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长安雪暖迎岁除 御前议罢定军心
关灯
小
中
大
兴庆宫,承庆殿内,数十张食案整齐排列,一场特殊的“守岁宴”正在举行。
御座之上,赵桓身着一袭赭黄色盘领窄袖袍衫,腰束玉带,少了朝堂之上的衮冕威严,多了几分家宴的闲适。
他举起手中的金杯,环视着殿下两侧的文武重臣,朗声道:“今日岁除。
自靖康元年至今,将近一年。
我大宋内平叛逆,外逐强虏,西拓疆土,克复兴灵。
此非朕一人之功,乃是倚仗在座诸卿、前线将士、以及天下万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方有今日之局面。
朕,心甚慰之。
” 他站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此第一杯,朕敬那些为国捐躯、埋骨他乡的忠臣烈士!没有他们,便没有我等今日在此的安然守岁!” “臣等,敬忠烈!”大元帅折可求、副帅李进等所有武将皆起身,将杯中酒洒于地上,神情肃穆。
以京兆府知府范致平、新任经略使张浚为首的文臣亦纷纷效仿,气氛庄重。
赵桓坐下,内侍再次为其斟满酒。
他再次举杯:“此第二杯,朕敬诸卿。
西征将士,不畏艰险,功在社稷。
留守京师与地方之臣,操持国政,安抚百姓,亦是大功。
朕在此,与诸卿共饮此杯,以酬一年辛劳!” “臣等不敢!谢官家天恩!”满殿君臣齐齐举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旬,菜过五味。
赵桓放下象牙箸,目光落在京兆府知府范致平身上:“范卿,朕入京兆府已三日,观民生尚算安定,府库亦有存余,你治理得不错。
” 范致平连忙起身,躬身道:“皆赖官家天威,王师西来,宵小绝迹,百姓自安。
臣不敢居功。
只是……关中之地,自前朝末年,便多有豪族大姓,根深蒂固,与军中将门亦多有勾连。
臣在任上,常感政令不出府衙,赋税征收,亦是困难重重。
” 赵桓眉毛一挑,并不意外:“哦?可有具体的章程与名录?” 范致平从袖中取出一本早已备好的奏疏,由内侍呈上:“此乃臣这两年暗中查访所得,关中各路豪族隐匿田亩、与将门联姻之状况,皆录于此。
只是臣人微言轻,不敢轻动,今日斗胆,呈于御前,请官家圣裁。
” 赵桓接过奏疏,并未细看,只是放在手边,重新看向范致平,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很好。
你能有此心,便是不负朕望。
此事,朕已有计较。
”他将那本奏疏轻轻推向张浚的方向,“张卿,这便是朕给你的第一份差事。
将这上面的名字,给朕挨个查清楚。
朕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 他的目光随即转向张浚与曲端。
“张德远,曲正甫。
” 二人立刻起身。
“都坐下说。
”赵桓摆了摆手,语气随意了些,“朕听闻,德远在川蜀,以文臣之身,抚军安民,颇有古时循吏之风。
而正甫你这厮,在杨再兴麾下,亦是冲锋陷阵,勇不可当。
如今,朕要将这关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交予你二人。
朕已下旨,设‘关中经略安抚使司’,以你为使,以他为副。
朕只有一个要求,一年之内,朕要看到一支能战的西军!” 张浚躬身道:“臣领旨。
只是,西军积弊,非一日之寒。
将领跋扈,兵卒懈怠,此事当从何处入手?还请官家示下。
” 赵桓笑了:“朕若事事都替你们想好了,那还要你们这些肱骨之臣何用?朕只问你二人,若让你等放手施为,当如何下刀?”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曲二人身上。
曲端性子最急,抢先抱拳道:“官家!依某看,当以军法为先!西军之弊,在于无法无天!当先设军法司,立斩将台,将那些跋扈不法之将,拉出来杀上几个!人头滚滚,军心自肃!军纪既明,再行整训,事半功倍!” 张浚却微微摇头,待曲端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曲都统所言,乃是猛药,可用,却不可为先手。
臣以为,西军之弊,根在私兵。
诸将之所以跋扈,皆因兵为其私有,不听朝廷号令。
若先杀将,恐激起兵变,反为不美。
” 曲端眉头一皱:“那依张经略之见?” 张浚从容道:“当先清查兵册,收缴兵符。
以经略使司之名,重录全军军籍,核定兵员,明发粮饷。
凡不在册者,一律视为私兵,勒令解散。
凡不交兵符者,以谋逆论处。
将兵权收归使司,则诸将如无牙之虎,届时再以军法整肃,则无人敢不从。
此为釜底抽薪之策。
” 曲端反驳道:“清查兵册,耗时日久,诸将必阳奉阴违,百般阻挠。
待你查完,黄花菜都凉了!不如先杀几个立威,看谁还敢不从!” 张浚寸步不让:“先杀人,是打草惊蛇。
西军盘根错节,杀一人而引动全营,非上策也。
先收权,再治人,方为稳妥。
” “你这是文官的迂腐之见!” “你这是武夫的鲁莽之勇!” “你!” “你!” “好了!”赵桓看着二人争得面红耳赤,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笑意。
他要的,正是这样的组合。
