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关灯
小
中
大
客人们有人猜是抓番邦细作的,有人猜是城中疫病传播的,谁都不得要领。
一个运送时鲜果品的商人愁容不展:“时运不济,只怕这趟要把货砸在手里喽。
” 另一人道:“破财还好,可别牵扯进什么大案,那就是破家的祸事了!” 一直聚到酉时过了,大家准备回屋歇息,店主的本地亲戚突然来访,说是家宅靠近县衙的百姓听到狱房带进去许多犯人,人人都哭喊冤枉。
又有人说这些嫌犯都是从莲华寺抓走的。
这一下如同热油炸开了锅,所有人都没了睡意。
“哎呀呀,叫得实在太惨了!那简直不是人间的动静,不知道是抽筋还是剥皮,这么热的天,我们都不敢开门开窗,捂着耳朵直哆嗦。
而且听声音不像是一个两个,得有许多人呢。
” 那人一番绘声绘色的形容,旅客们顿时陷入了恐慌,一名士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正了正黑色幞头,郑重其事地道:“本人是去长安待选的文散官,虽然只是九品,也算是官家的人。
想来耽搁在这下圭县中的也不乏朝中有人的权贵,就算不能开城门放行,也总不能把他们都蒙在鼓里。
我这就去县衙打听打听。
” 见有身份的人愿意去探问,店主和众旅客都对他高看一眼,有为他倒茶的,有愿意借马的,前呼后拥簇拥着他走出门去。
宝珠在一侧旁听,等那人走了,凑到十三郎耳畔讥讽:“真是个显眼包,针鼻大的小官儿端什么架子。
” 十三郎悄声回道:“九娘没听过‘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刺史’这句话吗?品级再低,也比白身要矜贵。
” 宝珠撇了撇嘴,甚是不屑。
想宫中大宴群臣之时,前排的亲王公侯还能看得清脸,往后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跪着抬不起头来,一出长安城,官位的价值竟大大膨胀,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摆谱。
县城并不大,不到半个时辰,这位九品候选散官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悄悄摸回自己房间睡觉去了。
但他确实说对了一件事,城中有硬关系的权贵能够打听到内幕。
这些小道消息从他们的亲信扈从们口中透露出来,又通过仆人传递到街头。
消息如同长了脚一般,天还没透亮,城中就有大半人知道了:武威军节度使崔克用敬献给当朝天子的那件稀世珍宝,于莲华寺的多宝塔顶层供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偷走了。
不仅如此,负责看守这件宝贝的下圭县不良帅罗成业,被贼人杀死在自己家中,尸体肚破肠流,死相极为凄惨。
22?第22章 全城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佛塔之上。
每个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到:多宝塔二十多丈高,除了底层大门能够出入,上面几层都没有门窗,每层只有一脚宽的腰檐,没有扶持之处,加上每层腰檐都悬挂一圈铜铃,层层叠叠金黄灿烂,纵然有善攀登之人偷偷往上爬,也绝不可能完全不碰到一个铃铛。
如此一来,只要塔底的大门封闭,周围驻守军士,就只有飞鸟才能无声无息地登上塔顶。
然而,这么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发生了。
孙家店中的客人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汴梁方向来的客人质疑:“崔大帅在我们那号称徐州王,怎么有人胆敢虎口拔牙,碰他老人家的东西?还是崔大帅要献给皇上的宝贝?” 一老人捋着胡子摇头晃脑道:“那必然是无法无天、身负绝技的旷世大盗,否则也不可能突破铜墙铁壁的守卫,飞到塔顶取宝。
” 听到老人的说法,一直安静旁听的少女被茶水呛咳一声。
她不想让人注意到自己表情有异,以手遮杯,假装继续饮茶。
又有一个年轻客人问:“崔大帅要献给天子的宝贝,应该由他的专员一路押运直接送到长安去,为何会在下圭这里耽搁,供奉到莲华寺去?” 在旅店中担任扫洒的一名老妪咳嗽了两声,拉长声调说:“老奴有个妹妹在吴县令府上做奶娘,因此得来了一点消息。
”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集到她身上,老妪精神焕发,眼不昏腰也不弯了,似乎马上年轻了十岁,她神神秘秘地说:“吴县令最孝顺,这是全城人都知道的。
他的老娘信佛,天天烧香吃斋,吴县令是鞍前马后的伺候……” 年轻客人着急地插话:“婆婆,这都跟失了宝有什么关系呀!” 老妪眼睛一瞪:“好没耐心的小郎!不说前因后果怎么讲清楚后来的事!” 听众们急切地想听内幕,连忙斥责年轻客人,求老妪继续往下说。
