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冯玥谈起舅舅 大清施以援手
关灯
小
中
大
清晨的渔点小镇笼罩在薄雾中,何大清坐在江边的老柳树下,手里捏着一根没点燃的烟。
自从听了孙子讲述冯玥的身世,他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
那个总是笑容明媚的女孩,背后竟藏着如此沉重的故事。
"爷爷,您起得真早。
" 轻柔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何大清回头,看见冯玥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站在晨光里,手里捧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茶。
"睡不着。
"何大清接过茶杯,示意她坐下,"年纪大了,觉少。
" 冯玥在他身边的石凳上坐下,双手捧着茶杯,目光投向远处的江面。
晨光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却掩不住眼底那抹挥之不去的忧郁。
"爷爷,"她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江水声淹没,"明远告诉您我的事了?" 何大清点点头,啜了一口茶。
是菊花茶,清热去火,正适合这个季节。
"我想亲口告诉您。
"冯玥转过头,直视何大清的眼睛,"关于我舅舅的事。
" 江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
冯玥开始讲述,声音平静,却字字锥心。
"三岁那年,我被送到舅舅家。
母亲说只是暂时,可这个'暂时'持续了十五年。
"她摩挲着茶杯边缘,"舅舅家很小,只有两间房。
舅舅、舅妈、楠楠哥,还有后来的我,挤在一起。
" 何大清静静听着,注意到她说"楠楠哥"时声音微微发颤。
"舅舅是个普通工人,工资微薄,但从不让我受委屈。
记得小学时流行一种带香味的橡皮,很贵,同学们都有。
我随口提了一句,第二天舅舅就买了一块给我。
"冯玥的嘴角浮现一抹苦涩的微笑,"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省下了一个月的烟钱。
" 何大清想起上世自己年轻时为了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也曾偷偷戒烟。
为人父母的心,大抵如此。
"舅舅待我如亲生,可我心里清楚,那不是我的家。
"冯玥的声音低了下去,"我总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被赶出去,在雪地里赤脚走着,找不到回家的路。
" 江面上,一只白鹭掠过,激起一圈涟漪。
冯玥的讲述还在继续,何大清听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如何在时代浪潮中艰难求生的故事。
周秉昆,这个何大清从未谋面的男人,在冯玥的描述中鲜活起来——一个活在优秀兄姐阴影下的弟弟,一个为家庭放弃梦想的丈夫,一个将非亲生子视如己出的父亲。
他的苦难接踵而至:下岗失业、创业失败、痛失爱子,最后因过失杀人锒铛入狱。
"他本不该坐牢的。
"冯玥的手指紧紧攥住茶杯,"那个人渣骆士宾先动的手,舅舅只是自卫。
可对方有背景,舅舅只是个普通工人..." 何大清感到一阵愤怒涌上心头。
作为曾经的冶金部长,他太清楚体制内的这些龌龊。
权势欺人,自古如此。
"舅妈现在靠给人缝补衣服为生,住在城郊的廉租房里。
"冯玥的声音哽咽了,"她每个月都去探监,走十几里路,就为省那几块钱车费。
" 一滴泪落在茶杯里,激起微小的涟漪。
何大清掏出手帕递给她,心中已有了决定。
"孩子,带我去见见你舅妈。
" 三天后,何大清站在一栋破旧的筒子楼前。
楼道阴暗潮湿,墙皮剥落,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廉价食用油的气味。
冯玥领着他爬上摇摇欲坠的楼梯,来到四楼最里面的一间房前。
门开了,一个瘦削的女人出现在门口。
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双手粗糙,指节突出,是常年做针线活留下的痕迹。
但她的眼睛很亮,透着一种历经苦难却不屈的光芒。
"舅妈,这是何爷爷,明远的祖父。
"冯玥介绍道。
郑娟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
房间狭小但整洁,一张木桌上摆着缝纫机和几件半成品衣服,墙上挂着全家福——年轻的周秉昆和郑娟,中间是笑容灿烂的周楠和年幼的冯玥。
何大清注意到墙角的神龛,上面供着周楠的照片,香炉里的香还在燃烧。
"何老,您喝茶。
"郑娟端来一杯热茶,茶叶是最便宜的那种,但泡得很用心。
何大清接过茶杯,直入主题:"你先去海里捞当个服务员吧,先改善一下家里条件,等过一阵子,秉昆同志或许就可以减刑减刑回来了。
" 郑娟和冯玥同时愣住了。
一周后,监狱方面突然收到通知,要对周秉昆的"发明创造"进行鉴定。
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狱中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厨房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监狱厨房的下水道堵塞。
