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黑省古董迷踪 何明晨的头疼
关灯
小
中
大
黑省博物馆的警报声划破了哈城宁静的夜空。
当保安队长刘大勇跌跌撞撞地冲进展厅时,展柜已经空空如也——那件掘自黑省肇源县城新石器时代价值连城的"九州陶鼎"不翼而飞。
"这不可能!"刘大勇脸色煞白,手指颤抖地指着展柜,"今晚是我亲自检查的安保系统,红外线、震动感应器全都正常运作!" 三天后,黑省公安厅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厅长赵志国将一叠现场照片重重摔在会议桌上,照片上是被撬开的展柜和空空如也的底座。
"这是我省今年以来第三起重大文物盗窃案。
"赵志国环视在座的各位处长,"前两起案件发生在偏远地区的古墓,但这次是在省博物馆!安保最严密的地方!中枢已经下了死命令,一个月内必须破案。
"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些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都知道,这起案件不同寻常——没有破坏痕迹,没有指纹,监控录像显示一切正常,直到警报响起前的画面突然变成雪花。
"何明晨。
"赵志国的目光落在角落一个安静的身影上,"这个案子你来负责。
" 所有目光都转向了那个年轻、帅气,看起来更像健身教练而非警察的青年男子。
何明晨,何大清的孙子,何雨柱与秦京茹的双棒之一,他的双胞胎弟弟早就去执掌何氏海外市场。
今年31岁的他是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侦查一处处长,破获过无数大案要案,更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古董鉴定专家。
何明晨推了推眼镜,声音平静:"我需要完整的现场报告和近三个月内所有进出博物馆的人员名单。
" 会议结束后,何明晨独自一人站在博物馆的案发现场。
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展柜边缘几乎不可见的划痕。
"这不是普通的盗窃。
"他自言自语,"用的是专业文物提取工具,手法干净利落,绝对是职业盗墓团伙所为。
" 回到办公室,何明晨将现场照片一张张钉在墙上,组成一个巨大的线索网。
他的目光停留在展柜底座的一张特写照片上——那里有一个几乎不可见的符号,像是用极细的针刻上去的。
何明晨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迅速打开电脑,调出三年前一系列未破盗墓案的档案。
经过半小时的比对,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相同的符号出现在三年前被盗的每一件文物照片上。
"终于找到你们了。
"何明晨拿起电话,"小张,立刻召集一队人手,我们有活干了。
" 第二天清晨,何明晨的专案组正式成立。
他挑选了六名精英组成核心团队:技术专家张明、谈判专家李静、行动队长王刚,以及三名有文物案件经验的侦查员。
"根据我的判断,这不是单纯的盗窃案。
"何明晨指着墙上的地图,"过去三年,我省共发生十七起重大文物盗窃案,其中九起已经确认与这个符号有关。
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专业犯罪集团,从盗掘、运输、伪造证件到最终销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李静举手提问:"何处,为什么您如此确定这些案件有关联?那个符号代表什么?" 何明晨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放大镜,递给李静:"这是我在国家文物局学习时见过的标记。
清末民初,有个叫'鬼手门'的盗墓团伙,专门盗窃皇室贵族墓葬。
他们有个传统——每盗一件珍贵文物,都会在不起眼处刻下这个符号,既是炫耀,也是向同行示威。
" 王刚吹了声口哨:"所以我们现在对付的是一个传承百年的盗墓世家?" "不完全是。
"何明晨摇头,"'鬼手门'在解放初期就被剿灭了。
这个标记被重新启用,说明现在的团伙要么是'鬼手门'的后人,要么是有人故意模仿,想借其名头震慑同行。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跑到咱们黑省来做案,咱们这古迹比较少……" 接下来的两周,专案组昼夜不停地工作。
何明晨亲自带队走访了省内所有古玩市场和地下拍卖会,以收藏家的身份接触可疑人物。
他的古董知识派上了大用场——几次交谈中,他对文物细节的精准描述甚至让一些资深古董商都自愧不如。
"何处,有发现。
"一天深夜,张明兴奋地冲进何明晨的办公室,"我们监控的一个地下拍卖会组织者刚刚接到一通加密电话,提到'陶鼎'和'出境'两个关键词。
