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墙街金融幽灵 明远成为家主

关灯
    1989年1月,纽约,华尔街。

    何明远从家族借了1亿美元来到这。

     寒风凛冽,纽约证券交易所内人声鼎沸,交易员们疯狂地叫喊着数字,电子屏幕上的红绿数字不断跳动。

    没有人注意到,角落里坐着一个年轻的亚洲面孔——何明远。

     他只有20岁,却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黑色风衣,金丝眼镜,手里捧着一杯黑咖啡,目光冷静地扫过行情屏幕。

     “买入标普500指数期货,杠杆20倍。

    ”他对着电话轻声说道。

     电话那头的经纪人愣住了:“先生,现在市场情绪低迷,分析师普遍预测——” “执行。

    ”何明远淡淡地打断,挂断了电话。

     没人知道,这个年轻人从哪里来,家族给了他1亿美元,就是何大清让他这个孙子来M国“练手”。

     更没人知道,他手里握着一套自创的算法模型,能预测市场波动。

     三天后,美联储突然降息,股市暴涨。

     何明远的账户,1亿美元变成了3亿。

     何明远没有停下。

     他像一只幽灵,游走在纽约、芝加哥、伦敦的金融市场之间。

     1月15日,他做空原油期货,48小时后,中东局势突变,油价暴跌,盈利2亿。

     1月28日,他押注日元升值,R国央行意外干预汇率,再赚1.5亿。

     2月10日,他狙击英镑,YJ国央行被迫调整利率,账户突破8亿。

     华尔街开始恐慌。

     “有人在操纵市场!”高盛的交易主管怒吼。

     “这不可能!没人能预测得这么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脸色苍白。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莎拉?威尔逊开始调查这个神秘的“东方幽灵”。

     但何明远早已布下迷阵——他用数十个离岸账户、假名、空壳公司掩盖行踪。

     1989年3月,黑色星期一周年纪念日前夕。

     华尔街风声鹤唳,分析师们预测市场可能再次崩盘,各大基金纷纷减仓避险。

     何明远站在曼哈顿的高层公寓里,俯瞰整座城市,嘴角微微上扬。

     “明天,就是收割的时候。

    ” 当晚,他通过特殊渠道得知——一家顶级国防承包商即将爆出财务丑闻。

     3月14日,股市开盘暴跌。

     何明远早已布局10亿美元空头头寸,市场每跌1%,他的利润就飙升数千万。

     但就在午盘最低点时,他突然反手做多! “疯了!市场还在跌!”经纪人惊恐地打电话给他。

     “再加20倍杠杆。

    ”何明远平静地说。

     下午2点,白宫突然宣布经济刺激计划,股市惊天逆转,单日涨幅创纪录! 何明远的账户数字疯狂跳动——20亿、30亿、40亿……最终停在52亿美元! 3月15日,纽约港。

     何明远站在一艘即将离港的货轮甲板上,海风吹拂着他的黑色风衣。

     他的行李很简单: -一台清空的笔记本电脑 -几本写满数学公式的笔记本 -一张去往瑞士的单程票 他掏出一枚摩根银元——这是他在华尔街赚到的第一笔利润买的纪念品。

     轻轻一弹,硬币划出一道弧线,落入海中。

     “再见了,华尔街。

    ” 第二天,整个美国金融界炸了锅。

     -SEC(M国证监会)紧急调查,却发现所有账户都是空壳公司。

     -FBI介入,但线索全部指向不存在的虚拟人物。

     -《华尔街日报》头版头条:《谁是“金融幽灵”?》 莎拉?威尔逊疯狂追踪,却只找到一张模糊的监控照片——一个亚洲年轻人的背影,消失在纽约港的晨雾中。

     十年后,有人在瑞士苏黎世的一家私人银行里,听说一个神秘的东方富豪,掌控着数百亿资产,却从不露面。

     二十年后,华尔街仍流传着那个传说——1989年,一个20岁的中国天才,用1亿美元血洗金融市场,然后……人间蒸发。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他,成了华尔街最大的谜团。

     南锣鼓巷97号何家大院的书房里,檀香袅袅,厚重的红木门紧闭着,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喧嚣。

    何大清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黄花梨木的桌面,目光扫过围坐在长桌旁的每一个人——何雨柱、王泽、任小川、朱聿修、胡逸尘、秦京茹、娄晓娥、尤凤霞、于莉、何雨水、何雨燕、何雨欣、何雨萌、何雨梁、何雨亭、何明远。

    这些都是何家真正的核心,掌握着家族最隐秘的力量。

     "今天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