“这回那崔大帅的送宝特使来到下圭,吴县令自然要做东请客。
他老娘便想看一眼那宝贝,吴县令这样的孝子岂有不想方设法之理?于是想
一个运送时鲜果品的商人愁容不展:“时运不济,只怕这趟要把货砸在手里喽。
” 另一人道:“破财还好,可别牵扯进什么大案,那就是破家的祸事了!” 一直聚到酉时过了,大家准备回屋歇息,店主的本地亲戚突然来访,说是家宅靠近县衙的百姓听到狱房带进去许多犯人,人人都哭喊冤枉。
又有人说这些嫌犯都是从莲华寺抓走的。
这一下如同热油炸开了锅,所有人都没了睡意。
“哎呀呀,叫得实在太惨了!那简直不是人间的动静,不知道是抽筋还是剥皮,这么热的天,我们都不敢开门开窗,捂着耳朵直哆嗦。
而且听声音不像是一个两个,得有许多人呢。
” 那人一番绘声绘色的形容,旅客们顿时陷入了恐慌,一名士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正了正黑色幞头,郑重其事地道:“本人是去长安待选的文散官,虽然只是九品,也算是官家的人。
想来耽搁在这下圭县中的也不乏朝中有人的权贵,就算不能开城门放行,也总不能把他们都蒙在鼓里。
我这就去县衙打听打听。
” 见有身份的人愿意去探问,店主和众旅客都对他高看一眼,有为他倒茶的,有愿意借马的,前呼后拥簇拥着他走出门去。
宝珠在一侧旁听,等那人走了,凑到十三郎耳畔讥讽:“真是个显眼包,针鼻大的小官儿端什么架子。
” 十三郎悄声回道:“九娘没听过‘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刺史’这句话吗?品级再低,也比白身要矜贵。
” 宝珠撇了撇嘴,甚是不屑。
想宫中大宴群臣之时,前排的亲王公侯还能看得清脸,往后三品以下的官员都跪着抬不起头来,一出长安城,官位的价值竟大大膨胀,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摆谱。
县城并不大,不到半个时辰,这位九品候选散官碰了一鼻子灰回来,悄悄摸回自己房间睡觉去了。
但他确实说对了一件事,城中有硬关系的权贵能够打听到内幕。
这些小道消息从他们的亲信扈从们口中透露出来,又通过仆人传递到街头。
消息如同长了脚一般,天还没透亮,城中就有大半人知道了:武威军节度使崔克用敬献给当朝天子的那件稀世珍宝,于莲华寺的多宝塔顶层供奉时,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偷走了。
不仅如此,负责看守这件宝贝的下圭县不良帅罗成业,被贼人杀死在自己家中,尸体肚破肠流,死相极为凄惨。
22?第22章 全城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座佛塔之上。
每个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到:多宝塔二十多丈高,除了底层大门能够出入,上面几层都没有门窗,每层只有一脚宽的腰檐,没有扶持之处,加上每层腰檐都悬挂一圈铜铃,层层叠叠金黄灿烂,纵然有善攀登之人偷偷往上爬,也绝不可能完全不碰到一个铃铛。
如此一来,只要塔底的大门封闭,周围驻守军士,就只有飞鸟才能无声无息地登上塔顶。
然而,这么不可思议的事就是发生了。
孙家店中的客人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有汴梁方向来的客人质疑:“崔大帅在我们那号称徐州王,怎么有人胆敢虎口拔牙,碰他老人家的东西?还是崔大帅要献给皇上的宝贝?” 一老人捋着胡子摇头晃脑道:“那必然是无法无天、身负绝技的旷世大盗,否则也不可能突破铜墙铁壁的守卫,飞到塔顶取宝。
” 听到老人的说法,一直安静旁听的少女被茶水呛咳一声。
她不想让人注意到自己表情有异,以手遮杯,假装继续饮茶。
又有一个年轻客人问:“崔大帅要献给天子的宝贝,应该由他的专员一路押运直接送到长安去,为何会在下圭这里耽搁,供奉到莲华寺去?” 在旅店中担任扫洒的一名老妪咳嗽了两声,拉长声调说:“老奴有个妹妹在吴县令府上做奶娘,因此得来了一点消息。
”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集到她身上,老妪精神焕发,眼不昏腰也不弯了,似乎马上年轻了十岁,她神神秘秘地说:“吴县令最孝顺,这是全城人都知道的。
他的老娘信佛,天天烧香吃斋,吴县令是鞍前马后的伺候……” 年轻客人着急地插话:“婆婆,这都跟失了宝有什么关系呀!” 老妪眼睛一瞪:“好没耐心的小郎!不说前因后果怎么讲清楚后来的事!” 听众们急切地想听内幕,连忙斥责年轻客人,求老妪继续往下说。
“这回那崔大帅的送宝特使来到下圭,吴县令自然要做东请客。
他老娘便想看一眼那宝贝,吴县令这样的孝子岂有不想方设法之理?于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