又过了半个月,周秉昆因"在狱中表现突出,有重大立功表现"获得减刑奖励。
与此同时,何明远以何氏集团的名义,向监狱捐赠了一批图书和文体用品,捐赠仪式上特别提到了周秉昆在组织犯人读书活动中的"积极贡献"。
秋风送爽的九月,周秉昆提前三年获释。
出狱那天,何
自从听了孙子讲述冯玥的身世,他心里就像压了块石头。
那个总是笑容明媚的女孩,背后竟藏着如此沉重的故事。
"爷爷,您起得真早。
" 轻柔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何大清回头,看见冯玥穿着简单的白色连衣裙站在晨光里,手里捧着两杯冒着热气的茶。
"睡不着。
"何大清接过茶杯,示意她坐下,"年纪大了,觉少。
" 冯玥在他身边的石凳上坐下,双手捧着茶杯,目光投向远处的江面。
晨光为她的侧脸镀上一层柔和的金边,却掩不住眼底那抹挥之不去的忧郁。
"爷爷,"她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几乎被江水声淹没,"明远告诉您我的事了?" 何大清点点头,啜了一口茶。
是菊花茶,清热去火,正适合这个季节。
"我想亲口告诉您。
"冯玥转过头,直视何大清的眼睛,"关于我舅舅的事。
" 江风拂过,带来一丝凉意。
冯玥开始讲述,声音平静,却字字锥心。
"三岁那年,我被送到舅舅家。
母亲说只是暂时,可这个'暂时'持续了十五年。
"她摩挲着茶杯边缘,"舅舅家很小,只有两间房。
舅舅、舅妈、楠楠哥,还有后来的我,挤在一起。
" 何大清静静听着,注意到她说"楠楠哥"时声音微微发颤。
"舅舅是个普通工人,工资微薄,但从不让我受委屈。
记得小学时流行一种带香味的橡皮,很贵,同学们都有。
我随口提了一句,第二天舅舅就买了一块给我。
"冯玥的嘴角浮现一抹苦涩的微笑,"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他省下了一个月的烟钱。
" 何大清想起上世自己年轻时为了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也曾偷偷戒烟。
为人父母的心,大抵如此。
"舅舅待我如亲生,可我心里清楚,那不是我的家。
"冯玥的声音低了下去,"我总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被赶出去,在雪地里赤脚走着,找不到回家的路。
" 江面上,一只白鹭掠过,激起一圈涟漪。
冯玥的讲述还在继续,何大清听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如何在时代浪潮中艰难求生的故事。
周秉昆,这个何大清从未谋面的男人,在冯玥的描述中鲜活起来——一个活在优秀兄姐阴影下的弟弟,一个为家庭放弃梦想的丈夫,一个将非亲生子视如己出的父亲。
他的苦难接踵而至:下岗失业、创业失败、痛失爱子,最后因过失杀人锒铛入狱。
"他本不该坐牢的。
"冯玥的手指紧紧攥住茶杯,"那个人渣骆士宾先动的手,舅舅只是自卫。
可对方有背景,舅舅只是个普通工人..." 何大清感到一阵愤怒涌上心头。
作为曾经的冶金部长,他太清楚体制内的这些龌龊。
权势欺人,自古如此。
"舅妈现在靠给人缝补衣服为生,住在城郊的廉租房里。
"冯玥的声音哽咽了,"她每个月都去探监,走十几里路,就为省那几块钱车费。
" 一滴泪落在茶杯里,激起微小的涟漪。
何大清掏出手帕递给她,心中已有了决定。
"孩子,带我去见见你舅妈。
" 三天后,何大清站在一栋破旧的筒子楼前。
楼道阴暗潮湿,墙皮剥落,空气中弥漫着霉味和廉价食用油的气味。
冯玥领着他爬上摇摇欲坠的楼梯,来到四楼最里面的一间房前。
门开了,一个瘦削的女人出现在门口。
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双手粗糙,指节突出,是常年做针线活留下的痕迹。
但她的眼睛很亮,透着一种历经苦难却不屈的光芒。
"舅妈,这是何爷爷,明远的祖父。
"冯玥介绍道。
郑娟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
房间狭小但整洁,一张木桌上摆着缝纫机和几件半成品衣服,墙上挂着全家福——年轻的周秉昆和郑娟,中间是笑容灿烂的周楠和年幼的冯玥。
何大清注意到墙角的神龛,上面供着周楠的照片,香炉里的香还在燃烧。
"何老,您喝茶。
"郑娟端来一杯热茶,茶叶是最便宜的那种,但泡得很用心。
何大清接过茶杯,直入主题:"你先去海里捞当个服务员吧,先改善一下家里条件,等过一阵子,秉昆同志或许就可以减刑减刑回来了。
" 郑娟和冯玥同时愣住了。
一周后,监狱方面突然收到通知,要对周秉昆的"发明创造"进行鉴定。
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在狱中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厨房排水系统,能够有效防止监狱厨房的下水道堵塞。
又过了半个月,周秉昆因"在狱中表现突出,有重大立功表现"获得减刑奖励。
与此同时,何明远以何氏集团的名义,向监狱捐赠了一批图书和文体用品,捐赠仪式上特别提到了周秉昆在组织犯人读书活动中的"积极贡献"。
秋风送爽的九月,周秉昆提前三年获释。
出狱那天,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