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遗书动君心 暗度陈仓计

关灯
    士,朕深为敬佩。

    " 福伯感激涕零:"陛下!我家老爷临终前还念叨着,说陛下虽年轻,但英明神武,必能一统天下!" "李仁爱确实有眼光,"赵桓点头,然后话锋一转,"朕问你,你可愿意再回兴庆府一趟?" 福伯一愣:"陛下的意思是..." "朕要你带话回去,但这次的任务极其机密,关乎你们李家满门的生死,也关乎无数党项百姓的性命。

    "赵桓严肃地说道,"你可敢承担这个重任?" 福伯毫不犹豫地答道:"陛下但有差遣,草民万死不辞!我家老爷既然以性命托付,草民岂敢有负?" "好!"赵桓满意地点头,"那朕就对你实言相告。

    朕确实敬重李仁爱的忠义,也愿意保全你们李家。

    但现在兴庆府内局势复杂,若是让你们公开归附朕,无异于让你们去送死。

    " 福伯点头称是:"陛下考虑周全!若是草民贸然回去宣扬什么,只怕当天就要被李乾顺那昏君砍了脑袋!" "正是如此。

    所以朕的计划是这样的,"赵桓压低声音,"你回去后,表面上就说是来报告李仁爱已死的消息,让李家按照惯例举办丧事。

    但私下里,你要秘密见到李仁爱的长子,告诉他朕的真实想法。

    " "陛下请吩咐!"福伯聚精会神地听着。

     "第一,朕敬重李仁爱的品格,愿意在攻下兴庆府后,不仅保全李家满门,还要册封其长子为中散大夫,次子为承议郎,让他们在朕的朝堂上为官。

    " 福伯激动得浑身发抖:"陛下如此厚恩..." "第二,"赵桓继续说道,"朕希望李家能够在暗中游说其他主和派贵族,让他们明白大势已去,抵抗只会徒增伤亡。

    但这些都要秘密进行,绝不能让李乾顺察觉。

    " "第三,朕给你们一个暗号。

    "赵桓从案几上取过笔墨,写下几个字,"等朕的大军攻城时,若是李家真心归附,就在府中悬挂白布条,朕的将士看到后,自会保护你们的安全。

    " 福伯小心翼翼地接过纸条,仔细看了几遍,然后郑重地收起:"草民一定牢记陛下的话!" "还有,"赵桓又叮嘱道,"你要告诉李仁爱的儿子,朕这次西征,志在必得。

    李乾顺此人罪大恶极,必死无疑。

    但朕不是嗜杀之人,对于那些愿意归降的党项贵族,朕都会给他们一条生路。

    关键是要看他们的选择。

    " 福伯连连点头:"草民明白!草民一定把陛下的意思完整地传达到!" "记住,这些话只能对李家人说,对其他人暂时不要透露。

    "赵桓特别强调,"等时机成熟了,再让李家人去联络其他主和派。

    一切都要谨慎行事,保证安全第一。

    " "陛下放心!草民虽然不识字,但跟着老爷这么多年,也学会了察言观色,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 "很好!"赵桓站起身来,"那你现在就准备启程。

    记住,此去兴庆府路途险恶,你要小心谨慎。

    若是遇到危险,保命要紧,不要勉强。

    " "多谢陛下关怀!"福伯感动得热泪盈眶,"草民这就回去,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等福伯离开后,胡寅忍不住赞叹道:"陛下此计,真是妙不可言!既保护了李家的安全,又为我军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可谓一举两得!" 折可求也点头称赞:"陛下的分化之策,比强攻更加高明!若是兴庆府内部出现分化,我军攻城时必定事半功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还只是开始,"赵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朕还要给兴庆府来个更大的震撼!" "陛下还有何妙计?"胡寅好奇地问。

     赵桓走到沙盘前,指着兴庆府周围的几个小城:"朕听说,兴庆府周围还有几个小城,像什么静州、夏州、宥州等等。

    这些地方现在兵力如何?" 折可求想了想:"回陛下,根据探马汇报,这些小城的守军都已经抽调到前线了,现在最多只有几百人的守备部队,而且士气低落,战斗力堪忧。

    " "很好!"赵桓冷笑道,"朕要先拿下这几个小城,给兴庆府来个四面楚歌!让李乾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领土一块块被朕吃掉!" 胡寅担心地说道:"陛下,我军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连续作战,将士也需要休整。

    而且分兵去攻打这些小城,会不会分散兵力?" "明仲多虑了,"赵桓摇头,"这些小城兵力空虚,用不了多少兵马就能拿下。

    况且,分兵攻打小城,正好可以形成对兴庆府的包围态势,让李乾顺更加绝望。

    " 折可求立即表态:"陛下说得对!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才是用兵之道!末将愿意分兵去攻打这些小城!" "不用你亲自去,"赵桓沉思片刻,"让杨再兴在完成当前的袭扰任务后,就近攻打静州;李进拿下甘州后,回师攻打夏州;至于宥州,朕准备派一支偏师去拿下。

    " "如此安排,确实周全,"胡寅点头赞同,"多路同时行动,必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对兴庆府的完全包围!到那时,李乾顺就真的是瓮中之鳖了!" "正是如此!"赵桓满意地笑了,"朕要让李乾顺在绝望中等死!而且,这些小城一旦失守,兴庆府内的党项贵族必然更加恐慌,那时候,朕安排的内应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折可求忽然想到一个问题:"陛下,万一李乾顺狗急跳墙,率领残部突围怎么办?" "他不敢,也不能,"赵桓断然说道,"李乾顺这个人,朕算是看透了。

    他贪生怕死,优柔寡断,绝不会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况且,他即使想突围,又能往哪里逃?北边是大漠,东边还有岳飞和韩世忠在牵制金军,南边和西边都是我军。

    他已经是笼中困兽了!" 胡寅也赞同这个判断:"陛下分析得极是。

    李乾顺这种人,在绝境中只会更加恐慌,更加优柔寡断。

    而且,兴庆府是西夏的都城,他若是弃城而逃,不仅失了人心,也失了法统,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 "所以他只能困守兴庆府,等死!"赵桓冷笑道,"而朕要做的,就是在他等死的过程中,一点点地蚕食他的意志,瓦解他的根基,直到他彻底绝望为止!" "陛下此策,可谓是兵不血刃,却胜过十万雄师!"折可求由衷赞叹。

     "那就这样定了!"赵桓拍板决定,"明日一早,传令各路大军按计划行动!朕倒要看看,李乾顺这个昏君,还能撑几天!" 喜欢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请大家收藏:()大宋:上皇逼朕投降?朕才是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