一个主张雷霆手段,一个讲究章法步骤,二人相互制衡,相互补充,方能成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看,你二人的法子,都很好。
”赵桓一锤定音,“便合二为一。
张卿,你主理清查兵册、收缴兵符之
御座之上,赵桓身着一袭赭黄色盘领窄袖袍衫,腰束玉带,少了朝堂之上的衮冕威严,多了几分家宴的闲适。
他举起手中的金杯,环视着殿下两侧的文武重臣,朗声道:“今日岁除。
自靖康元年至今,将近一年。
我大宋内平叛逆,外逐强虏,西拓疆土,克复兴灵。
此非朕一人之功,乃是倚仗在座诸卿、前线将士、以及天下万民,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方有今日之局面。
朕,心甚慰之。
” 他站起身,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此第一杯,朕敬那些为国捐躯、埋骨他乡的忠臣烈士!没有他们,便没有我等今日在此的安然守岁!” “臣等,敬忠烈!”大元帅折可求、副帅李进等所有武将皆起身,将杯中酒洒于地上,神情肃穆。
以京兆府知府范致平、新任经略使张浚为首的文臣亦纷纷效仿,气氛庄重。
赵桓坐下,内侍再次为其斟满酒。
他再次举杯:“此第二杯,朕敬诸卿。
西征将士,不畏艰险,功在社稷。
留守京师与地方之臣,操持国政,安抚百姓,亦是大功。
朕在此,与诸卿共饮此杯,以酬一年辛劳!” “臣等不敢!谢官家天恩!”满殿君臣齐齐举杯,一饮而尽。
酒过三旬,菜过五味。
赵桓放下象牙箸,目光落在京兆府知府范致平身上:“范卿,朕入京兆府已三日,观民生尚算安定,府库亦有存余,你治理得不错。
” 范致平连忙起身,躬身道:“皆赖官家天威,王师西来,宵小绝迹,百姓自安。
臣不敢居功。
只是……关中之地,自前朝末年,便多有豪族大姓,根深蒂固,与军中将门亦多有勾连。
臣在任上,常感政令不出府衙,赋税征收,亦是困难重重。
” 赵桓眉毛一挑,并不意外:“哦?可有具体的章程与名录?” 范致平从袖中取出一本早已备好的奏疏,由内侍呈上:“此乃臣这两年暗中查访所得,关中各路豪族隐匿田亩、与将门联姻之状况,皆录于此。
只是臣人微言轻,不敢轻动,今日斗胆,呈于御前,请官家圣裁。
” 赵桓接过奏疏,并未细看,只是放在手边,重新看向范致平,眼神中多了几分赞许:“很好。
你能有此心,便是不负朕望。
此事,朕已有计较。
”他将那本奏疏轻轻推向张浚的方向,“张卿,这便是朕给你的第一份差事。
将这上面的名字,给朕挨个查清楚。
朕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 他的目光随即转向张浚与曲端。
“张德远,曲正甫。
” 二人立刻起身。
“都坐下说。
”赵桓摆了摆手,语气随意了些,“朕听闻,德远在川蜀,以文臣之身,抚军安民,颇有古时循吏之风。
而正甫你这厮,在杨再兴麾下,亦是冲锋陷阵,勇不可当。
如今,朕要将这关中最难啃的一块骨头,交予你二人。
朕已下旨,设‘关中经略安抚使司’,以你为使,以他为副。
朕只有一个要求,一年之内,朕要看到一支能战的西军!” 张浚躬身道:“臣领旨。
只是,西军积弊,非一日之寒。
将领跋扈,兵卒懈怠,此事当从何处入手?还请官家示下。
” 赵桓笑了:“朕若事事都替你们想好了,那还要你们这些肱骨之臣何用?朕只问你二人,若让你等放手施为,当如何下刀?” 此言一出,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张、曲二人身上。
曲端性子最急,抢先抱拳道:“官家!依某看,当以军法为先!西军之弊,在于无法无天!当先设军法司,立斩将台,将那些跋扈不法之将,拉出来杀上几个!人头滚滚,军心自肃!军纪既明,再行整训,事半功倍!” 张浚却微微摇头,待曲端说完,才不紧不慢地开口:“曲都统所言,乃是猛药,可用,却不可为先手。
臣以为,西军之弊,根在私兵。
诸将之所以跋扈,皆因兵为其私有,不听朝廷号令。
若先杀将,恐激起兵变,反为不美。
” 曲端眉头一皱:“那依张经略之见?” 张浚从容道:“当先清查兵册,收缴兵符。
以经略使司之名,重录全军军籍,核定兵员,明发粮饷。
凡不在册者,一律视为私兵,勒令解散。
凡不交兵符者,以谋逆论处。
将兵权收归使司,则诸将如无牙之虎,届时再以军法整肃,则无人敢不从。
此为釜底抽薪之策。
” 曲端反驳道:“清查兵册,耗时日久,诸将必阳奉阴违,百般阻挠。
待你查完,黄花菜都凉了!不如先杀几个立威,看谁还敢不从!” 张浚寸步不让:“先杀人,是打草惊蛇。
西军盘根错节,杀一人而引动全营,非上策也。
先收权,再治人,方为稳妥。
” “你这是文官的迂腐之见!” “你这是武夫的鲁莽之勇!” “你!” “你!” “好了!”赵桓看着二人争得面红耳赤,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了笑意。
他要的,正是这样的组合。
一个主张雷霆手段,一个讲究章法步骤,二人相互制衡,相互补充,方能成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看,你二人的法子,都很好。
”赵桓一锤定音,“便合二为一。
张卿,你主理清查兵册、收缴兵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