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关灯
    空气中不知何时泛起一股血液的甜腥。

     她站在人群的最外围,听着百姓的喝彩声,心中既没有酣畅也没有兴奋。

     昨日可以将你捧上高台,明日又会将你弃之如履。

     为一个人定罪之后,似乎他身上的功绩便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但这一切,对谢垂容而言,不过是一种最无能为力的弥补。

     谢家如今的确九族皆灭,她身上流着的也并不是谢家人的血。

     用赵公绥一命来告慰谢家满门,的确是太轻太轻了。

     * 太后很久没有抚琴了,今日天气好,她命人取来了她的凤鸣琴。

     就这么平平静静地弹了小半个时辰。

     有小内侍传信回慈宁宫,先是磕头,再说:“娘娘,赵公绥伏诛了。

    ” 太后手中的琴声未停,而后轻轻点头:“好,知道了,你下去吧。

    ” 小内侍正要走,突然又想到了一个:“赵公绥在狱中时,曾要来纸笔写了一篇文章,娘娘想看吗?” 太后深深吸了一口气:“拿来吧。

    ” 薄薄一页纸,她默默读过数次,上面是赵公绥对于自己平生的回顾,记录了他入仕后几十年的风雨平生。

    太后也从这字里行间,寻到关于她的只言片语。

     “人各有志,已成殊途。

    奈何情非所迫,执念于此,终成痴妄。

    ” 虽这封信一道送来的,还有一根金簪。

     她盯着这根金簪良久,多少年岁月倥偬,悄然在眼前划过。

     太后握着这根流落在外数年的簪子,一步步走到镜台前,她抬起手,缓缓将发簪插在鬓发间。

     她眼底干干的,一滴泪都没有。

     眼泪是要流给会心疼的人看的。

    对于臣僚、对于百姓,她只能露出最坚强的外壳。

     “如今,我的身份就只剩下大齐太后这一个了。

    ”她轻声说。

     孟司记想要来搀扶她,太后问:“赵子息那边,皇帝是如何说的?” “人还在内宫幽禁着,一时间也未曾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