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关灯
    “咱们大少爷可是第二呢!我听说这个会试,就算只是上榜也要笑的,何况是第二呢!” 窦氏身软发汗,几乎就是被人扶着换完衣裳。

    她觉得太不真实了,等穿了最好的衣裳去了正房,她都还没有回过神来。

    倒是祝贺她的那些人很快就把她给淹没了,恭敬无比地叫她大太太:“大少爷前途无量,肯定能得个进士,以后给您挣个诰命夫人回来!” 赵承义官衔不大,窦氏便没有资格称‘夫人’。

    这个诰命夫人,得按儿子的官衔来封。

     的确,赵长宁得了第二名,就算殿试她表现得再差,也不会落去第三甲,而且很有可能进翰林院。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从里面出来的人,十年之内平步青云到六部侍郎尚书的数不胜数,可说如今的侍郎尚书们,甚至是那些位高权重的阁老,没一个不是翰林出身的。

    所以翰林院的人才高傲,就算是六七品的翰林,出来也能与四品官员称兄道弟,平起平坐。

     窦氏看着周围人奉承的表情和赔笑,还有簇拥着她的人群。

    她才终于有了真实感,挺直了腰杆。

     赵长宁见了左邻右舍来道喜的人,又跟着祖父去给祖宗上香。

    因只是会试,还有最后的殿试,赵家秉着低调的原则,高兴一番后宴席很快就散了。

    赵老太爷反而把三人聚起来,同赵承廉、周承礼一起给他们讲殿试要注意的事。

    最后的殿试自然也很重要,因殿前失仪,或太过紧张没有发挥出水平,掉入同进士的也多得是。

    本朝的殿试在四月初举行,还有一个月,他们不能掉以轻心。

     这次重点叮嘱的对象自然是赵长宁。

     谁也没想到她能得第二,如果赵家运气好,可能会有史无前例的前三甲。

    自然要无比重视。

     “长宁最需注意这个,只要她平稳发挥,前五应该没问题。

    ”周承礼说。

     赵长宁站在首位,听到屋内静静烧蜡烛的声音。

    三个人商量了一会儿,周承礼仍决定让长宁和长淮先拜见礼部尚书顾方怀,至于见太子,却还没这么容易,至少要有头衔才能见。

    今天尚早,让他们三人先回去休息。

     赵长淮仍与长宁同路,他一直没说话,末到了分叉口,赵长淮才说:“长兄,我可要恭喜你了。

    第二名……你也当真也不简单啊。

    ” “多谢。

    ”赵长宁倒是很客气,“我也要恭喜二弟才是。

    ” “恭喜我?”赵长淮竟是突然笑了,他平日不爱笑,这样竟有些邪气的好看,懒懒地道,“我认赌服输。

    长兄还是多准备殿试吧,兴许可以得个一甲及第。

    ”他不再多说,亦没有告辞地离开了。

     赵长宁微笑着看他离去,他所去之处灯火昏暗,就算他真的中了进士,亦没有人同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这是非常孤独的吧。

    这样的努力有什么意义呢? 她突然想起赵长淮喝酒的那日的事,也许赵长淮不是真的讨厌她,而是不得不讨厌她。

    “长淮。

    ”她突然叫住他。

     赵长淮的背影一顿,赵长宁就慢慢说,“其实我是真的为你高兴的,毕竟你是我亲弟弟,父亲也是为你高兴的。

    ” 赵长淮仰头看着空无一物的夜空,又笑了笑。

    赵长宁这个人……真的是跟他完全不一样啊。

     长宁不再多留意他。

    说完这句话之后她就回了长房东厢房,让四安将今日买的贡士表拿来看。

    她要看看杜少陵是否进了榜。

     第29章 一盏豆大的灯油亮着,长宁静静看着手中的纸。

     长房满屋子的喜气刚刚停歇,窦氏给丫头婆子们发了喜钱。

    就连三个庶女都一人得了个莲头金簪。

    热闹之后静下来,就有种特别的寂静。

     贡士的第一人是那位苏州的经魁魏乾,此人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是真正的天才类人物,文才横溢。

    而且也不过三十岁,年纪还不大。

    第三是个没听过名号的,籍贯南直隶杭州李修德。

    第四竟然是那位蒋世祺,那位他吉安的老乡谭文却得了第八,连中三元怕是不能了。

     至于她在贡院认识的宋楚,却比赵长淮的名次低一些,排在三十名。

     而杜少陵,他不过比赵长淮稍微次一些,排在一十八名。

     其实北直隶的考生水平是比不过那些进士大省的,这次北直隶的考生名次已经非常靠前了,尤其她得了第二。

    可能已经是接连五六年,没有北直隶的考生入过鼎甲了。

     但是殿试谁也说不准,长宁轻轻地扣着桌面,仔细琢磨着。

    她这个人比较有危机意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