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根本救不了市
关灯
小
中
大
沉默了一会儿,苏铭给郑玉银使了个眼神,老郑想了想开口了。
郑玉银抹着眼泪说:"今天一天,我们新世界集团的股价跌了百分之十,资产缩水超过七亿。
我现在手里这点流动资金,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根本救不了市。
" 李超人跟着附和:"我这边流动资金也就不到两个亿,能有什么用?" 其他人也纷纷抱怨,说自己手里也没多少钱,帮不上什么大忙。
但其实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这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今天才第一天,后面股价还会继续跌,所有人都在疯狂抛售股票。
市场恐慌之下,就算投几百亿进去,也是无济于事。
不过这些人真的缺钱吗?其实钱还在,只是都投在美国股市了。
他们赚的是美国人的钱,自然不会太在乎香港这边的损失。
但他们也不想看到香港经济彻底崩溃,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基。
听完了大家的诉苦,卫信开口说:"我知道大家的难处。
之前我已经跟李昭商量过了解决方案。
" 他接着解释:"李昭建议,让汇丰和渣打银行继续增发港币,各位的公司可以向这两家银行贷款,用这笔钱来稳定市场。
同时暂时停止股市交易,等市场稳定再重新开市。
" 说到这儿,他的眼神看向苏铭。
毕竟现在渣打银行掌握在苏铭手里,增发货币这事绕不开他。
而且苏铭作为香港财团的领头人物,在这种大事上,只要他点头,事情基本就能成。
在众人的注视下,苏铭沉默了一会儿,抽了一口烟,点点头说:"增发港币没问题。
" 大量增发货币实际上是在破坏市场的正常规律,人为加剧通货膨胀。
短期内确实能缓解危机,因为这些富豪们有了更多钱去救市。
只要恢复了市场信心,危机很快就能过去。
但从长远来看,这无异于把危机的影响转移到普通老百姓身上。
不过苏铭接着严肃地说:"增发货币可以,但休市这件事我觉得不行。
" 在他看来,想出这个主意的李昭简直脑子进水了。
这家伙是怎么当上市长的? 休市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股民的信心跌得更狠。
这就像弹簧一样,一放松就会反弹得更猛。
复市后,股价可能会跌得更快。
以前李昭就这么做过,结果复市后股价像瀑布一样狂泻,效果适得其反。
要是苏铭在香港做空股市,当然巴不得港股跌得越厉害越好。
可现在他的战场在美国,他想赚美国人的钱,反而希望香港这边的股市能快点稳住。
这天晚上,港督府和各大财阀的商谈没取得什么实际成果,毕竟股灾才刚开始,救市还为时过早。
不过大家倒是达成了三个共识:一是增发港币,各财阀贷款回购自家公司的股票,尽量稳定市场;二是苏铭否决了证券交易所老总李昭的提议,认为股市不能停,否则会让股民更害怕,反而坏事;三是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这正是苏铭他们在对付美国的事呢——炒期货、做空美国市场,这些都是趁火打劫。
但在香港,作为既得利益者,苏铭绝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
“股灾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灾难,但对某些投机者来说,就是一场盛宴。
”苏铭靠在太平山顶鲍船王的书房里,轻声说,“很多人倒下,可能就有人靠吸取他们的失败养分往上爬。
” 他自己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虽然他的第一桶金靠了一些灰色手段,但真正让他崛起的,是五年前那次因中英谈判引发的股灾。
当时人人都在抛售,港股暴跌,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炒期货、抄底接盘,奠定了银河集团腾飞的基础。
只是这次,他没打算在香港趁机捞一笔,而是要防着别人这么做。
“香港是我们的香港,我们在香港谋生。
香港兴,我们跟着兴;香港衰,我们也跟着完蛋。
”鲍船王躺在沙发上,声音低沉地说道,“这次股灾不算大事,最怕的是有人趁火打劫。
香港股市经不起太大折腾了。
” 鲍船王身体不太好,显得很疲惫,但他还是努力保持清醒。
众人离开港督府后,没直接回家,而是又聚到鲍船王这儿商量。
港督府议事的内容,大多是为了应付场面,真正关键的话题还是后面那几句。
“没错,香江的经济发展看着挺厉害,底子也厚实,但其实禁不住折腾。
” “现在,谁要是想借这次股灾捞灾难财,吸香江百姓的血,就是我们的敌人。
