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前进,不择手段的前进!

关灯
    给打懵了,指挥混乱,应对失措。

     他们也尝试着组织了几次反击,想去攻击德国装甲矛头那长长的、看似脆弱的侧翼,但这些反击往往像隔靴搔痒,要么太晚,要么太弱,要么就是协调得一塌糊涂。

     不过,在这片混乱和溃败之中,倒也有那么几抹亮色,闪耀着法兰西军人最后的勇气和荣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当时还是个上校(很快就晋升为准将)、后来大名鼎鼎的夏尔·戴高乐。

     就在1940年5月17日,当古德里安的坦克还在向西狂飙猛进的时候,年仅49岁、刚刚被任命临时指挥新建的第4装甲师的戴高乐,心急如焚。

    他看着地图上德军那长长的侧翼,觉得不能再这么坐以待毙了!这位后来以固执和骄傲着称的将军,亲自(据说有时甚至就在指挥坦克或装甲车里,冲在队伍前面)抵近前线,强行把他手下那些七拼八凑、还没磨合好的一百多辆坦克(主要是性能还不错的B1bis和索玛S35)给集结起来,在蒙科尔内附近,对着古德里安装甲军暴露的南翼后方交通线,发动了一次极其大胆、也是当时法军规模最大的一次装甲反击! 这一家伙,还真就把德国人给打了个措手不及!德军负责侧翼掩护的部队没想到法军还有胆量和能力发动这样的反击,一度被打得晕头转向,部分部队甚至仓皇后撤。

    戴高乐的坦克一度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也短暂地迟滞了他们的前进。

     然而,独木难支啊!戴高乐的这次反击,更像是他个人的英勇表演。

    法军整体的指挥系统已经瘫痪,空中没有自家飞机支援(德国斯图卡倒是随时可能来光顾),地面上的步兵、炮兵协同也跟不上,坦克的油料弹药补给更是成了大问题。

    德国人反应过来之后,迅速调集了反坦克炮和空军支援。

    戴高乐的进攻很快就从最初的突破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消耗战。

    坦克一辆辆被打坏,士兵伤亡惨重。

     最终,在奋战了两天之后,弹药耗尽、后援无继的戴高乐,只能带着剩下的残部无奈地撤了下来。

    虽然这次反击没能扭转战局,但戴高乐和他手下的士兵们,在那个全线溃败、士气低落的时刻,敢于主动向不可一世的德国装甲部队亮剑,展现了法兰西军人顽强的斗志和进攻精神。

    戴高乐也因此一战成名,成了少数几个“在失败中留下勇名”、让德国人也高看一眼的法国军官之一。

    他的名字,也开始被伦敦的丘吉尔等人注意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零星的英勇,终究无法挽救整体的溃败…… 就在盟军指挥部还在为“有没有预备队”扯皮、为“是不是已经输了”而绝望的时候,德国的装甲师可没闲着!它们就像一群饿疯了的狼,一旦挣脱了马斯河这条“锁链”,就彻底放飞了自我!尤其是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两位“狼王”,更是把“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句话给演绎得淋漓尽致! 古德里安指挥着他的第19装甲军,一路向西狂飙。

    可就在他打得最顺手的时候,他的顶头上司,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将军,却接二连三地发来命令:“停下来!等等后面的步兵!你的侧翼太危险了!”克莱斯特是怕古德里安冲太快,步兵跟不上,万一被法军从侧翼反咬一口怎么办?古德里安接到命令,鼻子都快气歪了!心里骂道:“停下来等?等法国人反应过来调集重兵把咱们包了饺子吗?!现在就是要快!趁他病要他命!”他先是阳奉阴违,后来干脆直接跟上司在无线电里吵了起来,甚至撂下狠话:“如果你们不让我继续前进,那我就辞职不干了!”(虽然最后希特勒亲自干预,才让他得以继续“侦察前进”,但这种顶撞已经反映了前线装甲指挥官和后方保守将领之间的巨大矛盾)。