" 何明晨立刻放下手中的资料:"具体内容?" "通话很短,但我们的技术人员定位到信号来自绥芬河方向,靠近俄罗斯边境。
" 何明晨的手指
当保安队长刘大勇跌跌撞撞地冲进展厅时,展柜已经空空如也——那件掘自黑省肇源县城新石器时代价值连城的"九州陶鼎"不翼而飞。
"这不可能!"刘大勇脸色煞白,手指颤抖地指着展柜,"今晚是我亲自检查的安保系统,红外线、震动感应器全都正常运作!" 三天后,黑省公安厅会议室里气氛凝重。
厅长赵志国将一叠现场照片重重摔在会议桌上,照片上是被撬开的展柜和空空如也的底座。
"这是我省今年以来第三起重大文物盗窃案。
"赵志国环视在座的各位处长,"前两起案件发生在偏远地区的古墓,但这次是在省博物馆!安保最严密的地方!中枢已经下了死命令,一个月内必须破案。
"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这些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都知道,这起案件不同寻常——没有破坏痕迹,没有指纹,监控录像显示一切正常,直到警报响起前的画面突然变成雪花。
"何明晨。
"赵志国的目光落在角落一个安静的身影上,"这个案子你来负责。
" 所有目光都转向了那个年轻、帅气,看起来更像健身教练而非警察的青年男子。
何明晨,何大清的孙子,何雨柱与秦京茹的双棒之一,他的双胞胎弟弟早就去执掌何氏海外市场。
今年31岁的他是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侦查一处处长,破获过无数大案要案,更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省内数一数二的古董鉴定专家。
何明晨推了推眼镜,声音平静:"我需要完整的现场报告和近三个月内所有进出博物馆的人员名单。
" 会议结束后,何明晨独自一人站在博物馆的案发现场。
他蹲下身,手指轻轻抚过展柜边缘几乎不可见的划痕。
"这不是普通的盗窃。
"他自言自语,"用的是专业文物提取工具,手法干净利落,绝对是职业盗墓团伙所为。
" 回到办公室,何明晨将现场照片一张张钉在墙上,组成一个巨大的线索网。
他的目光停留在展柜底座的一张特写照片上——那里有一个几乎不可见的符号,像是用极细的针刻上去的。
何明晨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迅速打开电脑,调出三年前一系列未破盗墓案的档案。
经过半小时的比对,他的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相同的符号出现在三年前被盗的每一件文物照片上。
"终于找到你们了。
"何明晨拿起电话,"小张,立刻召集一队人手,我们有活干了。
" 第二天清晨,何明晨的专案组正式成立。
他挑选了六名精英组成核心团队:技术专家张明、谈判专家李静、行动队长王刚,以及三名有文物案件经验的侦查员。
"根据我的判断,这不是单纯的盗窃案。
"何明晨指着墙上的地图,"过去三年,我省共发生十七起重大文物盗窃案,其中九起已经确认与这个符号有关。
这是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专业犯罪集团,从盗掘、运输、伪造证件到最终销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 李静举手提问:"何处,为什么您如此确定这些案件有关联?那个符号代表什么?" 何明晨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放大镜,递给李静:"这是我在国家文物局学习时见过的标记。
清末民初,有个叫'鬼手门'的盗墓团伙,专门盗窃皇室贵族墓葬。
他们有个传统——每盗一件珍贵文物,都会在不起眼处刻下这个符号,既是炫耀,也是向同行示威。
" 王刚吹了声口哨:"所以我们现在对付的是一个传承百年的盗墓世家?" "不完全是。
"何明晨摇头,"'鬼手门'在解放初期就被剿灭了。
这个标记被重新启用,说明现在的团伙要么是'鬼手门'的后人,要么是有人故意模仿,想借其名头震慑同行。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跑到咱们黑省来做案,咱们这古迹比较少……" 接下来的两周,专案组昼夜不停地工作。
何明晨亲自带队走访了省内所有古玩市场和地下拍卖会,以收藏家的身份接触可疑人物。
他的古董知识派上了大用场——几次交谈中,他对文物细节的精准描述甚至让一些资深古董商都自愧不如。
"何处,有发现。
"一天深夜,张明兴奋地冲进何明晨的办公室,"我们监控的一个地下拍卖会组织者刚刚接到一通加密电话,提到'陶鼎'和'出境'两个关键词。
" 何明晨立刻放下手中的资料:"具体内容?" "通话很短,但我们的技术人员定位到信号来自绥芬河方向,靠近俄罗斯边境。
" 何明晨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