”荷马坚定地说,其他人连连点头。
其实说白了,这块蛋糕,他们自己不碰,也不让别人染指。
这次股灾里,香江的十二大家族都没做空股市,不是他们突然慈悲了,而是眼光高了,觉得香江这点小利润不值得看。
他们都跑去赚美国人
郑玉银抹着眼泪说:"今天一天,我们新世界集团的股价跌了百分之十,资产缩水超过七亿。
我现在手里这点流动资金,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根本救不了市。
" 李超人跟着附和:"我这边流动资金也就不到两个亿,能有什么用?" 其他人也纷纷抱怨,说自己手里也没多少钱,帮不上什么大忙。
但其实这些人哪一个不是老谋深算?这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
今天才第一天,后面股价还会继续跌,所有人都在疯狂抛售股票。
市场恐慌之下,就算投几百亿进去,也是无济于事。
不过这些人真的缺钱吗?其实钱还在,只是都投在美国股市了。
他们赚的是美国人的钱,自然不会太在乎香港这边的损失。
但他们也不想看到香港经济彻底崩溃,因为这里是他们的根基。
听完了大家的诉苦,卫信开口说:"我知道大家的难处。
之前我已经跟李昭商量过了解决方案。
" 他接着解释:"李昭建议,让汇丰和渣打银行继续增发港币,各位的公司可以向这两家银行贷款,用这笔钱来稳定市场。
同时暂时停止股市交易,等市场稳定再重新开市。
" 说到这儿,他的眼神看向苏铭。
毕竟现在渣打银行掌握在苏铭手里,增发货币这事绕不开他。
而且苏铭作为香港财团的领头人物,在这种大事上,只要他点头,事情基本就能成。
在众人的注视下,苏铭沉默了一会儿,抽了一口烟,点点头说:"增发港币没问题。
" 大量增发货币实际上是在破坏市场的正常规律,人为加剧通货膨胀。
短期内确实能缓解危机,因为这些富豪们有了更多钱去救市。
只要恢复了市场信心,危机很快就能过去。
但从长远来看,这无异于把危机的影响转移到普通老百姓身上。
不过苏铭接着严肃地说:"增发货币可以,但休市这件事我觉得不行。
" 在他看来,想出这个主意的李昭简直脑子进水了。
这家伙是怎么当上市长的? 休市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股民的信心跌得更狠。
这就像弹簧一样,一放松就会反弹得更猛。
复市后,股价可能会跌得更快。
以前李昭就这么做过,结果复市后股价像瀑布一样狂泻,效果适得其反。
要是苏铭在香港做空股市,当然巴不得港股跌得越厉害越好。
可现在他的战场在美国,他想赚美国人的钱,反而希望香港这边的股市能快点稳住。
这天晚上,港督府和各大财阀的商谈没取得什么实际成果,毕竟股灾才刚开始,救市还为时过早。
不过大家倒是达成了三个共识:一是增发港币,各财阀贷款回购自家公司的股票,尽量稳定市场;二是苏铭否决了证券交易所老总李昭的提议,认为股市不能停,否则会让股民更害怕,反而坏事;三是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这正是苏铭他们在对付美国的事呢——炒期货、做空美国市场,这些都是趁火打劫。
但在香港,作为既得利益者,苏铭绝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
“股灾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灾难,但对某些投机者来说,就是一场盛宴。
”苏铭靠在太平山顶鲍船王的书房里,轻声说,“很多人倒下,可能就有人靠吸取他们的失败养分往上爬。
” 他自己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吗?虽然他的第一桶金靠了一些灰色手段,但真正让他崛起的,是五年前那次因中英谈判引发的股灾。
当时人人都在抛售,港股暴跌,他却在这样的环境中炒期货、抄底接盘,奠定了银河集团腾飞的基础。
只是这次,他没打算在香港趁机捞一笔,而是要防着别人这么做。
“香港是我们的香港,我们在香港谋生。
香港兴,我们跟着兴;香港衰,我们也跟着完蛋。
”鲍船王躺在沙发上,声音低沉地说道,“这次股灾不算大事,最怕的是有人趁火打劫。
香港股市经不起太大折腾了。
” 鲍船王身体不太好,显得很疲惫,但他还是努力保持清醒。
众人离开港督府后,没直接回家,而是又聚到鲍船王这儿商量。
港督府议事的内容,大多是为了应付场面,真正关键的话题还是后面那几句。
“没错,香江的经济发展看着挺厉害,底子也厚实,但其实禁不住折腾。
” “现在,谁要是想借这次股灾捞灾难财,吸香江百姓的血,就是我们的敌人。
”荷马坚定地说,其他人连连点头。
其实说白了,这块蛋糕,他们自己不碰,也不让别人染指。
这次股灾里,香江的十二大家族都没做空股市,不是他们突然慈悲了,而是眼光高了,觉得香江这点小利润不值得看。
他们都跑去赚美国人