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赴宴皇宫·御案前解“国”字谜

关灯
    九曲白玉桥蜿蜒于碧波之上,倒映着雕梁画栋的水榭与池畔扶疏的花木。

    桥面光洁微凉,踏足其上,足音几近于无。

    何济月白锦袍拂过栏杆,步履从容,唇角噙着那抹惯常的、三分慵懒七分玩味的笑意,目光却似不经意地扫过水榭。

    池心八角亭内,明黄袍服的身影端坐主位,气度沉凝,正是大魏天子景隆帝。

    其下首左右,分坐着数位紫、绯官袍的重臣,或垂眸品茗,或凝神观池,一派君臣和乐的雅集气象。

     然何济的眉心深处,那枚隐去的转命珠印记,却传来一丝极其微弱、却如芒刺在背的冰寒感。

    源头,正是皇帝身侧稍后一步,那位身着深紫蟒袍、面容清癯、正垂首专注研墨的老者——礼部侍郎周显之。

    他研墨的手极稳,松烟墨块在端砚上徐徐化开,墨香清正醇厚,动作一丝不苟,仿佛天地间唯有这一方墨砚值得他倾注心神。

    可何济袖中紧贴腕骨的镇海墨神铁,却清晰地感应到,那墨香之下,一丝阴寒污秽、带着无尽贪婪的蚀力气息,正如同最细微的毒蛇,顺着墨锭与砚台的每一次研磨接触,悄然弥散在空气里,无声无息地笼罩着整个水榭!墨尘的手段! “臣,何济,奉旨觐见。

    ”何济行至水榭阶下,依礼躬身,声音清朗,姿态不卑不亢。

     “免礼,赐座。

    ”景隆帝的声音平和,听不出喜怒,目光落在何济身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

    他抬手指了指水榭一侧,“周卿这墨,研得正是火候。

    半字侯以‘字’名动天下,今日朕这‘洗墨池’畔的‘天子字宴’,少了侯爷的点睛之笔,岂非憾事?” 立刻有内侍搬来锦凳,置于水榭边缘,与那些紫袍重臣隔开些许距离,位置巧妙,既在宴中,又似游离于核心之外。

     “陛下谬赞。

    济某些许微末伎俩,能入陛下法眼,已是惶恐。

    ”何济含笑谢座,目光却似被那池畔一株开得正盛的玉兰吸引。

    玉兰树下,一架桐木古琴静静置于石案之上,琴身线条流畅,光润内敛。

    一道窈窕的月白身影正背对着水榭,素手调弦,纤指拨动间,清越如碎玉的琴音零星逸出,虽不成曲,却已涤人心魄。

    正是柳如烟。

     她似乎并未察觉何济的到来,依旧专注于指尖下的丝弦,月白的裙裾拂过青石地面,与树梢垂落的玉兰花瓣相映成画。

    只在那清泠的弦音间隙,何济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极其细微、唯有他才能听懂的韵律变化——那是“听风楼”楚晚晴与她约定的紧急示警暗号!内容简洁:周显之,墨尘蚀力傀儡,宴有杀局,勿近墨! 何济心头雪亮,面上却不动声色,反而对着那玉兰树下的背影扬声道:“好琴!好景!好玉兰!柳大家这调弦之音,已得‘空谷幽兰’三分神韵,若是奏上一曲,怕是这满池锦鲤都要羞得沉底了!”声音清朗,带着毫不掩饰的欣赏,瞬间打破了水榭内微妙的沉静。

     柳如烟调弦的指尖微微一顿。

    她缓缓转过身来,一张倾国倾城的容颜沐浴在透过花叶的细碎天光下,眉目如画,肤光胜雪。

    她并未看何济,而是对着御座方向盈盈一礼,声音温婉似清泉:“陛下面前,如烟不敢献丑。

    只是见池畔玉兰开得正好,一时手痒,扰了陛下与诸位大人雅兴,还请恕罪。

    ”眼波流转间,却若有若无地扫过何济,带着一丝嗔怪,仿佛在责备他的孟浪,那嗔意之下,又藏着一抹只有彼此才懂的凝重。

     “无妨。

    ”景隆帝摆了摆手,目光在何济与柳如烟之间掠过,眼底闪过一丝了然,语气似乎温和了些,“柳大家琴艺冠绝江南,今日能闻雅音,是朕与诸卿之幸。

    半字侯亦是雅人,此等良辰美景,正该以琴会友,以字言志。

    ” “陛下圣明!”周显之适时放下墨锭,声音平稳无波,如同他研出的墨汁一般深沉,“老臣这墨已研好,浓淡相宜。

    不知陛下今日,欲以何字为引,考校半字侯的惊世之才?”他微微抬起眼睑,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深处,一点极其隐晦的墨绿幽光一闪而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他身前的御案之上,一张裁剪得宜、光洁如雪的澄心堂御用宣纸早已铺开,旁边摆放着数支品相绝佳的紫毫。

     水榭内的气氛瞬间微妙地绷紧了几分。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景隆帝身上。

     景隆帝端起手边的青玉茶盏,轻轻呷了一口,目光投向池心随风微漾的碧波,片刻后,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国。

    ” 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从他口中吐出,却重若千钧!仿佛凝聚了万里山河,兆亿黎庶,千年兴衰! “朕近日时常思虑,何以为‘国’?半字侯,你以字通玄,测断天机。

    今日,便在这‘洗墨池’畔,御案之前,为朕解一解这‘国’字之谜。

    让朕看看,你心中之‘国’,是何模样?” 话音落下,整个水榭落针可闻。

    连池畔柳如烟的指尖都停在了琴弦之上。

    这题目,太大了!也太险了!解得好,是锦上添花;解得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尤其在这刚刚经历了皇陵异动、玉玺隐秘曝光的敏感时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周显之垂下的眼睑遮住了眸底深处那抹得逞的阴冷笑意。

    他身前御案上那方刚刚研好墨的端砚,砚池中平静的墨汁表面,一缕肉眼难辨的墨绿秽气如同活物般悄然升起,无声无息地缠绕上旁边那支蘸饱了墨汁的紫毫笔锋!蚀力为引,恶念为墨,只待何济落笔解字,便要引动心魔,污其神魂,令其狂悖失言! 何济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仿佛听到的不是一道催命符,而是一句寻常问候。

    他甚至悠闲地整理了一下自己月白锦袍的袖口,姿态优雅地站起身,对着御座再次一揖。

     “陛下垂询,济某敢不尽心?”他声音清越,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心神。

    他并未立刻走向那张铺着宣纸、摆放着“毒笔”的御案,反而踱步至水榭栏杆边,目光投向池心那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澄澈碧水。

     “国之一字,博大精深。

    陛下问济某心中之‘国’,济某斗胆,请借陛下这‘洗墨池’一用。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