     而在另一条战线上,指挥第7装甲师的隆美尔,更是把“冲锋”两个字刻在了骨子里!这家伙胆子极大,经常亲自开着坦克或者装甲指挥车冲在部队的最前面,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钻,好几次都跟敌人撞了个面对面,甚至跟自己的大部队都失去了联系!他的师因此获得了“魔鬼之师”的绰号,因为敌人根本不知道他会从哪里冒出来,连他自己的上级有时候都搞不清他在哪儿!据说他经常对疲惫不堪的部下喊的就是那句简单而富有煽动力的话:“跟我来!不许停下!”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疯狂冲劲,让德国的装甲部队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那场面,简直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一场武装大游行!风卷残云,势如破竹!法国的防线被撕得七零八落,士兵们士气低落,成建制地投降。

    德军的坦克集群就像一把巨大的、烧红的镰刀,狠狠地插进了法国的腹地,并且快速地向西切割过去! 德国的坦克跑得有多快?仅仅用了7天时间!从5月13日突破马斯河算起,到5月20日,古德里安的先头部队就已经像一群凯旋的恶魔,耀武扬威地冲到了英吉利海峡边的阿布维尔附近!他们甚至还朝着海峡对岸的英国象征性地开了几炮,仿佛在嘲笑海峡那边那个孤零零的岛国。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曼施坦因那把致命的“镰刀”,已经完成了它最关键、也是最致命的切割! 这一下子,整个西线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也是灾难性的变化!还留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那近百万(有说四十多万,有说更多,总之是数量庞大)装备精良的英法联军主力部队——这其中包括了几乎全部家当的英国远征军、法国最能打、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第一集团军以及已经濒临崩溃的比利时军队——赫然发现,他们已经被彻底切断了与南方法军主力和巴黎后方的所有陆上联系!就像脖子被一把巨大的钳子给死死卡住了! 他们就像一群被经验丰富的猎人巧妙赶进包围圈的猎物,被德国A集团军群(从南面和西面压缩)和B集团军群(从东面和北面挤压)死死地包围在了法国北部靠近佛兰德斯沿海的一小块、而且还在不断缩小的狭窄区域里!这块区域,后来被称为“敦刻尔克口袋”。

     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吧:四面八方都是德国人的坦克履带声和隆隆炮火,天空中是德国飞机肆无忌惮的轰炸和扫射,如同盘旋的死神。

    地面上,道路被摧毁,城镇在燃烧,补给线被完全切断,士兵们几天几夜没合眼,弹药越来越少,肚子饿得咕咕叫,伤员得不到救治,只能在泥泞中呻吟。

    部队建制被打乱,指挥系统濒临瘫痪,到处是溃散的士兵和惊慌失措的难民。

    他们的身后,只有一片冰冷、灰暗、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往前是德国人的枪炮和刺刀,往后是大海的绝路,往哪里跑?往哪里突围?绝望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几十万大军中蔓延。

     对于被围困的这几十万盟军来说,摆在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像待宰的羔羊一样,放下武器,屈辱地向纳粹德国投降,接受战俘营的命运;要么,就被德国人像碾死蚂蚁一样,彻底消灭在这片异国的海滩上!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空前的军事大灾难,似乎已经近在眼前,无可避免!欧洲大陆的命运,似乎在这一刻已经写定。

     曼施坦因的“天才计划”,希特勒的“疯狂赌博”,在这一刻,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成功!法国,这个号称拥有“欧洲第一陆军”的国家,其最精华的部队就这样被轻易地包了饺子,濒临覆灭! 但是,就在这绝望的海岸边,就在这看似必死的困境中,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盟军主力即将全军覆没的时候,一线微弱的、几乎不可能的生机,却伴随着海峡对岸传来的汽笛声,正在悄然酝酿……那片隔绝了他们与家园的大海,会不会成为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希望? 喜欢二战那些事儿请大家收藏:()二战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