的同事叶大姐一边递上交班日志,一边跟她抱怨。
细纱车间的机器昨天又坏好几台,昨天后半夜都出不来东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
早班的同事下午两点就把所有活给干完了。
质检部的一部分工作是检查细纱车间出品的棉纱,他们那边机器坏了,出不来东西,质检部自然也就没活可干了。
现在细纱车间的机器都是70年代投入使用。
说起来也用了二十多年了,机器大小毛病不断,最近两年坏得频率更高了。
钟卉问道:“小铁匠呢?” 小铁匠叫杨念远,是厂里技术级别最高的机修工,领着一个机修队,负责细纱车间所有机器的修理和维护。
细纱车间所有女工机器坏了都得找他。
叶大姐说道:“小铁匠手底下两个徒弟,上个月辞职了一个,这个月又辞职了一个。
就剩小铁匠,哪里修得过来?” 钟卉没说话了。
国
虽说厂里效益不行,下岗是迟早的事,但离开工厂前她得给自己找好出路才行。
上辈子,钟卉是自己打的辞职报告。
她二胎流产后便从厂里辞了职,回家当起了全职主妇。
打那以后,全副心思都在江晟身上,夫妻俩的关系反倒越发恶劣。
92年清荔国棉厂已经是最后的荣光了,看上去机器还在转,工人也在忙,实际上设备老化,产品没有竞争力,厂里开始出现经营困难的现象,很快六千多名工人的工资福利也成了巨大的负担, 这一变化除了厂里领导班子和管理层有切身感受,大部分工人并没什么感觉。
很多人家里两代人都在厂里上班,早已经习惯了从吃穿住用行到生病住院都由厂里包。
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稳定的工作,不错的福利都是当时被外人所羡慕的。
80年代到90年代初,清荔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女找棉纺厂,男找铁路上”,谁能娶到纺织女工,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所以,钟卉去提辞职的时候,车间主任都想不通,反复问她:“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端,回家伺候老公孩子,你可想好了?” 钟卉当时就像吃了称砣似的,铁了心要辞职。
江晟在琼海和人合伙做工程,整年不回家。
眼看家就要散了,她不放心,只得放弃人人羡慕的工作,跟着江晟去了琼jsg海。
谁知很快厂里效益急转直下,揽不到订单。
94年,国棉厂正式宣告破产。
当初劝她不要辞职的车间主任反过头夸她“命好”,以前同一个车间的姐妹都下岗了,摆摊的摆摊,打工的打工,日子都过得很苦。
只有她,因为嫁了个有钱老公,早早从棉纺厂宿舍搬出去,住上了大房子,过上了阔太太的生活。
钟卉只有苦笑。
人人眼里都只瞧见外面光鲜的那一面,实际上那时候江晟已经和她分居了,是她死撑着不肯离婚。
…… 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想着以前的事,钟卉很快就到厂门口。
映入眼帘的“清荔国营棉纺厂”几个鎏金的大字。
谁能想到几年后国棉厂因为资不抵债,不得不将这块地卖给地产商。
紧接着一栋栋商品房拔地而起,当年的棉纺厂的痕迹很快褪得干干净净。
上班时间,门口黑压压的挤满了人,不时有相熟的姐妹跟钟卉打招呼。
从十八岁进厂到现在,钟卉已经在厂里干了十年了,前几年都是在细纱车间当挡车工。
挡车工是全厂最脏最累的工种。
生完禾禾后她身体吃不消,便找门路向厂领导申请转到质检部门当质检员。
钟卉拎着饭盒进了质检部,熟悉的机油味混合着布料的霉味热哄哄地撞上来。
脑海中沉睡的记忆瞬间被激活,钟卉并不觉得这气味难闻,反而觉得很亲切。
同个班组的同事叶大姐一边递上交班日志,一边跟她抱怨。
细纱车间的机器昨天又坏好几台,昨天后半夜都出不来东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修好。
早班的同事下午两点就把所有活给干完了。
质检部的一部分工作是检查细纱车间出品的棉纱,他们那边机器坏了,出不来东西,质检部自然也就没活可干了。
现在细纱车间的机器都是70年代投入使用。
说起来也用了二十多年了,机器大小毛病不断,最近两年坏得频率更高了。
钟卉问道:“小铁匠呢?” 小铁匠叫杨念远,是厂里技术级别最高的机修工,领着一个机修队,负责细纱车间所有机器的修理和维护。
细纱车间所有女工机器坏了都得找他。
叶大姐说道:“小铁匠手底下两个徒弟,上个月辞职了一个,这个月又辞职了一个。
就剩小铁匠,哪里修得过来?” 钟卉没说话了。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